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史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是哪两个将军之间展开的?:解放战争中最硬碰硬的战役,应该是孟良崮战役,当时我军就有“砸碎珍珠换玛瑙”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
解放战争中最硬碰硬的战役,应该是孟良崮战役,当时我军就有“砸碎珍珠换玛瑙”和“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说法,足见当时战斗的凶险和惨烈。
抗日战争中,整编74师的前身74军,是真正的抗日铁军,先后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长沙会战、常德会战等多项战役,先后有俞济时、王耀武和施中城三任将军。俞济时时期,74军下辖两个师,一个是俞济时的51师一个是王耀武的58师。俞济时是凭借老蒋的裙带关系升上来的,而王耀武则是通过实打实的战功上来的。1939年俞济时升为第十集团军副司令,王耀武成为军长,余程万57师划入编制,51师师长是李天霞,58师则是廖龄奇。
74师的最精彩一战,是上高会战,当时74军死守云头山、白茅山阵地,使得日军无路可逃,最终日军连34师团长都被击毙。这一战,让王耀武得了青天白日勋章,也让74军成了五大攻击军之一,一水的苏联装备。抗战后期,王耀武升任24集团军司令,为了不让副军长李天霞顺利升任军长,王耀武特意把74军衍生出来的100军军长施中城调回来,74军军长的位置,留给了资历并不高的前58师师长张灵甫。
抗日战争胜利,74军改编为整编74师,张灵甫为师长,这支军队很快成了进攻华东野战军的主力军。这一切注定了他的败亡命运。
从1946年6月开始,74师为主力的国军先后发动离淮阴战役、第一次涟水战役、第二次涟水战役,粟裕所率领的华中野战军在74师打击下损兵折将,最后丢失了整个华中根据地,退入了山东。
这时候,张灵甫立功心切,继续勇往直前进攻解放区。当时的解放区已经实行土地改革,地主和村霸被赶走,张灵甫和其他国军将领就组织那些地主和村霸形成还乡团(还乡团这个名字是张灵甫本人首创的)。还乡团在国军正规军掩护下,在解放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组织土改的农民和干部,大量遭到了点天灯、活埋、砍头、剥皮等惨无人道的酷刑。而解放区的老百姓,自然把这笔账,算在了张灵甫头上。
张灵甫进驻坦埠和孟良崮一带时,发现当地老百姓坚壁清野,所有的粮食和工具都藏了起来,就连水井都用石头填满。孟良崮多石头少水源,地形复杂、怪石嶙峋、易守难攻,解放军被躲在石头背后的74师军队不断击中,伤亡惨重。
当华野六纵在司令员王必成带领下不断向孟良崮上的国军发起进攻时,山坡上爬满了解放军战士的尸体。74军依托坚固工事,使用水冷式重机枪构建起无法逾越的火力网。所幸的是,孟良崮太高太陡,74军的12门105毫米榴弹炮没有带着,要不然攻坚部队的伤亡不知道要承受多大的伤亡。
国军的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根本不缺子弹,却没想到最后因为缺水无法开火。在收割了一片片解放军战士生命后,国军的已经没有水为枪管制冷,值得解开裤子尿尿,最后尿也没有了,马克沁就哑火了。
国军躲在嶙峋怪石背后,不断向解放军射击,解放军成片成片倒下,而国军外围也由蒋介石严令新泰之整编11师、蒙阴之整编65师、桃墟之整编25师、青驼寺之整编83师、河阳之第7军和整编48师火速向74师靠拢,并急调第5军、整编64师、20师和9师兼程驰援,集中外线10个整编师(军)与解放军决战!
最后,仰攻的解放军尸体铺了六七层,就是拿不下孟良崮。几名调转枪口的74师解放战士自告奋勇,用强大的火焰碰射器覆盖孟良崮的所有石头,74军不少士兵被烧成火球滚落山崖,更多则是丢下枪走出工事,向解放军投降。
在孟良崮最危险的时候,华野副司令员粟裕通告全军“不要伤亡数字,我只要孟良崮,只要张灵甫!”陈毅元帅则是直接向负责攻坚任务的几个纵队司令员叶飞、许世友、王必成和陶勇等人说,必须在5月16日拂晓之前拿下孟良崮,否则整个华野有可能会被国军合围甚至全歼!
当拨通华野一纵司令员叶飞的电话时,陈毅元帅这样说:“叶飞啊,山东解放区的安危决定于能否在1天之内歼灭74师。你们要不惜代价尽快拿下孟良崮,哪怕拼掉2个纵队,也要完成任务。”而蒋介石则是警告外援国军,说“如有萎靡犹豫,梭巡不前或赴援不力,中途停顿,以致友军危亡,致共匪漏网逃脱,定必以畏匪避战,纵匪害国延误战局,严究论罪不贷!”最后,25师距离孟良崮只有5公里,已经能听到解放军发起总攻的炮声,而83师也不惜伤亡,占领孙祖、桃花山等阻援阵地。
国军的疯狂冲锋太晚了,最终张灵甫还是被打死在了孟良崮的无名山洞中。同时,副师长蔡仁杰、58旅旅长卢醒等将领被击毙,74师参谋长魏振钺、副参谋长李运良、51旅旅长陈传钧、57旅旅长陈嘘云被俘。
1947年5月,国军对解放军的全面进攻仅仅才不到一年,天下第一师的74师就遭遇团灭。而华野方面,也付出了数万人的巨大伤亡。孟良崮之后,华野在无法发动对国军的大兵团围歼战。
一切都是值得的,“砸碎珍珠安玛瑙”,张灵甫74师,这个国民党反动军队王冠上的珍珠被砸碎了,换来了华野第一纵队、第四纵队、第六纵队、第九纵队等主力纵队的浴火重生,后来这四支军队后来发展为20军、23军、24军和27军,即使在数百万规模的解放军全体中,也是相当当的王牌军。
我们知道蒋介石手上有五大王牌主力,不到关键时刻是不会轻易使用的。1946年秋,为了夺取我解放区重镇济宁,蒋介石不惜下血本同时出动了胡琏的整编11师和邱清泉的第五军这两支王牌部队,同时向巨野和郓城进攻,企图打通菏泽至济宁的交通线,最后与其他部队对刘伯承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形成合围。
胡琏是一位优秀的防守型将领,有“狡如狐猛如虎”之说,抗战之罗店和石牌之战可谓打出了名声;而邱清泉是一位进攻型将领,外号“邱疯子”,抗战之昆仑山和龙陵之战都是代表作。面对这两股强敌的步步逼近,刘伯承不管先打那一支终究都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而按军委的意思就是两支强敌都打,对其进行试探式进攻先摸一下对方的底子。
蒋介石下达进攻命令后,胡琏的整编11师突出于巨野以南的章缝集地区,而邱清泉的第五军则位于龙堌集附近。刘伯承得知这两支强敌的动向后做出了战略部署,一是巧设阵地诱敌深入,再集中兵力围歼胡琏的整编11师各部;二是以一个纵队采取机动防御作战,诱使邱清泉第五军和胡琏部拉开距离,最后在龙固集将邱清泉牢牢牵制住,为围歼章缝集的胡琏部争取时间。
龙堌集十几里处的观音集一带是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前沿阵地,当时邱清泉第五军先头部队第第十九师部,率先向负责阻击任务的陈再道二纵队十四团发起了猛攻,观音集处的一个小村庄瞬间一片火海,巨野之一场硬碰硬的战役也至此拉开了序幕。
陈再道的二纵队采取刘伯承的策略就是巧设阵地,在运动防御中慢慢消耗第五军的力量,首战邱清泉就损失了七百余人令其暴跳如雷,双方经过五日的激战过后,邱清泉依然没能突破陈再道固守的龙堌集。此时章缝集一带的枪声仍未打响,警惕性很强的胡琏似乎嗅到了危机,迟迟不进入刘伯承的预设阵地,而龙堌集已经打了五天,二纵队已经很疲劳,再硬碰下去战线随时会有崩溃的风险。
胡琏不愧是战场老手,虽然龙堌集一带与邱清泉激战的晋冀鲁豫野战军非常的惨烈,但是明显兵力过于单薄,胡琏察觉到了刘伯承有集中兵力合围他的企图。因此,非常谨慎的胡琏立即下了停止行军的命令,并且依据有利地形修建起了防御工事,构建了相互交叉的火力网,等待刘伯承主动来进攻,如果刘伯承此时不来进攻,等到邱清泉拿下龙堌集之后便可以与之会合,两股力量拧成一股绳后再奋力反击。
而此时的刘伯承已经不能再等,决定趁胡琏立足未稳之际,星夜兼程主动出击,开始向章缝集隐蔽移动以对整编11师各部进行分割穿插包围。王宏坤的六纵队率先出击,试图切断胡琏11旅与其他部队间的联系,没想到扑了个空,胡琏这只老狐狸像一只刺猬一样将部队缩成了一团,不给对手见缝插针的机会。
当胡琏发现刘伯承已经对其形成了合围之势后,胡琏凭借着有利地形和强大的美式装备并没有乱了阵脚,而是决定在章缝集与刘伯承来一场硬碰硬的大决战。经过五日的交手后,王家垓王宏坤的六纵队和章缝集村落陈锡联的三纵队及杨勇的七纵队打得异常激烈,但始终都没能有效突破胡琏构建的防御圈,双方打得难舍难分。
战争进入了僵局这是刘伯承事先没有预料到的,以致于战后刘伯承在总结时说道:“未能大踏步进退调动迷惑敌人,使其暴露出弱点,结果反陷于被动,这种打法甚为不智。”而此时负责进攻龙堌集的邱清泉第五军已经分出兵力增援胡琏整编11师,有序的撤出了战场,刘伯承也不再恋战下令各部脱离战场。此战双方伤亡大抵相当,刘伯承与国民党胡琏和邱清泉这两位悍将的硬碰硬之战就此结束。
血战上甘岭,秦基伟对战范弗里特。
说这一仗是硬碰硬,就是说双方这一仗没有什么计谋发挥的余地,完全是斗志对斗志,火力对火力,战术对战术的较量。
战役打了43天,就是在3.7平方公里的两个山包和周边山头上,双方投入的兵力达10万以上,伤亡合计4万多人!一平方公里要伤亡一万人,这是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比不上的,也超过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惊人的索姆河战役(240平方公里伤亡134万人,每平方公里5600人)。
整个战役中,范弗里特指挥联合国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外加5000枚炸弹,志愿军则发射了45万发炮弹,这是什么概念?美军在二战中最惨烈的一仗,打了三个月的冲绳岛战役,消耗的炮弹才210万发。上甘岭每2平方米的土地就要挨一发炮弹,难怪树木全部炸光,石头炸成石粉,山头整个削平!
由于敌人的火力占绝对优势,志愿军在战役初期损失巨大,后勤遭到严重困难,坚守上甘岭山头的志愿军没有吃的,也没有水喝,只能喝石头缝里渗下来的雨水,一开始后方组织运送咸萝卜,但是咸萝卜吃多了不解渴还拉稀,于是改为运送苹果,但是在雨点般的敌人炮火下,运输人员把物资运到坑道里非常困难,有时候牺牲了几个人,只送进去一个苹果,那个苹果在二十几个人手里转了一圈还没吃完。
战役从1952年10月14日开始,由于“联合国军”的火力空前猛烈,志愿军守军两个连在第一天就伤亡殆尽,志愿军第15军45师迅速组织增援,与敌人反复争夺表面阵地,打到10月20日,第45师即已投入近80%兵力,伤亡3500多人,而美军进攻部队两个团伤亡率接近70%,不得不由韩国军队替换。后续的36天中,双方不断增加兵力投入,使得上甘岭成了绞肉机,成了东方的“凡尔登”。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了以黄继光,孙占元,胡修道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战斗英雄,由于志愿军的战术是白天失去的表面阵地天亮之前必须夺回,不给敌人巩固阵地的机会,许多战士为了抢时间英勇牺牲,如龙世昌烈士为了炸毁敌人的暗堡,把爆破筒塞进敌人射击孔后直接用胸膛堵住了射击孔,与敌人同归于尽,赖发均烈士带着手雷整个人扑在敌人地堡上,将敌人炸上了天。
狭路相逢勇者胜!作为守方的志愿军将反斜面+坑道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即敌军在往我方阵地仰攻时,随时受到我后方炮兵的轰击和斜面阵地火力打击,攻上阵地后,又受到我方反斜面阵地火力打击,即使占领表面阵地,我方则退入坑道继续作战,夜间发动突击夺回阵地。因此,联合国军的伤亡比志愿军更加惨重。
到11月24日,“联合国军”付出了25000余人伤亡的代价,最终只攻占了几百平方米的一块阵地,不得不于11月25日停止进攻,上甘岭战役最终以志愿军的胜利而告终。秦基伟将军和第15军也以此战名垂青史!
解放战争时期,刘伯承麾下有个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是陈赓将军,4纵前身是八路军129师386旅,386旅曾经被美国驻华参赞卡尔逊誉为“中国最好的一个旅”。在“临浮战役”中,陈赓的4纵与国民党胡宗南的“天下第一旅”,展开了硬碰硬的对决,最终陈赓将军完胜,全歼“天下第一旅”,活捉其中将旅长。
陈赓与胡宗南为黄埔一期同学,但因政治立场不同,在学校时两人就多有对垒, 甚至还曾大打出手,有一次胡宗南一伙嘴上争辩不过陈赓,想动手挑衅,但“黄埔三杰”之一的陈赓不光嘴皮子厉害,动武更是拿手好戏,他手拿棒子揍胡宗南一伙四处逃窜。国共分裂后,两人在各自的阵营中也都独当一面。
论地位两人不相上下,陈赓是毛泽东周恩来的爱将,虽然四纵隶属于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但归中央军委直接指挥,到后来组成陈谢兵团也是同样。
而胡宗南更不用说,是“天子门生第一人”,是蒋介石嫡系中的嫡系,所受的恩宠是无人可比的。
但要论实力,那陈赓与胡宗南就是天地之差了,胡宗南是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手下有11个军(整编师),34个旅,50余万人马,装备精良,地盘广阔,有“西北王”之称。
由于当时共产党实力有限,陈赓的4纵下辖3个旅,加上太岳军区的地方部队,手里总共只有2万余人,夹在胡宗南和阎锡山之间,地盘也小的很,所以比他大14岁的胡宗南也没有太把他放在眼里。
解放战争初期,陈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和太岳军区,在临汾地区建立根据地,保卫陕甘宁边区的侧翼安全,也如同一颗钉在胡宗南和阎锡山中间的钉子,让其不得安宁。
1946年7月,胡宗南联合阎锡山向陈赓发起两面夹击,妄想拔掉这颗钉在两人之间的钉子。
经过短兵相接,陈赓先打胡宗南,消灭其一个旅加两个营,再打阎锡山,占领了几座县城。出师不利令胡宗南恼羞成怒,把逃回来的旅长撤职, 两个团长枪毙,并再次出兵,这次把主力精锐第一师第一旅即“天下第一旅”也调来参战,争取全歼陈赓部队。
“天下第一旅”是胡宗南的起家之军,曾经做过蒋介石的警卫部队,被称为“蒋家御林军”,是蒋介石胡宗南的心头肉,部队装备精良,士兵都是参军好几年的老兵,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所以号称“天下第一旅”。其指挥官的军衔也都比其他同级部队高一等,现任旅长黄正诚是中将军衔,团长都是少将军衔,待遇高也造成了这支部队也特别骄横,如果其他国民党军队行军时遇上它,都要赶快给让路,免得自找麻烦。
陈赓也盯上了这个“天下第一旅”,他先诱敌深入,然后声东击西,把“天下第一旅”的一个团围住,然后在阻援部队的支持下,经过艰苦战斗将之全歼。然后又合兵一处围住前来救援的“天下第一旅”余部。
“天下第一旅”也不是白叫的,作战勇猛,抵抗顽强,四纵拿出除阻援部队的全部身家,经过近两天的血战,终于全歼了“天下第一旅”。中将旅长黄正诚被活捉。
听到“天下第一旅”被全歼,胡宗南又心疼又愤懑,立即坐飞机赶到临纷,准备再集结兵力与陈赓决一死战。可是他已经找不到陈赓的位置了,陈赓怎么可能等着胡宗南来打他,早已率部不知去向。
共产党的前“中国最好的旅”,与国民党的“天下第一旅”硬碰硬的决战,画上了句号,胜负已分,高低已定,陈赓与胡宗南的较量却还在继续,直到胡宗南狼狈败逃台湾。
我是历史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淮海战役中的双堆集战役,就是一场硬碰硬的战役,主要围绕我军的刘伯承元帅和敌军的黄维将军展开。
淮海战役打响后,我军前委就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要消灭国民党军队的黄维兵团。
从阻击、诱敌再到包围黄维兵团的之前作战行动中,中野已经伤亡两万余人,此刻华野主力正在陈官庄包围着杜聿明集团三个兵团,还要阻击李延年和刘汝明两兵团的增援,淮海战场我军的兵力使用已经到了极限,解决掉黄维兵团成为当务之急。否则如此紧绷绷的情况极易出现问题,因此,担负主攻却缺乏重武器的中野任务非常艰巨,刘伯承坦言哪怕拼光老本,也要歼灭黄维。
刘帅和总前委判断,国民党第十二兵团由于起义、伤亡造成的减员当在30000人以上,因此决心投入战役总预备队(华野七纵、十三纵),配合中野的六个纵队对敌实施总攻击。其中陈赓指挥东集团中野三个纵队(附豫皖苏独立旅)、陈锡联指挥西集团中野两个纵队加华野十三纵,王近山指挥南集团中野六纵(附陕南12旅)和华野七纵,共九个纵队(含华野特纵)又二个旅围歼当面之敌。
敌人最难啃的防区其实在南侧,这里距离小马庄黄维兵团部最近,因此敌人的抵抗非常激烈,并且黄维还在核心阵地摆出了看家的两个团,其一是号称“老虎团”的第11师33团,驻守大王庄;其二是绰号“威武团”的第18师54团,死守标高25米的尖古堆。这两个团距离兵团部都只有1000米左右,是黄维用来保驾的最后家底,由第18军军长杨伯涛亲自掌握,也是“土木系”的终极精锐。
三个方向上的战斗空前激烈,南集团12月10日攻克大王庄全歼“老虎团”,再经三天苦战,我军已将黄维兵团全线压缩至东西不过1500米里的狭长地域,淮海战役总前委适时发出《促黄维立即投降书》。
然而黄维拒绝放下武器负隅顽抗,为迅速解决战斗,总前委从华野再调三纵、鲁中南纵队驰援双堆集战场。同时调整部署,以刚刚到达的华野三纵、以及原西集团的华野十三纵加入南集团作战,解放军指战员经浴血奋战,逐渐迫近敌核心防御阵地。
华野七纵在攻击战场制高点尖古堆的战斗中,遭到敌人毒气弹(实际为催泪瓦斯弹)和燃烧弹的袭击,伤亡较大不得不退下去休整,总前委换以华野三纵投入战斗(鲁纵为预备队)。为了攻克尖古堆,绰号“王疯子”的王近山派出了中野六纵49团一营,,也就是是战功赫赫的“襄阳营”,在解放襄阳的战役中,正是这个营率先破城。
华野三纵司令员孙继线选定的尖刀部队则为8师23团一营,也是在洛阳战役中获得荣誉称号的“洛阳营”,交战双方王牌尽出,因此,一场硬碰硬的战斗即将打响,这绝对是双堆集战役的巅峰对决。为了减少伤亡,中野其他部队连夜为两个突击营挖掘壕沟,由华野特纵的一个重炮团和三纵炮兵团提供火力支援,14日18时,经过一小时炮火准备,两个英雄营怒吼着穿过交通壕一跃而起,勇猛地杀上尖古堆。
经过两小时激烈拼杀,敌第18军“威武团”大部被歼,所余残敌逃出工事,杨伯涛随即出动第18军特务营、工兵营甚至炮兵营的士兵发起疯狂反扑,但都被“襄阳营”和“洛阳营”击退,尖古堆牢牢掌握在我军手中。从而使黄维兵团的司令部、炮兵阵地、快速纵队的车辆和临时机场完全暴露在我军面前,第十二兵团已经大势已去。
为了垂死挣扎,兵团副司令胡琏将兵团部警卫营、第14军残部通通划给第18军指挥,把所有能拿枪的人全部推上战场,对于退却的团长、营长不问缘由一概枪决,但是仍然无法克复尖古堆,华野的大炮已经可以直接轰击第十二兵团部。
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12月15日黄昏,精神崩溃的黄维认为守不住了,招集各军长决定分头突围,在野战中被我军兜歼,近10万人的精锐兵团就此全军覆灭。黄维、胡琏和吴绍周分乘一、二、三号坦克逃跑,最终胡琏脱逃,黄维和吴绍周等人被俘。
双堆集战役,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平原进攻战役,中野和华野以硬对硬,历经10天激战联手全歼陈诚的发家老本和“五大主力”之一的第18军。华东野战军参战五个纵队(第三、第七、第十三、鲁中南和炮纵),中原野战军参战六个纵队,胜利结束了淮海战役最艰苦的一战。
在双堆集战役中,我军的刘伯承和敌军的黄维打了一场硬碰硬的战役,双堆集战役也被成为解放战争中的绞肉机,足见此役的惨烈。
世界上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当属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交锋的双方是我军与美军,实际前线指挥员我方是王近山、秦基伟、李德胜等将军,美军是驻韩国的联合国军司令詹姆斯·奥尔沃德·范弗里特。
美军在二战之后就是世界第一强国,拥有海陆空一体作战能力,有强大的火力和功业能力,并且当时参加朝鲜战争的部队基本都是参加过二战的老兵,有非常强的军事能力和战斗经验,可以说当时美军综合能力就是世界当之无愧的领头羊。
我军参加朝鲜战争是在国内刚刚完成解放战争后几个月,虽然国家工业基础薄弱,武器装备落后,但是在陆军方面,我军战术高超,配合密切,加上有毛主席思想的带领,我军陆军的战斗在当时也是数一数二。
这样两支军队在战场上相遇,绝对是一场硬碰硬的战斗,而朝鲜就是这个战场,朝鲜战场中打的最血腥、最暴力、最激烈的战斗当属于上甘岭战役。
上甘岭战役的发起源于美军的“摊牌行动“,美军当时企图将我军向北逼退,以达到改变三八线对峙局势的局面,所以围绕武圣山的争夺就此展开,上甘岭是武圣山上的一个高峰,占据上甘岭对于控制武圣山非常重要,上甘岭战役由此爆发。
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0余枚。战斗激烈程度为前所罕见,特别是炮兵火力密度,已超过二次大战最高水平。
我军主要依靠坑道进行阻击,在坑道中与美军进行生死搏斗,战斗进行到最艰难的时候,我军在坑道里面的士兵根本得不到给养,甚至连一个苹果都很难运送到山上去。但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军依旧坚守在坑道中,使美军不能完全占据上甘岭。
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持续鏖战43天,敌我反复争夺阵地达59次,我军击退敌人900多次冲锋。最终我军还是坚守住了上甘岭,而美军也彻底打消了反攻我军的企图,从此之后,乖乖的到谈判桌面前谈判。
上甘岭战役我军的主要指挥官:
第三兵团司令员王近山,二野猛将,有名的疯子战将,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
第15军军长秦基伟,年轻的优秀将领,后担任国防部长,1955年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其15军,后来改为全军总预备对,空降军15军,被誉为“千岁军”。
第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王近山麾下“三剑客”之一,后任总政治部原主任,北京军区原司令员,沈阳军区原司令员,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总体而言上甘岭一战,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显示了志愿军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为了争夺一个只有3.7平方公里的小山包,美军投入7万余人,170多辆坦克以及3000架次的飞机,对志愿军坚守的阵地投下了190万枚炮弹、5000枚航弹,志愿军阵地上一片火海,销烟弥漫,甚至上甘岭的主峰都被削掉了2米,寸草不生,火力密度高达每秒钟6发,远远超过了二战时的最高水平。
面对美国人的疯狂进攻,志愿军战士先后投入9个团,133门大口径火炮和30门120mm重迫击炮向美军发射了45万枚炮弹,与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展开了你死我亡的硬对硬的碰撞。
在长达43天的浴血奋战中,志愿军战士和美军战况及其惨烈,双方对表面阵地和坑道进行了反复的争夺,最终志愿军战士凭借钢铁般的意志顶住了敌人钢铁装备的压制,使得联合国军丢下了2.5万具尸体灰溜溜从上甘岭败退。
志愿军在该战役时的前线指挥员是十五军的军长秦基伟,45师师长崔建功,战役后半阶段十二军副军长李德生也参与了指挥。
联合国军在该战役时的指挥员是美国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范弗利特决定出其不意,夺取并不利于其机械部队展开进攻的咽喉地区,五圣山前沿的三角形山
其实上甘岭战役爆发前,双方均出现了有叛徒向对方传递情报一事,但双方均未引起重视,由于五圣山易守难攻,秦基伟只放了一个非主力师45师。
战争爆发时,秦基伟还判断错了敌人的主攻方向,由于敌人的猛攻,45师伤亡很大,终于在打退联军40多次冲锋后,因伤亡巨大,无力在反攻,此时表面阵地失守,前沿部队全部推入坑道。
志愿军总部调来3兵团李德生12军31师作为15军预备队打反击,秦基伟也从15军后勤机关抽掉了1200多人来补充45师,依靠着坑道部队的坚守,为大部队反击赢得了时间,凭借猛烈的炮火准备和反击部队的奋力拼杀,逐步收复阵地。
此后依靠猛烈的炮火覆盖摧毁敌预备队集结区域,源源不断的反击部队终于将阵地全面收复。
范弗利特最后只能灰溜溜的撤出了上甘岭。
库尔斯克会战中,普罗霍罗夫卡战役是人类战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坦克大战。这场战役的对战双方将领为苏军的瓦图京与德军的保罗·豪塞尔。1943年7月12日是个历史性的日子,在残酷的坦克战中,苏军迫使德军转入防御,德军虽然以较小的损失,重创了更多的苏军坦克,但却未能攻占普罗霍罗夫卡,意味着德军从南面攻入库尔斯克的战略意图泡汤。
苏德战争时期,双方都很热衷进行钳形攻势,对方只要形成突出部,就立刻对其南北夹击。1943年希特勒为了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一箭之仇,鼓捣了堡垒计划,以消灭库尔斯克地区的苏军。普罗霍罗夫卡是个战略要冲,只要被德军占领,从东边过来的苏军想向在库尔斯克形成的突出部再增援就不可能了。苏军会被孤立起来,补给,弹药,伤员的运送都很困难,对苏军形成合围之势,甚至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战果就荡然无存。因此瓦图京下了死命令,普罗霍罗夫卡必须得守住,也就出现了苏军和德军都不谋而合地选择在此决战。
(瓦图京)
苏军装甲部队的核心力量是T-34中型坦克,重量约为30吨,由76毫米主炮充当主要火力,厚达47毫米前倾斜装甲,正面装甲厚达60毫米,车身的斜角一直延伸到炮塔,即使被炮弹击中也容易弹开。由于装备了5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使得其每小时最高行驶速度超过了55公里,从而具备了非常好的机动性。而德军坦克部队里的王牌,则是名噪一时的虎式坦克,重达50吨。它的装甲厚度为102毫米,T-34的正面攻击对它几乎毫无作用,即使是侧面和背面这些防护比较薄弱的区域,装甲厚度也达到了82毫米,超过了T-34的正面装甲。最令苏军闻风丧胆的是其射程超过2公里的88毫米炮,几乎可以秒杀二战时期所有坦克的正面装甲。而且它还极为精准,曾在近1100米的距离连续5次命中一个脸盆大小的目标。
跟德军的坦克相比,苏军的坦克虽然在火力和装甲方面逊色不少,但却可以在数量上进行弥补。苏军参加普罗霍罗夫卡战役的坦克共有503辆,其中T-34坦克至少233辆。相比于德军,苏军的坦克数量占有2.5比1的数量优势。而且虎式坦克生产过于缓慢,1月只能生产25辆,而T-34由于廉价且制造简便,一个月至少可以生产上千辆。这也就决定了德军无法通过后援补给改变数量上的劣势。
库尔斯克会战僵持了一个星期,德军第4装甲集团军却只向前推进了20公里,而从北部进攻的第9集团军只前进了10公里,却损失惨重。德军见无法从正面突破苏军的防线,便决定先从右翼突破,希特勒将第二党卫装甲军的近2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转向东北的普罗霍罗夫卡。
7月12日凌晨,德国空军出动近千架飞机,开始对苏军防线进行狂轰滥炸。早上8时30分,德军和苏军几乎是同时发动进攻,两军在普罗霍罗夫郊外的原野上遭遇。保罗·豪塞尔采用了楔形布阵,也就是把虎式坦克安排在尖端,把众多马克-4型轻型坦克安置在两侧。德军的目的是利用虎式坦克几乎无坚不摧的重型装甲,突破苏军的防线。
保罗·豪塞尔
而为了打击德军的坦克,瓦图京利用T-34的灵活性,冲入德军的坦克群,进行贴身肉搏战,以弥补火力和装甲上的劣势。在第一波攻势中,苏军的25辆T-34坦克组成的突击队,全速向德军的坦克阵地发起冲击。这些T-34大多数成为炮灰,但是仍有几辆坦克冲进了德军的阵线,和德军的坦克混杂在一起,也打乱的德军坦克的进攻队形,为后续的坦克分队再次冲击创造了条件。在苏军的人海战术中,尽管虎式坦克可以单挑T-34,但是也双拳难敌四手,源源不断涌上来的T-34给虎式坦克造成了不少的困扰,这种自杀式的攻击手法,让笨重的虎式坦克措手不及。
苏军落后的坦克战术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这种化整为零的将T-34坦克分散使用,让苏军的坦克被各个击破,没有发挥数量的优势。而且在战斗刚打响时,苏军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火炮火力支援没有和坦克的冲击进行配合。苏军的大口径火炮率先开火,虽然摧毁了一些德军坦克,但是等苏军坦克发起冲锋时,德军新的坦克已经进行补位,以保证阵型的稳定。而苏军的火炮则因为过早的暴露位置,被德军飞机迅速摧毁,完全没有起到掩护坦克冲锋的效果。
更让人诧异的是苏军在战前不但没有侦察地形,甚至没有仔细研究过德军的部署就发动了反击。导致苏军坦克在冲击德军虎式坦克时,竟然跌进了友军以前挖的反坦克壕,造成了不必要的非战斗性损失。而且T-34坦克在通信联络上非常脆弱,一队T-34坦克被德军的88高炮击毁后,后面的T-34却没获取前方的敌情,继续飞蛾扑火往同一个方向进发。结果连续在同一位置被狙击。苏军坦克看起来很多,但却没能形成有机的整体,各自为战,战斗力大打折扣。
苏军虽然犯了很多致命的错误,但是苏军的将士在一整天的时间里,发起了一波接一波的热血冲击。特别是苏联军人表现出了空前的视死如归的精神,驾驶T-34直接迎面撞上虎式坦克,苏军立志要将德军堵在普罗霍罗夫卡。战斗很快陷入了胶着状态,双方已经杀红了眼。不少坦克兵在坦克被击中后,爬出座舱,在坦克的残骸旁用轻武器与对方厮杀,甚至进行赤手空拳的肉搏战。惨烈的战斗一直进行到了夜晚,精疲力竭的双方才停了下来。苏联近卫坦克第五集团军司令员罗特米斯特罗夫,检查了一天的战况,发现苏军虽未能完成摧毁德军坦克的任务,但至少将德军的攻势挡住了。
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的损失一直是个谜。官方的说法是双方都损失坦克350辆左右,而学者则认为苏军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在400辆左右,德军损失接近总兵力的30%,也就是只有60多辆坦克和自行火炮,双方的战损比高达7比1。甚至有西方学者声称苏军的坦克在此役基本上全部报废。然而这种说辞却有违常理,如果德军坦克的损失只有数十辆,德军是如何从库尔斯克突围中能够降低损失,而苏军坦克如果全军覆没,在会战后期苏军如何继续发起大规模反攻,并最终取得会战的胜利。
不官结果怎样,苏军在这场坦克战中阻滞了德军的进攻,让德军的坦克无法发挥快速迂回穿插歼敌的效果。苏军以惨烈的代价使德军的闪击战,变成了德军最为头疼的消耗战。这也使得苏军在普罗霍罗夫卡战役中虽然歼敌数可能与德军有着悬殊的差距,但是却获得了战略的成功,拖跨了德军的进攻节奏。德军战果显著,却在战略上彻底输了。
战争史上,空军之间的对峙全都是硬碰硬,而最硬碰硬的战役,非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大不列颠空战莫属,德国空军元帅戈林和英国空军元帅道丁在蓝天之上,硬碰硬的交手了四个月,双方都损失惨重。
1940年6月,希特勒在给予德国耻辱的“福煦列车”上收下法国的投降协议后,他就开始谋划着攻击号称“日不落帝国”的英国。与作战参谋们谋划了一个月后,希特勒制定了“海狮计划”,他希望德国空军能够对英国进行空军打击,消灭英国的空军,炸毁英国的防御工事,以保证德军能够顺利登陆英国领土,进而消灭傲娇的日不落帝国。
德军号称“长空凶神”的戈林元帅大言不惭的向希特勒保证,他的空军可以四天内破坏英国南部的飞行防御工事,短则半个月,长则一个月,他们可以消灭英国皇家空军。1940年7月16日开始,戈林的空军就开始攻击英吉利海峡的护航船队、南部港口,企图引诱英国空军进行空中大决战,可惜被英国的道丁元帅给识破了。于是戈林开始对英国的机场、雷达站、飞机工厂和补给设施等进行了疯狂的空袭,最后当戈林集结1200多架飞机对伦敦进行丧心病狂的轰炸后,英国人终于被彻底激怒了。
9月15日,戈林满以为英国人因为伦敦遭轰炸而被打掉了精气神,德军的空军只要再来一次大规模的空袭,英国就可以被彻底干掉了,于是他集结了200架轰炸机和600架战斗机向奔袭而去,这次道丁元帅满足了戈林一直以来的愿望,与德军在空中来了一次大决战。英国的道丁元帅把300多架飞机分为6波次出动,打了德空军一个措手不及,空中火光四射,爆炸声和机枪声此起彼伏,仅仅20分钟,德军就损失了185架战机,而英国只损失了26架,此战最后以德军撤退结束。
这次的轻敌之失没有打击到戈林,他和他的德空军准备了一次对英国的全面出击,行动计划为“鹰日计划”。1940年的8月始,天气一直恶劣,能见度低,极其不适合空军出击,唯独8月15日那天,天气突然好转,晴空万里,于是这一天成为了世界空战史上让人难以忘怀的一天。德军的600余架轰炸机在1200余架战斗机的护航下,向英国奔袭而去,但是英国元帅道丁在警戒雷达的预警下,他调动了第11、12、13三个战斗大队,与德军再次在空中来了一场硬碰硬的较量。
轰炸机和战斗机的马达声响彻方圆百里,双方的战斗机穿梭交织,在机枪火炮的疯狂扫射下,晴空万里的天空变成了一片火海,这是世界空战史上空前绝后的一次大奇观。这次空中大较量又是以德军攻势受挫撤退而结束,德军损失290架飞机,英国损失114架飞机。
大不列颠空战从1940年7月持续到11月,四个月间,德国空军被击落1818架,英国皇家空军损失995架飞机,显然,大不列颠空战的胜利者是英国。德空军的空中打击失利,让希特勒对戈林非常失望,但是英国道丁元帅的下场却与戈林差不多,由于对皇家空军的组织结构提的一些建议不被接受,他在空战结束的11月底悄然离职。
【我期待着你的关注,欢迎留言交流】
豫东战役发正在1948年6月17日至7月6日,主战场为河南开封、睢杞地区, 是国共内战时期国共双方在中原地区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兵团作战。这场战役,是我心中最硬碰硬的一场战役, 我军主要指挥官为粟裕将军,共投入华东野战军第一、三、四、六、八、十纵队和两广纵队、特种兵纵队及中原野战军第十一纵队等约20万人; 国军指挥官主要为邱清泉、区寿年等,共投入最强的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以及区寿年兵团、黄伯韬兵团、孙元良兵团等约 25 万人。 最终战果为:我军歼灭了国军区寿年兵团,打击了黄伯韬兵团,消弱了邱清泉兵团,共歼敌94000人;我军伤亡33000人。
吾以为,豫东战役是打破国共双方对峙局面的关键战役,增长了我军气焰,为后续的三大战役,以及襄阳、樊城、济南的收复创造了条件,真正地拉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序幕。这场战役过程之曲折,双方之斗智斗勇,堪称荡气回肠,粟裕将军的指挥能力与战略眼光令我折服。豫东战役胜利后,毛主席感慨地说道:“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1.战前对峙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中原战局的态势已经变为敌我的拉锯战。双方攻防达到了 对峙阶段。此时在中原地区,国军以徐州作为中原战局的枢纽,向北可增援山东方向,向西可增援河南方向。徐州附近的兵力有邱清泉兵团和后来的区寿年黄百韬兵团,兵力抱团,可相互增援。向北,津浦铁路的山东方向有兖州、泰安等驻军要点;向西,陇海铁路的河南方向,有商丘、民权等基地,也能保证徐州集团快速行动。这样,国军虽然机动兵团不多,但依靠徐州和外围要点的布局,暂时可以顶住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以后伺机而动。
而我军,所占的大别山区横跨鄂豫皖三省,战略地位很重要,但不便于大兵团作战。此处的刘邓大军长期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行军作战,处境相当困难。华东野战军及太岳兵团线出击后,同敌人形成拉锯状态,处境也较困难。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央一方面等待林彪军队从东北入关,这样便可大有可为;一方面,也在破局,应当采取何种战略行动来改变中原战局,继续发展战略进攻呢?这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行战略思考中极为关注问题。
在这一段时间里时,粟裕也在进一步分析敌我双方的态势,研究如何更好地贯彻中央军委战略意图的问题。但是经过深思熟虑,他认为还是集中兵力先在中原打几个大的歼灭战更为有利些。 踌躇再三,粟裕终于于4月28日把自己的看法和建议报告了中央,最后中央决定同意粟裕的意图。
2.国军参战将领
邱清泉:毕业于黄埔二期,还在德国柏林陆军大学深造过。此人从少尉排长一步步爬到中将兵团司令,一直为蒋介石所宠信,曾得过宝鼎勋章。邱清泉的第五军是国军最早的机械化部队,自蒋介石发动内战以来,邱清泉率五军在进攻华东解放区以及在中原作战时,常打头阵。与华野多次交手,虽未捞到便宜,但也没受过重创,气焰越发嚣张。国军并煞有介事地宣扬共产党有“逢邱不打”之说,说什么“刘瞎子 ( 指刘伯承 ) 怕碰邱缺嘴 ( 指邱清泉 ) ”,华野将士每当提起它都恨得咬牙切齿。因此,朱总司令、中央军委提出要钓第五军这条大鱼,正与粟裕和华野全体将士想到一块去了,邱清泉兵团成为了粟裕的歼灭目标。
区寿年:字介眉,国民党第六绥靖区中将副司令兼第七兵团司令,时年46岁。 1902年生于广东罗定,陆军大学特别班第五期毕业,历任粤军陈铭枢部中下级军官,1931年,因中原大战助蒋有功,部队扩编,升任七十八师师长。1944年升第二十六集团军副总司令。
黄百韬:国民革命军整编第二十五师师长,时年48岁,原籍广东,1900年生于天津,河北工专中学毕业后投军,先在江苏督军手下当传令兵,后在奉系军阀张宗昌部任中下级军官,1928年,黄随张部第六军投蒋,升师长。后入保定陆大学习,抗战爆发后,一度任冯玉祥第六战区总部参谋长,后转顾祝同第三战区总部任参谋长,参加浙赣会战。1944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五军军长。
第一阶段:出其不意,攻占开封
粟裕从菏泽方向突入黄河以南之后,国军主力被调动起来,以邱清泉兵团为首的大量国军集中到菏泽方向,堵截粟裕。而处于东西两侧的徐州和郑州方向,已无机动兵力。借此机会,许世友的山东兵团,毫无顾虑的准备攻打兖州;郑州西面的襄阳,樊城等地区,也成为了中原野战军眼中的猎物。三军齐发,中原战局顿时被粟裕所搅动。
菏泽方向邱清泉与粟裕纠缠起来,而粟裕敏锐地发现,河南省会开封变成了一个薄弱环节。此前解放军从无攻占国民党控制的省会的先例,国民党因而也认为解放军不会攻打开封,而粟裕敏锐的发现了这一个战机,征求上级意见后,果断命令华野第三、八纵队进攻开封。
6月17日,三、八纵队开始攻击开封,南面信阳方向的胡琏兵团开始向北调动救援开封。随后,中原野战军的一、三纵队和华野第十纵队,开始阻击胡琏兵团。郑州方向的孙元良兵团也开始救援开封,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迅速在开封以西铺开战线阻击孙元良兵团。兖州方向,许世友的山东兵团逼近兖州,国军黄百韬兵团向徐州方向开进准备救援兖州。
至此,长江和黄河之间国军和解放军的全部机动力量全部开始运动,山东方向兖州告急,开封正被围攻,蒋介石被迫要在两个方向之间做出选择。他决定,以黄百韬兵团,向北解围兖州,同时组织了区寿年兵团,解围开封。
6月22日,开封被攻下,此前国民党从未丢过任何一个省会,攻下开封的政治影响力远远超过了军事战果。
第二阶段:以退为进,生擒区寿年
丢掉开封城后,蒋介石气急败坏,立刻命令国军各个兵团,全力夺回开封。粟裕冷静分析战局,认为敌军数量庞大,过于密集,难以按原计划歼灭邱清泉兵团,因此决定放弃开封城,引诱最强的邱清泉兵团占领空城,自己则率军东进,借机吃掉区寿年兵团。此时邱清泉,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并没有全军夺回开封,而是派出了一部分兵力占领开封,自己带领主力,追击华野第三、八纵队。
自此,我军进入了整场战役最困难的阶段,三、八纵队攻占开封城后又快速撤军,损失惨重,疲惫不堪。粟裕亲自率领的一、四、六纵队和中野的第一纵队,经历了长期的阻击,歼灭区寿年的作战也异常辛苦。此时,邱清泉兵团主动出击,使我军陷入被动。
6月27日,粟裕包围区寿年兵团,这是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第一次兜住了国军一整个兵团。这时,战局突变,已经脱离中心战场、北上营救兖州的黄百韬杀了一个回马枪。他接到上级命立即调头开往战场中心营救区寿年兵团。这样一来,我军同时面对4个国军兵团,歼灭区寿年兵团的战役更加艰难。
6月30日,蒋介石亲自乘坐飞机在战场上空督战,受到鼓舞的西线邱清泉兵团,火速前进,距离中心战场只剩10里多路程。东线的黄百韬击退了华野最弱的两广纵队,距离战场也只剩10里多路程。此时,粟裕带领的华野主力正在围歼区寿年兵司令部,同时面临着腹背受敌的危险。战局的变化,让粟裕不得不重新斟酌,他认为此时若撤军而退,必定会损失惨重,所以毅然决定,不管如何,先吃掉区寿年兵团。
7月2日,粟裕攻占区寿年兵团司令部,吃掉整75师的大部分,活捉了区寿年。
第三阶段:痛击黄百韬,遗憾收尾
活捉区寿年后,其兵团还剩下75师的2个团和基本完整的72师。而东面黄百韬、西线邱清泉、南面胡琏兵团正向粟裕合围。若继续全歼区寿年兵团的残部,粟裕就算赢了也未必能走掉。粟裕冷静分析战局,断定自己如果撤军,刚刚重建72师必定不敢追击。故而,命令三、十纵队继续阻击西面的邱清泉,八纵队吃掉75师剩下的两个团,中野十一纵队监视72师,自己则带着最强的主力一、四、六纵队和两广纵队迅速东移,攻击黄百韬兵团。粟裕设想,若能战胜黄百韬最好,不胜,也得打掉东线国民党军的机动能力,为最终撤出战场提供空间。
7月6日凌晨,黄百韬兵团已经损失了三个团,基本丧失了机动能力。再打下下去,黄百韬兵团也会被吃掉。然而,前来追击的邱清泉兵团突入华野纵深,吃掉了华野的一部分伤员和之前抓到的国军俘虏,南线胡琏兵团也即将加入战斗。并且,双方已经连续作战19天,部队长期坚持作战极为疲劳,而且暑期干旱无雨,连喝水都出现困难。权衡之后,粟裕在6日放弃攻击黄百韬,命令部队趁夜色撤出战斗。7号双方基本脱离接触,豫东战役至此结束。
中共解放军攻克开封,而后战略放弃,歼灭了国军区寿年兵团,打击了黄伯韬兵团,削弱了邱清泉兵团,国军损失1个兵团部、2个整编师部、4个正规旅、2个保安旅,连同阻援作战在内,损失94000人;中共伤亡33000人。豫东战役还创造了多个记录,解放战争中第一次攻克国民党省会城市,第一次生俘国民党军兵团司令,解放战争以来我军一次战役歼敌最多记录。
然而这场战役只看它的直接战果,眼光还不够远大。我们来看中央和毛主席是如何评价这一仗的!评价之高,足以证明此战的重要性!
中央军委:“庆祝你们继开封胜利之后,在豫东歼灭蒋敌区寿年兵团、黄百韬兵团等部5万余人的伟大胜利”。
毛主席:“解放战争好像爬山,现在我们已经过了山的坳子,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
1.全盘皆活
豫东战役为我军破局之战,所破坏者何局,乃中原国共双方僵持之战局。上文背景已经提到中原战局态势呈拉锯战已有一段时间。豫东一战,调动了邱清泉兵团、胡琏兵团、区寿年兵团、黄伯韬兵团、孙元良兵团等,造成了中原两翼国军地盘兵力的空虚,这直接催生了另外两个战役。许世友的山东兵团乘黄百韬兵团救援豫东战场攻取兖州,歼敌3.8万余人。刘邓乘胡琏的第18军北援豫东战场,攻克襄阳、樊城,歼敌2万余人。由此可见,中原战局态势已经骤然扭转,全盘皆活。用毛主席的话说,解放战争最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
2.胜局已定
放眼观望豫东战役中,国军的表现,吾以为,这是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的最强一战。论兵力,国军25万,且邱清泉的第五军是国军最早的机械化部队,战力非凡。论指挥官的能力,邱清泉灵敏机动,不入开封空城,转而追击我军;蒋介石更是亲自飞到战场督军,提升士气。论配合,国军一扫以往见死不救的传统,信阳方向的胡琏兵团以最快速度救援开封,郑州方向的孙元良兵团也加入救援开封的队伍,黄百韬兵团本可以借驰援兖州为由,离开战场,保全自己;但却机杀了一个回马枪,调头开往战场中心营救区寿年兵团。配合不可谓不好,救援不可谓不及时,然而最终还是被粟裕歼灭94000多人。以至于豫东战役后,国军1个兵团也不敢轻易单独出来活动了。从这一点便可看出,解放战争,转折点已经被粟裕拼了出来!还是毛主席看的最明白,“最吃力的爬坡阶段,已经过去了”,也就是说,后边的下坡阶段,便可一往无前!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