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你们见过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是什么?

你们见过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是什么?

2020-07-20 07:03阅读(70)

你们见过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是什么?:我见过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我还记得那是八四年左右,我们几个穷的叮当响,手里都没有钱。那几天天天下小雨,几个哥们

1

我见过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我还记得那是八四年左右,我们几个穷的叮当响,手里都没有钱。那几天天天下小雨,几个哥们在一起又没有事?其中一个哥们就说了这几天下雨下的真无聊心烦意乱了。要不咱弄一瓶酒喝去高兴高兴咱哥几个在一起聊聊天说说话。大家一听都非常高兴,兄弟们的高兴劲来了可是喝酒没有钱,上哪弄去?正在弟兄们发愁的时候,其中一个兄弟说了,别问了,看我的。说是迟,那是快,兄弟一会把酒给弄来了。兄弟们看着酒心里又高兴又害怕。兄弟们异口同声的说,兄弟酒从哪弄的,兄弟说偷的。大伙一直追问偷谁家的,兄弟笑了笑,没事偷我爸的。这回弟兄们都笑了,酒来了,兄弟们喝酒去了。偷来的酒总是见不到阳光的,兄弟们就偷偷的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喝起酒来了,兄弟们刚把酒打开,这才想起来没有菜,没有菜这酒怎么喝?其中一个兄弟就发话了,看我的。不一会兄弟把菜弄回来了,兄弟们一看是鲜蒜苗子。兄弟从哪儿弄呢?我刚从地里拨出来的。蒜苗子上还有泥那,兄弟们他看看他,他看看他大家就说喝吧。兄弟们一边喝酒,一边把蒜苗子从身上蹭蹭当菜吃。不一会一瓶酒兄弟们几个喝完了。想想那时候过的日子,有时候我心里也是偷偷的乐。想想现在的生活,每一次喝酒吃肉的时候,我就会在想人生该知足的时候就得知足,知足常乐。??????

2

印象最深刻的下酒菜啊!那年2009年我转士官的第一年,被领导安排去干休所给退休老干部开车,认识了退休老干部李师长和王政委,两人非常随和又幽默,经常整的公务班小战士晕头转向的,两人一起搭班在老部队干了大半辈子革命,是战友又亲如手足,两人嗜酒如命又臭味相投,七十岁的高龄每天得喝几杯,因为身体原因军医严禁两人饮酒,于是两人就过上了天天偷酒喝的日子。那天李师长从杨班长手里打赌赢了一瓶杜康,拉上王政委趁半夜偷偷潜入了食堂想找点下酒菜,可是转了一圈连个馒头都没找到,最后王政委在灶台边上发现几粒油炸花生米,两人用擀面杖把花生米擀碎摊在桌子上用手指沾着吃,当负责查铺干事发现两人时,两人正为李师长用大拇指沾花生面和王政委给李师长倒了四两酒而争的脸红耳赤,那是我见过最简单的下酒菜也是最快乐的酒席。转眼间已过去十年了,五年的军旅生涯留下了太多的美好时光,新兵连…严厉的曾班长,正直的仝排长,帅气的闫连长,幽默的李指导员…司训队…屁股,老张,小信阳,黑豆…教导队…卷卷,黑山老妖,包皮,七眉,小马子,拉登,宋主席,庆肥,糊了……如今的你们过的怎么样?

3

见过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是压根儿不要菜。

十五年前,在一基层单位工作,为一件事伤透了脑筋。

一名外号叫“醉猫”的工作人员,不但三餐离不开酒,而且上班时也离不开酒。属于典型的深度嗜酒者。

每天除了睡觉时段外,其余时间基本上都处于醉酒状态,“醉猫”的外号也由此而来。

“醉猫”每天上班时,手里或袋子里是一定会拎着一瓶白酒的。进到办公室,便把酒藏在抽屉里,然后每工作个半小时一小时,便偷偷打开喝上几口,不需要就任何的下酒菜。当然,办公室里也不可能有下酒菜。

每天下班了,一瓶白酒也基本上喝光了。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醉猫”经常被投诉,可无论怎么处理都解决不了他喝酒的问题,成了让领导们非常头疼的事。

后来,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单位实在没办法了,跟他协商好后,让他自己提出来提前退休,这事才得以彻底了结。

但这真是喝酒不用下酒菜的典型例子了。只是,这应该是个案,不具备普通性。

绝大多数人喝酒还是必须有下酒菜的。就象我家老父亲,每天晚上都必须喝二两,下酒菜当然是越丰富越好。

现在日子都过好了,着实也不缺下酒菜了,想吃什么都有。但小时候曾经亲眼看见父亲喝酒,下酒菜就只是一小碟花生米,或者一碗爆辣椒,或者一碟炒黄豆,那都是常有的事,老父亲照样喝得津津有味。

所以,真正喜欢喝酒的人,在意的是酒,而不是菜,下酒菜丰富些自然好,少一些也无所谓,只要有酒、只要酒好就行。

正所谓醉翁之意不在菜,而在酒水之间哪。

4

70年代初我在东北工作的时候,单位需要一名炊事员,我去劳动部门要人,说有名在南方当兵的回来的复员兵分给我们。这个人就爱喝酒,复员时候为了省钱座部队的顺风车,一路二十多个小时的车程在车上大斗里座着,从食堂拿了二瓶白酒没有菜买了一角钱的爪子,一个人喝了两瓶酒爪子的省着吃。每月开资的第一件事就是先买二十多斤一元钱一斤的白酒,还要省着喝一般不吃菜说那样喝酒没有味了。有一次来客人一起吃饭,我们几个喝啤酒让他培一名客人喝白酒,结果人家就喝了一两他把一瓶酒基本全喝光了。他喝酒自己给起个名字叫“干拉”就是不吃菜喝白酒。经常告诉他儿子他死后一定在他头上边上放一坛子白酒。现在身体还很捧着呢。

5

我可是真的见过最简单的下酒菜,说出来给大家听一听,看看算不算最简单。

九六年的时候,在我们这的一个海边包了一个小饭店,因为紧靠着渔船码头,所以来来往往的都是海边打鱼的渔民。一来二去大家就混熟了!海边的小饭店,那时候利润也不高,但是胜在租金便宜,而且渔民喝酒都挺厉害的,酒水钱可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那时候的渔民经常把自己打来的鱼或海货,拿到我这里来加工一下,然后配几个小炒,喝点小酒。一般不收他们加工费,为了个常来常往。

这里有一个常来的,个子挺高,身材像竹竿一样,走路一晃一晃的,像是要摔到的样子。他是我记得的那批渔民中最能喝的,没见他喝醉过,大家都管他叫“不倒”。

“不倒”喝酒基本不挑菜,只要有酒就行。从来没有花钱买过菜,要不是自带的,就是和大家一起凑的。一天因为天气不好,“不倒”没有出海,自己提着一袋海带,来到了我的饭店。直接要了半斤散白,海带也没要加工,就那么就着,一口海带根一口小酒,喝的那叫滋润。饭店桌上备的酱油、醋,就那么蘸着喝进了半斤散白,然后结账走人。

海边人都知道,新鲜的海带艮、硬,咬上去还有海水苦涩的味道,我都怀疑“不倒”的胃是什么做的?不过“不倒”的身体很好的,能干不说,人缘也特别好!

6

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事,有一天课余时间我们一帮学生正在学校附近的一代销店门口玩,亲眼看见一铲刀磨剪的老人放下他的长条凳,进了代销店。代销店的工作人员似乎跟他挺熟悉,问道:“老师傅要点啥?”老人道:“有没有下酒的东西?”

工作人员道:“有麻花,有金钱饼,都可以下酒的。”老人道:“那就打二两酒,来两毛钱的金钱饼。”工作人拿了一个可打一两酒的竹制打酒器从一个坛子里打了两下,装在一小碗里放在柜台上。老人找了一个凳子坐下,就着金钱饼一边喝一边吃,把我们这帮孩子馋的口水直流。倒不是馋那酒,实在是馋那金钱饼啊!那金钱饼比过去的铜钱大点,沾满了芝麻,特香。老人见离他最近的那个孩子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便给了那孩子一个。然后,上课的钟声敲响了,我们依依不舍的离开了代销店,上课去了!

几十年过去了,我脑海里一直都还记着那老头的样子:瘦瘦的,个子不高,身上的衣服尤其与人不同。那衣服看上去有点像旧社会的那种袍子,但是老人可能是为了行动方便的缘故,把下面的部分都扎在了腰里。整个人就因此看起来短小精悍的,唯一的就是那袍子太脏了,跟我那时候认得的一个屠夫的衣服有得一比。

7

我说一个自已的真实经历。

那是1973年的夏天,当时我在区电影中队当放映员。

那时的放映员虽然看上去很风光,但实际上却很艰苦。一年到头都是拉着地排车,车上装着放映机、发电机和我们的行李,走遍全区15个公社(现在叫乡镇),到生产大队(村)去放电影。半夜放完电影,吃过晚饭,就住在大队的场屋或办公室里。

可是这天刚走了20余里,到了左庄公社的左庄大队,天却下起了瓢泼大雨,大雨一直下到夜里也没停。

第二天又是一天大雨。第三天早上,我师傅(队长)说:这看样子是到雨季连阴天了,三天五天别想停了。再等也没意思,我们两人先回去。你小青年也没老婆孩,就在这看设备和行李吧。

于是我这个17岁的男子汉就留下了。好在因经常下来,人都很熟。中午,大队会计老王来喊了:老二,下雨干吗去?咱喝酒吧!“好”!我答到。

到了他家,我瞅着地八仙桌上有两瓶白干,一个黑瓷碗里是青辣椒,而且是整个的,仅用水洗了洗。

咱就这样喝?我不解的问。“你说咋样喝?还想七个碟子八个碗?你哥我穷,而且下雨就是有钱也没地弄去”。老王说。

好吧,那就喝吧。我无奈的说。于是一人拿起一个辣椒,一人一个酒瓶,我们就这样喝开了。

雨还是哗哗的下,一天没停。我们直喝到天黑,酒喝光了,辣椒也没了。……

8

我的下酒菜




9

要说喝酒时最简单的下酒菜,我倒是见过非常奇葩的。

那是在黑龙江边的事,一个渔民,姓张。他个子高,块头大,又因为下巴特别大,所以人送外号大下巴。他打了半辈子的鱼,但是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着。同行们都把舢板换成了机器船,但他还是划着他那只破舢板。

有几次看到他坐在铺满鹅卵石的江岸上,一手拿着酒瓶子,一手拿着嘎拉子(就是鹅卵石在当地的叫法),喝一口酒唆了一口嘎拉子,然后还嘿嘿嘿地傻笑着。其实他不傻,他就是那种笑法,是笑自己的窝囊,是笑自己的运气,更应当是一种自我解嘲。看到他那样笑时,我也忍不住笑了,然后他也哈哈大笑了一阵。这可以说是在生活低谷时的一种笑对吧,咂么起来总比愁眉苦脸借酒浇愁更有些意境。于是我把自己带的菜拿出来,当然也是很简单的,那年月我也很困难,不过花生米榨菜之类的还是要带着的。我们俩一边喝一边聊着当天的鱼情,我也问了他石头子当下酒菜是啥味道?他不回答,只是嘿嘿嘿的笑,他因为下巴特大,甚至一大口酒含在嘴里还能嘿嘿嘿的笑着,酒却一滴都跑不出来。

后来,我们有机会的时候在江边遇到就常凑在一起吃喝,因为这个,后来他也会带一点菜了,不再是只带酒了,因为我从来不用石头子下酒。用鹅卵石当下酒菜可以说是我至今为止见到的最最简单的下酒菜了,每当回忆起他唆了着石头子喝酒嘿嘿嘿笑的时候,心里还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凄凉之感伴随着一种在困境中不屈不挠苦中作乐的激励。

10

简答:我喝酒是75年下乡时学的。

我们下乡的那个村,书记对我们知青特别关心,因为我的普通话、钢笔字、板书、黑体字写的比其他人稍好一点,有幸当了大队部的通信员和他的文书。

书记爱喝两口,经常晚上收工时他就会邀我到他家里喝酒、吃饭。他家的酒、饭桌上经常备的家常菜有这么几样:咸鱼、咸鸭蛋、干煸花生米、大葱甜面酱、最丰盛的就是辣椒炒鸡蛋和猪头肉。

书记不但能喝,而且说话经常是,出口成章,妙语连珠。还特别能劝酒,每次我都被他溉的东倒西歪,晕头转向,不知道东南西北。

78年回城以后,我在建筑公司,学了几年建筑木工,专做木门窗。下班后也跟着师傅们帮助别人做家具,那个时候酒桌上的菜,品种和花样也多了起来:鸡鱼肉蛋,煎炸蒸煮,凉拌甜食。真的是应有尽有。

84年我调到机关以后,到基层检查工作,每次吃饭都是去饭店,吃的都是套餐。按价格配菜,基本上都是千篇一律。有的时候闲喝酒,最简单的就是喝羊肉汤,我们枣庄道北羊汤馆非常出名,桌上有:凉拌花生米、凉拌藕片、炒土豆丝、炒羊杂。四五个人两瓶酒,吃完各自走人。

我国地大无博,且又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饮食传统和习惯。不论是哪个民族,都会把自己最拿手的菜系奉献给远道而来的客人,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友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即便是东辣西酸南甜北咸,四大菜系。也不一定都符合每一个人的口味。最普通的家常菜,也蕴藏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美丽的传说,传统的文化和聪明智慧。

无论到什么地方,还是家常菜养人,吃着放心啊!

(图左是我做的,您看咋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