教育培训 > 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

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

2020-07-20 21:00阅读(64)

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你好,题主所说的入园,我的理解是幼儿园,那么所谓的”入园焦虑”,专业上的称谓是”分离焦虑”。由于

1

你好,题主所说的入园,我的理解是幼儿园,那么所谓的”入园焦虑”,专业上的称谓是”分离焦虑”。由于孩子从出生就与养育者待在一起,维持很长的共处时间。因此当孩子与养育者之间产生亲密的情感联结后,又要与之分离时,就会产生的伤心和痛苦的情绪体验。孩子通过这样的”分离焦虑”表示拒绝分离的意愿。

分离焦虑的产生与强度取决于婴幼儿期与养育者之间保持情感联结的紧密程度,同时取决于曾经分离的次数和时长。

如果在入园前,孩子很少与养育者分离或者每次分离时间很短,那么分离焦虑或许更容易产生。

对于分离焦虑可以做的准备可以从日常作息、生活习惯、行为规范、陌生环境适应、心理建设五个方面进行。

日常作息和生活习惯指的是让孩子开始习惯园内的作息时间和生活习惯,形成新的生物钟。

行为规范指的是孩子入园后需要遵守园内规范,因此在家中,父母可以慢慢将这些规范提前先让幼儿进行适应,主要是建立心理预期。

陌生环境适应指的是幼儿园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包括陌生的人际交互。因此父母可以带孩子多去一些公共场所,估计孩子与其他小伙伴进行互动游戏,已加强孩子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和适应力。

心理建设指的是,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去幼儿园是每个同龄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并且可以认识许多小伙伴。同时只是一天中的一段时间,父母还是会去接送,并能保证ta的安全。每天多听听孩子对于分离焦虑的表达,带着理解听着孩子的表达。

欢迎关注我@心理咨询师海德 ,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科普信息。

2

“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宝宝需要的是幸福感,而不是被遗弃感


文丨清淡的辣妈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良好的家庭中,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爱和互让是教育影响的主要力量。由此可见父母行为对孩子教育意义的重要性!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这样的经历,被自己的父母吓唬说“你再不听话我就不要你了”、“你到底走不走?你不走我走了,不要你了”类似的话,我自己也不例外。

记得我上小学时,有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被妈妈责骂。说“你咋这么笨?”、“我看你这辈子就完蛋了”、“我都懒得管你了”之类的话。在妈妈看来是在激将我努力奋斗学习,可那时候的我却认为妈妈是不想管我了,以至于后来为了讨好父母,我努力学习,成绩再也没差过。甚至认为只要我学习成绩好了,爸爸妈妈才会给我更多的关爱。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候的时光一点也不快乐、幸福。


现在我自己也做了母亲,明白婴幼儿的内心是脆弱敏感的,你一句“妈妈不要你了”足以敲碎宝宝渴望被爱的玻璃心。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做一个好妈妈,当宝宝闹脾气时,我也努力用正确的语言方式引导宝宝让自己安静下来,而不是用粗暴、伤人心的话语来刺激宝宝、用权威来镇压宝宝,这样只会适得其反。

宝宝只会惊恐的认为:妈妈真的不要我了吗?这样会给宝宝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久而久之可能会导致宝宝受到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


儿童心理学专家统计,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往往在心理方面大比例不如双亲家庭和家庭幸福和睦的孩子健康。因为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基本上经历过父母婚姻不和、爸妈争吵、害怕被一方遗弃的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孩子在日常里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甚至随时都在害怕剩下的爸爸或者妈妈有一天会突然离开自己,所以心里满满的都是被遗弃感,长时间处于焦虑、惊恐的情绪中。

被遗弃感从何而来?会给宝宝带来哪些“心理阴影”?

01、夫妻关系差带给宝宝的不安全、不信任感

幼儿的心理发育从出生到3岁前都处于重要阶段,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闹矛盾等容易把这种婚姻上的负面情绪带给宝宝,从而导致在护理和教育宝宝的时候力不从心或者刻意采用不好的手段故意冷漠宝宝以达到报复对方的目的。此时宝宝得不到最亲爱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就会产生焦虑感,心理上没有安全感,对父母也会失去信任感。只要有一方突然离开或者久久不见宝宝就会性格开始怪癖以及大哭大闹。遗憾的是宝宝太小不会表达内心的想法,所以有时候会被新手父母所误解,认为宝宝难带,脾气差!

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宝宝可能偶尔脾气暴躁,偶尔又心事重重,对周围人群的交往缺乏自信,性格会有点孤僻,害怕与人交往,甚至不懂得人际关系的常规交往技巧。


02、不恰当的暂离方式导致宝宝失去精神寄托

年轻的父母需要工作,有时候不得不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托儿所或者幼儿园。但是经常有父母害怕孩子纠缠,耽误自己的上班时间,居然无视孩子的分离焦虑、任凭哭闹、狠心的把孩子一丢便匆匆离去,还有的宝妈喜欢在趁宝宝不注意之下悄悄离去,留下宝宝无辜眼神的凝望。这样的分离方式是不可取的,常常如此会失去母子之间好不容易建立起的信任感,并容易给宝宝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

父母是孩子的精神寄托,如果父母和孩子失去了信任感,宝宝会有一种被遗弃感,他们随时都在害怕爸爸妈妈一走就不再回来,所以总是在父母准备出门上班的时候努力纠缠,就是希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和安抚。所以父母要正面引导宝宝,呵护宝宝的心灵,采用正确的方法告知宝宝爸爸妈妈永远不会离开,很快就会回来。


03、哄骗、吓唬式带娃

对于2岁左右的宝宝总是容易唱反调,也是心理需求最高的阶段。几乎所有的父母都认为2岁的宝宝最是可怕的,甚至恨不得“塞回肚子里”。但是玩笑归玩笑,2岁宝宝是独立性格和思维思想初建成阶段,此时他们总是有很多自己的想法,却无法分辨好坏以及不会很完美的表达出来,所以容易被大人误解。

比如宝宝走路累了,希望妈妈能抱抱自己,当遭到妈妈的拒绝后可能会在地上打滚或者闹脾气。此时很多妈妈就会用“再不走,我就不要你了”、“你走不走?你不走我自己走了!”之类的话来吓唬宝宝,宝宝当真后便会大哭大闹,并试探着观察妈妈的神色,以为妈妈真的要丢下自己不管了。不管你有用什么方式吓唬宝宝,或者说了“不管”、“不要你”、“警察抓走”之类的话,都容易引起宝宝与生俱来的被遗弃感,从而造成心理创伤。


宝宝的幸福感从何而来?

01、母亲的态度

宝宝3岁前和宝妈相处过程中,母亲对宝宝的态度和处事方式尤其重要,甚至决定了孩子未来的发展格局。那么母亲应该如何在亲子关系中给宝宝更多的幸福感呢?

①长情陪伴:宝宝从八个月开始会渐渐感到无聊和寂寞,并开始以扔东西为乐,如果手里没有玩耍的东西或者嘴里没有奶嘴便会有不被关注和被遗弃感,这样会让宝宝觉得没有安全感。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亲的陪伴对其来说尤为重要,所以在宝妈们不忙碌的情况下一定要多多陪伴宝宝,哪怕说一些宝宝听不懂的话语,做一些无法配合的小游戏。对宝宝来说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②心灵呵护:亲子关系的良好发展从建立最基本的信任感开始,所以宝妈在陪伴宝宝的过程中不要哄骗、吓唬宝宝,不要给宝宝被遗弃的感觉,只有建立的充分的信任感,成为互相的精神寄托,宝宝才不会害怕分离。所以在宝妈要去上班或者有事需要暂离宝宝时,应该在分离前做好精神准备,先跟宝宝说一会话,相处过程中让宝宝明白妈妈只是暂时离开很快就要回来,多几次,宝宝就会明白妈妈并不是不要自己,妈妈会准时回来,妈妈永远爱我。


02、夫妻良好的婚姻关系、和睦的家庭环境

在一个家庭和睦、父母恩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往往情商更高、处理人际关系更自信、心理更健康。他们总能乐观的看到每件事,认为生活总是那么美好。

夫妻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成长也很重要,如果爸爸妈妈经常吵架,总是闹着要分开,孩子就会认为其中一方会离开自己,长时间处于患得患失、内心不踏实的焦虑中。所以夫妻恩爱、关系融洽也是给宝宝最好的幸福感。


平时如果有什么问题和矛盾,切忌给宝宝使脸色,也不要让宝宝知道实情,当宝宝问起的时候可以小声的对宝宝说大人在玩游戏或者开玩笑,以免宝宝吓唬到宝宝,或者触及到心灵深处的底线。

关注@清淡的辣妈,一起讨论孕产、育儿、教育话题!

?此文为原创,宝妈手打不易!欢迎个人留言、转发!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作者本人必删。?


3

孩子马上入园,听人说会有入园焦虑,要不要做些准备呢?

我是智慧奶奶,很高兴为你解答。

不是听说, 真的有焦虑,大人孩子都有,只是每个人表现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在孩子入园前家长做适当的准备是有必要的。

大家都知道,孩子在入园前都是和家人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长到3岁都没有离开妈妈一次,孩子和妈妈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不说,孩子早已经习惯了有妈妈陪伴的日子,眼下孩子要入园了,也就意味着要离开妈妈的陪伴(至少白天大部分时间不能陪伴),孩子不适应、失落是肯定的,所以刚入园的孩子都会哭泣、不安、甚至焦虑。家长要做哪些准备呢?



1、家长要坦然面对

幼儿园是孩子踏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有人把它叫做孩子真正的断奶期。也就是说,孩子只有入园才真正的和妈妈分离。妈妈经过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孩子刚问世的时候,除了妈妈之外一切都是陌生的,孩子的吃喝拉撒睡一切都靠妈妈,孩子有所需求用哭啼表达的时候,最理解的人也是妈妈,这样孩子就与妈妈形成了共生。

现在站在妈妈的角度想一想,孩子是妈妈的心头肉,也妈妈的精神寄托,也是妈妈的开心果,孩子从呱呱坠地到面临入园这几年中,妈妈始终跟孩子在一起,一旦孩子离开妈妈心里就空落落的。记得我家孩子刚上幼儿园的时候,每天儿子一送去幼儿园,我就坐卧不安也不知道干什么好。孩子上幼儿园妈妈有所担心是正常的,但是千万别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来,以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



前几天在群里聊天,这离开学还有一个暑假呢,许多妈妈就开始了焦虑。有的妈妈说一想到孩子上幼儿园就忍不住掉泪,孩子这么小去幼儿园别的小朋友欺负怎么办?老师要是不喜欢孩子怎么办?孩子想撒尿怎么办……这离入园还早着呢,妈妈就开始顾虑重重、焦躁不安,对孩子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可想而知。

所以,孩子要入园首先家长要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调整好心态、坦然面对。相信只要妈妈不焦虑,孩子也焦虑不到哪里去。



2、让宝宝提前对幼儿园有所了解

孩子从出生就跟妈妈在一起,刚出生孩子的一切都离不开妈妈。尽管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孩子虽然本来在慢慢增长,从会哭、会笑、到学会说话、走路等,这一路走来始终陪在孩子身边的最忠诚的陪伴者当然也是妈妈,所以孩子已经习惯了有妈妈陪伴的日子,一旦与妈妈离开,孩子就会感觉没有安全感,孩子就会失落。

妈妈毕竟不可能永远陪伴在孩子身边,所以从上幼儿园开始就是让孩子学会与妈妈分开。为了减少孩子的失落和焦虑,家长要根据孩子好奇的特点,给孩子一种美好的憧憬,提前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那些事。比如:我家宝宝入园前,我就经常给宝宝讲幼儿园的好。幼儿园的老师像妈妈一样爱小朋友,幼儿园的老师会讲故事、会唱歌、会跳舞、会做手工,老师会叫小朋友很多本领。



幼儿园有很多家里没有玩具,尤其是大型的滑滑梯、钻山洞、平衡木马等,小朋友在幼儿园像玩什么就玩什么;不仅如此幼儿园还有许多小朋友,大家每天都可以在一起快快乐乐地玩耍。孩子听了这些不仅对幼儿园有比较好的印象,同时还会对上幼儿园就有种期盼呢。

3、有条件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体验

现在有的幼儿园在入园前就要体验的项目,就是针对即将入园的小朋友,在规定的时间段可以与园方联系,带着孩子先去体验。

如果不能进园体验,带孩子去幼儿园门口玩,让孩子先从外面看看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自网络,如涉侵权联系删除)

原创作品,未经本人授权任何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4

看到楼主的问题,我的思绪不禁被拉到了两年前孩子刚入园时。“入园焦虑”其实是每一个刚离开家的孩子都会有的情绪,既不是近些年来才有的产物,也不是什么高深的话题,只不过现在被很多人拿来进行情绪贩卖而已。做一个过来人,我很乐意把自己曾经的经历分享给您,希望有所帮助。

入园焦虑不止孩子有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甚至很多时候孩子的焦虑来源于父母的焦虑。

我记得我女儿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很多家长都在群里面等着老师发照片和视频,当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里有说有笑的时候,我们甚至在群里自嘲“所谓的焦虑,大概说的是父母而不是孩子”。当你等在幼儿园门口,看到那些孩子一出来就嘘寒问暖,问东问西的家长,其实哪个不是焦虑满怀呢?

所以入园焦虑不是孩子才有的,我们要想帮助孩子,需要先调节自己的情绪,幼儿园是孩子人生必经之路,我们应该为他们的成长感到高兴而不是担忧,我们应当相信他们的能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是我们应当做的。

孩子的焦虑分阶段

一般孩子的焦虑并不是从入园第一天开始的,因为在初入幼儿园时,他们内心还保留着小时候我们灌输的思想,“幼儿园里朋友多,又跳舞来又唱歌”。所以就像我们班小朋友一样,第一天过的还蛮开心的。

真正的焦虑大概是从第二天到第三天开始的,因为初步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之后,孩子们会发现这里多了很多约束,所谓的唱歌、跳舞、说话都必须按照老师的要求,甚至大小便都要举手告诉所有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刚到幼儿园会发现自己一个朋友都没有。因此他们开始怀疑我们灌输的思想,开始产生反抗情绪。

如果家长态度坚决,能够坚持的话,一般过了头一个月孩子就会真正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称这个阶段叫“认命”,他们一旦认命,就会踏上按部就班的生活,便不会过分强调自己的心情。同时他们会认识新的朋友,会有一种友谊牵绊着他们去重新认识一下幼儿园的快乐。

由此不难看出,只有家长的左右摇摆才是真正导致孩子不断焦虑的原因,否则最多一个月他们一定可以适应。

家长能做什么

孩子刚进到一个新的环境,在适应过程当中需要父母成为其强大的后盾,此时以下这些事情是我们可以帮孩子做的。

1.告诉孩子幼儿园是长大的小朋友才可以去的地方。我在孩子两岁左右就开始给她灌输这样的思想,因此当她能够上学的时候,是抱有一种自豪的态度。就是因为这种自豪感,她会更努力的去适应大孩子才能在的地方,对她适应新环境有很大的帮助。

2.教会孩子主动表达自我。幼儿园和家里不一样,想喝水,想上厕所,除了固定的程序外,都需要主动跟老师提出。很多孩子在刚入园时经常会尿裤子,就是因为不会表达自己,这让他们很担心自己的要求是否会被老师拒绝,从而不愿提出。

3.教会孩子秩序感。幼儿园的吃喝拉撒都讲规则,因此在入园前,家长需要让孩子按照学校的作息适应一段时间,同时要让他们练习遵从命令。这样孩子在入园后才不会因为突然被束缚而感到痛苦。

除此之外家长还要硬起心肠,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其他人的伤害了,那么应当帮助她坚持完最初的一个月,尽可能的不请假。否则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只会让孩子一直无法适应。

5

孩子入园,是第一次很正式地独自离开家人,他(她)需要一个人去面对集体生活、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小朋友,有害怕有焦虑是在所难免的。但每个人的性格不同,适应能力和生活习惯不同,所以有些孩子很快就适应了,有些孩子可能需要几周或更久才能适应。

为了尽量减轻孩子的分离焦虑,米多有以下几点建议:

1、提前让孩子学习一些生活技能,帮助孩子独立。如果孩子能自己入睡、吃饭、穿衣服鞋子等,那入园后不仅能增强孩子的自信,还能让孩子更容易适应,因为家人没在身边,孩子也能照顾好自己。

2、孩子将来要上哪所幼儿园,家长可以提前带孩子熟悉环境,也可以借助绘本等,让孩子了解下幼儿园的生活,并告诉孩子你也将进入幼儿园,将会经历这些事儿。看到更大的孩子上学,可以和孩子说:哥哥姐姐去上学,你长大了也要上学哦。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是要上学的。

3、尽量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作息时间,且中午养成午睡习惯,以免晚睡第二天不愿意起床,影响情绪和精神。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必要的规则,帮助孩子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平时家人也可以多让孩子和小伙伴们接触,孩子会从中学习一些与小朋友之间的相处之道。

4、家长在平日可以让孩子多表达,教孩子寻求帮助,比如需要什么、是否有哪儿不舒服等,并告诉孩子在幼儿园里,如果尿裤子了,想喝水等情况或有什么需要,都可以告诉老师,老师会帮助你。平日不要用老师来吓唬孩子,以免孩子对老师产生恐惧心理,有需要也不敢说。

其实,入园焦虑是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经历的阶段,这意味着孩子长大了,开始逐渐走向独立,家长不用太担心,以免把这份焦虑传给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没问题哒!最后,祝愿孩子们都能更快地度过分离焦虑期,愉快地去上学。

6

【木棉观点】孩子马上入园,会有入园焦虑,是需要进行一些准备的。

每个第一次入园的孩子多多少少都会有分离焦虑,有的小朋友时间长,有的小朋友时间短,短的一周,长的一个月,甚至一学期都有。

每个孩子的表现形式有所不同。

  • 大哭大闹
  • 第一周没反应,第二周开始哭闹
  • 不哭不闹,但不参与活动

所以我们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孩子方面

1.带孩子去幼儿园周围转一转,让孩子有想要上学的欲望

2.绘本

带孩子来看一些关于上幼儿园的绘本,让孩子建立上幼儿园的概念。比如《汤姆上幼儿园》

书中提到汤姆上幼儿园的心理变化,以及爸爸妈妈的处理方式。其中有描述【妈妈给我一块手绢,“在你伤心的时候,就看着手绢,想想妈妈。”】不仅可以看到孩子在上幼儿园前内心的小九九,还有父母的应对方式。在上学前都可以跟宝贝一起来阅读。

3.提高孩子自理能力。

当孩子掌握了基本的自理能力,自信心与安全感会有所提升,当他到一个陌生环境,因为自己有基本的自理能力,能够照顾自己,不会那么多慌张。

4.开学前给孩子看看新书包,新鞋子,幼儿园新园服,新的床单被罩等,让孩子有个上学的仪式感,对上学充满期待。

成人方面

很多时候孩子入园家长的焦虑情绪很多,怕孩子在幼儿园不开心,哭闹,不好好吃饭,不好好睡觉等等,这是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到一个新的环境,同样的家里的成人也是第一次离开孩子这么久,多多少少都会有担心。

其实孩子的适应能力是很好的,他们到一个新环境,有很多不一样的人,多姿多彩的幼儿园生活,很快会被吸引从而渡过分离焦虑。

往往看孩子断断续续,在学校明明很开心,但入园和离园看到家里人的时候都会哭,可能是家庭成人给到他的是很不放心他在幼儿园的情况,无形之中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所以,成人要做好心理准备,不要看到孩子刚入园的情绪影响了自我的情绪,要知道你们是相互影响的。

  • 入园时,不要依依不舍,一步三回头。

小朋友都是很聪明的,成人这样的行为让他知道成人也是舍不得他的,他就会加大哭闹力度,为了让你回头带他回家。好的方法是,交到老师手里,跟孩子说了再见果断离开,这样会大大缩减孩子焦虑期。

  • 下午接到孩子,注意语言。

多说积极正面的。

你可以说“我看到老师发的视频,今天你在幼儿园里好开心呀,玩了什么呢?”

可以与小朋友一起看看老师发的照片,与小朋友进行互动(如果是他哭的照片,就不要拿这照片跟孩子互动了)

  • 坚持送孩子入园

不要看到孩子哭闹厉害,就停止送孩子入园,这样相当于会存在二次伤害,也就是下一次再入园时孩子会哭闹的更厉害,所以坚持很有必要。

刚到新环境的孩子容易有感冒的症状,这是到一个新环境很常见的现象,一般没什么大问题,可以坚持上幼儿园。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你哟。也祝愿宝贝拥有快乐的幼儿园生活。

7

可以做入园前准备。

孩子入园是第一次和父母正式分离,有些孩子适应的快,有的孩子适应的慢,作为父母不要焦虑。

可以在入园前一个月开始和孩子以游戏的方式模拟幼儿园的生活,也可以通过绘本或者故事给孩子讲述幼儿园里有趣的事,让孩子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也要告知孩子入园是只有小朋友才有的,所以幼儿园里爸爸妈妈不能陪着他,但放学后爸爸妈妈一定会来接他。

而且爸爸妈妈很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希望他可以把幼儿园发生的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这样适应一段时间会减少孩子入园焦虑,也为将来和孩子交流,了解幼儿园发生的事做了伏笔。

8

孩子入园,需要提前给孩子一个适应过程,有几点需要注意,希望我的视频对您有所帮助。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8, \"vid\": \"v02016640000bs1h7bko4s5min6dg7hg\

9

大多数情况下,孩子第1次上幼儿园,家长和孩子都会有入园焦虑和分离综合症。

宝宝第1次离开自己的自己熟悉的家人,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要和一群从来没有相处过的小朋友和老师待在一起,前面的几天,会被恐慌、害怕、思念、孤独各种感觉交集在一起,会导致孩子入园的前几天不断的哭闹,想回家。

也因为如此,家长在家也会非常的担心,担心孩子适应不了幼儿园的生活,担心会受到小朋友的欺负,担心老师不重视自己家的孩子。同时因为跟孩子朝夕相处了几年,突然间把孩子交给了陌生人,除了担心之外,自己对孩子的思念也会让自己焦虑不安。

基于以上情况,家长可以做以下的准备:

给孩子选中了幼儿园之后,抽出时间带孩子提前去幼儿园进行适应活动,比如在幼儿园玩耍半天,又或者是带宝宝参观一下这所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

告知孩子已经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并且上幼儿园是一件特别快乐的事,会有很多的小朋友和他玩,让孩子心中对幼儿园充满期待。

提前一周时间和孩子聊聊,幼儿园可能会发生的事,让孩子对幼儿园生活有一些心理上的准备。

其实入园综合症并不是那么可怕,只有家长和孩子提前做好心理铺垫,积极配合老师,孩子的适应能力,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

我是子喻,资深幼教管理者,欢迎关注!

10

分离焦虑障碍在即将进入学前班的儿童中极为常见。如果你的孩子在新的环境中正在挣扎,或者感到焦虑,遵循下面的策略,可以让孩子们不再哭着说再见。


学前班的开始是一个里程碑,对孩子们和家长来说通常伴随着兴奋和喜悦,但也有很多的哭泣,不确定性。进入幼儿园的主要焦虑来源是他们完全不知道在这里会发生什么。

他们已经花了三到四年的时间来学习他们家庭生活的规则和惯例,他们完全不熟悉他们将会遇到的新规则和惯例。对于父母来说,分离焦虑的主要来源是担心他们的孩子会感到被遗弃。

继续往下读,学习帮助患有分离焦虑症的孩子的一些方法,家长就可以成功地和孩子一起开始新的学校冒险!


一致性

许多妈妈可能会看到他们的孩子对幼儿园的第一反应很差,然后马上决定把他从教室里拉出来。但这不是一个好主意。这剥夺了孩子学习如何处理负面情绪的机会,并开创了不必面对问题的先例。相反,当你把幼儿园变成孩子新生活的一部分时,一致性是关键。简单地定期一起去会让你的孩子有强烈的期待感。让你的告别简短而甜蜜,这样你的孩子就会知道将要发生什么,而不会延长你的离别。当你在一天结束的时候去接他的时候,加强你回来的想法。这样,每一天的离别都不会让你觉得自己又要开始哭泣,又要不安地告别了。

让老师参与进来

理想情况下,你孩子的幼儿园老师应该是一个热情、有爱心、有经验的人,能够预见学生的需求。但是因为她也是你的新朋友,你应该向她简要介绍一些必要的信息,以帮助她和你的孩子更好地了解彼此。尽可能多地了解孩子的家庭生活对老师很有帮助,有助于他们顺利过渡到学前班。他们的饮食、睡眠和如厕模式与他们最喜欢的颜色、喜欢玩什么游戏或喜欢唱什么歌一样重要。当孩子感到不安或焦虑时,家长用什么方法让孩子平静下来也很有帮助,老师们也会尝试在课堂上重复这些方法。一定要让老师知道任何医学问题,如食物过敏。

准备可以安慰到孩子的物件

让你的孩子带一些家里的东西到幼儿园来缓解他的分离焦虑,让他安心。如果他没有心爱的洋娃娃或毯子,即使是一本心爱的书或一个装着他最喜欢的饮料的杯子也可以。我们鼓励可以孩子从家里带一些家人的照片和物品。舒适的物品对你来说可能是小事,但它们能给孩子们在陌生环境中提供真正的安全感。然而,当孩子们在家里发生变化时(比如刚出生的婴儿,搬家,或者爸爸妈妈开始新的工作安排),他们可能会在学校里感到需要一些舒适的物品。即使他们分开时没有问题。


不要偷偷摸摸的走

你可能很想冲出房间,但如果你突然消失,你的小家伙会感到更害怕。“妈妈们不应该突然离开她们的孩子,”心理学博士Fran Walfish说。他是儿童和家庭心理治疗师,著有《有自我意识的父母》(the Self-Aware Parent)一书。“一个孩子可能需要长达10周的时间才能完全做好离开母亲留在学校的准备。”Walfish博士说。“处理分离过程的最好方法是,妈妈带着孩子去学校,坐在她旁边。她不应该在游戏和玩具中与她互动,而是应该在那里作为一个安全网。”相反,你应该养成一个告别的习惯。这可能是你和孩子决定的任何事情,比如一个特别的拥抱或握手,然后说“再见,小可爱!”一旦你说了再见,最好是走开,这样你的孩子就不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全神贯注。看到她参与一项活动是一个很好的信号,说明你该走了。

不要拿你的孩子和别人比较

不要责备你蹒跚学步的孩子说:“小明在他妈妈离开的时候就不会哭。尊重孩子的成长过程是让孩子尽可能顺利地过渡到学前班的最好方法。别担心——你的孩子最终会克服分离的焦虑。当父母离开时,从不哭泣的孩子可能会在玩耍时一遍遍地表演这一场景来处理自己的感情。另一个孩子可能需要在每次分开的时候哭一段时间,以便处理他的感情。如果孩子一直哭,你可以继续离开他。一个完整而成功的过渡到学校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特别是如果有家庭假期或学校休息。但在我多年的教学生涯中,从未遇到过一个学生无法克服分离焦虑。


给自己打气

想出一个咒语,例如,“这是最好的地方(你孩子的名字)”或“把(你孩子的名字)带到这里是正确的决定”来提醒你为什么分开对你和你的孩子都有好处。然后,只要你需要,就不断地重复它!孩子们能感受到你的情绪,所以如果你送孩子回家时感到紧张和焦虑,他很可能会接受你的态度。保持冷静和乐观,即使你没有百分之百的快乐。但是,如果你的孩子真的理解你的担忧,只要继续让他放心就好了。


以上就是我个人的意见和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在这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加关注一起讨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