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

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

2020-07-20 20:50阅读(73)

朱元璋出街暗访,扮成乞丐去要饭,为何回来后连杀五位大臣?: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十个年头。有一天,老朱坐在金銮殿上寻思开了:“

1

洪武十九年(1386年),这一年是朱元璋称帝的第二十个年头。

有一天,老朱坐在金銮殿上寻思开了:“自南京称帝以来,老朱我励精图治,努力减免百姓税赋,严惩贪官污吏。”

百官也上奏说「地方吏治清廉,风清气正、一片祥和」弄的我心里也没底,这些当官坏的很,别是在骗我吧?

朱元璋心眼很多,一般人骗不了他,这也是苦难童年造就的性格,想想看,老朱7岁就沿街乞讨,心眼少早就死在异地他乡了。

说实话老朱过去很自信,过去南征北战和基层打交道多,各种情况摸得很清。最近十几年出宫少了,对地方不甚了解,所以对百官的话将信将疑。



“不行,我要微服私访深入民间,看看惩治贪官污吏的效果如何?听听老百姓是什么说的”。

朱元璋打定了主意,第二天一大早,带上一名锦衣卫,二人扮作乞丐就出宫了。

老朱对乞讨门清,他从小当过乞丐,加上扮相逼真,所到之处并没有被人发现破绽。

老朱走走停停,边乞讨边暗访,晚上没人的时候就偷偷把听到和看到的记下来。也许是天子脚下的缘故吧?总得来说南京百里范围的官场还不错。



老朱越走越远,不知不觉来到了淮安地界。

这一天,老朱来到了淮安府门前,发现这里热闹异常,原来知府大人组织手下欢迎御史大人巡视办案。

但见两位御史风尘仆仆的来了,点头微笑。老朱一看认识,这二人分别是他在半月前从国子监选拔的监生——刘志仁和周世良。老朱授意二人去地方核查一下税收情况,刚巧君臣在此碰面了,不过没人能认出乞丐就是当今天子。

话说御史进了淮安府,随即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中,老朱不能现身,他要暗中观察,只好混进了当地丐帮组织里了。




还别说,二位御史工作效率蛮高的,当天传唤了淮安府的税监,火速封存了当地的卷宗账目,马不停蹄的开始查找线索。

经过一个礼拜的查账,二人终于查到了当地官员涉案的铁证。

有一天晚上,刘世仁和周世良围桌对饮小庆一番,当时周世良感慨的说:“刘兄,账目总算查清了,咱们也算不负圣上皇恩,明天赶回京城奏明皇上,把这些贪官绳之以法……”

没等周世良说完,“哈哈……”刘世仁笑了起来。

“刘兄何以发笑?”周不解的问道。

“老弟,你还嫩点”,刘世仁滋溜一声喝了一口酒,然后问道:“咱们读书为啥?”



“还用说,上报皇恩,下安百姓”。周有点动情的回道。

“错了,老弟大错特错了,读书是为了荫妻封子荣华富贵,现在就能实现这一切,我们为什么要着急上报朝廷的?老兄真是木头脑袋。

周世良彻底蒙圈了。

“这是何物?”刘志仁指了指身后的卷宗,周说这不是证据吗?

“错,大错特错,此乃银子也。”

“刘兄,你是喝多了吧?这怎么会是银子呢?”周世良一脸的懵逼。

刘志仁滋溜又呷了一小口酒,说,“你我明日稍微露一点口风,何愁没有大把的银子孝敬,这不是银子是啥?”



周世良大惊,“刘兄这可是犯法啊!”

“你不说,我不说,涉案的官员更不说,你怕啥?”

“你说的也对,小弟听你的。”周世良说道。

第二天,刘志仁和周世良把查账的情况透露给了知府,知府连夜把消息泄露给了手下,次日半天时间二人就收了5000两银子。

涉案的贪官用金钱买来了平安无事。可是亏空总得有人买单吧!

二位御史和涉案人员结成了同盟,把赋税不足说成是老百姓抗税。为了把税收补齐,对老百姓进行了残酷的压榨。

百姓自然不服,因此拘捕了许多人,而其中就有丐帮一个乞丐的父亲,他的姐姐也被官府抓了起来。



晚上,这个乞丐气愤不过,向朱元璋诉苦道“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官,我家交税了,现在要强行再次交税,还有王法吗?可怜的老爸没钱交被打的死去活来,我姐姐也被差人强奸了。呜呜……

乞丐说着说着泣不成声。

老朱听罢火往上撞,但很快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强压怒火开导乞丐不要难过,朝廷自有法律制裁他们的。

到了深夜,乞丐们都睡了,朱元璋命锦衣卫潜入知府内,搜集周、刘的犯罪证据。

锦衣卫本来就是特务出身,这点事不在话下,很快查明了情况,果然像乞丐说的那样,差人轮奸了乞丐的姐姐,并把乞丐的父亲活活打死了,御史和贪官狼狈为奸。



查明事实后,朱元璋直接来到了淮安府衙,击鼓升堂。

当时御史还在和知府等官员喝酒,听到有人击鼓急忙跑了出来,看到是一个叫花子,知府大怒,刚要喝骂,锦衣卫上前亮出了皇上的玉玺等皇家信物,知府、御史等官员慌忙跪下。

朱元璋愤怒的质问二位御史,为何玷污国子监学生的名声,刚进入仕途就贪赃枉法,实在让人伤心。

老朱越说越愤怒。来人把两位御史、淮安知府还有两位税监等人斩首,这次一共斩了三品以上的大臣五位,涉案官员达61位,老百姓齐声说“皇上圣明,惩治贪官污吏果然铁腕”,府衙外跪倒一片。



这件事历史上有记载,收录在朱元璋的《御制大诰》一书里。经过此次事件后,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

文/秉烛读春秋

2

俗话说得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能够拥护你,是因为你能了解大众的贫苦,做事情能为百姓着想。而明朝皇帝朱元璋,很多人都说他是个暴君,但我认为他是个明君。

朱元璋早年家里面很穷,穷到只能靠要饭来糊口。就算是后来飞黄腾达,也从来没有忘记过要饭的日子。但是自从做了皇帝,他发现自己耳朵似乎是“聋了”。

这里的聋不是生理意义上的聋,而是他看到奏折上面所写内容,全部都是国泰民安的景象。朱元璋他也不傻,他做过乞丐,知道百姓有多穷。

不可能仅仅在他做了几年皇帝就能把日子过好,当然他也知道,这是因为下面的官吏不敢报告真实情况导致的。因此朱元璋也经常乔装打扮成平民,去民间了解百姓的疾苦。

而这一天朱元璋扮成了乞丐,因为乞丐经常四处流窜,消息最发达。想当年朱元璋做乞丐的时候,就结下了不少的朋友。后来打仗的时候,甚至还用过他们做情报。

这次朱元璋混到乞丐队伍里面去,听到周围乞丐都在讨论一个人——都察院御史刘志仁。这个人他有印象,前不久的时候,淮安发生一起案件,把他派过去专门处理这件事情。难道他又惹什么幺蛾子了吗?于是朱元璋几经打听,终于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确实过去查案子了,但是本来一件非常清楚的事情小案子,他却一直拖着不判决。

有什么难处吗?其实也并非如此。他这是在等别人给他贿赂,谁给的钱多他就判谁赢。而且心还非常黑,可谓是吃了原告吃被告。不仅勒索两家人的财产,还诱惑良家妇女。

朱元璋知道事情之后大为生气,他平生最恨的就是贪污腐败。而且这个人还是自己派过去审案子的,岂不是就是代表了自己的名声。

于是他表明身份,要亲自处理这些案子。一番调查之后,发现都察院御史刘志仁果然存在贪污腐败的事情。而且这一查不要紧,查出来了一群人(并非是题目说的5个人)。

都察院御史刘志仁虽然官职也不小,但是这么肆无忌惮的贪污,说明上面有人。最后因为这件案件,牵扯出来了60多名给事中。该判刑的判刑,该处理的处理,刘志仁最后也被杀了。可以说在明朝时期,对于贪污腐败的惩罚力度最大。朱元璋曾经颁布律令:“为惜民命,犯官吏贪赃满六十两者,一律处死,决不宽贷。”

比如朱元璋的亲侄子朱文正恃功骄纵,在村里面横行乡里,被朱元璋罚去守墓。朱元璋的驸马爷欧阳伦,由于靠着权力之便走私茶叶牟取暴利,结果被朱元璋五马分尸。

朱元璋对家里人都这么狠,对其他的贪官污吏更不用多说。

比如说洪武15年,一名户部官员勾结地方官员贪污腐败,结果整个衙门的长官全部处死。

洪武16年,刑部尚书收了犯人10000白银,给他找了一个替死鬼。最后将近20多人牵扯其中,全被朱元璋杀了。

洪武18年,朱元璋准备修缮宫廷,工部尚书虚报人数中饱私囊,牵扯进去有十几人被杀。基本上在朱元璋手下干事,什么都可以犯,千万不能贪污腐败。而我们所说刘志仁的事情,其实就发生在洪武18年。

3

朱元璋是从最底层成长起来的皇帝,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天灾加上沉重的赋税,一家人经常饿肚子,他从小就不得不给地主放牛,甚至外出讨饭,父母及大哥相继去世后,为了活命他来到一家寺庙出家做了几年的和尚,后来寺庙也难以为继了,刚满17岁的朱元璋就被打发出去云游化缘,其实就是干起了老本行--要饭。


丐帮的生活就是人员复杂,消息来源广,一入丐帮,便知天下事,他从乞讨人员的口中得知郭子兴的红巾军反抗元朝,深得民心,朱元璋也很想加入,正好他的老乡汤和也在郭子兴的军中,于是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得到了郭子兴的赏识。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顺理成章的成为了这支队伍的主帅,随后朱元璋带领军队打败了长江上游的陈友谅,消灭了长江下游的张士诚,逼降了浙江的起义军领袖方国珍,然后率军25万北进中原,消灭了元朝,建立了大明。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早年穷困潦倒的生活一直让他刻骨铭心,因此他希望自己能贴近百姓的生活,站在百姓的立场上治理国家,所以朱元璋下令归耕垦荒,组织农民兴修水利,减免他们的赋税,使老百姓的生活逐渐稳定下来。

不仅如此,朱元璋还特别痛恨贪官污吏,他铁腕治贪,但早上杀了一个,晚上又来了一批,怎么贪官越治越多,而且都是些级别低的小贪,重量级的贪官少之又少。


朱元璋一直对自己身边的官员表示怀疑,可又没有证据,贪官的脸上也没有记号,可贪官不出,他一日不安,他思来想去,决定深入到群众中去,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依靠群众他才能得到第一手的可靠消息。

朱元璋乔装打扮穿上破衣烂衫,别说还挺像乞丐的,他有这方面的经历嘛,在几个秘密侍卫陪同下,朱元璋很快就融入到乞丐的行列中。


朱元璋就同其他的乞丐聊了起来,通过聊天朱元璋得知,都察院御史刘志仁在查出案件的过程中,为了方便自己受贿,故意拖着案件不审,吃了原告吃被告,谁给的钱多,谁就是赢家,他还以权谋私,肆意妄为,害死了一名少女,身上背负了一条人命,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

这么大的事乞丐都知道,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朱元璋一怒之下,径直去了几个大的行政机关,亲自探查朝中大臣的违法行为,真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刑部官员收受贿赂隐瞒刑犯谎报死亡,礼部官员连公主结婚用的银子都敢扣留还有户部官员敢逾制(也就是僭越犯上),加上最恶劣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5个朝中一品大员,另外还有61个给事中也有重大的贪污行为。


原来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有这么多的蛀虫,自己杀了那么多的贪官,依然还有人敢贪污受贿,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深感震怒,直接下令斩杀了那5个一品要员,并将那61个给事中发配边疆,责令他们永世不得返回中原。
经过此次事件,朝中再无官员敢做出贪污受贿之事了。





4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据民间传说,朱元璋做了皇帝后曾假扮成乞丐出宫,目的是为了查一查有哪些违法官员。

果然,他这一趟没有白跑,他查到了都察院御史刘志仁拖着案子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而且还诱奸良家妇女!这让朱元璋非常生气,他回到皇宫马上下令亲自审理此案,结果牵出了61位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其中有5名官居一品!这把朱元璋气得无名火起。

这是真的吗?

每次看到朱元璋的故事,我们总是当小说来看,因为这些故意既有趣,有不太现实。

今天这个故事也一样,有真有假。朱元璋查处刘志仁是真的,但他并不是假扮乞丐破的案,而是派锦衣卫去办理此案。

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对官员的贪污受贿行为是零容忍的,他为了监督各级官员,专门设立了都察院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职位,没想到这些监督部门也被腐败势力渗透。

明朝洪武十九年,江苏淮安发生了重大的旱灾,百姓的粮食颗粒无收。就在这一年,有人举报淮安官员私扣赋税,朱元璋专门派出都察院御史官员刘志仁、周士良前去调查。

这两位御史到达淮安后,没有接受当地官员准备好的酒宴,而是迅速封存了当地的账目,昼夜查阅寻找线索。果然,他们很快就查到了淮安地方官员犯罪的事实。

这时候周士良对刘志仁建议说:“我们尽快把此事奏明皇上,将这些人绳之以法。

刘志仁却笑着说:“周兄,你我寒窗苦读,千里求官,不就是为了钱吗?今天是个大好的机会啊!

周士良有些为难,他带着颤抖的声音说:“这……这可是大罪啊!

刘志仁拍着胸脯说:“这事你放心,我保证没问题。

就这样,他们向淮安的涉案官员索取了白银一百五十两,黄金三十四两,钞二万五千二百贯。可是赋税的事还是要交差啊,于是他们就把短缺的赋税转嫁给当地百姓,还以追赃为由,把平民夏良等人关进了监狱,造成冤案。

刘志仁以为这件事可以瞒天过海,然而明太祖朱元璋的手段更加高明,很快这件事就传到他耳朵里。

朱元璋派出锦衣卫千户蒋福前去淮安调查,两位御史听到后马上和蒋福套近乎,想要贿赂他,结果被蒋福拒绝。此案被一查到底,刘志仁不仅收受了贿赂,还隐藏案情、欺压百姓,甚至还诱奸良家妇女。朱元璋听到后大为愤怒,下令将刘志仁、周士良判以重罪。

以上就是朱元璋查处都察院御史刘志仁的经过。

至于说朱元璋假扮乞丐是不可能的事情,他非常注重自己的人身安全,还给子孙后代留下祖训:

“凡帝王,居安常怀警备,日夜时刻不敢怠慢,则身不被人所窥,国必不失……如元朝英宗遇夜被害,只为左右内使回避太远,后妃亦不在寝处,故有此祸。”

这是朱元璋告诫后代要注意警备,不要像元朝英宗一样被害。所以明朝的王子们是不可以离开皇城居住的,就是为了预防不测。

朱元璋有这么高的警惕性,他怎么可能离开皇宫去扮乞丐?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5

朱元璋出街暗访,这样的事情很多,不过这次与平时最特别之处在于一次性杀了5位一品大臣,这就有些匪夷所思,为何朱元璋要这么做呢?接下来我将为你详细分析。


一、朱元璋生平主要事迹

要分析一个人做某件事情的目的,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个人的生平,从而才能更加深入他的内心世界,只有搞清楚一个人的内心想法,你才能更加准确深刻分析出他做一件事情的真实原因。

朱元璋原本出身贫寒,甚至最穷困的时候当过乞丐要过饭,他深知处于社会底层那种水深火热的生活是多么糟糕,所以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后,对百姓生活比较关心。

后来朱元璋跟随郭子兴参加红巾军起义,也是因为元朝末期社会混乱,民不聊生,众多百姓受不了压迫揭竿而起。朱元璋深刻明白人民群众对国家根基的重要性,这些都是后来他当皇帝后处理很多事情的初心。

后来朱元璋逐渐壮大之后,与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兄弟就是淮西一起出去的兄弟伙,大家从零开始创业,最后取得大明江山,也算是做成一个较大较成功的上市IP,这时候对整个国家的管理,才是朱元璋最在乎的事情,为了管理好国家,他甚至可以将与自己一起创业的原始股东解决掉,何况是其余人员?


二、朱元璋出街暗访一事

分析完朱元璋的生平事迹,我们继续回归主题,问题中所说的朱元璋出街暗访一事,应该指的是洪武十九年那次出街暗访。

当时朱元璋也是因为淮南地区发生灾情,于是想去民间了解一下真实情况,从而微服私访,为了不让人发现自己真实身份同时还要达到深入社会最底层的目的,朱元璋将自己打扮成一个十分寒酸的平民百姓,应该没有乞丐那么严重,只是稍微寒酸一些而已。

朱元璋去到发生灾难的淮安,想看看如今自己统治的国家整体水平如何,一路上挨近南京的地方,因为距离天子较近,还算一切不错,整体水平让朱元璋基本满意。

但是朱元璋抵达淮安之后,却发现这里充斥着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朱元璋继续深入群众,有人开始悄悄跟朱元璋诉苦,说自己的父亲被官府的人强制征税打死,姐姐长得好看一点也被他们玷污。

其实诉苦这种事情,与熟人倾诉可能会被人把自己当做祥林嫂,只有与陌生人倾诉,才有那种倾诉完的痛快感觉,并且陌生人会感同身受安慰你,让你感到被人在乎。

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深入群众的普通人朱元璋交流,朱元璋也是充满耐心,恰似一个经验丰富的长者,一边劝大家要想开一点,安慰大家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边又在内心感到五味杂陈。

这种感觉也许不难体会,当你辛辛苦苦几十年创建的基业,眼看着蛀虫满满,眼看着在自己眼皮底下发生自己最厌恶的事情,可想而知那种绝望与愤怒,何况朱元璋当年自己刚开始起步征战的时候也在淮南地区待过,触景生情,让自己对这件事情的重视程度以及思考方向都发生转变。

朱元璋担心的是国家江山社稷,要是有一群蛀虫存在,自己的大明天下迟早要完蛋,于是朱元璋慢慢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人群,将人们所说的事情记在心里,派随从锦衣卫去一一核实。

经过锦衣卫紧锣密鼓的排查,发现淮安的官府果然问题百出,这里刚来了两个京城下来的御史,分别是刘志仁和周世良,朱元璋一听到这两人名字,就火冒三丈,这两人不就是自己派来淮安监督贪污腐败的么?怎么反而同流合污了?

为了将事情彻底查清楚,朱元璋回到京城专门叫锦衣卫以及自己眼线去彻查,动静不大,担心打草惊蛇,经过几番彻查之后,发现此次淮安事件,居然牵连到涉案人员60多位,还有5位是京城的一品大员。

这么一来,朱元璋更是心态崩溃,自己泱泱大国,原本以为已经天下太平,人们生活幸福安康,没想到一查却是这番模样,就在自己眼皮底下,还敢包容庇护,让底下官员做出这种丧尽天良之事。

朱元璋必须对此次事件进行严惩,于是朱元璋将60多位涉案人员该杀的杀,该贬的贬去边疆地区,背后保护伞的5位一品大员,更是绝不姑息,一律斩首,让天下百姓看到自己治理国家的决心,也让人们明白自己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的初心从未改变。

自从朱元璋这次严惩之后,大明朝的天下维持了一段时间太平,官场贪污情况也得到一定缓解,充分说明这次行动取得的成绩不容小觑。


三、朱元璋这样做的原因

上边已经将朱元璋办案的整个过程详细描述,下边我们结合案例继续分析一下朱元璋杀掉五位一品大员以及那些涉案人员的真实原因。

1、杀一儆百

这个是最明显的,遇到这种事情,杀一儆百,让其余人员看到害怕,从而收敛自己,是最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当时那些官员有很多的罪名按照当时法律而言罪不至死,为何朱元璋又要那么残忍呢?

2、触景生情

每个人的经历不一样,遇到同一件事情的感触就会不一样,比如如果你从小养尊处优,遇到有人抱怨自己生活多么不如意,你可能会觉得这个人很烦,而不会有那这种感同身受之感。

但是换一个身份,要是你从小就被人欺负,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当这个人跟你抱怨生活不易时,你的脑回路首先就会浮现出自己当初那些悲惨生活,从而对面前这个人十分同情,对那些欺负他的人痛恨至极。

每个人生长环境的不同,注定形成不一样的思考问题角度,从而站的立场就会不一样,要是朱元璋从小是个富二代,也许他遇到这件事情就会按照法律来解决,因为他体会不了普通人民那种绝望,然而朱元璋刚好是普通甚至是最糟糕的贫穷出身,对这种行为深恶痛绝,必须严惩不贷,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3、思考深度

普通人看到这个问题,仅仅会停留在问题表面,觉得就是一件普通的贪污事件,可是对于朱元璋这种统治阶级而言,他看到的不仅仅是贪污,还有整个政府系统的瘫痪,甚至他可以想到自己国家的衰颓,要是国家长久这样下去,自己的江山何在,自己的皇位何在呢?

所以原本普通的贪污事件,瞬间升级成为一种对朱元璋皇位产生影响威胁的事件,面对这种威胁,哪个皇帝不是该杀的不该杀的都杀掉呢?只要有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的,统统不能放过,这就是朱元璋一次性杀死那么多人的原因。


结语

当你了解一个人的真实内心想法之后,再去判断这个人做一件事情或者想去做某件事情的原因与目的,就会简单很多,换言之,想要深入分析一个人,必须去了解他的生活才行,要不然我们可能会误以为朱元璋残忍暴力!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6

这件事出自于《御制大诰》,是朱元璋防止灯下黑的典型事件。但是朱元璋并没有微服私访,而是派遣了锦衣卫代行。



说到历史上反腐倡廉最严肃的皇帝,恐怕非朱元璋莫属了。由于朱元璋出身低微,幼年时曾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他的爷爷朱初一因为元廷的残酷剥削而破产,他的父母和大哥同样如此,甚至最终被活活的饿死了。

父母和大哥死后,小小的朱元璋成为了孤儿,迫于生计,朱元璋曾做过乞丐,也做过和尚。公元1353年,已经20岁的朱元璋加入了元末农民起义军,并且逐渐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反元力量。

公元1368年,40岁的朱元璋终于开创了大明王朝。事业来之不易,为了让大明江山稳如泰山,朱元璋开始反思元朝失去江山的原因。

最终,朱元璋得出原因,元朝之所以灭亡,是因为贪官污吏横行,百姓因为其残酷的剥削而无法生存下去。因此,朱元璋定下了“重典治吏”政策。



洪武十九年夏[1386年],朱元璋听闻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所以从国子监挑选了监生刘志仁、周士良为御史去查办此事。

当时,淮安府一众官员在官道上迎接,并且为两人预备了上好的酒席。但两人并未赴宴,而是火速查案,这也让淮安府的一众官员把心提到了嗓子眼。

很快,淮安府官员克扣赈灾粮饷、私扣赋税等贪污腐败的证据被二人查获。另外还有一些官员欺凌百姓、强抢民女的事情也被二人全部获知。

证据确凿,周士良准备和刘志仁商议何时回京复命。

此时,刘志仁一反常态,对周士良说:“周兄,你可以知我们手中拿的是什么吗?”



周士良:“是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欺男霸女的证据呀。”

“非也、非也,此乃我们发财的机会。”

“为什么这么说呢?”

“你我寒窗苦读多年,至今依然穷困潦倒,如果我们明日稍稍透露一点风声,何愁淮安府众官员不会孝敬大把的银子?”

此时,周士良陷入了沉默。

看到这儿,刘志仁又说了:“此地天高皇帝远,只要你我和淮安官员串通好,任何人都不可能知道的。而且你我二人只干这一次,就够后半生受用了。”

最终,周士良没有经受住诱惑,同意了刘志仁的做法。

第二天,刘志仁故意透露风声,并且给了暗示。当天,淮安府的官员便送上了大把大把的银两。最终,双方达成共识,将淮安府所有的亏空全算到了百姓头上,并且还监禁了百姓数人,制造冤案。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最终纸是包不住火的,而且纸包的越多,等到事情爆发的时候,火燃烧的也就越旺。

朱元璋作为最底层登上巅峰的皇帝,每一层的猫腻都门清,刘志仁等人的小心眼也被朱元璋看的异常透彻。所以,朱元璋派遣了锦衣卫千户蒋福乔装打扮,去了淮安府查案。

锦衣卫不仅能力突出,而且还对朱元璋忠心耿耿。所以,蒋福在查清楚事情的来龙去后脉迅速上报给了朱元璋。

事情到了这一步,朱元璋也彻底掌握了淮安府大小官员贪污,以及刘志仁、周士良协助淮安府官员掩盖案情、制造冤狱和受贿的证据。

显然,这是一个典型的灯下黑事件,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职权徇私舞弊,置国法于不顾。



这种事情,遇到了重典治吏的朱元璋必是一场暴风雨。于是,盛怒之下的朱元璋立刻依法惩处了淮安府一众官员,并且将刘志仁和周士良处以了极刑,目的就是威慑贪官污吏。

看到这儿,网上很多人都说朱元璋是一个残酷的暴君,对官员刑罚过重。然而,他们却忘了身处底层的老百姓,这些人很可能因为官员的一次贪污而家破人亡。曾经的朱元璋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他的父母就是因为元廷官员肆无忌惮的盘剥地活活饿死的。

或许正是朱元璋不忘初心,深知底层众多的老百姓生活不易,所以才重典治吏,在反腐过程中坚决打击“灯下黑”事件。甚至还破天荒的允许百姓监督官员,让百姓自由扭送贪污官员至京。

7

众所周知因为朱元璋自幼的经历,让他恨透了贪官污吏,所以从小就立下誓言:“有朝一日,定要杀尽这天下的贪官污吏们,不再让黎民百姓受贪官们的苦”。


这不机会来了,朱元璋击败了张士诚、陈友谅等劲敌,并成功赶跑了北元,登上了那一人之上、万万人之下的皇位。这一刻朱元璋终于可以,实现当初自己的誓言,杀尽天下贪官污吏了。但是呢,朱元璋作为皇帝,他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这些贪官污吏们,而且这些人都表现的两袖清风,老朱又怎么知道他们有没有欺骗自己呢?

于是在洪武十九年,制定了相关的微服私访的计划后,带上了刘伯温和几名信得过的侍卫后便偷偷溜出了皇宫。


朱元璋先是让侍卫们扮成了小贩们,以便随时保护自己,自己则和刘伯温扮起了“乞丐”,
为什么是乞丐呢?因为朱元璋觉得只有扮成最底层的乞丐,并且融入他们才真的能体会到民间的疾苦和查到更多的真相。

果不其然,乞丐们对朱元璋、刘伯温这两个新来的“伙伴”,充满了好奇,不断的询问朱元璋和刘伯温的来历,最后凭借着刘伯温的聪明才智,他们很快打入了乞丐的内部,获得了他们的好感。

朱元璋通过3天假扮乞丐,从乞丐们的口中了解到,都察院御史刘志仁曾在处理案件中,吃完原告吃被告,贪污了一大笔钱,并且导致了一名少女无辜惨死,民众们怨声载道,但又没有人拿他有办法,只能唉声叹气。

朱元璋一听,顿时火冒三丈,这怎么能行,前朝就是因为贪官污吏的胡作非为,才导致灭亡的,加上朱元璋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们。

直接跑到各级机关办事处,亮明身份,亲自查处朝中各大臣的违规行为。

大概过了半个月,朱元璋带着一发堆官员的犯罪证据回到了皇城,其中有刑部郎中、员外郎私收贿赂,虚报死亡并私放两死囚;礼部侍郎章祥、员外郎辛钦,私吞赏赐给公主的婚礼银两;当然都察院御史刘志仁也在其中;还有61个给事中的贪污受贿的证据。

朱元璋这一次毫不手软,直接把他们打入了死牢,那5个朝中一品要员直接手起刀落毫不留情,至于那61个给事中则是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录用。

经过朱元璋这次3天假扮乞丐,回来斩杀五名朝中大臣的手笔后,当时整个大明王朝刮起了一阵清廉之风,很少再有官员敢行贪污之事。

8

在朱元璋执政的31年中,为整顿明朝官场贪污腐败的现象,曾先后发起6次大规模的肃贪运动,合计共约杀掉贪官污吏15万人。其中,比较出名的郭桓案、空印案、胡惟庸案等。

在这些案件中,有一桩案件非常特殊,据说是朱元璋亲自告破的。这是在洪武19年时,朱元璋为巡视地方官远的政绩和体察民意,便特意在自己侍卫的秘密陪同下偷偷的到民间微服私访。

一般情况下,即便是微服私访,皇帝也会装扮成一个比较体面的商人模样,这样至少可以让自己的安全得到一定保障,还不用太狼狈,但朱元璋觉得这样做就没办法接触到最底层百姓。于是,他就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最下贱的乞丐。



因为朱元璋在发迹之前,有过当乞丐的经历,所以他很快就与街上的乞丐们打成一片。

通过和他们聊天,朱元璋得到了一条非常重要的情报,那就是督察院御史刘志任在处理一个案件时故意拖着不判,吃了原告吃被告,还趁机诱奸良家妇女,导致她无辜丧命。

不仅如此,刘志任在当地胡作非为,但他是都察院御史,是管官的官,没人敢惹他,下面的人是敢怒不敢言,因此当地的百姓也都是悲愤不已。

对此,朱元璋非常生气,连街上乞丐都知道的事情,自己居然不知道,这得有多少人替他捂着。于是朱元璋回到皇宫马上下令亲自审理此案。

结果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这桩案件直接牵连出66位官员有贪污受贿行为,其中有5名都是官居一品的朝中大员!

这直接把朱元璋气得够呛,他直接毫不客气,先把他们全部关进牢房,接着那5位朝中一品要员直接被抄家砍头,至于剩余的61个小官,则是发配边疆,永世不得录用。朱元璋的这一大手笔,直接把大明朝的官员们都给惊呆了,由此他们再也不敢冒然行贪污之事。



虽然,这个故事被传得有鼻子有眼睛,而且这桩案件也是正史上明确记载的,但朱元璋假装乞丐破案的故事,却是野史杜撰。

并且,从情理上来说,朱元璋假扮乞丐微服私访,也是禁不起推敲的。对此,大家只需要看下咱们现在的官员,就知道这种事情只可能发生在童话故事中。

因为,就是咱们现在那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官员,他们到民间考察,那最多也只能做到充当一个普通人。想让一个代表着大地主阶级利益的封建帝王,为了所谓的体察民情,去假扮成一个乞丐,这可能吗?反正我觉得不可能。

再退一万步说,作为一个开国之君,最后沦落到要去假扮乞丐才能得知官员的贪污腐败,那这个皇帝,也当得太失败了吧!换句话说,朱元璋的监察系统、还有锦衣卫,都是干什么吃的?如果这种事情真发生,这两大系统,恐怕都要来个大换血!



事实上,这个案件的真实情况是这样的:在洪武十九年时,朱元璋听说淮安府官员贪污腐败,导致民怨沸腾,于是他就马上派遣刘志仁、周士良两人为御史前去查办此事,他们到了当地,也的确查出了官员克扣赈灾粮饷、私扣赋税等贪污腐败的有力证据。

但是,这两个人却没有把这些证据交给朱元璋,因为他们俩被当地官员们的糖衣炮弹给腐蚀,所以他们就把这些事情都给压了下去,还禀告朱元璋说此事是无中生有。

但可惜的是,纸终究包不住火,随着各种消息的不断传来,朱元璋又加派锦衣卫千户蒋福前去查办此案。

这一次,蒋福没有让朱元璋失望,他不仅查出了案子的真相,而且从淮安回来后还如实给朱元璋汇报了。朱元璋听了之后是勃然大怒,马上下令把刘志仁、周士良两个人打入死牢,涉及到的近60余位官员也被一查到底,全都被处理,这也才是这个案件的真相。

9

朱元璋,在后来人们评价中,用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评语,得国正。说的就是朱元璋当上皇帝,建立明朝,很正当、很合理,而且没有太多瑕疵。

作为一个平民皇帝,这是彻头彻尾的贫民,因为即使刘邦,也当过亭长,而朱元璋发迹,的确是从最底层一步一步的走上巅峰的。

因为朱元璋的身份,他更了解老百姓的疾苦,同时,对官员有着骨子里的讨厌,虽然他也知道,这些官员都是为他打工的,可他依旧没有对官员有太多的好脸色。

于是,在明朝,官员的账面上待遇是很差的,而朱元璋时期,不但账面上待遇很差,连灰色收入,也少的可怜。而朱元璋惩治腐败的手段,堪称残忍,更让官员痛苦万分。这种痛苦,直到朱元璋死后,才大幅减轻,官员们这才如同前面历朝历代官员一样,开始享受各种特权。

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朱元璋虽然很能干,而且眼线遍布天下,可是,更多官员依然能够从近似于苛刻的法律中,找到可乘之机,来中饱私囊。

在洪武十九年的时候,淮南大旱,朱元璋一如既往的开始安排这种救灾事宜,但这次和以往救灾不同,他除了安排各项工作以外,还来了一个微服私访。

这一点,并不算是朱元璋的心血来潮,因为淮南对于朱元璋来说,有着不一样的地位,他最开始就在亳州起步,他在淮南、淮西待的时间最长,感情最深,甚至最后将安徽省凤阳县当成了中都,并且为了保证这里的人口,在山西等地迁徙人口到凤阳一带定居。可见,淮南对于朱元璋心中,有着不一样的地位。

因此,淮南大旱,哀鸿遍野,也牢牢牵住朱元璋的心。而朱元璋很出人意外的开始了自己的微服私访之路。

和后来的康熙微服私访不同,朱元璋的微服私访更加简单,甚至和饥民没有太多区别,当然了,像问题中扮成乞丐要饭,就有些过于夸张了。

来到淮南,让朱元璋大吃一惊,他早就已经安排下各种救灾工作,大量赈灾粮食按照正常速度,也已经到了淮南,可眼前淮南各地,依然是哀鸿遍野,根本没有看到什么救灾粮食。这才明白,自己下旨赈灾的粮食银钱,被各级官员层层盘剥,到了老百姓手里所剩无几。

如果说是愤怒,不如说是恐惧,我想朱元璋当时已经不是愤怒所能形容的。

记得在二十几年前,黄河决口,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时元朝丞相脱脱主张修筑河堤,赈济灾民,这本来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情,可脱脱没有想到的是,元朝政府已经腐败堕落到了极点,救灾的钱粮,修筑河堤的银两,被层层盘剥。最终,导致天下大乱,老百姓揭竿而起。

朱元璋对此记忆犹新,而他就是因为这件事走上造反之路的。这才过了二十多年,他本以为高居庙堂,整天听着歌功颂德,认为是天下太平,可万万没有想到,一场动乱,已经剑拔弩张。而原因,和元朝灭亡之时何其相似。

愤怒而又恐惧的朱元璋,立刻动用自己的眼线,一点一点的查,最终,居然查到了五个一品大员的身上。朱元璋本来就对贪污腐败深恶痛绝,何况,这次如果不是发现及时,很可能重蹈元朝灭亡的覆辙。于是朱元璋毫不客气,也毫不手软的结果了五个大臣。

如果从法律角度来说,这五个一品大员,罪不至死。但我们深层次分析就会发现,这件事已经超出了惩治贪污腐败的范畴。在一个对朱元璋来说十分特殊的地方,发生了一件朱元璋似曾相识的严峻事件,两个因素,都足以让朱元璋动了杀心,而偏偏又同时出现。于是,朱元璋根本不不在乎法律到底有没有明文规定,直接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五颗人头,能安民心,能让一场动荡消散于无形,这笔买卖,朱元璋认为划算。

10

朱元璋的出身大家都知道,从小给富人放牛,后父母双亡,进入皇觉寺出了家做了一名和尚,在长到十七岁时,皇觉寺由于养不起这些闲人,所以就将朱元璋这个混吃的小和尚赶走美曰其名是让其要饭去。

我们寺庙小养不起你这尊大佛,老朱也不说什么,告别主持后便开始了自己的流亡生涯。说好听的叫做流亡,不好听的不就是要饭吗?

不过在一次要饭的途中,碰到了自己曾经的兄弟徐达与汤和,二人在红巾军中混的不错,算的上是一个小头头,所以璋就追随了自己的这两位兄弟,由于朱元璋能力出众,能力出众指(人际关系,政治,带兵打仗)受到了红巾军中一名大帅的看重,此后不久,这位大帅战死,璋被全部军官推举为新帅。

无奈老帅儿子不服,他便将大帅之职让给了少帅。但这位少帅阅历少,只懂得勾心斗角,不久后就将被元军打败,这时人们想起了朱元璋,他安稳了坐上了帅位,百战百胜。

在对元朝发起总攻之前,他收拾了两个强有力的对手,他们是陈友谅与张士诚。在鄱阳湖与陈友谅大战,陈友谅不敌璋,天下大半落入其手中;南方的张士诚虽然有钱,但只知道享乐从来不想怎样发展国土,自然也是被朱元璋消灭,自此其一统天下,大明开国。

开国后,在洪武年间,四海生平,不过仍有贪官污吏的存在,影响着朱元璋让百姓安居乐业,但是从臣子们上表中说:四海之内,没有冤假错案,更不会有贪官。

刚开始他对这些话深信不疑,但后来有一位驸马反映公主的嫁妆与自己说的不一样后,就有些对这些大臣献媚的话语有些猜疑,况且朱元璋本来就多疑。

在此后很多与大臣描述不符的事件发生后,朱元璋选择自己亲自去民间调查,他找马皇后拿出了自己当年参加红巾军之前的衣服,说白了就是乞丐服。在加上马皇后给朱元璋打扮了一下,与乞丐无异,不过这一切没有被任何的宫女太监看到,只有他贴身的太监叫了一辆马车,带他出了宫。

到了街上之后,朱元璋回忆着自己之前的时光,不禁黯然泪下,不过现在自己是堂堂的皇帝,居然还要穿这样的衣服,真的是非常恼怒,不过为了调查民情也只好这样了。

不一会就看到户部尚书骑着高头大马走在路上,很是耀武扬威,一点都没有在朝堂上的小心翼翼,朱元璋走在路中间,差一点就被他的马撞到,由于朱元璋化妆的原因,他没有认出这是当今的皇上,便开口大骂:贱民,你不怕死吗?

朱元璋听后怒火可想而知,但还是忍住了没有发脾气,平和的说:当今圣上体恤爱民,为何你们这么嚣张跋扈?

尚书听后大笑:你也配与皇上比,我贵为户部尚书,连公主的嫁妆都敢拿一份,再说你有机会见到皇上吗?

此时的朱元璋已经受不了了,便让太监出来,自己洗了一把脸,尚书此时才看出此人的庐山真面目,吓得立马下跪。

但朱元璋经过严刑拷打此人,供出了与其他四位一品大员是如何欺骗自己,欺压臣民,勃然大怒的他将这五个一品大员全部杀死。

虽然这是民间的传说,史料上并没有确切记载过此事,但也说明当时的朱元璋心系天下百姓,也难怪康熙称朱元璋是明朝最伟大的皇帝,每次经过江南必祭拜朱元璋陵墓。

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