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为什么反奉?郭鬼子为什么反奉,而且还打着为国为民的旗号。假如郭鬼子最后真的胜利了,中国当时那么多军阀,他真的有办法解决当时中国的现状?最后死了那
郭松龄与张学良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按道理有朝一日少帅接班,他必然高官厚禄的。所以他的反奉是个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而冯玉祥则是他着急反奉以及兵败的始作俑者。
一,郭松龄,字茂宸,是辽宁沈阳人,一说是郭子仪的后人。先后毕业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大学等,是同盟会早期会员,1917年投奔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失败后转道回奉天谋生,因为有北京讲武堂和韶关讲武堂的教官经历,被张作霖聘用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并由此结识在校学习的张学良。
不过因为跟随孙中山的历史,张作霖一直不信任他,甚至在东北讲武堂开学典礼上公开用这段历史挪谕他,这是郭松龄最终反奉的病根。
张学良与郭松龄一见如故,郭松龄也有意通过少帅实现政治抱负,所以二人自此焦不离孟。随着张学良在父亲的提拔下一路高升,从团长旅长到军团长,军中细务完全交与郭松龄打理,并给予完全信任,口头禅是:茂宸即我,我即茂宸。
二,由于郭松龄接触过孙中山的先进思想,对张作霖军阀混战和穷兵黩武的作派深恶痛绝,另外,张作霖能在关外做大,与日本势力的支持密不可分,作为交换,出卖民族利益的事情是有的,这些都引起郭松龄的强烈不满,一直希望通过更换东三省当家人来改变这种局面,他心目中的人选即是张学良。
要么熬到张作霖老死,要么就得武装夺权,况且人家那毕竟是父子关系,郭松龄对张学良的态度吃不太准,一直以话说半句的方法试图影响张学良,同时隐忍积攒实力和等待机会。
三,郭松龄的军事能力超群,在吉林剿匪和训练部队等方面表现突出,1922年第一次直奉大战中奉军大败,唯有张学良麾下的第三和第八两个旅死战不退,最后全师而归,当然实际指挥员就是郭松龄,由此,张学良更加信任郭松龄,张作霖的态度也有所松动。
败回关外的张作霖卧薪尝胆,痛下决心整顿绿林习气较重的奉军,成立东三省陆军整理处,以张学良为参谋长,郭松龄自然负实际责任,在此期间郭一边裁汰不良,一边提拔亲信,开始掌握一定的军事实权,为后面的起兵反奉创造了条件。
四,奉军内部分为三大派系,一是跟随张作霖起家的四梁八柱们,号成老派;二是总参议杨宇霆为首的一批留日将领,号成洋派;三是张学良郭松龄在东北讲武堂培养起来的少壮派军官,号成新派。老派和洋派在争权夺利过程中利用张学良羽翼未丰,一直打压新派,他们不敢直接把少帅怎么样,那郭松龄就成了首要攻讦目标。
郭松龄用今天的话说情商不高,不大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于另外二派关系紧张,尤其与掌握奉军中枢的杨宇霆更是水火不容。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张学良的三军团在郭松龄指挥下势如破竹大败吴佩孚,奉系夺取北京政权,张作霖论功行赏时故意挤压了郭松龄,没有给他任何一省的地盘,连杨宇霆都外放了江苏督军。
张作霖恐怕想的是把郭松龄留给儿子去提拔使用,只任命郭松龄为津渝司令部参谋长,协助司令官张学良指挥奉军精锐第三军团,哪知郭松龄已经不满到极点。
五,愤怒之下的郭松龄与刚刚背弃直系的冯玉祥接触和阴结,恰好冯玉祥正被张作霖排挤出北京 ,两人一拍即合。经过秘密商谈,郭松龄与冯玉祥和奉军李景林部达成一致,共同出兵反回奉天,赶张作霖下台。郭松龄幻想与冯玉祥反直一样,用武力改变东北政局,不想最后被冯玉祥出卖。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河北滦州起兵,发出讨伐张作霖和杨宇霆的通电,要求张作霖下野、惩办杨宇霆和拥护张学良接掌东三省,第三军团七万精锐一路杀出山海关占领锦州,前锋直抵巨流河边(今辽河),张作霖已经急的准备收拾细软逃离奉天了。
关键时刻,张学良站在了父亲一边,率军在巨流河阻挡三军团,同时用飞机撒传单说明郭松龄假冒张学良名义的真相。
六,冯玉祥非但没有依约出兵,反而在郭松龄出关后袭击夺取李景林的直隶老窝,李军愤怒地切断郭松龄部补给,掉头与冯玉祥开战,造成郭松龄部孤军作战。在张学良的宣传战下,第三军团大部官兵开始犹豫,同时日本关东军在要挟张作霖答应条件后也出兵助战,张作霖从吉林和黑龙江调来的援兵也到达战场,郭松龄兵败,逃亡途中被抓被杀。
顺便说一句,郭松龄夫妇被枪毙之日,冯玉祥部队夺得天津,这是个什么样的猪队友?
张学良本来想请求父亲留郭松龄一命,可张作霖在杨宇霆的怂恿下立即下达了处决令。张学良伤心不已,四年后枪杀杨宇霆。
世上之事,确有因果循环。
郭松龄,字茂宸,原籍山西汾阳,1883年出生于沈阳(旧称奉天)东郊渔樵寨村。据说他少年时念过私塾,后因家贫辍学,种过地,扛过活。日俄战争爆发后,他投身军旅,成了奉军中的一名普通士兵。1906年,他考入陆军速成学堂,毕业后远走四川,当过川军营长,在川期间他加入了同盟会。
之后,郭松龄辗转回到东北,在张作霖创办的东三省讲武堂任军事教官。郭松龄军事才能出众,不幸的是,张作霖对他并不信任,似乎也不太愿意重用他。在讲武堂的开学典礼上,张作霖用半开玩笑半讽刺的口吻对郭说:“郭教官,你不是到南方参加革命去了吗?为什么又回来了?还是回来的好,在外头也不是那么好混的”!
张学良回忆道,郭松龄听了他父亲这句话,深感屈辱,但只能默默忍耐,不发一言,其内心却暗自发誓要“潜蓄势力,谋取兵权,以图东三省之基本改造”。
张学良入讲武堂炮科学习,结识了教官郭松龄,这对他以后的从政生涯以及东北军的正规化都产生了巨大影响。随着交往的加深,两人相互欣赏,成了志同道合、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奉系军阀阵营中分为新旧两派。旧派是和张作霖一起拉杆子、打天下的老臣子 ,比如张景惠、张作相、吴俊升、汤玉麟、孙烈臣等人;新派则是后来招收进来的正规军校毕业生,比如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的杨宇霆、韩麟春、姜登选、臧式毅、何柱国、王树常、于珍等等,以杨宇霆为首;还有就是“陆大派”,指北京陆军大学以及保定军校出身的少壮派将领,主要成员有郭松龄、魏益三、刘伟、范浦江、齐云、刘振东等,首领是郭松龄。张学良也属于这一派。
在当年,奉军除了张作霖和他那帮绿林老弟兄率领一部分军队外,其精锐主力分别被郭、杨二人掌握。张学良虽然被划为郭松龄的“陆大派”,但身份特殊的他只能居中调和、斡旋。杨宇霆和郭松龄一样优秀,都是才干出众之人,两人可谓旗鼓相当,单论骄横跋扈的性格,两人也很相似,正所谓一山难容二虎,两雄不能并立。
张学良在其回忆录中说,这一时期,郭松龄对自己是相当服从的,自己对郭也是非常钦佩且完全信任的。
奉军将士把和张作霖亲近的旧派、留日士官派称作“老帅派”;因以郭松龄为首的“陆大派”“讲武堂派”追随并倚重张学良,所以都称其为“少帅派”。
后张学良接替张作相担任卫队旅长,他看不惯旧军阀部队里的种种恶习,想改造军队,但经验不足,便开始依靠郭松龄。他认为,郭军事知识丰富,为人正直,善于带兵,能征善战,是一位难得的军事人才,于是他大力向父亲举荐,请求将郭调到自己身边,辅佐自己管理、训练军队。张作霖并不喜欢郭松龄,但他也非常希望儿子能尽快接过兵权,便答应了学良的请求,任郭松龄为卫队旅参谋长兼2团团长。
郭松龄果然了得,他一上任,就大刀阔斧的整顿军纪,裁汰冗员,严格训练军队,不到一年,卫队旅上下面貌焕然一新,军纪严明,令行禁止,比武训练成绩,在奉军各旅中全部第一。张学良锐意改革,力排众议,坚决支持郭松龄,面对部分旧军官对郭的攻讦,他明确表示“郭松龄就是我,我就是郭松龄”!
之后,张、郭密切配合,在直皖战争、剿匪、两次直奉战争中屡立战功。郭松龄智勇双全,善于统兵,非常能干,但他的缺点也同样突出,比如胸襟狭窄,不能容人,且脾气暴躁,求胜、求好心切,这都是他后来反叛的原因之一。郭松龄长得有点像德国人,所以人送绰号“郭鬼子”,据说他得这么个外号,还与其性格特点有关,比如刚愎自用,急躁桀骜,不够圆融,不通世故......
第二次直奉战争奉军大胜,势力范围大增 。张作霖论功行赏,杨宇霆被升为江苏督军,李景林、张宗昌也升了官,并都有了自己的地盘,唯独立下大功的郭松龄没有任何赏赐。功高不赏,郭松龄气愤已极。他对张学良口出怨言道:“算我倒霉,谁叫你是他儿子,可我是你部下,在你底下,你把我压死了”。此时此刻,郭松龄已经起了反心。
据张学良回忆,就在郭松龄倒戈前几天,他在天津召开秘密会议,在会上向林景林、郭松龄转达老帅进攻冯玉祥国民军的密令。郭松龄明确反对动武,主张和平。会上反对老帅的气氛已很浓烈。郭对杨宇霆无功而被攫升为江苏督军深表不满,对他被别人用武力驱逐出江苏省感到不齿,于是在会上静坐不语。
张氏父子对郭松龄欲起兵反奉一事已隐隐有所察觉。天津会议结束后,郭松龄因病住院,张学良去探视,劝他到沈阳找老帅直接陈述自己的意见,以免误会愈来愈深。
郭松龄气愤地对张说:“东北的事情都是被杨宇霆那帮人搞坏的。这次江苏惨败,东北军损失了3个师,声誉扫地。他惨败后还日日围着老将(张作霖),再叫我们去卖命,给他们抢地盘。我们拼死拼活打下地盘,还得被那帮留学生抢去,这个炮头我是不愿意再当了”。
郭接着说:“老帅脑筋陈旧,又在一大群屑小的包围下,恐怕已不可挽救,建议‘父让子继’,由你张学良担任镇威军总司令,改造东北政局,我愿率部竭诚予以拥护”。
张学良为传达老帅的进攻命令而来,突然听到郭松龄说出这些带有激烈情绪和明显忤逆的话来,不禁有些惊骇,但他没有表露出来。对郭断然拒绝执行进攻命令的态度,他也无可奈何,只好怏怏告退。
1925年11月24日,张学良赴沈阳大帅府汇报情况后返回天津。他的专列驶到离山海关还有一站路的地方时,突然停住了,有人向他报告山海关铁路遭到破坏,不能再向前走了,张学良闻报大惊失色。
张已经预感到有大事发生。从山海关来人说郭松龄倒戈了,张恍然大悟,他命火车倒退至连山,又转往葫芦岛,并连夜乘军舰开往秦皇岛。
25日,天刚蒙蒙亮,张学良站在镇海号军舰甲板上,拿望远镜观察,只见岸边马路上运兵车一辆接一辆呼啸而过,显得拥挤不堪,原来郭松龄正在调兵遣将呢。
这时,郭松龄发表的反奉通电,也通过军舰上的通讯设备传来。郭松龄率部造反,反戈一击,主要的理由与目的是:请老帅张作龄下野,请少帅张学良主持军政。郭认为这是目前救东北、救奉系的唯一一条出路。他认为杨宇霆在江苏丧师失地,回奉天后不仅未受惩罚,照样做总参议,这完全是赏罚不公,是非不明。为了桑梓,为了东北军团体,不得不实行兵谏,我率领大家出山海关,逼老帅下野,请少帅出山,大家团结一心,帮助少帅建设关外,休养生息。最后,郭还特别历数了杨宇霆助纣为虐的几大罪状。
随后,郭松龄率领部队乘十余列运兵火车,浩浩荡荡地冲向山海关,26日,郭军攻占秦皇岛,27日,夺取山海关,28日,一举攻克绥中。奉军猝不及防,抵御不住,纷纷向锦州方向退却......彼时震惊全国的郭松龄举兵反奉 、同室操戈的战事正式打响了。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于网络】
郭松龄反奉的两大元凶实际是两大人物,第一个人物是孙中山,第二个人物是张作霖。可以说,这两个人物对郭松龄的影响,就是郭松龄最后造反的根源。
先来说孙中山。郭松龄早年追随过孙中山,接触过“世界大局、社会潮流”之类的新知识,他仰慕孙中山,甚至在骨子里他向往共和。所以,即使郭松龄后期一直在旧军阀中,但他实际上却是一个新式人物。换句话说,郭松龄这厮,是开过天眼的。也正因此,最终,郭松龄造反时,甚至都不觉得自己是造反,而是基于民族大义之举!这个我们今天暂且不讨论。
可以说,孙中山的思想就相当于一颗种子,这颗种子种在郭松龄的心里,郭松龄的反奉,有一半力量来自这颗种子。
如果说这颗种子是白色的,那么接下来这颗种子就无疑是黑色了。没错,这颗种子,正是张作霖。
郭松龄跟了张作霖以后,一直不被看中,这其中的一部分原因,就与他早年跟随孙中山有关。因为张作霖不看重郭松龄,所以郭松龄的的军旅并不顺利。这种抑郁不得志的状态有了戏剧性逆转是在他收了一个特殊学生以后开始的。
人有的时候就是如此,运气来了门板都挡不住。在东北讲武堂任职时,郭松龄一不小心收到一个学生,这个学生不是别人,正是少帅张学良。正是在遇见他以后,郭松龄才开始借船出海,扶摇直上。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郭松龄的军事才干就是他的准备。张学良在发现他的军事才干以后,如获至宝,尤其两人还如此地“臭味相投”,这叫什么,缘分啊,估计张学良和郭松龄如果有男女之分,两人绝对是一对璧人。不过,同性也没关系,也有很多种可能嘛。于是,两人亦师亦友亦哥们地混着,后来,两人都觉得这不够,于是干脆结拜了兄弟。
张学良在讲武堂毕业后,随即被张作霖委派为卫队旅旅长。其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郭松龄调为卫队旅参谋长并兼任第二团团长。随着张学良在父亲的提拔下一路高升,从团长旅长到军团长,军中细务完全交与郭松龄打理,并给予完全信任,口头禅是:茂宸即我,我即茂宸。
郭松龄坐了火箭筒一直直升以后, 其势头可谓如日中天啊。他与张学良的关系,自然也就越发好了。但两人关系好了以后,郭松龄对张作霖的态度并未发生转变。心理学上有个“首因效应”,大意是第一印象很难被改变,郭松龄这种天生有情结的人就更加如此了。
郭松龄始终觉得,自己能逆袭,张作霖的五虎上将之一,全靠张学良的赏识,与张作霖一毛钱关系也没有。
但按理说,张作霖再怎样也是张学良的老子,而且张作霖与张学良属于一个派系,他没有什么理由去背叛张作霖。
分析一个人的行为,往往需要从性格入手。郭松龄这个人的最大特点,就是理想主义,这个不难理解,就是心理学层面上讲的追求完美,表现就是强迫症。
郭松龄这个理想主义者,用他的理想忽悠别人跟着他干大事,他就要做好被理想欺骗的准备。他的理想主义,就是让奉系军阀变成孙中山宣扬的那种“共和”。正因为此,所以,当郭松龄看到奉系内部的各种独裁、争权夺势、贪污、龌龊时,他萌生了改变这一切的想法。他的改变方式是:把张作霖干掉,让他儿子张学良坐第一把交椅。
这个逻辑其实本身就有问题,要知道当时奉系的腐败等问题,已根本不是换个帅能解决的了。所以,郭松龄即使反成功了,也注定是痛苦的。换句话说,他根本不了解那个时代,更不晓得在乱世最大的游戏规则就是毫无规则。
动心起念,萌生了想法之后,接下来就是等一个合适的时机行动了。这是古往今来所有造反者都知道的,很快,1925年,郭松龄携夫人去日本深造,在一个意外的时间点上,他得知张作霖要大举南下。机会来了!
此时郭松龄的地位,几乎相当于太子太傅了,将来若是张学良继位,他就是首席智囊团。此时南下意味着他又要跟着幼主去打仗了,他不怕打仗,但是他的理想告诉他:不能再打劳财伤民的仗了。于是,这一刻,他萌生了背叛的意图。
回到国内之后,他开始秘密联络各方军阀,意欲组成联军攻打张作霖。要知道,他现在还是吃着张作霖家大米呢!古人云,食人粟而尽其谋,郭松龄这吃里扒外的家伙,有点儿不厚道啊。
一番联络之后,郭松龄拉拢了冯玉祥和李景林,这两人口头承诺要帮着郭松龄去攻打张作霖。他许诺功成之后,将西北划分给冯玉祥、热河直隶划分给李景林,当然了,东北是他的。就这样,满是情怀的郭松龄公然反奉,带着七万大军和他的理想,踏上了征服星辰大海的征程。
眼瞅着亦师亦友的郭松龄背叛,张学良不着急那是假的,最让他郁闷的是,他连郭松龄为什么背叛都不清楚!于是,张学良顶着压力给郭松龄写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你赶紧熄火吧,有啥事是不能商量的呢?只要你收手,我用我的小命保证你的人身安全。话说道这个份儿上,张学良已是仁至义尽了。
郭松龄斩了信使,至此,双方撕破脸皮,毫无恩义可言。
1925年11月28日,郭松龄打着东北国民军的名号,率大军亲征张作霖。两天后,张作霖也出兵迎战,派张学良阻击郭松龄。东北战火,就这么燃烧起来。
令郭松龄意想不到的是,他在前面打的正欢,后院突然起火:李景林和冯玉祥先后背弃盟约,并扭打一团。一时之间,郭松龄竟然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原本拉拢郭松龄的日本人,反而被张作霖待为座上宾,双方签下大量不平等条约之后,日本派兵出面调停,被郭松龄拒绝。被打脸的日本人,也加入了混战,很快郭松龄就兵败被捕,12月25日圣诞节,郭松龄被枪杀。
他以为有了盟约,李景林和冯玉祥就会死心塌地的帮自己打张作霖,可是他给了冯李什么好处?他自己又是什么好处?蛋糕分配的如此不均,凭什么让人家给他卖命?靠利益收买的人,终究会被利益出卖,果不其然,仗还没打几天,李景林就被张作霖收买了。
至于他失败最重要的因素,可能就是他手下的士兵和日本人的参战了。你想啊,郭松龄本是张作霖旧部,手下士兵自然也是张作霖的军队,这就很容易让张作霖抓住把柄了!毕竟,这些人的家属都在张作霖那里,只要钱到位,策反他们分分钟的事情。
日本人的参战,自不必多说了,在海陆空全方位打击下,简直是单方面的屠杀。
郭松龄爱国吗?他能解决彼时中国的现状吗?恐怕是不能的,当年有个卖手机的也想一统手机天下,可惜一次次被友商按在地上摩擦。谈什么爱国啊,说什么理想啊,情怀都拿出来卖了,只求友商不要打脸就行。
我常常在想,倘若郭松龄没有死在1925,他今后的人生会是怎样的呢?面对军阀混战,他只不过是一条会叫的狗,一没本钱二没本事,靠着主人施舍的钱粮度日。如果在当时的军阀里找,他和冯玉祥倒是有几分相似。冯玉祥嘛,他最初的理想还在吗?
郭鬼子之所以反奉,我个人认为是人生经历和思想派别占据了主要因素,而少帅的力挺和老帅的轻视让郭鬼子内心的野性和气节爆发,成为了反奉的导火索。
据传,郭鬼子一族还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不管真假与否,哪怕是自己标榜的,也说明了郭鬼子心中是有将门之心的,而在清末的战乱中,郭松龄一家也落魄无比。但这种落魄在当时是普遍存在的,而郭家依然能让郭松龄在私塾学习就非常难得,这种儿时的落魄始于战乱就会对心里成长造成一定的影响。
1903年,郭松龄师从董汉儒,希望学有所成从而济世救国,但日俄战争的爆发不仅打破了其家乡的宁静,还逼得郭松龄无法继续学业,从军报国也就成为郭松龄最现实也最最理想的选择。 后来郭松龄进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在这一新型军事院校的学习生涯中,接触到同盟会成员方声涛,受到民主革命的思想的影响。这也是郭松龄在思想意识中接触到的最为系统的思想理念,在这个理念中,救国救民的伟大报复是高于任何军阀内战的。
郭松龄毕业后,工作能力得到朱庆澜认可,郭松龄至此紧随人生中第一位贵人。郭松龄与朱庆澜一同入川后,任第六十八团连长。朱庆澜本人很支持同盟会,如程潜、方声涛这些同盟会成员也都在朱军中成立了秘密组织,郭松龄也顺理成章的加入了新军同盟会。
当朱庆澜势力落魄之后,郭松龄也只得回到了奉天,参加促进会起义前夕败露被逮捕,若非韩淑秀冒死相救,估计也没后来那么多事了。郭松龄与韩淑秀结婚后踏踏实实过日子,自学考入中国陆军大学,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后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失败后再次回奉天任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从郭松龄早起的经历来看,其内心所向是极具革命思想的,在这种思想下,奉系军阀就不会成为其久居之地。
“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张学良
张学良在讲武堂学习期间与郭松龄成为亦师亦友的关系,经张学良的推荐,郭松龄被张作霖委任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1921年,张作霖又委任郭松龄为第八旅旅长,与张学良领导的第三旅组成司令部。第一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全线溃败,只有少帅与郭所领东路一线获胜,张作霖也从此开始任用郭松龄、杨宇霆等新派改革军队,三省统一为“东北军”番号,取消师制,改为旅制,推行军需独立,训练新式战术技巧,成果明显,也标志着“老派”里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等人开始走向衰落。
“大公无私、量才使用、信赏必罚、甘苦与共”。——张作霖
而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系击溃直系吴佩孚。郭松龄也因此出任了京榆驻军司令部副司令,继续辅佐少帅张学良。但在这次的战争中将韩麟春、姜登选等“士官派”与郭松龄的“陆大派”矛盾完全暴露出来,郭松龄甚至是公报私仇的将姜登选处决。而姜的事件背后是杨宇霆关于江苏和安徽分配的问题,郭松龄的既得利益被杨宇霆分化掉,这就是“新派”两大阵营高层之间最核心的问题所在。
其实郭松龄在奉系高层有着张学良的力挺,加之自身能力过硬,混的是不错的,但奉系内部的派系之争,使郭鬼子在老帅面前得名不得实。杨宇霆的背后是老帅的无限信任,而郭松龄虽然得到张学良的支持,但毕竟东北王是张作霖,当郭松龄面对韩麟春的激将,一气之下撤军后,张学良也顶不住压力的质问郭松龄,而郭松龄表现的极度委屈,流着泪回复张学良“我违犯了军法,现在只求一死!”
“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郭松龄
第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张作霖将大批奉军开入关内占领南方各省,这与郭松龄的政治见解是完全违背的,郭松龄向奉系高层提出的意见是退出关内,保境安民,但张作霖并不采纳郭松龄的意见,而是意图按照杨宇霆的政治规划,亲日强己,达到南下扩大势力的目的。
“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郭松龄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并未落到实际好处的“炮头”郭鬼子,在面对政治意见的排挤后,就开始表露出反奉的心态,名为赶走杨宇霆,实际上是针对张作霖这个看东西,意图做一回尉迟恭扶持少帅上位,但张学良不是李世民,大逆不道的事他是不会做的,郭松龄也就慢慢的没有了耐心。
当郭松龄出访日本时,得知张作霖拟以“落实二十一条”为条件,向日本购买军火以对付南方国民军时。强烈的名族气节激怒了郭松龄内心膨胀的野心,这种民族气节是其一生经历中受尽战乱之苦,饱受革命思想熏陶的结果,而野心则是受尽政治排挤,私欲得不到落实的失望与委屈,郭松龄扬言“张作霖若真打国民军,我就打他。”
随后的事也就是联合冯玉祥反奉,不管冯玉祥给郭松龄开出的条件如何,其动机都不应该是冯玉祥的条件,此处的民族气节是有的,而野心也是有的,这种野心不是冯玉祥能给的。
郭松龄遗体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我看很多朋友都总结的很到位了,我就来谈谈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失败吧。
郭松龄反奉前,日本很不满张作霖的。
虽然张作霖是靠日本扶持才能“统一”东三省的,但是随着张作霖实力越来越大,张作霖野心也越来越大,张作霖开始不满足于做“东北王”,他还想“一扫六合,匡扶天下”。这就和日本的战略目标有了分别。
日本最开始之所以要扶持张作霖,是因为1921年日本在华盛顿签署了《九国公约》,《公约》规定了列强不得用武力改变民国版图,所以日本不得不从直接侵吞改为扶持代理人。但是《九国公约》同时也规定了“门户开放,利益均沾”的原则,也就是说各国要把自己在华势力范围拿出来分享,日本当然是不愿意的,所以日本希望的东三省局面是:东三省和民国长期形成军事态势的分裂,这样方便日本独占东北,同时,东北又要保持长时间稳定,不然东北对外扩张会被列强视作日本支持,容易照成日本外交上的被动。
因此,日本政府在1921年5月17日制定了《关于对张作霖态度的文件》。文件强调:“张作霖期望在满洲维持和确保实际权力,进而向中央政界伸张其权势,这几乎不容置疑。最近,张对我文武官员表示,需要武器及其它物质援助,对此人今后之活动,帝国之态度需要最为慎重考虑。大体而言,对张作霖在满洲整顿充实内政及军备,在当地确立其牢固势力,帝国应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援助,但其为了在中央政界实现野心而要求帝国帮助时,以不采取进一步帮助的态度为适宜之对策。”
当然,张作霖也不是傻子,他和日本也是互相利用,所以当张作霖势力膨胀到一定程度后,他慢慢感觉到日本对他束缚,大过了支持,所以从1924年开始,张作霖在东北开始抵制“中日合办事业”,1924年开始,东北就没有新的中日合办企业,并且开始自主修造铁路,控制对日本人卖地等措施。
小矶国昭
张作霖的这些态度,日本当然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当1925年郭松龄到日本暗示自己对张作霖不满时,从日军总参谋部第一课长小矶国昭(抗战时日本首相,甲级战犯)到陆相宇垣一成都对郭松龄暗示日本会“恪守中立”。
而郭松龄反奉战争爆发后,郭松龄派殷汝耕(日后大汉奸)去与关东军沟通,殷汝耕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我个人相信郭军长取得东北,迟早可能实现日本的希望。”也因此,在郭松龄反奉初期,日本政府和军部达成了一致意见,那就是“对张作霖政权的崩溃采取听其自然的态度。”
然而,郭松龄千不该万不该,他不该和冯玉祥联合,因为这直接改变了日本对郭松龄反奉事件的态度。
要说清楚这件事,就要从当时国际形势说起。
当时真正有能力,也愿意花金钱干涉民国内政的主要是日本和苏联,它们的目的都很类似,确保民国不会站在日本(苏联)一边,日本还多了一个东北经济利益。
因此,日本对苏联在华势力扩张是很警惕的。
苏联当时在华北其实是没有根基和人脉的,苏联急需寻找这么一个进步势力,让这个进步势力牵制日本,以确保自己东部领土的安全。
一来二去,苏联找上了基督将军冯玉祥,而冯玉祥当时正苦恼奉军势大,也想找一个外援,两边一拍即合。
而在郭松龄反奉过程中,冯玉祥和苏联做了什么呢?
冯玉祥在攻打天津,而且对于郭松龄来说,更为致命的是苏联为支持冯玉祥,不但苏联在华军事人员全部参加了这场战斗,而且苏联方面还专门派了航空志愿兵参战。
当时主张全力支持冯玉祥的苏联驻华大使加拉罕
不但如此,苏联还多次催促冯玉祥应该全力支援郭松龄,国民军应该向关外进军。
这样一来,在日本看来,郭松龄反奉事件的性质就变了,不再是单纯的奉军内部狗咬狗了,而是具有国际政治色彩,是苏联专门设下削弱日本,打击日本的局了。
尤其是盛行阴谋论的日本关东军,更是笃定“事情一定是这样子的”。而且从满铁等日本在华情报机构发来的情报显示郭松龄周围都是国民党(当时大革命还没失败,外国通常认为国民党是“赤色势力”)更笃坚定了日本军方关于“郭松龄反奉是苏联阴谋”的看法。
再加上张作霖为了获得日本支持,不断答应之前不愿意答应的苛刻条件,最终日本,尤其是日本军部还是决定支持张作霖,而日本一旦决定支持张作霖,郭松龄的失败就是必然了。
虽然在最后关头,郭松龄派齐世英去日本,声称自己也愿意答应张作霖答应给日本的一切条件,但是终究还是晚了。
最后多说一句,郭松龄反奉,两边加起来军队数量超过十万了,但是这场“惊天动地”的反奉战役,两边总伤亡人数才1000多人。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郭松龄反张作霖的原因很简单,就是:军阀内部派系倾轧的结果。
军阀的特点,在于张作霖麾下有很多内部派系。
一来,这是军阀团体的必然,他们本来就是各种小团体组成的联盟;二来,这是张作霖的目的,部下分为几个团体互相斗争,就无法联合反对他。
张作霖的老兄弟形成老派,把持了当时军政主要力量。
新派也有一定实权,但主要的权力把持在以杨宇霆为首的士官派手中(主要是日本士官学校出身)。杨宇霆是张作霖的爱将,也是智囊,是可以压倒老派的权臣。
郭松龄一派叫做保定派,主要是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的。
本来保定派没什么实力,但因张学良对郭松龄比较赏识,才有所复苏。
保定派的成员多为东北军中师长、旅长之流。虽不算很高的军衔,仍然有一定的军权。
其实,因杨宇霆的士官派比较嚣张,以张作霖为靠山,连张学良也不被放在眼里。
张学良为了扶持自己的力量,选择了不受宠的在野派郭松龄作为大将。
但是,郭松龄也不是善类,利用张学良的支持开始和杨宇霆甚至老帅们争权夺利。
因为杨宇霆有张作霖的支持,所以郭松龄斗不过他。
本来在张学良的游说下,张作霖同意让郭松龄去当安徽督军,但在杨宇霆破坏下任命失败。
郭松龄极为恼怒,曾经对张学良这么说:“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充当了。要把东北事情办好,只有把杨宇霆这帮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家伙赶走,请少帅来当家。”
但张学良没有能力左右张作霖,更不能换掉杨宇霆。
这边,杨宇霆发现郭松龄处处和他作对,就尽全力排挤他,试图夺取他的军权,甚至派人暗杀他。
到了这种地步,郭松龄只有两个选择,第一隐退,离开东北军,几十年的心血就这样白费了;第二干脆兴兵造反,自立为王。
郭松龄选择了第二,和冯玉祥勾结,准备搞垮张作霖和他的主子张学良。
冯玉祥许诺,一旦推翻了张作霖,东北三省地盘交给郭松龄。
于是,郭松龄突然倒戈,率领部下7万大军奇袭张作霖。
郭松龄本事是有的,无论指挥还是练兵都是第一流的,对东北军的一切了如指掌。
在郭松龄起兵后,联合东北军军长李景林,趁虚而入,势如破竹。郭军顺利从河北杀入山海关,击破锦州,距离沈阳只有近在咫尺。
因东北军都知道郭松龄厉害,此时军队时期低落,已经无心作战。
同时,由于郭松龄是趁虚而入,张作霖措手不及,只能调动张作相的第五方面军5万多人去对付郭松龄的7万大军。
按照当时的局势来看,张作霖的大本营沈阳肯定是守不住了。
那么,张作霖只能退守黑龙江。
但黑龙江当时开发比较差,又被苏联控制着中东铁路,恐怕退到那里也挡不住郭松龄的追击。
由此,张作霖情绪大变。
1925年12月5日,锦州失守的消息传到奉天后,张作霖大失常态,“当即命令内眷收拾细软转移,府内上下手忙脚乱。10时检点就绪,即以电车27辆,往返输送(家私)南满货栈。然后令副官购入汽油10余车及引火木柴等,布满楼房前后,派兵多名看守,一旦情况紧急,准备逃跑时付之一炬”。据目击者回忆,在得知郭军进入锦州后,张作霖“整天躺在小炕上抽大烟,他抽一会儿烟,又起来在屋里来回走动,口口声声骂小六子混蛋,骂一阵子又回到炕上去抽大烟。”
但就在这个时候,忠贞不二冯玉祥又玩花样。
他先是奇袭打跑了盟友、直隶督办军阀李景林,试图控制直隶省。
这还不够,他顺势占领了热河省,等于是抄了郭松龄的后路,失去了后勤补给来源。
盟友不可靠,列强也来搞事。
日本和张作霖达成了协定,以出卖东北的主权为代价支援。关东军随即出动空军轰炸,并且让守备队阻击郭松龄。同时,支援黑龙江的东北军赶到沈阳,东北军也增加到7万多人。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外无救兵和粮草,正面又有张作霖尤其是日军的阻拦。
郭军人心散乱,士气低落,很快崩溃,将领纷纷倒戈。
于是,郭松龄战败,夫妻两人双双被杀死。
郭松龄反张作霖,不过是军阀内讧而已,他和张作霖没有谁是什么正义的一方,都不是什么好人。
郭松龄这一手,差点玩死了张学良。
在郭松龄叛变初期,张作霖误以为是张学良要学李世民,想要杀他上位,对儿子破口大骂。张学良差点就被他爸宰了,不过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奉系著名爱国将领之一。
郭松龄倒戈反奉原因有四:
一、与杨宇霆的私怨
奉军新军里一直分为两派,一派是郭松龄为代表,在国内陆军学校毕业的陆大派,另一派则是在日本陆军学校毕业的留洋派,像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都在此列,两派因军事理念的差异一直看对方不顺眼。而且杨宇霆一直建议张作霖挺进关中,统一全国,迎合了张作霖的野心。而郭松龄却希望奉军可以好好经营东三省,国人不要自相残杀。
第二次直奉大战以奉军大胜结束。张作霖把各个省封给手下,其中把安徽封给杨宇霆,山东封给张宗昌,把江苏封给姜登选。而此战最大的功臣郭松龄却什么也没得到。趾高气扬的杨宇霆和落寞的郭松龄,成了让两派的矛盾迅速激化的鲜明写照。其实张作霖是把郭松龄与张学良捆绑一起。等张学良彻底接班那一天,郭松龄在整个奉军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可惜他没等到这一天。
二、奉系军阀新旧两派的矛盾
张作霖团队里有两种人,一种是当年一起刀口舔血的把兄弟,这些把兄弟为张作霖的崛起提供了巨大的助力,深受东北王的信任。随着历史车轮的转动,他们陈旧的作战思路和带兵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了,第一次直奉大战的溃败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一次直奉战争后,奉军内部逐渐形成了“老派”、“新派”。老派是奉军中的实力派,绝大多数都是和张作霖一起出道的结拜兄弟,成员有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孙烈臣、吴俊升,这些人在奉军中都担任军政要职。新派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都是军校出身的人,“士官”派大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的,以杨宇霆为首脑,成员有姜登选、韩麟春、于珍、常阴槐、王树常、于国翰、邢士廉等人,这些人对杨宇霆甚为依赖,视杨为“智囊”、“精神领袖”。
而新派则是张作霖搜罗来的各处人才,以王永江、杨宇霆为代表。他们在军事、政治、经济各方面进行着革新,让张作霖愈发器重。两派的矛盾也在日益激化当中,不过郭松龄确是一个例外,他虽身处新派,但因其性格刚直、自尊心过强,落得个两边不讨好,孤家寡人一个。
三、民族大义
郭松龄曾经参加过孙中山先生的队伍,对三民主义很是认同。他的夫人韩淑秀也是同盟会会员。郭松龄有一颗救国救民之心,在得知了张作霖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准备大打内战的消息后。郭松龄很反感。
郭松龄敢于起兵反奉,不仅因为他是一名民主革命者,与张作霖等旧式军阀有本质区别,同时也与张学良的充分信任和纵容有着密切的关系。张学良秉承父亲张作霖“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作风,对郭松龄有着超乎寻常的信任,这在奉系集团内部早已成为美谈。因此当郭松龄“对张作霖的军政措施,时常表示不满”时,张学良对郭松龄则“每表同情”,并不加以制止。
四、性格偏激
郭松龄自尊心太强,不屑与人交往,被杨宇霆挤兑后,两人关系变得势如水火。张学良居中调停,请两人坐下来一起吃饭,郭松龄听说杨宇霆也要到场,不顾张学良的好意,愤然缺席。
后来直奉大战,郭松龄在作战部被姜登选挤兑,竟然违抗军令,擅自带走部队。战场抗命,已经形同造反,可以就地枪决的。不过张学良却没有处罚他,只是找到他让他把作战部队带回去。后来郭松龄在背叛奉军以后,把姜登引诱出来杀害了。后来杨宇霆失势,郭松龄手握7万精锐的兵权。按理说应该大气一点,他却在火车站当面讥讽杨宇霆,像一个报复成功的孩子。
郭松龄的这场兵变,虽说出发点是为了救国救民,消灭内战,不过不难发现双方背后有日俄两国的影子浮现。
郭松龄反奉是民国军阀混战中的一件大事,此事不光影响了奉系军阀兴衰,也直接导致东北的走向。那么,郭松龄作为奉系军阀的医院,为什么却要反奉呢?
(郭松龄剧照)
我认为郭松龄反奉有六方面原因:
郭松龄生于乱世。日俄战争时,家乡成为交战区,房屋尽毁,百姓伤亡惨重。郭松龄目睹惨状,毅然投笔从戎,先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将校研究所和中国陆军大学。经过专业的军事学习,成为正经的军事高材生。
张作霖是土匪出身,虽说壮大成一方军阀,但他是个利己主义者。在许多事情上,他都会先算计如何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甚至不惜和日本人打得火热,利用他们达到自己的目的。
因此,有理想有抱负的爱国青年郭松龄,压根看不上张作霖这样的草莽英雄。
郭松龄在遇到张作霖之前一直混得不好。他先是投靠四川巡警道朱庆澜出任连长职务,后来受保路运动影响,四川将领发动兵变,纷纷独立。朱庆澜被迫离职,郭松龄也不得不离开四川,回到了奉天。
当时,郭松龄已是同盟会中的积极分子。他信奉三民主义,支持共和,支持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后,他在奉天积极响应,与革命者们密谋武装起义,结果受到张作霖的镇压,被逮捕入狱。后来幸得韩淑芬“美人救英雄”才得以拣回一条命,也就是此时他认识了张作霖。
随后,郭松龄又满怀革命热情,南下广州追随孙中山,投身护国运动。结果再次以失败告终,只得重返奉天。
正好,张作霖重开东三省讲武堂,郭松龄通过陆大同学的推荐,成为其中一名战术教官。
张作霖有一次看到郭松龄,当着众人的面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不是那个同盟会成员吗?怎么到我这里来了?
郭松龄是个心高气傲的人,认为张作霖有嘲讽之意,从此对张作霖心存偏见。
(张作霖剧照)
郭松龄在做教官时,张学良也在讲武堂学习。
郭松龄和张学良亦师亦友,他在张学良的举荐下,成为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此后,郭松龄接连在战场上立下战功,成为张学良的副手。而张学良出于对他的信任,又将精锐之师三、八旅所有事务都交给他负责。
两次直奉战争,郭松龄凭着过人的指挥才能,都取得了极大的功劳。然而,功劳最高的他,却独独不在封赏名单内。看着那些没有做出大成绩的人又是提拔又是赏赐,骄傲的郭松龄,再次心生不满。
直奉战争胜利后,膨胀的张作霖决定趁胜追击,继续攻打南方国民军,完成一统天下的大业。
然而,耿直的郭松龄却坚决反对,并主张“精兵强卒,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张作霖正自信满满,对他而言,郭松龄无异于泼冷水,这让他很不高兴。那些本就妒忌郭松龄的将士们趁机大进谗言,对他处处排挤。
(张学良剧照)
张学良心里很明白郭松龄受到不公待遇,于是让他偕夫人韩淑芬前往日本考察军事。
郭松龄在日本考察期间,却发现张作霖为了得到日本人军火上的支持,竟和日本人谈妥卖国的“二十一条”。
郭松龄愤怒了,他觉得国难当头,张作霖竟还为一己之私,出卖国家,还准备自己人打自己人,这直接成了他反奉的导火索。
韩淑芬早就不满郭松龄在奉军中所受到的不公待遇了,另外她也是个进步青年,一直痛恨军阀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因此她极力赞成郭松龄反奉。
郭松龄虽说掌握着奉军7万精兵,但想要攻打势力强大的张作霖,却并无胜算。为了加大筹码,他又与直隶督办李景林和国民军联军总司令冯玉祥达成共同反奉的联盟,并确定由李景林控制直隶、热河,而郭松龄则做反奉先锋,冯玉祥负责接应。
为了巩固盟友关系,郭松龄、李景林和冯玉祥还做了详细的地盘分化:反奉胜利后,郭松龄雄踞东北、李景林占据热河和直隶、冯玉祥则雄霸西北。
然而,就在三人密谋反奉计划时,张作霖却发电报要郭松龄速回奉天议事。郭松龄担心老奸巨滑的张作霖已经察觉了他的行动,仓促之间,他举起了“反奉讨张”的大旗,这天是1925年11月22日。
(参考史料:《郭松龄反奉见闻》)
郭松龄反叛张作霖的原因,其实就是军阀内部矛盾导致。
张作霖麾下有很多的派系,这也是为了让他们之间可以互相制约,从而无法联系起来对付他。
奉军中最强大的三个派系分别是,最早跟随张作霖的元老派,担任了当时的军政主要力量。
第二个就是以总参议杨宇霆为首的一批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回来的士官派,因为有张作霖做靠山,眼高于顶,谁也没放在眼里。
最后就是张学良鼎力扶持,郭松龄的大陆派,手下将士基本都是中国陆军大学毕业的,而郭松龄利用了张学良的关系开始和杨宇霆甚至老帅们争夺名利。
当时郭松龄主张“精兵强卒、开发东北、抵御海外”,坚持奉军应该执行保境安民的策略,为东北三省人民谋福祉,所谓福地强兵 严防日本人对东北的窥视。
杨宇霆则是吃准了张作霖逐鹿中原的野心,极力主张奉系势力向中原地区发展,问鼎北洋政权最高权利,这才导致了两次直奉大战的爆发。
在这过程中,杨宇霆利用总参议的职权在奉军中大量安插人手,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将领,以他为中心形成了一个小团体,第一次直奉大战时,杨宇霆公报私仇的枪毙了不少大陆派的军官将领,郭松龄也明白这是杨宇霆的手笔,这个仇一直都刻在郭松林的心里。
第二次直奉大战过后,张作霖论功行赏,将山东督军给了张宗昌,江苏督军给了杨宇霆,安徽督军给了姜登选,而郭松龄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贡献最大,但什么位置也没有得到,这才使得他们之间的矛盾达到了一个极点。
其实按照张作霖的想法,是把郭松龄和张学良捆绑在一起,等张学良彻底接班的那一天,郭松龄在整个奉军中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因为杨宇霆步步紧逼,郭松龄只剩两条路可以走,要么“辞官退隐”一走了之,要么“起兵造反、另立山头”。
很显然郭松龄选择了后者,与冯玉祥、李景林秘密结盟,相约共同讨奉。
1925年,起兵反奉,郭松龄帅七万大军兵发滦州,直捣奉天,几近胜利。但由于联盟破裂,没有援军,郭松龄孤军奋战,尤其是日本的干预并给张作霖军事上的援助,所以导致了郭松龄兵败如山倒,队伍迅速瓦解。
张作霖这一生崇信关羽,讲究忠义,对所谓的离经叛道、忘恩负义非常的痛恨。
他也没想到郭松龄这一刀子,来的如此的突然,也捅得如此之狠,即便是一向气度大量的东北王,也痛彻心扉,事后将郭松龄不仅处决,还在小河沿暴尸三日。
如果当时的郭松龄还在,日本人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这个问题问的是\"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咱们先简单认识一下郭松龄,再来分析他为什么反奉?
一、谁是郭松龄?
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辽宁省人氏,据考证他是唐朝名将郭子仪的后裔。郭松龄打仗不循常理鬼点子多,人又长得高大挺拨像白俄罗斯人,因此人送雅号“郭鬼子″。郭松龄少有大志,早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后于1913年入『中国陆军大学』读书。之后因受革命新思潮影响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先生,并参加了后来的『护法运动』,运动失败后,郭松龄返回奉天图谋发展。
张作霖慧眼识珠,任命其为『东三省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也因此结识了在校学习的张学良,少帅对这个才华横溢的老师敬仰之至,两人成了形影不离,亦师亦友的好朋友。随着少帅的步步升迁,郭也水涨船高,逐步帮助张学良奠定了以『讲武堂』学员为骨干的奉军新派别——\"少壮派″。少帅麾下之『三军团』乃奉系精锐中的精锐,是『少壮派』在奉系的立足之本。
两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协助(实际指挥者)张学良多次以劣胜强,扭转战局,崭露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华,也奠定了其在奉军少壮派心目中的教父地位。可以这么说:郭松龄成就了早期的张学良,张学良的祟拜和信任也成就了心高气傲的郭茂宸。在当时奉军中他是最耀眼的军事明星,即便放眼当时整个中国他也是不可多得的军事奇才!
二、他为什么反奉?
① 理念差别太大。
大帅张作霖是马匪起家,为人圆滑老辣,江湖习气颇重,手下重要人物亦多为之前的道上兄弟。
当时日本早已虎视耽眈,觊觎图谋已久,北边的苏俄亦欲控制我东北,关内直系军队也想着打败奉系实现\"国家一统″。夹在虎狼之间,图谋存亡之秋,长袖善舞的张作霖也的确够不易的。张大帅虽然不乏开明大气的一面,但必竟是个旧式军阀,搞的是家族政治,在施政、治军理念上与受现代军事思想教育成长起来的郭松龄差别鸿大,何况郭之前追随过中山先生,『三民主义』、『民族主义』的理念早已深入其心,做个救国救民的大丈夫一直是其人生信念!
② 得不到信任和重用。
郭松龄的军功和才华在奉军中算得上首屈一指的,张作霖虽然早知其为干才,对其忠心却甚为怀疑,以虚职待之,实际权力不让其傍边,一直让其作为少帅的高参或副手出现。象郭松龄这样有能力、有大志、野心的人,是一方雄主的气象,长期隐忍怎么能行?『二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功勋卓著的郭松龄未得应有的重用,原本议定的督军职位亦被死对头杨宇霆占去,自己又被老帅放了个虚职。
多年积怨累淤,加上对当政者不顾百姓死活,穷兵黩武的不满,郭松龄终于忍不下去了。(这样的人物若成一方雄主,着实也是极难把控,看来老帅在识人用人上也不能说不高明)
③ 才华出众,情商一般,政治上不够成熟,被各方势力排挤。
奉军内部派系林立,基本盘是跟张作霖起家那帮老哥们,统称\"老派\",占据着半数以上的军政大权;以总参谋长杨宇霆为首的一帮日本士官学校留学归来的将领,称为\"士官派\",深得老帅信任,用来牵制那帮位高权重的大佬;再有就是张学良、郭松龄的\"少壮派\",是奉系中的新生力量,老帅也乐见其发展壮大,必竟是亲儿子,又是未来接班人,自然是暗中照顾有加,要粮有粮,需钱给钱,武器装备也是奉军中最好的。
郭松龄这人本事大,心气也傲,不善逢迎拍马,能入其眼者无几人,不过他为人仗义,爱兵如子,体恤老弱,深受治下官兵爱戴。\"老派\"大佬视其若蒺,常找茬刁难,\"士官\"派亦不待见,时常挤兑,好在少帅离不了他,下级官兵拥戴他,也没人能把他怎么着。
④ 总结。
心中早有积怨,又有雄才大略,还想成为救国救民的大英雄,手握虎贲,加上冯先生的\"合作\",奋起挥锥,剑指奉天,亦在情理之中。(冯先生可谓\"重器″,多次改变中国历史走向,这里不便多提)
师友情谊再重,又岂重过父子亲情?才华再高,又岂能逃过命运捉弄?可叹将军开局虽好,奈何遭人背信暗算,兵败被擒,夫妻双双成人刀下殂肉,抛尸街头,暴晒三日方得入土!(老帅够狠)
三、篇尾感言。
时光斗转,苍桑巨变,再大的事件放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过是一瞬间的回眸。历史就是历史,再多的假设也无法改变其本原;失败就是失败,再多的如果也是痴心枉言。往事已矣,将星陨落,让我们记住一个名字——郭松龄。
他是一个武者、一个将才、一个爱国者,一个有理想、有尊严、有担当、有血性的中国人,虽不够完美,已足可垂范后世,败之虽憾,虽败犹荣!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