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两次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李世民都推掉了。李渊太原起兵,身边只有李世民,建成元吉都不在身边,为了鼓励李世民卖命,李渊跟:
李渊两次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是李世民都推掉了。
李渊太原起兵,身边只有李世民,建成元吉都不在身边,为了鼓励李世民卖命,李渊跟李世民承诺,儿子好好干,如果咱爷俩能把江山打下来,那么我就立你为太子。李世民对李渊表示了感谢,但是婉拒了。其实很好理解,八字还没一撇呢,都是空头支票,现在说这些为时过早,李渊姑妄言之,李世民也姑妄听之,没啥实际意义。李渊入长安当了唐王,由于李世民首入长安,功劳比李建成大,所以将佐们都跟李渊请求立李世民为唐王世子,李渊也听了这些建议准备执行,可是李世民死活不肯当,执意让贤,于是李渊立了李建成。李渊当了皇帝,李建成顺理成章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
李世民为何两让太子,许多人都说这段记载是假的,是李世民后来编的,其实不然,李世民是真的不想当。李世民从小喜欢打仗,他的兴趣在军事上,不是搞政治。何况此时李唐王朝岌岌可危,正是需要征伐四方的时候,掌握军权才是硬道理。因此于公于私李世民都不可能接太子这个烫手的山芋,这无疑是把他放在火上烤。所以李世民当了秦王。李唐都城长安位于八百里秦川,秦王是最尊贵的王爷,地位仅次于太子。如果说此时李世民就有篡位夺权的野心,想把老爸老哥老弟搞掉自己上位,也是诛心之论。此时的李唐王朝正在上升期,李渊父子们还是能够抱团取暖的,还远没到排排坐吃果果的时候。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李世民虽然失去了太子之位,但是却得到了征伐四方的军权,当时的大唐王朝有两位军事首脑,一是征伐江南的李孝恭,一是经略中原的李世民,李世民连平薛举刘武周宋金刚王世充窦建德,尤其拿下洛阳城之后,他的政治野心膨胀了,觉得取代李建成太子之位的时机成熟了。只可惜李建成不是草包,就在李世民南征北战的时候,他也没闲着,李渊晚年好色多内宠,国家大事几乎都交给李建成处理,因此李建成也有了自己的行政班子,更重要的是他得到了关陇勋贵的支持。李唐定都长安就注定了必须依靠关陇集团才能活下去,否则只有死。因此李世民想要撼动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并没有那么容易,因为他的势力在洛阳,依靠的是山东豪杰。在长安的根基远没有李建成深。
李世民攻克洛阳之后,大肆分封功臣,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洛阳各个岗位,俨然一个独立王国,不仅迟迟不向长安城上缴战利品,还借口洛阳还有反对势力需要处理为由迟迟不入朝,李渊没办法,只好让张婕妤尹德妃等人前往洛阳城接管洛阳宫人和府库珍宝。但是李世民拒不交接,他说,府库宝货已经登记入库,需要封赏有功之臣,宫女需要配给有功将士,官爵需要授给才德之人,所以不能交给你们几个女子。张婕妤一看没辙,只好汇报了李渊,恰好李世民封赏了李神通几十顷地,李渊趁此机会亲自下诏让李神通把这些地让给张婕妤老爸,但是李神通有李世民撑腰,根本不认李渊的诏书,坚决不给。李渊大怒,跟李世民说,现在我亲手下的诏书居然还没有你的命令管用啊。后来又跟裴寂说,我这个儿子变了,由于常年在外掌握兵权,被那些书生们教坏了,不是我以前认识的乖孩子了。于是派尹德妃的老爸找茬打断了杜如晦一根手指以示惩戒。
李世民母亲窦皇后去世得早,每次李世民和李渊吃饭,看到李渊身边美女如云,想起母亲看不到今日的好光景,就不由得落下泪来。这种扫兴的事一多,谁都不高兴。但是李建成和李元吉却没心没肺的玩得很嗨,因此李渊对懂事的李建成好感越来越强,却对李世民越来越讨厌,从此没有易太子之心,于是李世民兄弟矛盾日甚,直到玄武门之变爆发。
李渊当时毫无理由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有两点:
第一:李建成也是非常有才华的
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新唐书》、《旧唐书》等史料,其实,李世民曾经在其中做过手脚,中国古代的皇位继承制度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登上皇位,对太子李建成集团大开杀戒,逼迫其父李渊禅位,这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是没有任何正统性和合法性可言的,因此,李世民登基以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来诠释其皇位的正统性和合法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就是修改唐朝的实录,突出李世民在李唐开国过程中的作用,贬低太子集团的形象,把李建成和李渊都描绘的庸庸碌碌,以塑造秦王登基的正统性与合法性。
(唐太宗李世民画像)
在《新唐书》和《旧唐书》中,李世民被认为是“自古攻德兼隆,由汉以来未之有也”的一位皇帝,其实有点言过其实了,从晋阳起兵到建立唐朝,李渊本人以及太子集团的功劳都非常大,整个晋阳起兵的过程,其实是李渊策划的,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等人只不过是起到了赞襄的作用,我们在未经李世民动过手脚的可以信赖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来,但是呢,到了《新唐书》和《旧唐书》中,李渊就变得唯唯诺诺了,好像晋阳起兵的成功,李世民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所以,在唐朝建立初年,李渊毫无理由立李世民为太子,因为李建成并不是庸庸碌碌之辈。
(唐高祖李渊画像)
第二:李世民之所以功劳大,是因为李建成被束缚了
李建成通过“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皇位继承制度成功晋级太子,但是呢,却被另一项制度给束缚了,那就是《左传》里提到的“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的说法,“太子者,国之根本”,在中国古代传统政治文化中,太子是不可以率领军队打仗的,因为,太子一旦死在了战场上,相当于动摇了“国本”,中国古代,有皇帝御驾亲征,但从来没有过太子亲征,在皇帝亲征之时,太子一般留守监国,平时,地方上有什么重要的政务要处理,皇帝一般也不会派太子过去,而是派其他的皇子去处理,“君之嗣嫡,不可以帅师”的制度一方面保护了太子的人身安全,但另一方面却束缚了太子,让其他的皇子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在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凝聚了一个属于自己的集团,周围聚集着一批能臣武将,往往对太子集团构成威胁。
(康熙皇帝亲征之时,也是太子留守京师,图为康熙皇帝画像。)
李世民的功劳比李建成的功劳大,不是因为李建成的性格庸庸碌碌,而是李建成身为太子,根本就没有多少建功立业的机会,
李建成并不是平庸之辈,再加上其身为嫡长子,所以,李渊毫无理由立李世民为太子,只是,李渊没有想到后来的发展形势而已,没有想到李世民的功业会越来越大,以致于对太子集团,甚至自己构成威胁。
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李渊先后两次私许李世民太子之位。虽然人说为李世民私改,但史书又记载唐太宗两次要求看史书,均被史官拒绝,想来此事不是空穴来风。但李渊之所以没有实现允诺,与立嫡立长制有关,也与太子李建成才华有关,但最重要的却是以下两点:
一,李世民功高震主。李唐建朝,李世民有半壁江山之功,官位也高到封无可封。他南征北战,浴血拚杀, 换来了大唐的开疆拓土,也换来了李渊对他的猜忌。立李世民为太子,李渊会感到心里不安。
事实上,唐初的政令已经非常混乱,形成唐王朝,太子府,秦王府三方并行的局面,为此,李渊伙同太子李建成,逐渐削减李世民手下的文官武将,企图孤立李世民。若不是玄武门之变,李世民将成为卸磨后所杀的驴,过河后所拆的桥,飞鸟尽后所藏的弓。
二,李建成与李渊父子更情深。这是李渊食言的另一个原因。人常说十个手指不一般长。人又说,皇家众长子,百姓爱幺儿。李建成是李渊长子,寄托着李渊无数的期待与父爱。
在李唐建国过程中,李世民负责开疆拓土,李建成负责管理后方,因此李建成侍奉在李渊左右的时间比较多, 更能够了解李渊的心理,也更能够投其所好,取得李渊的好感。因此,父子感情也更加深厚。
以上两个重要原因,使李渊在立太子之事上选择了李建成。
隋朝时期,李建成是嫡长子,唐国公世子。
李渊起兵时,李世民不满二十岁,李建成比他大十岁左右,也不需要什么费力的抉择。
后来因为李世民功勋卓著,李渊甚至需要自创天策上将职位了,后来李世民越来越无官可加了,尚书令、中书令两个三省长官一人当了,武德九年比一年前还多出个蒲州都督。李渊也想过改立太子,但李建成又没犯什么了不得的大错,虽然因为杨文干事件遇到危机但也过去了。最后改立太子的承诺变成了给李世民的空头支票。
李渊幻想这种平衡可以一直维持下去,两个儿子甚至包括不成器的李元吉他都不想动,最多只动他们的幕僚敲打他们不要内斗,儿孙自有儿孙福,等他两腿一蹬了再洪水滔天也轮不到他操心了。
结果,在他有生之年,李世民给了他一个说法。
他别无选择了。
为什么?因为那个时期,还必须严格的遵守立储必须遵循立嫡长子的传统,立李建成名正言顺,立李世民则名不正言不顺!
理论上,李渊是可以立李世民为太子,但李渊称帝之后,还面临着两个较大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任何一个处理不当,都有可能让李渊建立的李唐王朝被新的朝代代替。那么,李渊面临的那两个核心问题呢?
其一,是李渊虽然从现在的山西起兵,但唐帝国最初占据的是关中地区,在这个地区处于统治阶层的是,从北魏末年形成关陇军事集团,隋唐的皇帝均出于这个集团,这个集团注重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贸然改变规则会引起关陇军事集团的猜疑,对于关陇军事集团而言,无论是杨隋还是李唐称帝,都是他们内部随时可以更换的棋子!稳住关陇军事集团,是首要的任务。实际上直到周武时期,才真正摆脱关陇集团的控制。
其二,李渊称帝时,唐帝国统治的区域也就仅关陇及山西河南一部分,其它地区还有大量的割据势力存在,也不乏出身关陇贵族的领导人,李渊建立的李唐必须借助关陇军事集团的支持,逐步的统一全国。而李世民麾下的军事将领,大多是出身山东(此山东非现在的山东,而是泛指太行山以东的所有区域)豪强,有动摇关陇贵族势力的嫌疑!对李唐进一步统一全国不利。
所以,李渊是不可能立李世民为太子,他曾经打算将洛阳以东封给李世民,让李世民与李建成各自统治,这实际上还是一招臭棋!
同时李渊可能还受到,隋朝更换太子导致的二世灭国教训,隋文帝在位时,还不是太子的隋炀帝,无论是军事才能还是治理国家的能力,都出类拔碎!但是当隋炀帝真的继承皇位以后,就表现出好大喜功的特性,导致天下大乱朝代更迭!这说明李渊实际上还是怀疑李世民的能力和品行!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个人愚见,欢迎点评讨论!
李渊的嫡出三儿子中,李建成老大,李世民老二,李元吉老三,他们三兄弟中只有李建成是具有合法继承人身份的,而李世民、李元吉均是小弟弟是没有合法继承人身份的。
李渊想要立李世民为太子,不仅仅要突破“嫡长子继承制”的约束,还有考虑到自己李唐江山的稳固,刚刚覆灭的隋王朝就是活生生的例子,隋王朝的老二杨广继位,刚刚将隋王朝玩的稀巴烂,此时的高祖李渊难道不会考虑到这一点吗?
立李世民为太子,那么将长子李建成置于何地?
高祖李渊这一生仅仅有一次的许诺,那就是立李世民为太子,将太子李建成贬谪到蜀地,那时候,因为东宫太子李建成涉及到“杨文干谋反事件”,李建成被牵连了进去,高祖李渊为了让李世民前去平叛,特意和李世民许诺,等他将杨文干搞死了,自己就立李世民为太子。
可是,高祖李渊对于李世民的这张空头支票最终还是没有兑现。
而高祖李渊的心里,只有太子李建成才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所以他在位时,尽力调节东宫太子李建成,秦王李世民之间的兄弟矛盾。同时,为了太子李建成能够上位,还在有意无意的削弱李世民的势力,为太子李建成的上位铺路。
受封建礼制影响的李渊,可以说是从头到尾都没有立李世民为太子的打算,只是可惜了,玄武门之变还是让李世民颠倒乾坤,登上了原本不属于李世民的帝位,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也一起被拿下,永远的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世民的上位远远比我们想象的困难,当时的李渊已经剑锋所指,决心要架空李世民的全部实力,谋臣被搞掉了,武将也被整治的够可怜,势同水火的两兄弟,再加上自己的老爹的压制,李世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帝位之争本来就是你死我活的斗争,这场权力之争中,从来不会有人会在意谁是兄弟,只会在意谁最终是这场权力斗争中的王者。
很明显!李世民他做到了。
李渊对于太子之位这件事情本来就是铁板钉钉的事情,太子之位非李建成莫属。
古时皇家立太子的传统是立嫡立长,立庶立贵。
《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说:。“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適(通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啥意思呢?隐公年长又贤能,为什么不适合立为国君呢?因为立嫡子就是立年长的,不管他是否贤能;立庶子就立尊贵的,不考虑他是否年长。
李渊夺得隋朝江山后,当然按照古制立嫡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渊的原配老婆窦皇后生了四个儿子:李建成、李世民、李玄霸、李元吉。先立的太子即是嫡长子,按古制也是理所当然,无可争议。何况李建成也不是窝囊废,颇有武功,为老爹夺取江山也立下了大功。
但李渊之所以敢扯旗兴兵造反,灭掉隋朝,与李世民的极力怂恿和支持有极大的关系。《资治通鉴·唐纪·卷一百九十》载:“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若事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世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按人情常理揆度,李世民心中应该是有怨气的,没打下江山时,老爹许我个空愿,我假意推掉也就算了。你做皇帝了,我的将佐都请以我为太子,你也准备立我,我能坚决推辞,你就不能坚决不允许吗?太子可是你死后的接班人啊,谁能不愿意做?你不知道打下江山我的功劳最大啊。
李建成和积极跟随他的老四李元吉也不是傻子,心里清楚得很,老二功劳大,迟早会威胁到太子继位。开始在老爹面前搬弄是非,栽赃陷害老二,而做皇帝久了的李渊,也听信了几个嫔妃埋怨老二的话,开始时不时挑老二的毛病责难之。最终导致了有名的玄武门之变,老大、老四丢了性命,老二取胜。没法了,再立老二为太子吧。不久,也许是李渊对亲骨肉的相互残杀伤心过度,也许受李世民的逼迫,提前退休做了太上皇,李世民正式登基,开始了贞观之治。
李渊为什么不立李世民为太子?这个我个人认为有两个方面!
1、古代继承制度
中国古代匆匆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制度,李建成,李世明都为李渊原配窦氏所生,所以,从古代的立接班人制度,李建成都是天然的第一接班人。李渊立李建成,也是遵从古制,避免同室不必要的纷争,再一个,在李渊起兵后被封为唐王时,李建成已经被封为唐王世子,如果再行废立,必然影响李渊统一天下的进程。
2、李建成自身的能力
都说大唐的天下是李世明打下来的,建国后李渊该调和一下,让李建成自己让出来。这样说是因为李世明登基后贞观之治太有名,完全盖住了李建成的光辉。虽说李建成没有李世民厉害,可在李渊起兵之初,李建成的才干,谋略,已经带兵战绩同样不输李世民。在李渊开始统一全国的进程中,身为世子的李建成,统管后方,也是出了大力,不能因为李世民打仗而忽略了李建成的作用。所以,本身并不弱的李建成,也不会被李渊废了而立李世民。
所以,我认为,李渊不立李世民,不管从古代的继承制度,以及李建成的能力,都不会发生李渊废李建成的事。
在史料记载中,李渊曾经三次表示想要把太子之位传给李世民。可是,最终他却并没有兑现他的诺言,直到李世民自己动手,杀掉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并且逼迫李渊退位,抢到皇位为止。
(李渊剧照)
那么,李渊为什么说话不算数,并因此造成那样的悲剧呢?
由于李世民曾经有篡改历史的行动。因此,李渊三次表达想传位给李世民的说法,就值得怀疑了。因为这很有可能是李世民后来加上去的,李渊其实并没有这样说过。李世民这样加的目的,是想表明,并不是自己抢夺皇位,而是李渊本来就有“换太子”的想法。而且李世民通过这些记载还想表明,自己发动“玄武门政变”,只是被逼无奈的结果,与皇位的更迭,没有任何关系。
不过,任何事情,其实都有两面性。如果这段历史真的是经过李世民篡改的,对李世民也不是完全有利。因为这个记载其实也意味着,李渊虽然想改换太子,传位于李世民,但是只不过是说说而已,态度并不坚决。或者说,改换太子这件事,是李渊说来安慰李世民的,并不是李渊的真心想法。
而李渊之所以要安慰李世民,也表明李世民集团对获得权力的诉求太大,多次逼迫李渊,李渊才不得不这样说。
那么,究竟这个记载是真实的历史记载,还是李世民篡改的结果呢?现在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我们只能假设历史记载都是真实的,我们来研究一下,如果这个历史记载是真实的,为什么李渊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愿意把传位给李世民的事情付诸行动。
(齐桓公雕像)
实际上,中国古代的皇位的传递,为了避免出现争夺现象,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等级观念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因此,中国在很早就实行了嫡长子继位制度。至少在西周的时候,这种制度已经完全成型。
维系西周的政治制度是周礼,周礼中有一条明确的规定,就是要坚决实行嫡长子制。到了春秋时期,诸侯们开始破坏这条规矩,把爵位传位自己喜爱的儿子,而不是嫡长子。但是,往往某个诸侯这样做以后,就成为别的国家攻击他的理由。齐桓公称霸的时候,曾召集诸侯们会盟,其中有一条重要的理由,就是只能传位给嫡长子,其他儿子不能继承爵位。
齐桓公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们互相争夺爵位,大打出手。宋国的宋襄公带着公子昭打回齐国,帮助公子昭夺得齐国国君之位。当时宋国是相当弱的,就打仗能力来说,是很差的。那么他为什么还能成功呢?其实就是当时大家非常认可嫡长子制的观念,宋襄公的行动,不但得到了很大的国际支持,同时也得到了齐国国内的支持。
所以,从嫡长子制的角度出发,李渊其实是并不愿意破坏这条制度的,因此是不愿意改换太子的。
(李世民剧照)
不但李渊不愿意改变,连篡夺皇位的李世民,事实上也不愿意改变。他当了皇帝以后,也是极力地培养他的嫡长子李承乾。尽管李承乾腿有毛病,当皇帝有碍观瞻。尽管李承乾是扶不上墙的烂泥。但李世民始终不愿意改换太子。
除了因为嫡长子制的缘故外,中国古代还有一项对继承人的重要评价,就是继承人最重要的是“德行”而不是“功业”。
古人为什么很重视“德行”而不是重视“功业”呢?因为重视“功业”,就意味着皇位是可以凭借武力夺取的。这个结论万万不可推广。一旦推广,就意味着谁的武力最强,谁就可以得江山当皇帝。那样的话,皇帝还能睡一个安稳觉吗?
而“德行”意味着仁爱。对天下老百姓的仁爱,当然就是太子应该具有的优良品质。因为这可以得到大家的拥护,对于巩固皇位是很有好处的。
就当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情况来说,李建成虽然并不见得有多仁爱,但是在功业上,李世民是比李建成大的。既然比李建成大,也就意味着,李世民获得继承权的机会应该更少。所以,李渊从心理上,是不愿传位给李世民的。
李世民自己也都认识到仁爱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当了皇帝以后,反复在“仁爱”问题上做文章,最后实现了“贞观之治”,弥补了他之前的缺陷。
(参考资料:《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
李渊之所以不立李世民为太子,自有他的想法。
李渊起兵时,李世民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而二十几岁的李建成已经可以独挡一面了。
当李渊在太原起兵时,是以李建成为陇西公最主要的左领军大都督的,而让李世民帅领的敦煌公右领军大都督则主要是李建成的主力军。在作战过程中,两兄弟配合得很好,一路攻城克敌向长安行军。结果,李建成的部下雷永吉率先登城攻入城内。所以,李渊之所以能建唐称帝,论功勋,李建成在此时并不比李世民差,还可能胜他一筹。那么,由此可见李建成一开始就是李渊心中的太子首选。
此外,可能还有一下几个原因:
一,立长不立幼。
隋朝灭亡,就是因为在立太子的问题上没有遵循“立长不立幼”的规矩,才导致隋朝很快灭亡的。李渊看明白了这一点,所以即使李世民再优秀也不会被立为太子。
二,李建成并不是庸才。
李建成不但能统领三军,在管理政务方面也是非常不错的,他经常帮李渊处理一些朝中政务。李世民却总被派去边关征战。
三,李渊怕自己的皇帝坐不久。
立了李世民当太子,恐怕李渊的皇位就坐不久了,因为李世民的势力太发了,这可能是最主要的一点。
李世民在外征战无数,门下有许多被他网罗来的各方人才。秦王府可谓是当时能人异士聚集的地方,更有一大批驰骋沙场,誓死为为李世民尽忠的武将。若是立李世民为太子,那么皇帝宝座可能很快就是李世民的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李家出身关陇军功贵族集团,这个团体最看重的就是会打仗。那么战功赫赫的李世民如果说自己想做皇帝,那么满朝文武,恐怕除了魏征,都不不会反对李世民。结果,群臣对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并没有表现出很抵触的情绪--李渊和李世民的权利交接,非常顺利。
或许,李渊早就预感到这一天早晚会来,只是美想到会如此(血腥)。于是他用李建成为太子,还能让他们兄弟俩玩玩二龙戏珠的游戏,好把时间拖得长一些。看李建成快玩不过时,再给他加码一个李元吉,当李建成还不行时,就削弱天策府…
他妄想平衡二者势力的势力,来缓解自己面对李世民这个无比优秀的儿子带来的压力…但最终他还是把自己邬几个儿子都推上了火山口……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