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拯和海瑞谁官大,分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官职?:包拯、海瑞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廉吏,他们一心为国为民,不畏权贵,为民做主,一生刚正不阿,因此一个被称为“包
包拯、海瑞都是古代非常有名的廉吏,他们一心为国为民,不畏权贵,为民做主,一生刚正不阿,因此一个被称为“包青天”,另一个则被称为“海青天”。
那作为相隔百年的青天大老爷,包拯与海瑞到底谁担任的官职更大呢?
包拯
包拯生前官至枢密副使,正二品。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副长官,协助枢密使执掌宋朝军令,《宋史.职官志》载:“枢密使,佐天子执兵政,而同知、副使、签书为之贰”。
枢密院是北宋最高的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分掌军令与政令,号为“二府”,枢密院为“枢府”。宋太祖赵匡胤置枢密院的目的如宋末历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枢密院官虽曰掌兵,亦未尝不兼任宰相之事”,就是为分相权,因此北宋初期枢密院的权力非常大。
“佐天子执兵政”,这就是枢密院。《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宋初枢密院下设兵、吏、户、礼等四房,分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同时若得皇帝的批准,枢密院还有调兵之权。当然宋初,枢密院并没有统兵的权力,如禁军,有统兵之权的是殿前都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等三衙,而枢密院只有调发禁军的权力,正所谓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简单的说“枢密副使”就是宰相之职,他是宋初全国军令的执掌者之一,与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丞等统称为“执政官”,可谓是宋初权势最为显赫的一个官职。
海瑞
海瑞生前官至南京右都御史(记住不是很多题主说的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是正二品,右佥都御史是正四品,右佥都御史位在左、右副都御史,左、右都御史之下),位列正二品。南京右都御史,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职掌与北京都察院一样,但是十三道监察御史人数要少于北京,南京都察院监察御史只有30人,而北京都察院大约有110人。同时南京都察院拥有提督操江之责,领上、下江防之事,这是北京都察院所没有的。
都察院,为明朝最高监察机构,“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拥有监察、弹劾百官及建议之权。都御史为都察院最高长官,“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遇朝觐、考察,同吏部司贤否陟黜。大狱重囚会鞫于外朝,偕刑部、大理谳平之。其奉敕内地,拊循外地,各专其敕行事”(《明史.职官志》),他负责纠察、弹劾百官,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御史。
都御史可弹劾奸邪、小人结党、作威福乱政之徒,卑劣贪鄙败坏官纪之徒,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现成章法、企图进用之徒。同时遇到朝觐、考察时,都御史会同吏部尚书确认官员贤能与否,及官员升降。此外,大案件重囚犯在外朝会审,都御史与刑部、大理寺主官进行三司会审,明确其是否犯罪。
简单的说右都御史有点类似于秦汉的御史大夫,他的主要职责就是监察百官,看官员有无违法行为,有就弹劾他。同时明朝的右都御史还有一项比较大的特权,那就是“大事奏裁、小事立断”的权利,都察院虽无执法权,但是凭借着这个权力,在小事上,如知县犯法,御史可以直接先免了他的官。
综上所述,包拯的官职其实是明显大于海瑞的,毕竟包拯的“枢密副使”是宰相之职,而海瑞虽是南京都察院的最高长官,位列右都御史职,也是与包拯的品级一样,是正二品,但他毕竟不是宰相之职,且别忘记海瑞只是南京右都御史,相对于北京的都察院左、右都御史,海瑞的右都御史还是稍微差了点火候,直白的说就是在权利上要比北京低了许多,如此就更比不上包拯的“枢密副使”了。
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府合肥(今肥东县)人。他28岁中进士,曾先后任天长、端州、赢州、扬州、庐州、池州、开封等地知县、知府,出使过契丹,还在刑部、兵部任过职,在财政部门做过副使、转运使、三司使,在监察部门做过御使、谏议大夫,最后做到枢密副使,成为朝廷的宰辅。
宋朝时,在宰相之下又分设参知政事、三司使、枢密使,其中枢密使是军事机构,故枢密副使是掌管军事方面事务的中央官员。宋朝的“枢密院”,是掌管军事的参谋机构,枢密使是枢密院的长官,相当于参谋总长。包拯是几品官?枢密副使即副总长。应该从一品官员。
开封府伊,按现在的官职比较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开封在当时是宋朝的帝都。包拯能做的开封府的一把手,其实比当时的一省封疆大吏官职还要稍高一点。和现在的北京市委书记比省委书记要高一点是一样的。大家都知道包拯手里有三把铡刀,最具权威的就是龙头铡上铡皇亲国戚及皇氏宗亲。下铡在朝高官,等于包拯同时兼任着都察院一职。这个官职有点像今天的中纪委副书记。和最高检副检察长。如果按照今天的官职来推演。北京市委书记兼中纪委副职属于副国级国家干部,入围中央委员这是肯定的。
海瑞(1514-1587),明代著名政治家。海南琼山人,字汝贤,自号刚峰。他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博学多才,嘉靖二十八年(1550年)中举。初任福建南平教渝,后升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知县,推行清丈、平赋税,并屡平冤假错案,打击贪官污吏,深得民心。嘉靖四十一年(1562),以罢官抗逆显于后世的明代廉吏海瑞任诸暨知县;嘉靖四十五年任户部云南司主事,上书批评世宗迷信巫术,生活奢华,不理朝政等弊端,遭迫害入狱。世宗死后获释。隆庆三年(1569年)调升右佥都御史,他一如既往,惩治贪官,打击豪强,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并推行一条鞭法,强令贪官污吏退田还民,遂有“海青天”之誉。后被排挤,革职闲居16年。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被起用,先后任南京吏部右侍郎、南京右佥都御史,力主严惩贪官污吏,禁止循私受贿,两年后病死于南京。
海瑞右佥都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检委副书记,但当时只是给他挂个虚衔,没有实权,政府不给实权是怕海瑞不知深浅,乱查处官吏,容易引起官场动荡,动摇国本。
这样算来还是包拯的官大。
包拯,宋朝人;海瑞,明朝人。
不是一个朝代的人相比,貌似有关公战秦琼之嫌,不过官职有品级,尚能勉强一比。
包拯号称“包青天”,在历史和民间都是大名鼎鼎。
包拯是进士出身,最为人熟知的官职是权知开封府,但这并非他的最高官职。因为铁面无私,直言敢谏,包拯在权知开封府后,先后任权御史中丞、权三司使、三司使、枢密副使等职,最终突发疾病在枢密副使任上去世,死后追赠礼部尚书。
北宋实行文武制衡,以枢密院分割政事堂的职权,枢密院是最高军政机构,最高长官叫枢密使,与宰相对掌文武大权,枢密使的地位略低于宰相,但两者互不隶属,相互牵制。枢密副使是枢密院的二把手,地位仅次于枢密使,也略次于参知政事(副宰相),品级为正二品。
枢密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国防部副部长”,副国级干部。
海瑞跟包拯一样,是著名的“青天大老爷”,但他只是一个举人出身,脾气古怪,不讨人喜欢,因此仕途坎坷,长期在地方州、县沉沦,后来才不断升迁,最终慢慢攀升到南京右佥都御史,并死在任上。
明朝实行两京制,由于朱元璋最初是定都在南京,朱棣登基后才将都城迁往北京,所以南京的地位仍十分重要,南京仍保留一套和北京一样的官僚机构,其中就包括都察院。
明代的都察院属于监察机关,职能与前朝的御史台相同,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国家监委。都察院的最高长官是左、右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二品,与六部尚书品级相同;次长官是左、右副都御史,共2人,都是正三品;再次是左、右佥都御史,共4人,都是正四品。
左、右佥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常委、国家监委委员,副部级干部。
1,从品级而言,海瑞举人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级是正四品,副部级干部;包拯进士出身,生前的最高品级是正二品,副国级干部,两者差距明显。
2,从实权而言,包拯长期在朝廷任职,他任职的开封府、三司、枢密院,都是朝廷实权部门,手中拥有实权;海瑞长期在地方工作,短时间在京城工作期间也缺乏实权。
3,从前途而言,包拯很早就进入朝廷,跟皇帝接触多,深受赏识和重用,假以时日,必定是宰相人选;海瑞的性格脾气不受欢迎,在朝廷备受排挤,无论皇帝还是宰相们都不喜欢他,即便生命延长,也很难进入国家领导班子。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先说说海瑞,海瑞号刚峰,一生刚直不阿,不畏权贵,性格比较偏执,在官场上难以圆润变通。在海瑞四十多年的宦海生涯里,经常遭到政敌的攻忤弹劾,万历皇帝想重用他,但受到阁臣的一再阻挠,最后还令他远离北京政治中心,到南京当官去了。
海瑞地方官履历比较丰富,当过浙江淳安知县,江西兴国知县,而兴国正是奸相严嵩的老家,海瑞虽在兴国知县任上政绩出色,吏部拟提升他为嘉兴通判,但由于海瑞坦率正直不谄媚严嵩党羽鄢懋卿等人,结果又被降级为兴国州判官。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任户部云南司主事。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海瑞买好棺材,以死上《治安疏》,轰动朝野,举朝震惊。该份奏折,言辞极为激烈,毫不留情的批评了世宗迷信方术、奢侈糜烂生活、长期怠政等弊端。世宗愤懑难平,将海瑞下诏狱论死,内阁首辅徐阶和刑部尚书黄光升等阁臣积极营救他。最终在世宗去世后,即位的穆宗隆庆皇帝大赦天下,赦免了以海瑞为代表的所有谏言忠臣。
隆庆年间,海瑞依然没有得到多少重用,先后当任过尚宝丞(专门管理皇帝御玺、 印鉴的官员)、通政司左、右通政,都是四品的边缘官职,隆庆三年(1570年),海瑞以正五品右佥都御史官职,外放地方任应天巡抚,所辖州县皆是江浙皖富庶之地。但是海瑞上任还不到半年,又遭政敌排挤弹劾,这一次连穆宗都不敢再用他了,改任南京粮储这一闲职。
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非常忌惮海瑞,一直没有重用他。万历十二年(1584年)张居正去世后,神宗皇帝开始起用海瑞,召海瑞为南京右都御史。人还没到任,又改为南京吏部右侍郎(正三品),当时海瑞年已七十二岁,耄耄之年也没有什么当官的激情了,于是上疏力辞不就,神宗不允,海瑞依然以南京右都御史(正三品)负责都察院事,万历十五年(1587年)海瑞病逝于南京任所,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谥忠介,肯定了他一生的功绩。
相比海瑞坎坷的官场生涯,包拯的仕途就显得顺利的多了,包拯的官职,是一步步的递升,而且官场生涯近四十年, 所历官职无数,能做到枢密副使这样的二品大员,实至名归。
和海瑞不同,包拯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考中进士,初授大理评事,此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当过建昌(今江西九江永修县)知县、天长知县、端州(今广东肇庆)知府等地方官、庆历五年(1045年)还代表北宋出使契丹。包拯的履历,总体上概括是多出外官,少入中枢。地方官任职时间之长,实属少见。
包拯当过最知名的官,应该就是权知开封府尹。权知,是暂代之意,宋朝初期的官员,以朝廷临时差派某地的名义治事,在官衔前面往往会带“知”字。“知”为主持之意,其暂时代者称权知,由于在北宋时期,开封(汴京、东京)为北宋国都,地位超然,非皇子勋戚任之不可,包拯在开封府尹任上三年,一直是权知,但对开封府有实际管理权。
包拯生活的年代,正是北宋国力最鼎盛的时期,宋仁宗赵祯在历史上评价非常高,是一个明君。包拯得遇明君,如鱼得水,他的官场生涯,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只是升迁速度比较慢,而且多居外官远离中枢,所以也避免了卷入官员之间的勾心斗角、拉帮结派,因此,包拯一路走来,远比海瑞顺利的多。
嘉祐六年(1061年),包拯升任给事中,并正式担任三司使。不久即拜枢密副使,旋即调任礼部侍郎,固辞不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病逝于任所,仁宗亲临吊唁,并为其辍朝一日,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枢密副使是包拯当过最大的官,正二品级。枢密院是北宋最高军事机构,枢密使其地位与丞相无异,包拯的枢密副使,实际上就等同于副丞相,实属位高权重。
纵观包拯和海瑞二人的官场生涯,包拯是极为幸运的,两人都是当官的好料子,海瑞的不幸在于贤臣不能择主而适,而明朝官场又极度黑暗,朋比为奸、拉帮结派、勾心斗角、互相排挤,海瑞作为底层出身的官员要想往上爬实在是难事。而包拯,得遇宋仁宗这样的明君,虽然在地方官历练二十余年,但北宋的官场远没有明朝那么复杂,宋仁宗知人善任,包拯得以一步步往上迁,北宋是一个重文轻武的王朝,像包拯这样的清廉正直之文官,不会被埋没。
包拯当任的枢密副使是实实在在的京官,是中枢要员,相比包拯,海瑞这个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就显得名不副实了,自明成祖迁都北京以来,明朝实行两京制,南京有和北京一样的行政机构,但是,南京的领导班子远非北京可比,海瑞的这个都察院右都御史更像是个闲差,含金量远不能和包拯的枢密副使可比。
包拯担任过的官职很多,这里选取几个主要的官职来分析。
1.户部判官、副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财政部、民政部、农业部三部的司长、副部长。
2.陕西、河北等路的转运使: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交通厅长。
3.权知开封府:包拯的这个职位大家比较熟知,大致相当于现在首都的长官。
4.御史中丞:这是负责监察的官职,大致相当于现在的监察部长、最高检长这类官职。
5.枢密副使:包拯这个官职最高,大致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
1.南平教谕:当时南平还是县,教谕相当于县教育局长。
2淳安、兴国知县:知县相当于现在的县的长官。
3.户部、兵部主事:大致相当于中央部委的处长。
4.右佥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的中层干部。
先上答案再展开论述:论生前官职,包拯远高于海瑞;若论身后的追赠官职,海瑞又反超了前者半级。
作为中国历史上被树为典型的“青天”,包拯和海瑞在民间无不名头山响,口碑爆棚。对这两位分别生活在北宋和明朝的“清官廉吏”,我们在此不讨论他们的所作所为,也不评价他们的谁更清廉,只说说到底谁的官位最高。
“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
事实上,安徽合肥人包拯并没任过大家所认知中的开封府尹,而是“权知开封府”,意思就是代理开封府尹,并非真正的实缺实任。
北宋的正式知府,全称为知某某府,如知河南府,知济南府,知开封府,级别大致类似于今天的地市级正职。由于开封为北宋的都城,洛阳为北宋的西京,二者行政级别相仿,知开封府、知河南府的行政级别要比普通知府高一格,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所以包拯的这个代理开封尹的实际级别还达不到副省级。
但权知开封府并非包拯的最高官职。1061年,62岁的包拯被擢升为枢密副使,随后不久又调任礼部侍郎,但他推辞不就也没去上任。1062年,包拯在枢密副使任上因病去世,并被朝廷追赠为礼部尚书。
包拯画像
也就是说,包拯生前做过的最高职位为枢密副使和礼部侍郎,品级皆为从二品,前者职责权限大致等于副参谋总长,后者类似于文化部副部长。他去世后被追赠的礼部尚书,理论上是六部尚书之首,品级为正二品,实打实的正省部级。
与包拯的进士出身不同,海瑞仅仅中过举人,因此起点要低上不少。他从知县做起,一路走来最后做到了南京右佥都御史的高位。
由于明朝实行“两京制”,正式都城北京和留守都城南京的政治级别理论上一模一样,因此北京、南京都设有都察院。都察院的职能大致与今天的中纪委类似,负责纪律检查事宜,设有左右都御史各1名,左右副都御史各1名,左右佥都御史各2名。
海瑞画像
从品秩上看,海瑞担任的南京右佥都御史为正四品,大致相当于如今的司局级。如果再考虑到南京仅为留都,就是一个空架子,实际的运行中枢在紫禁城,海瑞的实际权限与影响力甚至还达不到正四品的标准。
但是,海瑞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子太保,品秩达到从一品,又略高于包拯被追赠的正二品礼部尚书了。
都别抢,我来答。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历史上两大有名的清官和廉吏,两个人都因为敢于置生死与度外向皇帝直言进谏,包拯不畏权贵,力求公正,海瑞抬着棺材进谏,这些都是两人正直的表现。
包拯是北宋时代的人,他的官位最高做到了枢密副使。
北宋的官制和历朝历代都有所不同,原来的三省六部制度在宋朝经历了许多重大的变化,许多官职都成为了虚职,许多官衔都成为了虚衔。
譬如包拯还有两个显赫的官衔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所以包拯又有外号叫“包龙图”,不过这两个官衔都属于名誉官衔,没有什么实际权力。
这是因为宋朝把职权和官衔剥离的缘故。
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其官人受授之别,则有官、有职、有差遣。官以寓禄秩、叙位著,职以待文学之选,而别为差遣以治内外之事——《宋史·职官志》
但是包拯的这个枢密副使可不是虚职,这是一个实打实的有实际权力的职位,而且权力还很大。宋代两大权力机构分别是中书省和枢密院。
中书省管政务,枢密院管军事:
枢密院掌军国机务、兵防、边备、戎马之政令,出纳密命,以佐邦治。凡侍卫诸班直、内外禁兵招募、阅试、迁补、屯戍、赏罚之事,皆掌之。
枢密院长官枢密使和宰相平级,是主管军事的长官,属于正一品官员,而枢密副使属于正二品,所以这个权力还是非常的大。
至于相当于咱们今天什么样的官职,枢密使相当于ZG级,而枢密副使相当于FG级,总之是处于一个国家的权力中心以内。
相比较于包拯的显赫,海瑞的官则显得要小一些,他主要两个官位就是两京左右通政、右佥都御史,这两个官阶都属于正四品。
而且这两个官职的作用也大同小异,由于明朝实施的是两京制(北京和南京),这个通政司主要是负责以下职责:
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凡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滞、或告不法等事,于底簿内誊写诉告缘由,呈状以闻。其官有使、左右通政、左右参议等——《明史·职官志》
也就是我们今天的纪委机构,当然其权力当然要更大一些,总之有什么冤情啊、要举报啊之类的就到通政司去。
而这个右佥都御史属于都察院下属的官职,这个都察院就是我们熟知的御史台演变而来的,在明代和刑部、大理石并称“三司”。
它的主要职责是:
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贪冒坏官纪者劾,凡学术不正、上书陈言变乱成宪、希进用者劾,势必有“搏击”之嫌,失大臣之体,极易为朝廷招怨,一旦弹劾有误,也无回旋的余地。
这个都察院和通政司的作用有点差不多,不过它的职责有点不一样,通政司是专门负责处理各种冤情啊、不法的行为。
但这个都察院不一样,它只负责找问题,而且专门是鸡蛋里挑骨头的那种,你要是行为不规范啊,或者有什么不正常的举动,这个都察院的官员就可以弹劾你。
但这个都察院一般官位都不高,因为它太拉仇恨,容易被人家报复,所以干脆就不提高它的官阶,反正官就这么大,也不怕你报复。
所以海瑞才有这个胆量把嘉靖大骂一通,当然这本身就是职责所在,换句话说这个都察院就是有一种可以“上告天子,下劾百官”的权力。
而海瑞担任的右佥都御史属于南京都察院的官职,虽然正四品官阶也不低,但是比起包拯的正二品,似乎还是相形见绌。
不过这些都并不影响海瑞抬着棺材去骂嘉靖,是个强人。
海瑞其实就像《海贼王》里的“赤犬”一样是一个信奉绝对正义的人,任何的调和主义和折中主义在他那里都不管用,他的世界非黑即白,你一旦有了错,就必须得付出代价和责任。
虽然本意是好的,但是有时未免显得过于极端,倘若完全不知变通,其实有时候也会办坏事。
包拯是北宋名臣,海瑞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两人在为官期间,廉洁公正,不畏权贵,严惩贪官污吏,为百姓做主,也因此包拯,海瑞两个名字成了中国历史上,清官的代言人,那么这两位大清官谁的官职更高呢?
天圣五年,包拯考中进士,被朝廷任命为大理评事,不久之后被调往建昌县任知县,包拯的父母相继去世后,守丧期满,包拯再次被朝廷启用,被任命为天长知县,不久后被升任为端州知府,在包拯入仕最初的十余年里,包拯一直在基层工作。
庆历三年,包拯被调入京城,担任殿中丞,在王拱辰举荐下,不久就被升为了监察御史,在任职期间,包拯不畏权贵,弹劾贪官污吏,代表大宋出使辽国,之后又先后担任了判官,转运使,工部员外郎等职务,包拯秉公执法,清正廉洁的作风让包拯在朝中小有名气。
包拯画像
皇佑四年,包拯被调往泸州任知府,兼刑部郎中,嘉佑三年,包拯被朝廷升任为谏议大夫、兼任御史中丞,在任职期间,包拯因提议仁宗立太子而得仁宗的赏识,嘉佑六年包拯被升任为三司使,不久又被晋升为枢密副使,嘉祐七年五月,包拯病逝,追赠礼部尚书。
包拯为官期间,在知府的官职上任职时间最长,这相当于今天的市长一职,包拯最后被升任为枢密副使,枢密院出现于五代时期,是国家最高军事机构,和\"中书\"分管军政大权,有些类似于今天的国防部,包拯则相当于今天的副部级官员,宋仁宗给他追赠礼部尚书,相当于转了正职。
包拯塑像
海瑞早年间两次参加会试都落榜了,嘉靖四十一年才被朝廷任命为淳安知县,在任期上,海瑞重新制定税赋,减轻百姓生活负担,嘉靖四十五年,海瑞被任命为户部云南司主事,也在这年,海瑞干了一件轰动朝野的事情,他买好一口棺材,给朝廷上疏《治安疏》,言辞激烈的抨击世宗生活奢靡,朝政腐败。
世宗看完《治安疏》火冒三丈,本想要处决海瑞,但思考良久后,只是将海瑞关进了监狱,后来在徐阶,黄光升力保下,海瑞才免去了一死,世宗驾崩后,朱载垕继位,为明穆宗,海瑞也被放了出来,先后在兵部,大理寺任职。
海瑞画像
隆庆三年,海瑞被升任为右佥都御史,外放到应天府任巡抚,在任职期间,海瑞兴修水利,为民做主,百姓们都十分爱戴海瑞,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朱翊钧继位,为明神宗。此时神宗年幼,张居正主持国政,他一直不喜欢海瑞,海瑞再次坐上了冷板凳,万历十二年,海瑞才被任命为南京吏部右侍郎,不久后又被调任为南京右都御史,万历十五年海瑞病故,朝廷追赠海瑞太子太保。
海瑞开始得到朝廷重用时,任职巡抚,这是明清时期的地方军政大员,掌管一省的军政,兼管民政,类似于今天的省委书记,之后被调任为南京右都御史,右都御史在明朝时期是正二品官员,负责巡视地方,监察官吏,包拯我们可以理解为南京检察院院长。
海瑞塑像
就此来看,包拯的官职明显比海瑞的官职大,包拯入仕后,虽然也经历了不少坎坷,但是宋仁宗一直都比较支持包拯的工作,但是海瑞直接得罪了世宗,穆宗总共就在位六年,穆宗驾崩张居正也不待见海瑞,海瑞大半的时间就这样被耽误了,另外在判案上,包拯始终保持秉公执法,但海瑞办案则偏向于弱势群体,两人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包拯和海瑞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两大“青天”,因此也经常会被人们拿来比较。那么,包拯和海瑞到底谁的官大呢?
宋朝和明朝的制度有相通之处,却又有着太多差异,二者之间并不能直接进行对比。但是,包拯和海瑞之间还是可以比一比的,包拯最终的官职远在海瑞之上,这一点毋庸置疑。包拯最高曾经担任过三司使和枢密副使,这两个职位在宋朝是属于“宰相”级别的,大致等同于副相。换言之,包拯是当过“副宰相”的。
反观海瑞,海瑞最高只担任过明朝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使,这只是一个省部级职务,与尚书平级。换言之,海瑞从来没有当过“宰相”。即便这右都御使,还是南京都察院的,明朝的南京部院基本上就是失势官员的养老院,权力微乎其微……从这一点而言,海瑞和包拯之间差了远不止一个数量级!
那么,三司使、枢密副使和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大致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呢?宋、明与现在的制度根本不同,我们无法将之完全对等,只能大概其进行一个对照。
所谓三司使是唐中期之后、五代、宋为避免中枢宰辅权力过重、对“宰相”进行分权的产物,全称为特简大臣分判度支、户部及充任盐铁转运使,主要分管财政度支、赋税和盐铁专卖等事务。现在我国没有类似职务,如果硬要将三司使与现在的职务挂钩,大概其相当于分管财政、税务等领域的副总理吧。还是那句话,制度完全不同,二者根本不能直接划等号!
宋朝的枢密使是“宰相”的一种,与同平章事属于同一级别,主要分管全国范围内的军事、军队相关工作。其实,枢密使的设置同样是对“宰相”进行分权的产物。如果硬是要和现在的职务挂钩,枢密使大概其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副主席吧。枢密副使是枢密使的副职,如果硬要和现在的职务挂钩,个人认为,大概其有点相当于现在的军委委员,或者建国初期非主持日常工作的军委副主席。制度完全不同,尤其是军队编制,现在和宋朝完全不是一回事,这么论其实有些牵强附会了,但大概其是这么个意思吧。
都察院是明清时期的国家监察机关,这是一个比较容易和现在对比的机构,大概其相当于现在的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至于级别嘛,个人认为可能更接近于国家机构改革之前的监察部一些。明朝的都察院右都御使是都察院主官之一,如果硬要和现在挂钩,大概类似于中央纪委书记、国家监委主任吧。还是那句话,制度完全不同,根本无法完全划等号,一切都只能是牵强附会!而且,海瑞这个右都御史又有所不同,他是明朝南京都察院的右都御史。在明成祖迁都之后,南京仍然保留了部院构架,但实际权力要大打折扣。尤其是明朝中后期,南京部院几乎成为了失势大臣的养老院。海瑞的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其实就是这样一种存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享受正省部级待遇的闲职而已。根本无法与包拯三司使、枢密副使那样的实权职位相比。当然,级别同样也比不了……
海瑞和包拯两个人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清官,因此两个人在戏曲中出现的概率特别高。
包拯是存在于北宋年间在诸多百姓印象中包拯的官职应该是开封府的知府,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
包拯当年因判案非常的公明,不分双方地位高低,只要犯错都会严惩,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此包被万民传颂。
而海瑞则是以清廉公正出名,不过由于脾气特别的古怪,所以人际关系特别的差,一生的仕途之路也非常的坎坷 。
首先我们先看一下二者的出身以及官职等级,包拯在当官之前考中了进士,而海瑞则是举人出身,从二者学历上来说包拯更高一级。
从官位上来说,包拯生前最高做到了枢密副使,后来在他去世之后,皇帝因为感觉他的功劳挺大,将他追封为礼部上书。
所以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包拯生前做的最大的官职是枢密副使,按照宋朝的官员制度,这个官职为正二品官员。
海瑞虽然做官清廉,办事靠谱,不过由于他的人格脾气比较怪异,而且本身的学历水平不高,所以他升职的比较慢。
最开始的时候只是在一些地方上做一些官员。不过由于他办事特别的公正廉洁,而且从不贪污贿赂,最后凭借着他的好名声做到了南京右都御史。
官衔是正二品,虽然从出身上来说海瑞比不上包拯,但是从两个人的官职上来说,二人打了个平手。
他们手里有多少权力?在现在是什么官职?在宋朝时期枢密院相当于朝廷的内阁机构,当时包拯相当于书枢密院的二把手。枢密院是宋朝最高的军事机构,因此包拯也就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
当时包拯的任务就是和他的一把手以及皇帝共同商量用兵之事。按照宋朝时期的权力划分,包拯有调动兵马的权利,但是手下并没有兵马。
因为宋朝时兵权由三衙统领,虽然包拯有权调动军队,但是需要得到他的一把手,还有皇帝的认可。
海瑞生前最高官职是南京督察院的最高官员。由于南京是属于明朝时期的副都,虽然都是督察院,南京的督察院与北京的督察院相比还是错上一个等级的。
按照相关史料记载,当时海瑞手下一共有左右两个副官,当时海瑞的具体任务就是负责长江上下游沿岸以及南方地区的边防任务。
同样也有监察百官弹刻百官的权利,相当于明朝皇帝在南京安插了一个纪律委员,好好的监督着南方的诸位官员是否按律按章办事,是否有人想谋反之心,而且海瑞手里掌握着一定的兵权。
因此从权力来说,海瑞有调动兵权的能力,并且还可以直接处理某些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防副部长以及纪检委总书记的官职。
综合以上来说,包拯的官职和地位更高。不过海瑞所掌控的权利或许更大一点,而且自由度也更高一点。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