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刘墉?乾隆时期的刘墉是个什么职位?:刘墉在现实历史中是一个非常刚直不阿的人物,但是在面对和珅这个乾隆朝位高权重的大贪官时,他的刚直不阿却被他隐
刘墉在现实历史中是一个非常刚直不阿的人物,但是在面对和珅这个乾隆朝位高权重的大贪官时,他的刚直不阿却被他隐藏了起来。
历史中,他非常懂得明哲保身的道理,知道自己和和珅对抗就是以卵击石,为了防止遭到和珅的报复,他不敢和和珅爆发太多的冲突,遇到事,就打出一手他原本十分厌恶的太极拳,把事情给推出去。
虽然这些事情与他的本心不合,但他知道,这是自己想要生存的唯一法则。
刘墉在电视剧中的形象和和珅一样,都有些被过于丑化。
现实历史中的和珅非常高大帅气、又极度有才华,与电视剧中猥琐矮小的和珅,有着天壤之别。
而现实历史中的刘墉也是如此,他虽然不如和珅帅气,但却有将近1米9的伟岸身高,整个人站起来就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大汉,跟电视剧中那个矮小驼背的老人有着巨大差别。
刘墉的家世非常不凡,他的家中三代以上都是清朝有功名在身的人。
他的父亲更是厉害,在刘墉还没有进入朝廷之前,就已经成为了乾隆手下掌握着巨大权势的朝廷大员,权势地位之重,被民间冠之以了相国的称号。
刘墉能进入朝廷中,就与他的父亲有着莫大关系。
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功名,这个功名就是“恩荫举人”,是清朝专门为一些大臣后代准备的,刘墉在他年轻之时,就凭借着他父亲的关系获得了这个功名,接下来参与到了意义重大的殿试之中。
刘墉虽然是凭借着自己父亲关系获得这个机会的,但却并不意味着他本身没有才华。
在考殿试的时候,他从那全国各地精挑细选出来的众多进士中杀出了一条生路来,考到了第五名。
经历过这一次殿试考试的他,仿佛一条跃过了龙门的鲤鱼,开始平步踏上了自己的青云之路。
他接下来很快高升,被乾隆皇帝授予了一个能非常靠近乾隆皇帝本人的官职。
在那些封建王朝的年代,虽然这个官职听起来不是特别厉害,但正所谓丞相门前七品官,能接近得了皇帝的官职,又有哪个是简单的呢?
不过他的青云之路并没有走得太过于长远,因为他父亲犯错受到乾隆皇帝惩罚的原因,他这位为人子的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
他先是被乾隆皇帝降了一个等级,然后第二年就被乾隆皇帝发配出了京城,把他派到了外地去做官。
刘墉这一发配,就被发配了二十来年的时间。
这二十来年的时间里,他在全国各地做出了很多事情。
他每到一地,都会为当地的百姓们处理冤案、治理过程中给当地百姓们做出很多有力的举措。
他的所作所为百姓们是明明白白看在眼里的,所以他就获得了来自于百姓们的爱戴,甚至一度被人们称之为“刘公”,一度被拿来与宋朝的包拯相提并论。
从这一件事情,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刚直。
不过在他被调回朝廷中后,他的行事风格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他开始变得小心谨慎、变得处处圆滑起来,面对棘手的问题,他从来不会迎难直上去解决,而是能推脱就推脱,不能推脱就圆滑地解决。
在现实历史中,电视剧中那般处处与和珅针锋相对的事情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乾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曾经为了他这份安然度身事外的事情嫌弃过他。
嘉庆皇帝在刚登基、乾隆皇帝还没有放权的时候,也这样说过他,不过他没有任何改变,仍旧和以往一般圆滑。
一直到了乾隆去世,刘墉才开始展露出了长时间被他隐藏着的刚直,在嘉庆皇帝完全掌握权力后,他成为了帮嘉庆皇帝处理和珅的头号大员,秉公处理起了和珅。
在嘉庆皇帝掌握大权的接下来几年时间中,他也是如此,不再如同以前一般推诿、圆滑,开始做出了很多公正严直的事情出来。
遍观刘墉的这一生,我们会发现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
在能保全自身的时候,他会选择恪守自己的本心,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在立于危墙之下、随时有可能丢掉性命的时候,他则选择了避身世外,既不掺合,也不同流合污,倒也无愧于心。
在乾隆年间,刘墉最高做到过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大学士的位置上。
清朝时期的直隶就是现如今的河北省,因为环绕着京城北京,有着重中之重的地位,这才有了直隶这个名号。
直隶总督是正二品的官职,但因为有着兵部尚书的加衔,所以一般最低都是从一品的品级,是清朝时期最位高权重的封疆大吏之一。
而吏部尚书主要掌管着朝廷官员的人事考核,在清朝的六部尚书之中,是权力最为巨大的,有着天官之称。
除此之外,刘墉还在某段时期内被乾隆皇帝授予过大学士的官职。
大学士在清朝是正一品的品级,地位非常尊崇,只不过刘墉后来因为犯了错,被乾隆皇帝罢免了这个官职。
刘墉就是我们电视剧中看到的刘罗锅,电视剧中刘墉是个罗锅,并且和乾隆皇帝关系很铁,君臣二人时常斗嘴,各种搞笑的段子很多。
据说,“罗锅”二字是乾隆帝亲口所封。某日乾隆帝闲来无事,故意拿刘墉的生理特征取乐,赐封他为“罗锅”,还题了一首诗:
“人生残疾是前缘,口在胸膛耳垂肩。仰面难得见日月,侧身才可见青天。卧似心字缺三点,立如弯弓少一弦。死后装殓省棺椁,笼屉之内即长眠。”
这首诗够刻薄和损人的,刘墉不慌不忙随即“和”了一首诗:
“驼生脊背可存粮,人长驼背智谋广。文韬伴君定国策,武略戍边保安邦。臣虽不才知恩遇,承蒙万岁赐封赏。别看罗锅字不多,每年白得两万两。”
原来按清朝惯例,凡是皇帝赐封了名号的官员,吏部每年要给2万两银子。“罗锅”二字的冠名费应该是历史最高的吧。
当然以上都是野史传说,当不得真。
(乾隆和刘罗锅)
历史上刘墉不是罗锅,其实这个绰号与乾隆帝无关,是嘉庆帝赐封的,而且嘉庆帝说的不是“罗锅”而是“驼子”。
据史书记载,嘉庆帝偶尔称刘墉为“刘驼子”,但当时刘墉已年逾八旬,再加上他常年伏案读书,难免会弯腰驼背,不能以此推断刘墉年轻时便是个罗锅。
刘墉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山东诸城人,大学士刘统勋之子。乾隆十六年(1751年),32岁的刘墉进京参加科考,中二甲第二名进士,从此开始了他的从政之路。
任何一个人的仕途从来不是一帆风顺,刘墉也不例外。电视上我们看到了他的仕途也是起起伏伏,和皇上、和珅斗智斗勇,扶弱除强、嬉笑怒骂。
刘墉并不被乾隆帝欣赏和重用,反而有点厌恶他。他和和珅并没有多少交集,刘墉比和珅大31岁,当刘墉走向仕途时,和珅还是一个普通侍卫。
(和珅)
刘墉最初的官职是翰林院庶吉士(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写诏书,讲经籍)后升迁为侍讲(皇帝的顾问)。按说是皇帝的近臣,升迁的机会几率很大,但是由于受到他的父亲刘统勋“犯事”的牵连。刘墉只在宫中呆了5年,随后,37岁时被外放到地方为官去了。
历史有时候很有趣,刘墉失宠被外放地方为官,期间兜兜转转,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在地方做的还是比较出色的。谁知道这一放就是20年。
别的不说,20年间和珅仕途就像点燃的火箭一样直线上升,别看进入仕途比刘墉晚,经过乾隆帝的火线提拔,和珅身兼“党政军”要职,比如内务府总管、领班军机大臣、步兵统领、礼部尚书等……
(刘罗锅)
20年后,57岁刘墉远离朝廷的权力中心,他一个地方官,最大不过是个知府大人,你觉得他有能力像电视说的那样与和珅斗智斗勇吗?况且当时26岁的和珅权势炙手可热,皇帝的红人,估计刘墉连见和珅的面都很难。毕竟两人的级别差的太远了。
再者说了,二人没有利益冲突,说实话,刘墉想巴结和珅都怕来不及,更遑论与和珅斗了。
刘墉的仕途深受其父刘统勋的影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其父刘统勋因病去世,刘墉辞官回家服丧,一般服丧时间是三年。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刘墉服丧期满去京城报到,乾隆念其父功勋卓著,于是把他留任宫中,让他做了左督御史,内阁学士。
这次进宫后不久,刘墉第一次与和珅有了接触,乾隆下旨让他与和珅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和珅收了山东巡抚的银子了,有意袒护,被刘墉秉公执法,最后使山东巡抚国泰伏法。
(和珅、刘墉审案)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刘墉升任直隶总督,这时与和珅有了交集,但是刘墉为官老奸巨猾,对和珅贪赃枉法之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皇帝不急太监何必着急呢?“反正和珅贪的又不是我家的银子”。刘墉只能“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刘墉这样做的结果引起了乾隆的反感,随后刘墉的一些错误被乾隆皇上无限放大,比如说刘墉懒散,做事不积极,再加上和珅的进谗言,刘墉的官职一降再降,许多国家大事的决议都把他排除在外,刘墉被彻底边缘化。
嘉庆四年(1799年),这一年2月7日乾隆驾崩,不到半月时间,嘉庆扳倒了和珅。刘墉被提拔加封太子太保,负责审理和珅贪污、擅权纳贿一案。刘墉很快查明了和珅20条罪状,罪证确凿,和珅被正法。
(和珅正法)
刘墉大事不糊涂,他劝嘉庆不要扩大打击面,要尽快把和珅一案结束,以稳定人心,稳定压倒一切,毕竟新朝执政需要人才,嘉庆采纳了刘墉的建议。这件事表现了刘墉官场老辣的一面。
嘉庆九年(1805年),85岁的刘墉寿终正寝,据说刘墉死时,“鼻注下垂一寸有余”。(意思是:解脱)死后赠太子太保,谥号文清,入祀贤良祠,刘墉一生也算善始善终吧!
?欢迎转发、留言、关注和点赞!
——END——
刘墉,别名刘罗锅,上世纪九十年代上映的一部名叫《宰相刘罗锅》的电视剧,其实讲的就是刘墉本人。与电视剧不同的是,由于历史上的刘墉出生于山东的名门望族,从小在名门相府成长,家族又世代为官。所以,他后来首次步入仕途多多少少是因为家族的缘故,当然这自然也和他自己的努力,以及他从小受到的良好教育有关系。
刘墉,出生于1719年,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官员,当官期间,一直奉公守法,清正廉洁,不仅如此,他的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书法家,还被世人尊称为“浓墨宰相”。乾隆十六年时,因为父亲的关系,刘墉凭借恩荫举人的身份参加会试和殿试,随后被授予官职。在乾隆在位期间,刘墉曾被授予很多官职。从最初进入官场起,到后来这四十五年来,刘墉的官职是升升降降,降降升升,不断变换着。
乾隆十六年,三十二岁的刘墉在家族的庇护下,参加考试并考中进士,接着便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担任编修工作,不久又升迁为侍讲,这是他步入仕途的起点。
四年后,因为刘墉父亲因办理军务不当而锒铛入狱,他自然也收到了牵连,被贬为翰林院编修。
又过了两年,刘墉被外调为地方官,此后直到50多岁都在地方当官,先后担任过安徽学政、江苏学政、太原知府和江宁知府等职。
乾隆二十一年,被提拔为安徽学政,三年后,调任江苏学政。
乾隆二十七年,被认命为山西太原知府,三十年,升任冀宁道台,次年因所属阳曲县令段成功贪侵国库银两被发配军台。
乾隆三十四年,因父亲的缘故被重新起用,担任江宁知府一职。
三年后,调任陕西按察使,第二年,因为父亲刘统勋病故,刘墉辞官回家,又三年,服丧期满还京,授内阁学士一职,任职南书房。随后几年官职一直上下徘徊。
直到乾隆四十八年,升至直隶总督、吏部尚书,兼理国子监事务,达到其事业顶峰(乾隆时期)。
刘墉在乾隆时期担任过很多官职,有高有低,官职也一直处于不大稳定的状态,但他为官期间一直兢兢业业,为民着想,所以说直到嘉庆年间官职还在不断上升。从这就可以看出刘墉还是一个很不错的人。
据史料记载,刘墉在为官期间,继承了父亲刘统勋正直干练,雷厉风行的德行。他当政时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相传其出任学政时因为把关特别严格,使得一些想作弊的人不敢入场。在刘墉任江宁知府时,在政期间,秉公办案,为政公正清廉,这也使得他的名声传播开来,百姓们都称赞他的品行和为官之道将其比做包拯。后来嘉庆初年的弹词《刘公案》,就是以刘墉在江宁知府任上决断疑案、为民做主的故事为蓝本改编而成。
不仅如此,连皇帝对他都多有嘉奖,在其上任之时还为其题诗以表示自己的厚望。史料记载,在刘墉前往安徽赴任前,乾隆还特意召见并赐诗,其中有“海岱高门第,瀛洲新翰林”之句,意思是希望刘墉能够不辱门楣、有所建树。当然,刘墉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
从这些事件中就可以看出来,刘墉是一个集才华和能力于一身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刚正不阿,值得托付重任之人,办事认真严峻,只不过在晚年的时候经常犯错以至于不太讨乾隆欢心,官职也有所下降。
看官:看官场不倒翁刘老锅值得我们反思为人之道,而“拼爹”,“圆滑世故”,“像坐过山车一样的人生”,那个是他最适合的形容词呢?
1:说起刘墉,就不得不提他爹刘统勋,他为人清廉正直、敢于直谏,深受乾隆信任,称他为股肱之臣,刘墉很自然就沾了他爹的光。
2:年轻时候,就以恩荫举人身份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从翰林院庶吉士很快迁为侍讲,正是进入了仕途。刘墉在任山西太原知府时,因下属贪污国库银两,未能及时处理,按照律例要革职被判极刑,乾隆只给发配一年,不久就再次出任江宁知府。在刘统勋病故,乾隆念他多年功绩,还诏授刘墉内阁学士,任职南书房。
正直铁臣:刘墉在踏上仕途初期,和他父亲一样,都是嫉恶如仇、雷厉风行。在任江苏学政期间,他严格把关,让一些浑水摸鱼考生难以进入考场,对徇私舞弊考官,按律给与处理。在任湖南巡抚时,因湖南水灾严重,贪官污吏猖獗,刘墉逐一查明原因,据实弹劾贪官污吏,很快就库银充实,民粮丰足。
《太极高手》:刘墉在任都察院左都御史时候,终于和和珅有了交集。乾隆安排二人审理山东巡抚舞弊案,刘墉微服私访,终于查清案情,准备严办山东巡抚,结果和珅亦有意袒护,但最终乾隆还是听从了刘墉意见。不过由于乾隆听信和珅,在以后政治较量中,刘墉开始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在这一过程中,刘墉为暂避锋芒,对乾隆安排的事情经常办理不好,官职也是一直下降。
老龙:不过让人不敢揣摩的是在嘉庆帝时,将审理和珅植党营私、擅权纳贿一案交于他,刘墉这次没有隐忍退让,再次展现不畏权势的一面,查明和珅多项罪行,使得嘉庆随记处死了和珅。
刘墉被称为浓墨宰相,可见他是书生气的官员。在他仕途中,也是从学政监督科考开始,这正符合他的性格。他在这方面,严肃考纪,深受学子爱戴。因为政绩突出,被乾隆委任担任一方要员,在这过程中,他遭遇了仕途滑铁卢,被罢官免职。虽然后来又得到重用,但因为与和珅冲突,结果又是被贬。在乾隆年间,好不容易给授予了体仁阁大学士,结果乾隆还说他懒政不干活。。
喜欢老龙的小伙伴都点关注点点赞??啊!
提起刘墉,就不得不先说说刘统勋。
刘统勋是刘墉的父亲,在乾隆打击张廷玉时,刘统勋积极献言献策。当时担任左都御史的刘统勋建议乾隆:
“敕下大学士张廷玉,会同吏部衙门,将张姚两姓部册有名者,详悉查明。其同姓不宗与远房亲谊不在此例。若系亲房近支,累世密戚,现任之员开列奏闻,自命下之为始,三年之内,停其升转。”
对于刘统勋的弹劾和建议,乾隆表示赞赏,刘家从此开始飞黄腾达。
在《宰相刘罗锅》里,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也就是乾隆的干弟弟。但在清朝历史上,根本没这回事,乾隆从来没有刘墉这位干弟弟。
刘墉虽然出生于官宦之家,但从他家族的历史来看,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
刘墉的爷爷刘棨,28岁考中进士;
刘墉的爸爸刘统勋,26岁考中进士;
刘墉考中进士时,已经32岁,他不仅比祖父辈的晚,同辈甚至晚辈考中进士时也比他年轻。
话说,刘墉中进士那年,有很多人建议乾隆,给他点一个状元,但有两个人反对。一个是刘统勋,另一个是乾隆。
刘统勋反对自己的儿子点状元,他打的是什么算盘呢?
刘统勋当时是乾隆面前的宠臣,已经位极人臣,本来就已经很招人嫉恨了,然后将儿子点为状元,那不是恨上加恨吗?
点了状元就要留在京城为官,对手不弹劾他,天天拿着“游标卡尺”盯他儿子。刘墉哪件事办的不如意,就会有人以此做文章,指桑骂槐地针对刘统勋。
所以,在刘统勋看来,刘墉不仅不能当状元,叫榜眼、探花也别干了,就有个普通进士算了。普通进士大多外放,到了外地当官,山高皇帝远。何况以刘统勋在庙堂的地位,天下无人不知,他儿子待在地方也不会有人欺负。
此外,刘统勋如此谦让,既能为自己家族谋平安,还能博一个好的名声,增加在乾隆面前的印象分。
乾隆不同意点状元又是为何呢?
他已经重用了刘墉的爸爸,如果再点刘墉为状元,知道情况的人会觉得刘墉有文采,许多不知道情况的人就会觉得有裙带关系。
乾隆如果真的点刘墉为状元,刘统勋再关照一下他儿子,不利于刘家父子忠心皇帝。
所以,乾隆不能给刘墉状元,只给了一个二甲第二名,但继续留在京城,入翰林院,从基层的庶吉士做起。
1755年,刘墉考上进士没几年,从庶吉士做到了编修,又熬到了侍讲,突然天降横祸。这个不幸,来源于他爸刘统勋。刘统勋身居高位,伴君如伴虎,因一件小事惹得乾隆勃然大怒。什么事呢?
乾隆年间,回部有位首领阿睦尔撒纳叛乱,出兵占领了乌鲁木齐,清军被迫撤退,撤到东边的巴里坤与哈密。
1755年,乾隆派刘统勋去新疆视察清军驻地,也就是代表朝廷察看军情和慰问将士。刘统勋实地考察形势后,给乾隆写了一封信,建议乾隆放弃巴里坤,全军退守哈密,整军备战。等时机成熟,再反戈一击。
乾隆受到信后,非常生气,下令将刘统勋押送回京,抄家,刘统勋家人也被一起下狱。乾隆为何生气?
他非常担心刘统勋是汉人的代言人,与回部的阿睦尔撒纳勾结一起。刘统勋是军机大臣,在军中颇有影响力,是能够调动士兵的,万一出现乾隆担心的情况,大清就会不堪设想。
这些事完全是由于乾隆的多疑而引起,如果前往视察的是满人,乾隆段然不会大怒,更不会抄家。
两年后,乾隆发现完全是自己多想,刘统勋是无辜的,就将财产还给了他,还让其官复原职。经此一跌,刘统勋赶紧安排刘墉去外地当官。
这次抄家事给刘墉的影响特别大,给他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刘墉吸取经验,此后为人处世风格、为官之道也发生转变。
刘墉也开始变得会讨好皇帝,这也是无奈之举。他深知全家的小命都在皇帝一个人手里,只有让皇帝高兴,他才能平安。
1761年,刘墉担任江苏学政,主管的是教育、民风、民俗之类的事情。这年春天,江苏有个叫阎大镛的举人批评朝廷,被人举报,这事归刘墉负责(当时普通人由按察使负责,举人的案件由学政处理)。
刘墉为了找证据,派人到阎大镛家中搜查,搜出两大个箱子,里面全部都是骂朝廷的纸。然后,刘墉继续审理,越审问题越多。这位阎大镛对刘墉很不满意,将刘墉自费出版的书给烧了。刘墉一看火来了,赶紧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江苏巡抚,准备让别人负责此案;一封给乾隆,把阎大镛骂朝廷的事汇报上去。
在清朝那个环境下,辱骂朝廷的结果可想而知,乾隆知道后很生气,立刻下令杀掉阎大镛。
这个事情对刘墉而言,好处是利用文字案件迎合了乾隆的心意,他因此成了太原知府,坏处是他有公报私仇之嫌。
1777年,刘墉第二次担任江苏学政,这次他制造一起“一柱楼诗集”的案件。在很多文艺作品中,将此案算到了和珅头上,但在历史上,这事与和珅的关联度不大,主要承办人是刘墉。事情是这样的:
江苏徐家有本书——《一柱楼诗集》,里面有些不正确的话,因而被人举报。刘墉一查,发现书确实不符合大清规范,比如书中写道“大明天子重相见”,很容易被解读成反清复明;“且把壶儿搁半边”,“壶”与蛮夷的“胡”同音,被解读成辱骂清朝时胡人……刘墉故技重演,将此案情汇报给乾隆,同时还大力搜查相关人员的罪行。
最后,十几人涉案,八人被处决,连同一些省、府、州、县相关责任人也一并被问罪。
1780年,刘墉因功升任湖南巡抚。
一、他在担任学政期间,提出过许多良好建议,比如依据学子的水平高低,分别管理。此外,他还为朝廷举荐过许多人才,其中有一位叫潘世恩。这位潘世恩后来做道光朝的军机大臣时,又发现并提携了一位人才,叫林则徐。
二、处理许多积压案件。他在担任太原知府期间,短短三年,就将之前积压的案件处理完,还与乔家合作,填补了太原的府库亏空。
三、他在地方任职期间,为普通百姓做了很多实事,以至于他还未离任,就在当地产生许多歌颂他的民谣。比如,在当湖南巡抚时,为了治理水患,他不惜自掏腰包。
秋媚说:刘墉在乾隆朝,谈不上有很大作为,为官以讨好乾隆为准绳,这也是为了自保的无奈之举。他的艺术形象,胜过他的历史形象;他是一位文人,尤其在书画界,可谓赫赫有名。
这是我的第一个回答,就来回答关于这位山东老乡的问题吧。
刘墉,刘统勋长子,山东诸城人。一代名臣,老百姓心中的好官。可惜,这么一个人物,其传记在《清史稿·卷三百二 列传八十九》,一共只有388个字。
正式评价:
有清名,工书,有名於时,谥号文清。
根据《清史稿》的这些评价,可以看出刘墉基本上是个清官,书法家,在当时是就很有名。
世代为官
曾祖父是顺治朝进士;祖父是康熙朝进士,官至四川布政使;父亲刘统勋,一代名臣,雍正二年进士,历经雍正、乾隆两朝,官至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军机大臣。不过,刘墉的后代,只记载了刘墉的侄子做官,不见其他记载。
宦海沉浮
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工部尚书、尚书房总师傅、直隶总督、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四年,加太子少保。年八十五而卒,赠太子太保,祀贤良祠。这期间,有过多次被贬官的经历。起起落落许多次。
刘墉是做过很多官的。
好官,也会犯错误,没有跟和珅对着干
刘墉总体上是一个好官,官声不错。不过,刘墉不是一个看不惯就要上本弹劾的那种人。相反,有时候还是个滑头。乾隆五十四年,以诸皇子师傅久不入书房,降为侍郎衔。作为帝师,却经常不去上课,其实,就是不想参与皇位之争。宁可被降职。
和珅得势之时,刘墉和纪晓岚都不是和珅的死对头。不过,保留了那么一点书生气质,不跟和珅对着干,也没有恭维和珅,这俩倒是关系挺好。嘉庆处理和珅,刘墉倒是处理了和珅及其党羽的相关案件。
并非罗锅
《清史稿》里没有关于刘墉是罗锅的任何记载。可能是晚年岁数大了,背有点驼,嘉庆倒是称刘墉为“刘驼子”,那是刘墉已经是八十左右了。如果刘墉是罗锅,那是有失官体的,能出仕做官,做到高官的概率不高。
总之,刘墉整体上是一位能臣、清官、书法家,是一位官宦子弟,也是一位深谙圆滑处世的官场老臣。
刘墉之所以被我们熟知,应该得益于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演是三个实力派演员张国立、王刚和李保田,人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其实三个男人也是一出好戏啊。
刘罗锅与和珅之间斗智斗勇,相互拆台,令人啼笑皆非。和珅心术不正,经常恶搞和捉弄刘罗锅,但每次都被刘罗锅巧妙化解,和珅不仅如意算盘没打响,还经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看到和珅受到惩罚,观众无不拍手称快!这是一部嬉笑怒骂间,让人感受到人间冷暖和宦海浮沉的好剧。
不过,这都是电视剧的演绎,历史上真实的和珅是个大帅哥,相貌堂堂,一表人才,乾隆皇帝之所以宠幸和珅,他的颜应该也加了不少分吧。可惜的是王刚演技是超一流的,只是颜值稍微弱了点。刘墉其实不是罗锅,他只是有些驼背,天天低头哈腰颈椎出现问题,给人以驼背的错觉,而且他思考问题的时候耳朵也不会动。
其实,刘墉与和珅之间也没有斗智斗勇,反而相处的很融洽。刘墉比和珅大了31岁,和珅发迹的时候,刘墉大部分时间在外地做官。刘墉回到京城后,和珅已是乾隆身边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刘墉宦海浮沉这么多年,深谙官场之道,自然不敢傻了吧唧去招惹和珅。
来看刘墉的生平。
刘墉出生于山东,家世显赫,世代高官,曾祖父是顺治年间进士,祖父是四川布政使,父亲是刘统勋则是乾隆朝名臣。得益于家族优渥的环境,刘墉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在父亲的关照下,没参加乡试,直接以恩荫举人的名义参加会试和殿试,考中了进士第二名。
自乾隆二十年后,刘墉一直担任地方官,做了不少利国利民的好事,当然,他也曾积极贯彻执行乾隆的旨令,查文字狱所涉的禁书,清剿反清复明的白莲教匪徒等等。
乾隆四十一年,刘墉回京被授予内阁学士,同年十月和纪晓岚一起编制《四库全书》,纪晓岚是总编,刘墉是副总编,因功被提拔为户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刘墉升任湖南巡抚。
乾隆四十六年,刘墉升任都察院左都御史。
乾隆四十七年,刘墉奉调入京出任左都御史。
乾隆四十八年,刘墉升任 直隶总督、吏部尚书。
乾隆五十一年,任职玉牒馆副总裁。
乾隆五十二年初,因泄露乾隆谈话内容被免去大学士职务。
乾隆五十四年,因犯错被降为侍郎。
吏部尚书应该是刘墉做的最大的官了!
刘墉在大众的眼中是“宰相刘罗锅”,是大清王朝的一滚清流,他是清廉之官,颇受百姓的爱戴,但是既然作为满清大臣,自然就拥有臣子们的权谋心术。
自古帝王,上有帝王心术,下有驭下之术。
我们所熟知的“宰相刘罗锅”真的是好官吗?
刘墉出生于康熙年间的一个官宦之家,出生在这样的家庭,无疑给刘墉创造了良好的教育环境,不仅如此刘墉的为官之路也显得颇为顺利,在他年轻的时候,利用父亲的裙带关系考中了进士,这其中的缘由可窥一二。(生得好,不如有个好爸爸)
但是刘墉的这个老爸很快就倒霉了,因为乾隆觉得他消极怠战,将他们一家子都扔进了大牢。
在1755年,当时刘墉的老爸刘统勋在巡视的途中,正好新疆地区发生了叛乱,一时间清军独断后撤,形势危急,看着清军这种危急的情况,刘统勋赶紧给乾隆皇帝上书,希望乾隆皇帝能够撤兵,逼其锋芒。
但是,乾隆皇帝不听啊!因为刘统勋的这番话还彻底惹怒了乾隆皇帝,你不是希望消极迎战吗?好!那你给我老老实实的待在监狱中吧,我大清有的是人才,刘墉可能也很纳闷,这乾隆到底是什么鬼?
也许是因为老爸的这件事情,刘墉受到了刺激,开始了自己拍须溜马的为官之路。
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
“鬼臣”刘墉开始出现在大清的舞台上,乾隆皇帝大兴文字狱,杀了不少无辜的人,这其中的参与者和帮手就有咱们所熟知的“宰相刘罗锅”的大手笔。
清朝文字狱中的“闫大镛”案件就是出自刘墉之手,闫大镛因为小事被捕入狱,但是刘墉却借题发挥,将闫大镛置于死地借此来讨得乾隆皇帝的欢心,一向喜欢作诗的闫大镛被刘墉整治的够呛,就是在他的诗中大做文章,最后闫大镛直接被乾隆皇帝下令斩首。
“委蛇其间”这四个字被刘墉运用的淋漓尽致,无以复加。
清朝的每一个大官员,他们往往都精通为官之道,尤其是官宦之家出生的孩子,他们骨子里面那种圆滑也许很多寒门子弟一辈子也学不会,虽然刘墉做过坏事,但是他也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等好官。
之所以用中等好官来形容他,是因为他是“好官”,但也同时是“差官”。
刘墉在担任湖南巡抚的时候,当时的湖南水灾泛滥,但是官员腐败,导致民不聊生。但是这个时候的刘墉开仓济民,帮助这些受灾的老百姓渡过难关,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刘墉就将湖南这块地方管理的井井有条,人们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在这一点上,他是一名好官。
总的来说,作为一名官员,刘墉的能力是有的,但是官场的圆滑也同样在身上能够体现出来,乾隆皇帝宠爱和珅,他就不是那种专门和和珅较真的人,反而顺着他们的意思,所以在这一点上,刘墉的官场情商是极其的高。
刘墉的一生在大是大非的面前,有功也有过,我们评价他不能以民众心中的那个影视形象来对他加以褒贬,而是刘墉所处的那个时代,那个王朝,那个局势来判断一个人。
所以,刘墉只能说是清朝官员中千千万万中,一个普通的京官,彪炳史册的人并不见得是好人,也并不见得是坏人,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有功有过才是合理的人,只有有点的话,还说不准没人喜欢这个人呢!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刘墉?罗锅子。呦!纪大烟袋纪大人!呦吼!蹲那扣脚丫子闻味那个,那是谁呀?和大人啊!
老梁整这么一句,估计全中国的老百姓都知道,老梁在说谁!没得法子,现在满屏幕的辫子戏,摇头晃脑的晃的老梁脑仁疼。
如果没这三人还真来不了一台戏,所以话说回来,您如果真不知道这三位,您这辈子电视剧算是白看了。
那么乾隆这十全老人手底下这三大中堂,真的像电视剧里那样,没事蹲一起逗闷子,玩蝈蝈的拿乾隆开心?快拉倒吧,那都是电视剧里骗小孩玩的。您没听人家导演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吗?
人确实有这么个人,至于事您就当天上飞的那牛,吹过了就得了,可千万别放心上。
和珅在乾隆面前那真叫个宠,至于纪大烟袋和刘墉整个就是俩边缘性的人物。纪大烟袋当年为满清编写书的时候,好悬没被乾隆这位爷给咔嚓了,要不是和珅从中说情,咱这纪大烟袋早抱着他那烟锅子装棺材板里了。
聊了这么长,老梁就是为了告诉大家伙,千万别被电视剧里的这三大脑袋给误导喽!那么今天老梁就和大家伙掰扯掰扯这刘墉的事,捎带着回答题主的问题。
首先老梁修正一下误传,刘墉这人不是电视剧那个模样。人家一米八的个头,那脑瓜顶上哪五官说不上帅,但也没那么猥琐。当然至于电视剧里那锅子真没有,只是人老了,由于长年伏案的缘故,这背确实有一点点驼。
被嘉庆帝瞅见了,开玩笑的叫刘墉——刘坨子,人家八十岁的时候才捞这么个外号。至于乾隆朝就开始叫的那刘罗锅,那是被电视剧高于生活给搞上去的,历史上根本没这事。
好了,咱接着聊刘墉的生平。
刘墉出生在1720年,这人是山东诸城的人,他老爹是刘统勋。刘统勋这人那官帽子都戴到了宰相的位置上了,所以刘墉也算是官宦世家,也算是名门望族。
乾隆十六年的时候,粘了父亲的光,脑袋上扣了一顶恩萌举人的帽子,就参加里会试和殿试。
扯到这里,估计有人要问了:“老梁,这啥叫恩萌举人?听着似乎明白,但仔细一瞅啥也不清楚的,解释一下?”
其实这恩萌是世袭制的一种变形存在。满清的时候,明文规定文职的京官只要是四品以上,外放的官员三品以上,当然还有那存在感及其低微的武职弄个二品的帽子,那么这帮人的孩子就能有一个蹲国子监里受孔子他老人家的熏陶的权利,这叫恩萌。
当然如果皇帝他老人家过个生日啥的,再或者搞个国家庆典啥的,也能凑着热闹来一次恩萌。
咱这刘墉一辈子就粘了老爹这一次光,跟着就跟老爹一起倒了霉喽。
首先是这考试,乾隆拿着卷子一划拉,感觉刘墉不错,这要是一般情况,刘墉头名状元没跑了。可乾隆却心血来潮的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宽宏大量,海纳百川的气量,所以脑瓜这么一转,就决定搞一个出生寒门的状元。得,这头名状元的头衔就没了。
但不管咋说,这也算是走了体制之内了,一点小插曲而已,没啥大的影响。但有句话不是说的好吗?常在河边站哪有不湿鞋的,刘墉的老爹刘统勋因为办理军务,被乾隆搞了办理军务不利的高帽子就给下了大狱里去。
捎带着刘墉吃了挂劳,那脑瓜顶上的帽子也被摘了,换了一顶小一号的御林院编修的帽子戴上了。
第二年,也许是为了惩戒刘统勋,这刘统勋是放出来了,但刘墉却被乾隆一脚给踹出了京城,成了一名外放的京官。
这么说吧,刘墉和刘统勋不亏是父子俩,都一个德性那脖子硬的邦邦响,俩眼珠子就盯着前边,根本就不会拐弯。
您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搞个啥贪污受贿,千万别让这位知道,知道就没你好果子吃的,蹲那都为老百姓做事。
当年做江宁知府的时候,声明远播,那官当的一水的清廉,被誉为堪比宋朝的包拯,就这事到了嘉庆年间,有人还搞了一弹词就叫《刘公案》,这事的原型就是当江宁知府的刘墉。
当然,乾隆老爷子从中央发布的旨意,做也是很到位,积极响应。
外放二十年,那官帽子是一顶接着一顶的戴,而且是越戴越大,陕西按察使,湖南巡抚。拉出那政绩杠杠的,没得说啊!
于是乾隆瞅着不错,这不掐着脖子就给提回了北京城。
这么说吧,刘墉不是个傻子,再加上自己个老爹给乾隆干了大半辈子了,所以乾隆是个啥人,心里那叫个门清。刘墉一到北京的地头上,嘴巴就闭了起来,眼睛也闭了起来,装傻充愣的,啥事都不理不睬的。
这个时候朝堂上最大的贪官就是和珅,这小子呼风唤雨的好不得意,很多烂事破事都和他有着联系,您要是想碰这些事,就得和和珅撞一起,和和珅撞一起,首先伸出来的大脑袋就是乾隆,接着乾隆不管你对不对,一个大耳光糊你脸上算是轻的,重一点就下大牢了,再重一点可就剁了脑袋喽。
这么吃力不讨好的事,谁干呀?没人!所以刘墉就开始装傻子。乾隆蹲一边不明所以:“俺把你找来是为了做事的!你这是啥意思,连个那啥都不嘣一个?啥意思啊?”
玩恼了的乾隆,一脚又把刘墉给踹大门外边,自己一帮人议论国家大事,得,刘墉算是被搁置起来了。
可转过脸来,乾隆这十全老汉给崩了,刘墉俩大眼珠子可就睁开了,拿着嘉庆给的俩大棒槌往死了敲和珅,得和珅一口气都没喘上来,这就下了大狱,家也被抄了。
而且刘墉为了稳定朝局,还劝阻嘉庆不要把事闹大了,咱把和珅办了,把国家的窟窿先补上,朝堂上的事,咱的一步一步来。
这个时候的刘墉又变成了外放时候的干练,辅佐嘉庆,都快八十岁的人,冷不丁瞅一下还以为一个大小伙,那精力充沛的让老梁羡慕。
死后被嘉庆帝给送进了贤良祠,加了太子太保的衔,还给了一个文清的谥号,一辈子也算是值了。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刘墉,字崇如,号石庵,为清代政治家,书法家,生于公元1719年,卒于公元1804年。
著名的宰相刘罗锅,便是刘墉,可以说刘墉为人刚正不阿,也可以说其人处世圆滑,乾隆年间,刘墉以清正廉明闻名于世,其书法造诣也让后世之人称其为浓墨宰相。
刘墉的一生很复杂,说他是刚正不阿也不错,其人的确为官清廉,惩奸除恶,但面对和珅这样的巨贪时,却又装聋作哑。
刘墉出生于一个官宦家庭,其曾祖父为顺治九年进士,其祖父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而其父亲为雍正二年进士,刘墉家长辈皆为清廷肱骨之臣,身为名门之后的刘墉,自然也不会差,乾隆十六年,刘墉同样考中进士。
乾隆二十六年,刘墉任职安徽学政,就监生管理的问题,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一时间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认可,乾隆同样都刘墉寄予厚望,毕竟刘墉为名门之后,若是真正的平庸下去,倒也不值得后世对其称赞。
刘墉为政严肃,可以说正是靠着清正廉洁,刘墉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赏识。
其人为官一生,经历了宦海浮沉,从一开始的在北京任职到被调往地方,在地方为官,刘墉的确严格管理,对待贪污腐败行为绝不姑息,但后来入京担任左都御史以后,却对大贪官和珅表现出其圆滑的一面,再也没有了那种雷厉风行。
晚年的刘墉,却在工作上经常出现纰漏,刘墉也因此经常被降职。
后来乾隆帝驾崩,嘉庆皇帝正式握住权柄,刘墉却又勇敢的站出来指责和珅,列举了和珅的数十项罪状,将大贪官和珅一举击败。
嘉庆年间,刘墉也常常因为工作出现纰漏被问责,但因为有打倒和珅这一功劳,刘墉却是再次被任用。
在地方为官之时,刘墉雷厉风行,严厉打击贪官,这是因为刘墉本身就是一个正直的人,地方官吏贪污腐败在刘墉看来便是不可忍受,所以刘墉能够赢得清正廉洁的名声,但进京以后,刘墉却被大贪官和珅钳制,不敢有任何触怒和珅的举动,毕竟和珅背后站着的是乾隆皇帝,触犯和珅的下场可不是刘墉想要的,也为了避免与和珅有间隙,有过许多过失。
刘墉去世于嘉庆九年,死后被追封太子太保,得以善终,便观刘墉的一生,可以知道,刘墉的确是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但其人又擅长自保,在面对强大的和珅时,刘墉懂得进退,趋利避害,一旦时机成熟,刘墉又一次成为了清正廉洁的好官。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