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历史会如何评价姜昆?

历史会如何评价姜昆?

2020-07-20 18:28阅读(63)

历史会如何评价姜昆?姜昆,1950年10月19日出生于北京,祖籍山东烟台。毕业于中央电大。中共党员,国家一级演员,相声演员,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

1

互联网兴起之后,评价一个人变得复杂起来。没有互联网的时候,对一个人的评价只公开见于官方渠道,杂志报纸电视台,即使一些人对这个人有不同看法,也只是私下说说,成不了多大气候。而有了互联网之后,这样的个别的言论也会被其他人看到,很有可能产生与官方评论大相径庭的广泛评论。

在郭德纲的德云社成名之前,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相声演员都来自官方团体,人们看到的相声似乎只有电视相声一种说法。姜昆是八九十年代电视晚会相声的宠儿,也因此为天下人所知,可以说是那一代相声演员中的佼佼者。可以肯定地说,姜昆完成了那个时代相声演员可以发挥作用的极致,也留下了《如此照相》《虎口遐想》《电梯风波》《着急》《特大新闻》等经典作品。

那时候,姜昆在人们眼中就是一个能说会道的相声演员,他平时说的是演员说的话,观众看上去都很舒服。而自从姜昆开始走上相声界管理者的行列,他就不再是单纯的相声演员,接受采访时说的话开始官方起来,套路起来,他那些话不再好玩儿,越来越不像相声演员,与他在台上塑造的形象相去甚远。

更为关键的是,由于他有了新的管理者身份,作为演员的属性就逐渐淡化,他说的相声也变得平庸,不再能引发人们的浓厚兴趣。观众看不到他精彩的作品而只听到他各种官方讲话,他也就变得越来越不酷了。

应该说作为相声界的管理者,姜昆还是做出过很多贡献,挖掘传统相声进行集合出版,举办各种推动相声发展的活动,只是遭遇这样一个浮躁的时代,相声的路今后该怎么走,谁也难有定论。谁来当相声界这个家,谁也不会太舒服,而且很有可能还不如姜昆更能服众。加上他与德云社的恩恩怨怨,郭德纲的粉丝又非常多,各种对于姜昆的批评言论盛行。

如果说历史评价,官方评价姜昆当然是为相声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领路人,而一些郭德纲的铁粉则照例会给予激烈的批评。

对于我来说,姜昆是一个年轻时候给我带来那么多欢乐的相声演员,后期没能奉献出更多更好的相声作品,是令人遗憾的。但我能理解。

2

前面加三个字“相声界”会比较妥当些。历史不会给一个曲艺行业协会负责人留下任何笔墨的,放在相声历史中也许还会说道几句,如果放在整个社会历史中,只能是微不足道,更何况曲协是一个没实权、没执法权的组织。

客观说,对于相声行业而言,姜昆没什么建树,相声艺术造诣也不深,既起不到“承前”作用,更无“启后”功绩。这既有时代背景原因,也有自身术业不专、缺少领军人物胸襟的缘由。严格说,他不算是艺术家、行业专家,更像是一个行业行政事务管理者。

虽然说姜昆是马季老师的学生(注意不是“徒弟”),但并无继承到马季的衣钵和真传,究竟是老师不愿意教、还是学生没学好,这个不好评论。但单从马季老师其他学生的艺术成就上看,显然他并非只是个挂名老师而已,那么剩下的只有网友自己去理解了。

有人说姜昆是“背锅”了,不应该把上世纪末相声走向衰落全部归结于他身上。这话看似没错,一个行业没落肯定不是只有一个人的缘故,姜昆也不希望看到相声消亡——毕竟他也是热爱相声的。

但某种程度上说,姜昆是行业领头羊——至少职务上是如此,既没起到挽救作用,也没扶持起更有能力让相声复兴的人物。这个“锅”也只能他背了,总不能归罪于体制内某个无名无位的相声演员吧。

在曲艺艺术“回归小剧场”的潮流下,德云社等民间剧场相继崛起,更多观众又开始关注曲艺。很多老艺术家,比如马季、侯耀文、师胜杰、杨少华等,看到的是相声行业的希望和未来,不乏褒奖和支持。但姜昆看到的“三俗”而反之,“反三俗”没有错,不过应该加以引导和疏通,而不是挥起大棍一味打压。

3

有个老艺人评价姜昆,此人以后不会说相声!这话绝对中肯!实际姜昆只仗着自己是个北京人,有点机灵劲,出道时,与其搭档的大多名人,并未下苦功学过相声,虽然出道几十年,他还不明白相声的真谛!

姜昆说相声的时候,曲艺界正处于人才匮乏,青黄不接之时,姜昆仗着几分机灵劲,略懂点皮毛,出来说相声,自然受到一点称赞。就其个人成长来讲,他的文化课很差,没有接受过相声坐科艰苦培训,虽然是会卖弄几下嘴皮子,实际严重缺乏传统相声的薰陶及教育。以后又从了政,专业必定生疏。再加上其相声理念顽固,过于强调所谓\"正能量,反三俗\"等等,他与欢众渐行渐远,他属于庙堂相声,用相声图解政治的典型!

相声实质是什么,就是下里巴人,就是老百姓的开心果,顺气丸,表达百姓的喜怒哀乐,就是百姓喜闻乐见,就是在茶馆剧场,甚止街头闹市,打把式卖艺,为百姓服务。离开老百姓,你嘛也不是!

说相声门槛很低,好象搓澡端盘子的,厨师剃头的,摆摊算卦的,都容易混进这一行,充个数。错了,说相声的人,必定有天赋,有的人一上台,不言语,一个造型亮相,就能把观众逗乐,让大伙喜欢你。当然必须练好扎实的基本功,即说学逗唱,同时要熟悉其他的曲艺及艺术形式,即相声演员的肚,杂货铺,你要哪出,来哪出!难吧,太难了!

相声最后,拼的是个人的文化底蕴,文化休养。正如南宋大诗人陆游所言,汝果要学诗,功夫在诗外!优秀的相声演员,最后的功夫,在相声之外的艺术薰陶,光会说几句相声,成不了大师。侯宝林更多的是一位语言大师,他的语言研究,不输于中文系的教授!

4

现在只要观点曾经与郭德刚有不同的,都被钢丝咒骂诋毁,这是很不正常的。姜昆不能说相声?七八十年代他带给全国人民多少快乐?现在中老年观众还对他念念不忘。如今他退居幕后,担任曲协领导,自然演出少很多。现在骂他的,都是些90后00后,根本不懂历史,乱弹琴。郭德刚有他的优点,但也不能否定别人,各有各长。你追捧郭无人说不好,但不应该诋毁别的流派。

5

姜昆年轻时,也是在相声里面加入了很多雅俗共赏的语言,所以会让大家找到笑点,会记住他的一些作品。如果全都是卖布头等老的段子,我想大家早也就不会记得他了。所以,郭德纲现在的作品完全融入时代并结合了社会热点,这就带动了相声的热度和发展。为此,姜昆作为曲协主席说郭德纲是三俗,真不应该。相声讲究师承,更有相互拆台之人,这些都应该值得圈内人深思!姜主席退居二线了,希望反思一下自身所做过的不合适那些事吧。好好指导一下那对“公式相声”新人,别让他们再出来祸害相声了!

6

最近很多人拿着姜昆主席和郭德纲老师说事。搞得像两个人不共戴天似的。郭德纲老师确实为相声界做了很大程度的贡献,带出了一批又一批说相声的人才。在相声界也算个人物。而且现在德云社也是十分的红火,可以说这一切都是郭德纲老师的功劳。

据了解相声可以分为主流相声和传统相声。郭德纲老师就是传统相声的代表人物之一。两人的相声类别不一样,姜昆主席作为艺术管理者之一,经常会说到这两种相声的区别,这时候难免会提到郭德纲老师,因为郭老师是传统相声的代表性人物。两种风格各有千秋,观众也各有所爱。两种风格之所以存在,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所在。谁说谁家风格好也不足为怪。

郭德纲老师凭着自己精悍的专业技能独闯北京,做出了一番事业、带出了一个大团队。值得称赞和佩服。姜昆主席多年来给大家带来的艺术作品和快乐无可厚非。我还看过姜昆主席为300多历史的何氏散手题词“武术世家”,其书法功底深厚,字写的非常好。姜昆主席的行书写地更好,颇有赵孟之风,王羲之之韵,直逼王羲之,极具欣赏性。姜昆主席工作之余还努力学习。实在让人佩服值得学习。期待两位艺术界泰斗为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彩节目。

7

其实姜昆就是曲艺家协会的头头而已。而且这个头头工作作的还不尽人艺。为什么这么说?(一)即然你管曲艺这块,那么相声就是你统管。为什么还把同是曲艺演员的郭德纲排出在外呢?(二)曲协应在各项活动中别排除异己都是相声演员,为把相声事业搞上去,搞好。在业务上应该别分主次,应相互学习共同提高才对。就谈这两点吧。最后说一句,姜昆业务上不怎么样,人也不厚道。最低来说中国观众不太喜欢他。如果来一次全国民意测试,问姜昆业务上怎么样,人品如何那就清楚了…

8

我打小就爱听相声,对于刘宝瑞的连升三级,候宝林的戏剧与方言,马三立的八扇屏,可说是绝唱!而姜昆是马季挖掘的出色弟子,他们都在中国相声界具里程碑式的人物。马季与唐杰钟的友谊颂,是最早表达中国援非现代大题材歌颂型相声。而后姜昆李文华的如此照像,是与文革后与伤痕文学同期的,最早对文革批评讽刺的开创性作品,后耒又用唱歌表达的两个相声也非常成功,包括那以后的群囗五观争功在内,他两师徒是将相声现代化的里程碑。他的相声气份拿揘爽快有轰動效应。各有长短,他的歌与方言高于郭德刚,而郭的戏曲,高腔又高于姜,但从创新和时代感他耍强于郭,而'传统继承上郭也有所长。单就开创性的如此照像这种批判时政的好作品是不可复制的,这就是姜昆当立大师之位的成就。顺便说一下,王谦祥,李增瑞的用跳探戈表现讽刺相声走入邪门的那段相声,也是历史经典,几乎无第二个能摸彷复制的,同样,冯巩同郭东林的奏乐天津快板,吉它与三弦都上了,也都无法模彷。我总地想说,这些大师们耍象扬少华老师一样,再登台为群众表演,这是我们老相声迷热切盼望的。

9

姜昆入行初期热心于相声事业,有超强的记忆,也有表演能力,只缺乏创作作品能力,他一路很顺畅,仕途得力于论资排辈,身负权力之际,并没有能力完美其使命,面对强于自己的郭德纲,不是为了相声的再生,扶持一把,而是如临大敌,打着反三俗和要说有文化的段子,穷追猛打,奇怪的是只是停留在嘴上,并没有亲书他倡导的段子,对于作品仍是颗粒无收,依然绝收。一位四门功课不及格的相声演员,并不妨碍做领导,关键是有没有伯乐胸怀,如果是伯乐识人,真心于民间艺术发展以传承之志,相信相声界的局面,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如此水火不容。本来是一步好棋,被姜昆的嫉妒毁了自己,让人升烦…………。

10

记得小时候,最喜欢的就是过年。过年不光有糖吃,有炮放,更重要的就是搬个小板凳去有电视的邻居家看春节联欢晚会,而最期待的就是姜昆李文华的相声。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他俩的相声给我和小伙伴们带来了欢笑。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姜昆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姜:“我办公室那位每天绷着个脸,撅着个嘴,塔拉个眉,他那眉毛不变样,老是8点20。”李:“那跟我匀匀合适了,我是9点一刻。”这是姜昆相声里的台词,虽然现在不觉的好笑,但在当时老百姓严重缺乏娱乐的年代里能听到这种笑料已经感到耳目一新了。时代造就英雄。当年姜昆不仅是相声演员还出任春晚主持,参与影视剧表演。火的一塌糊涂,炙手可热。那个年代创造了属于他的辉煌。

好汉不提当年勇。姜昆最让人诟病的是后来当了曲协主席这么多年没能把相声事业发扬光大,在其位不谋其政,导致相声没落。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许命里无此善缘。

时代在发展,旧新更迭,郭的崛起大势所趋。长江后浪推前浪姜郎已在沙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