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

2020-07-20 03:08阅读(62)

蒋百里将军为何没有兵权?:一位文采斐然的军事学家,文武界皆有涉猎和挚友,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回国后出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培养出:-蒋

1

一位文采斐然的军事学家,文武界皆有涉猎和挚友,曾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

回国后出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培养出众多国民政府的将帅,后又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计划的设计者。对于这样的人,多疑的蒋介石敢将兵权交给他?

且蒋百里从日本学成归来,先后为诸多军阀统领作军事参谋和顾问,比如袁世凯,黎元洪 ,吴佩孚,孙传芳等。

曾辗转于众多握有军权的将领之间,这样人脉与才华并存的人,蒋介石会放心交给他兵权的可能性极小。

还有另一事件。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曾在蒋百里的规劝下加入国民革命军的湘军唐生智,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这个唐生智可是蒋百里的得意门生啊,结果没能逃过蒋介石的法眼,被他削去兵权。

蒋介石难道不会想“这可是蒋百里教出来的学生,怎么如此胆大妄为”吗?

可唐生智被削后蒋百里仍出手相救,在蒋介石面前为他求情。这纵然是因为蒋先生疼爱学生,可难免不会引起蒋介石的不满与怀疑。

更甚的是,唐生智日后养精蓄锐,于1929年意欲起兵反蒋,还征询恩师蒋百里意见。蒋百里竟然也没有含糊,直接给出“东不如西”的建议,想让唐生智扩军西北。

但唐生智并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最后果不其然,空有勇气的毛头小子还是被蒋介石两三下除掉了。却连累了蒋百里,估计一句“东不如西”又让多疑的蒋介石对蒋百里更加猜忌了。

与“逆贼”通信意图谋反,蒋介石要杀他也不是不可能。但蒋介石并没有杀他,而是在第二年将他抓捕入狱。

以蒋介石的小聪明,他不会不知道蒋百里拥有超人的军事才能。一方面蒋介石对他极其欣赏,想让他忠心于国民党,为他蒋介石办事。

一方面蒋介石又忌惮他的能力,担心自己一旦交给他兵权,日后极有可能成为敌对双方,若是这样,那现在交给他兵权无异于给自己挖坑。

要知道,蒋百里的志向从来不是为谁卖命,而是为国效力,力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他年少时就曾立志报国。所以他才会在那么多不同的将领门下当参谋。

在“惜才”又“妒才”的心理下,蒋介石在1933年命蒋百里前往日本,拟定国防计划,以备中日大战。1935年又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

在1937年终于著成大作《国防论》。扉页题词是:

“ 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足见蒋百里爱国之心。

蒋百里还总结出了三条对抗日军的法宝:

第一,不畏鲸吞,只怕蚕食,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

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利用地理条件减弱日军攻势;

第三,用空间换时间,同日军打持久战。

根据日后中日双方作战情况来看,蒋先生所说可谓字字珠玑。可以看出蒋介石为何在明知他曾帮助唐生智谋反,却依旧任用他为军事顾问的原因。

同时不可否认,蒋百里是一位优秀的军事学家,却不是一位合格的军事家,他的军事领导能力确实一般。

之前在孙传芳等人手下做参谋顾问,几次起兵几乎都是以失败告终。

理论上的巨人,却是实践上的矮子,怎么放心把兵交给他带。也许蒋百里的实战能力弱也是他始终没有兵权的原因吧。

总结来说,首先蒋百里将军在军事理论方面确实才能卓著,但实战能力实在缺乏,最适合他的职位确实是高级参谋。其次蒋介石对他的猜疑和忌惮也是他始终没有兵权的原因。

2

蒋百里,字方震,1882年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学习军事,在三百余名各国学员中,毕业考核获得全校第一名。蒋百里回国后数月,政府又派其到德国继续深造学习,并出任德军第七军实习连长,学习期间,各项成绩优异,受到德国同行们的钦佩,并受到时任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兴登堡元帅的召见和赞誉。1912年,总统袁世凯任命蒋百里为当时最高军事学府保定军官学校校长,并授予少将军衔。在蒋百里的精心教育和培养下,保定军校共培养出1600多位将军和军事统帅。如:孙传芳、吴佩孚、李济深、蒋介石、叶挺、白崇禧、薛岳、邓演达、董振堂、唐生智、钱大钧等等。蒋百里将军在1923年就预言日本必将侵略中国,中国必将胜利。1937年出版了著名的军事著作《国防论》,书中阐述了应全面抗战,将敌后变成前线,不使敌寇有消化占领区的机会与时间;吸引敌寇沿长江沿线作战,目的是利用南方的山岭和湖泽迟滞敌军,抵消我方武器上的不足;号召以空间换时间,进行持久战,并对战争的走向进行了准确的预测。正因如此,蒋百里将军被称为是二十世纪的上半叶最著名的兵学家和战略家之一。然而,蒋百里将军有着如此高深的军事造诣和理论功底,蒋介石为何不不授予他兵权呢?主要原因是:

  • 蒋百里将军是蒋介石保定军官学校时的老师,若出现某种问题,说重了也不好,说轻了也不是,不好驾驭。
  • 蒋百里将军历来不主张内战,抗战前,蒋介石是用兵围剿红军苏区,此时就是给他兵权,蒋百里将军也不一定接受。
  • 抗战刚开始时,蒋百里将军担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职务,主要从事战略方面的调查、研究,并为蒋介石提供建议和良策。
  • 蒋百里将军是民主人士,不是国民党员。
  • 如果给予蒋百里将军兵权,若其有二心,联合其它掌握兵权的学生进行倒蒋,那是很容易的,这也是蒋介石最顾忌的。
  • 蒋百里将军去世较早,抗战的第二年即1938年就去世了。
作者:“小方说历史”团队欢迎关注公众号“小方说历史”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欢迎点赞和评论

3

兵权?蒋介石没有杀他就谢天谢地了,蒋百里就任的是北洋政府的保定军校校长,1925年曾经是直系军阀吴佩孚的参谋长 ,后来又成为“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的参谋长,国民革命军在江南主要打的就是这两个军阀,等于说蒋百里是北伐军的大敌。

更正一下,百里是这位蒋先生的字,大名才是方震,即蒋方震字百里,许多答友想当然地搞反了。



这还不算,作为北洋一脉的重要人物,蒋百里还曾经以老师的身份,在1927年指导保定一期的唐生智反桂(彼时桂系把持南京政权),1929年又起兵反蒋,是湘军唐生智倒台前的主要幕僚,兵败后被捕入狱。蒋介石之所以没有杀他,一是清望,二是名望,三是同乡,四是惜才,其实这都不是主要的。

关键在于蒋百里只是军事教育家、军事思想家,但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军事家。他辅佐孙传芳大败,辅佐唐生智先败于白崇禧,再败于蒋介石,事实胜于雄辩。



这也是蒋介石不授予其兵权的第一个原因,具有一定战略思想头脑不代表就能成为优秀的军队统帅 ,蒋百里也确实没有独自指挥过任何一场战役,若用“纸上谈兵”这四个字又显不尊重先辈,事实是,他更合适于做一名高参,而不是统兵一方的大员,蒋介石也确实这么做了,二蒋和解后委任其为“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议”。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前,蒋介石出资,嘱蒋百里以其私人代表身份赴日本考察游历,他带回了中日必有一战的结论,为国民政府备战争取了时间。



第二个原因,在黄埔系将领还没有成长起来之前,保定系军官团是国民党军队上层的重要成分,如果第二任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被授予重要军职,这些将领们到底该听哪个蒋校长的?考虑到他曾经反对过蒋介石的经历,黄埔军校校长是不得不防的。

八大金刚里顾祝同、刘峙、陈诚、张治中、钱大钧、陈继承都算是蒋百里的学生,一旦有了异心,你叫蒋介石如何是好?在军队将领控制这个层面上,蒋介石是非常看重的,他悍然杀害黄埔军校教育长邓演达,就是担心黄埔学生出现两个阵营,那他的军队就乱套了,蒋百里依然。



抗战爆发后,陆军大学由南京内迁(1932年自北平迁来)四川,由于成都人满为患且距离战场过远,又决定迁往黔桂交界的广西宜山,蒋介石为专心指挥战事辞掉了一切兼职,1938年10月任命蒋百里为陆军大学代校长,掌管这所当时中国的最高军事学府,这也是蒋百里最合适的位置,不料天妒英才,仅一个月后蒋百里便病逝了。

蒋百里生前与蒋介石最后一次晤谈时,提出了在中国第二地理棱线与日军对峙的构想,并认为应以湖南为重点地域,这是他对所著《国防论》的实时补充,蒋介石也确实听进去了,一直在湖南布署重兵,这也是蒋百里先生对抗日战争所做的最后一次贡献。



陆军中将,追晋陆军上将,“中国三个半军事家”的版本很多,客观地说,不太认可蒋百里先生上榜,军事理论婓然,军事实践几无。

4

在清朝末年的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的中国学生中,有三个人被称之为“中国三杰”,他们分别是蒋百里、蔡锷、张孝准

后来,三人回国后,蔡锷投身军旅,张孝准踏上政途,蒋百里选择教书。或许,正是因为这次选择,奠定了他们三人此后不同的命运。

蒋百里在回国后,先是到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担任校长,当时的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学制最正规的一所军事学府。

蒋百里在担任校长的那刻就立下志愿,要为中国打造出一支真正意义上的新式军队。

但可惜的是,当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所谓的政府也就是个空架子,大家都忙着打地盘、搞钱和扩充军队,借以发展自己的势力,哪里有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国家的国防建设啊?



在那些军阀眼里,蒋百里的想法不切实际又危险,因为蒋百里从来不为谁卖命,而是为国效力,力求国家独立,民族富强。如果他们把自己的军队交给蒋百里来指挥,到时候他们的军队会不会变成传说中革命军,军阀们实在不敢打包票,所以自然不愿意让蒋百里来实际掌军。

与此同时,蒋百里对于那些旧军人,也是非常看不惯,更不愿意带他们,他更希望能够教出一批新时代的军人,所以更多时候,他主要是从事军事教育的工作,以及为国家国防做宏观划归和布局,这也是他给自己的定位。

换句话说,蒋百里并不像蔡锷一样,直接投身军旅,从一个低级军官一步步爬到总督的位置,他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参谋的职务,是战略层面的规划,因此他也就没必要特意去掌握军队,毕竟术业有专攻。

更何况蒋百里本身就是一个可以与胡适、徐志摩并肩的文人才子,让他亲自上前线带兵打仗,就好比强迫张良去干曹参、韩信该做的事情,实在有些强人所难和不伦不类,相信任何一个执政官,都不会去干这样的一件事情。



也正因为此,此后三十余年,蒋百里先后被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聘为参谋长或顾问,只是充当高级幕僚,为他们构建国防出谋划策,并没有亲自指挥过一次战役。他的盖棺定位,也是军事学家,而非军事家。

最后,蒋百里最出名的军事理论,就是他在1937年出版的军事论著集《国防论》,在这本书中,他详细阐述了和日本作战的战略规划,总结起来主要有这样三点:

一是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即大力发展敌后抗日根据地;二是主动出击上海日军,将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南北路线改为东西路线,然后利用中西部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三是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打持久战。

后来,中日的战争发展,恰恰就是按照他的预料在进行,也反映了他对两国实力与战略态势的准确把握。但可惜的是,蒋百里却没有看到自己的理论变成现实。1938年10月,蒋百里病逝于广西宜山,国民党政府追赠为陆军上将。

等到抗日战争胜利后,蒋百里的生前至交竺可桢特意到其坟前大哭道:“百里,百里,有所待乎?我今告你,我国战胜矣!”一时众人泣不成声。

5

蒋百里是民国时期非常著名的大军事理论学家,是在军事理论上达到了顶端的风云人物,他人生中比较重要的一个节点是担任了保定军校校长的职位。

在蒋百里的管理教育下,保定军校成为了中国近代史中有着非常巨大影响力的现代军事化学校,从这里走出来的学生在后面大都成为了全国各大军阀阵营中的重要将领,就连黄埔军校的校长蒋介石以及黄埔军校的各大教官们也都是从保定军校出来。

白崇禧,傅作义,薛岳、吴佩孚、还有国民党的八大金刚多数都是从蒋百里的保定军校走出来的风云人物。

在早期的民国军事史中,除了一些和蒋百里一同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走出来的早期军阀外,其他大多数都是保定军校的学生,仅是从培养出的学员质量之高,我们就可以看出蒋百里军事理论的高超程度了。

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获得天皇佩剑的传闻


蒋百里曾经在日本士官学校以及德国军校进修过,在这个时候我们很有必要说一个传言,那就是很多人都知道的关于蒋百里在日本士官学校中获得日本天皇佩剑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包括蒋百里在内的四名中国留学生与300名日本学生及南亚各国的学生展开了非常激烈的军事演练角逐,最后在军事考试结束后,蒋百里从众人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一名。

获得第一名的蒋百里也因此拿到了第一名独享的天皇佩剑,而跟蒋百里同一期的蔡锷获得了第二名,至于第三名也是一名中国人,只不过日本人为了能挽回最后一丝面子,暗中操作将两名日本学生名次提高了,将第三、第四名换成了日本学生,把本应该排名第三的中国人排挤到了第五名。


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很激奋人心,但在实际上却有着很大的漏洞

第一个漏洞就是蔡锷和蒋百里并不是同一期的学生,蔡锷就读陆军士官学校比蒋百里晚了一期,虽然二人在日本的同校生涯中有着很深厚的同学感情,二人也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是作为不同期的学生,他们是不可能放在一起考核的,所以这就是第一个漏洞。

而第二个漏洞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从来都没有出现过授予天皇佩剑的奖励,在当时所有期的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学生中,成绩非常优异者会被奖励特殊的怀表纪念,而且这些怀表都是日本陆军大臣们授予的,跟日本天皇一点关系都没有。

真正会被授予天皇佩剑的只有日本陆军大学前六名的学生,如果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是所高中的话,那陆军大学就是更上一个层次的大学。

每一届的陆军大学军事考核中只有获得了前六名的学生才能获得日本天皇赐予他们的军刀荣耀,所以前六名也被人们称之为的军刀组。

从这方面来看这个故事是有很大水分的,但这个故事只是后来人们为了塑造蒋百里的形象编造出来的,跟蒋百里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这也不是他为了哄抬自己的身价自己而编造的谎言,所以我们也大可不必去贬低蒋百里的军事理论水平。

蒋百里的幕僚人生

蒋百里后来前往德国军校进修,德国在当时是比日本强盛先进很多倍的大国,教育水平自然要比日本的陆军大学要高得多,所以从这方面来看,蒋百里的军事教育水平也是极其高的,并不只是一名陆军士官学校的军事水平。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蒋百里都是真正的军事理论天才,但是在蒋百里的一生中,他却从未亲自掌管过军队,他一直都是以大军阀的参谋身份出现的。

他先后在袁世凯、蔡锷、吴佩孚等大军阀手下担任过参谋。

但很多时候蒋百里的形象都有些类似于辅佐刘邦的张良,蒋百里虽然有着很高的军事水平,可以制定出各种战术以及大方略,但如果你真要让他去亲自指挥一支军队的话,他倒真不一定可能指挥得了,一个堂堂的军事天才之所以遭遇到这样的窘境我觉得有一个很简单的原因。

这个原因就是蒋百里的起点太高了,他回国没多久就因为成为保定军校的校长而失去了在军队底层指挥的经历

每一名有着出色领兵打仗能力的将军都是在军队中慢慢磨合,了解了军队各方面才能成为真正合格将军的,如果对军队的架构行动方面没有进行过深入了解,那有再高的军事理论才华也终将是纸上谈兵,不打败仗就已经算好了,更何谈打胜仗?

所以当蒋百里的学生一个个进入军队中摸爬滚打,最后成就名将身份的时候,他却因为身份太高拉不下脸进入军队中磨练,最终使他失去了亲自带兵打仗的机会,这才在后来一直以幕僚的身份出现。

而蒋百里之所以一直没有获得兵权,原因更加简单了,那就是他性格问题,在很多时候,蒋百里都是更偏向于书生形象,而不是军人形象的

这也是他一直没有进入军队中掌兵的原因,当一个个从日本陆军土官学校留学归来的同学或者从保定军校毕业出去的学生们开始打拼天下的时候,蒋百里却没有那个心情,他将自己的更多精力投入了军事理论研究中。

在1917年担任蔡锷的幕僚时,因为蔡锷在不久后病死,心灰意冷的他更是全身心投入了文人世界,与梁启超、徐志摩等各大文化名人进行了非常深入的交流。

他也因此创办了数个文人期刊,写出了数本艺术史,他所主持创办的一个期刊,在当时的影响甚至快要追上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杂志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蒋百里都是以一个文人形象出现的,后来他更是前往了欧洲进行了考察游历。

从这些方面来看,蒋百里都是无心在军人世界开疆扩土的,而后来蒋百里再度出山的时候,此刻的中国早已经有大多数是他学生的天下了。

蒋百里投靠学生而没有获得兵权的原因。

就比如他刚开始出山投靠的吴佩孚就是他的学生,面对自己曾经的校长,大家觉得吴佩孚会给他什么职位合适呢?

如果给他兵权的话除非是将整支军队交给他掌管,不然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将会是非常不合适的,所以这个时候幕僚的身份就很好解决了这个问题。

至于蒋百里后来投靠的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等人也曾都是他的学生,真要给蒋百里兵权的话,全部交给他又不可能,如果给的小又不好直接给他下命令,所以就直接干脆不给了。

所以说这就是蒋百里一直以来都没有掌握兵权的原因,原因简单到了极点,最主要就是因为他的起点太高了,他根本不可能会进入他的同学或者学生的部队中听从他们的命令行军打仗,但换成幕僚就不一样了,幕僚是出谋划策,是给军队长官提意见的,根本不存在命令的情况出现,这就避免了尴尬,而第二个原因就是他根本没有打平天下的志向,所以他就失去成为一名军阀的机会,正是因为这两个条件导致了蒋百里一生都没有亲自指挥过一场战斗,也没有带领过任何一支军队。

6

与其称他为蒋百里上将,不如称他为蒋百里教授

他实际上更擅长军事教育或军事研究,而不是军事谋略,更不是直接领兵。

即使是作为“军师”,蒋百里先后追随的几位“主公”蔡锷、孙传芳、唐生智等,也只有蔡锷成功了。这似乎都更加证明,蒋百里可能更适合在纸上谈兵。

蒋百里一家

名头山响,被称为“一个人连续两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的上将

蒋百里如今有着与其实力不太相称的巨大名声。除了他本身的确具备一定的战略眼光外,还和他与日本天皇、袁世凯、段祺瑞、蔡锷、唐生智、蒋介石、张学良等人的特定关联有关。

被袁世凯任命为保定军校校长后,蒋百里当着全体学生的面开枪自杀,来抗议段祺瑞等北洋要人在军校事务上的掣肘,所幸大难不死;他曾和蔡锷一起,以第一、第二名的成绩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并从天皇手中接过御赐的佩剑,这就是所谓“第一次打败整个日军陆军”。

所谓第二次打败整个日本陆军,无非是他在1937年发表的《国防论》中,提出了“彼(日本)利速战,我恃之以久;彼之武力在第一线,我置之第二线”、“国民总动员”等指导抗战的战略思想,在帮助中国打败日本可能也多少起了点作用吧。

如今,蒋百里的几句话还广为流传:其一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它(日本)讲和”,其二为他写在《国防论》扉页上的话: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

1938年,身为陆军大学校长的蒋百里将军,在广西病逝,被国民政府军委会追赠为陆军上将。

辅谁谁倒,一个理论水平严重高于实战水平的“不合时宜”的“军师”

在高参或者军事顾问任上,蒋百里的运气实在不算太好。除了辅佐老同学蔡锷取得了护国战争的胜利,此前此后他先后担任东三省总督赵尔巽、吴佩孚、日军陆士的小师弟孙传芳、学生唐生智的军事参议或军事顾问,基本都以失败而告终。

当然,在浩浩荡荡的趋势面前,一个人纵然再有军事才华,也会被滚滚向前的时代车轮碾成齑粉。更何况蒋百里的军事才华,还不表现在实战上呢。

在革命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的背景下,他选择辅佐的“主公”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们,无不是逆流而动的旧军阀,连这种敏感性都不具备的蒋百里,即使有万千才华也决然发挥不出来。这才是他失败的根源。

蒋百里之女蒋英

这也并不是说蒋百里就没看准的时候。据蒋百里将军的女儿蒋英回忆,1936年12月16日,蒋百里对张学良说,“你在这的兵多,要打的话你会打胜,但是空中呢,你有多少飞机?一架也没有,他们(南京)就会轰炸你,我劝你绝对不要打。”

综合来看,没兵权的蒋百里,也许对他个人甚至对国家都是好事

从蒋百里的经历来看,如果他取得了兵权,可能世间也不过又多了一个“败军之将”;

而没兵权的他,则能在日军、德国等游历求学基础上而形成的先进的军事理念,再加上能从容地站在战争之外看战争,才让他提出了振聋发聩的持久抗战、全员抗战的战略思想,可能这也是幸事吧。


我是@司马砸光,敬请关注

7

诚邀,如题。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先说说蒋百里将军是何许人也。

蒋百里,名方震,1882年出生,浙江海宁人。为清末秀才、民国时期闻名军事理论家、军事教育家。1901年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1906年留学德国。1912年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1913年,任袁世凯总统府一等参议。1937年出版了军事论著集《国防论》。蒋百里将军最为著名的就是对日本军队侵华后形式的预测,从而为蒋介石拟定抗日战争战略,事实也证明,日本正是按照蒋百里将军的指挥,老老实实自东向西,推进到湖南,这以后堕入我国泥沼式的持久战中不能自拔,直到屈服

那么如此优秀而又忠于国家的人,为何一生都没有兵权呢?小编以为原因有二。

其一,蒋百里与蒋介石有私怨

蒋百里是中山先生的战友,对于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一向反感。1931年,老蒋命令隐秘枪杀邓演达,引起蒋百里无限伤感,“跟随孙中山先生的邓演达昨日已被杀戮,不知明日是否轮到我?如今世道是无理可言的。”因此话,蒋百里为蒋介石所忌恨。于是蒋介石将其收押。众所周知,蒋介石可不是一个大气的人,虽然后来在李本源,唐天如,陈铭枢等国民党元老四方奔波下,蒋介石最后释放了蒋百里,然而这也就是老蒋的极限了。

其二,蒋百里不是国民党嫡系

蒋百里的地位很独特,这个孤单的将军不是共产党,也不是国民党嫡系,资格比蒋介石老,才华横溢却又坚毅不挠。注意,蒋百里既不是共产党也不是蒋介石的嫡系,那么国共双方都不可能给予这样一个人兵权,这就是蒋百里虽为上将,却一生无兵的原因。

以上就是小编的看法,如有出入还请斧正

8

国军将领中有兵权的,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带资入股的地方军阀部队的将领,他们在归顺国民政府之前,自己本身就是有军队的,而且后面能一直保得住自己的军队,那么他们就一直有兵权;第二种就是中央军中加入国民政府比较早的保定军校毕业生,以及后来的天子门生,也就是黄埔军校的毕业生。而中央军中自立比较深的保定军校的毕业生,多数都是蒋百里的门生。

当然,除了这两种人,也有些人能够意外的得到兵权,比如黄百韬,本身并不是黄埔系学生,原本是张宗昌手下的低级军官,但是因为他后来在皖南事变时,协助顾祝同策划皖南事变,得到了顾祝同的信任,所以他也得到了国军统帅部的重用,获得了外放机会,直接带领部队,有了兵权,到淮海战役时已经是主力兵团的司令官。

蒋百里的情况跟这些人都不一样。他早年毕业于日本,又曾受袁世凯赏识,在保定军校担任过校长,所以资历很深,名气很大,保定军校的毕业生也都要尊称他一声校长。但相比之下,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他曾经先后担任过吴佩孚、孙传芳和唐生智的参谋长,前两位是北伐的主要对象,唐生智两次起兵反对南京政府,和中央军打仗。而唐生智在当时人的眼里,也算是他在保定军校的得意门生。

也就是说,在军阀军队里,他本身也是担任参谋工作的,并不直接掌握军队,所以他并不是那种能够带资入股的军阀部队的将领。而且,他和中央军一直都是对手,他辅佐过的几位都和中央军打过仗,所以他也不可能在中央军中得到实权。他也不可能像黄百韬一样,给中央军的八大金刚何应钦、顾祝同那些人当小弟,自然也不可能得到信任。

从能力来说,蒋百里虽然名气很大,但是他辅佐过的几位,无论是吴佩孚还是孙传芳,或者是唐生智,都被中央军打败了。所以,他或许具备某些方面的战略策划能力,但是具体到战役战术指挥层面,他显然并不擅长,因为这是需要在大量的战争中去积累的,光靠在学校接受的军事教育是不够的。所以,他在当时人眼里,也不是一个适合带兵的人,只是资历比较深,名气比较大,比较受人尊敬而已。

抗战爆发之后,因为各地开始大量扩军,军官一时不足使用,所以也有一些军校的教师或者长期担任参谋工作的军官也得到了直接担任部队主官的机会。但总体来说,多数表现不好,或者是应变能力不足,或者是对部队掌握不住,甚至有人被吓哭了的。比如宋瑞珂在枣宜会战时奉命反攻宜昌,他手下一个长期担任参谋的团长看到日军炮火猛烈,自己手下的战士死伤枕藉,就吓哭了,宋瑞珂只好反过来去安慰他。

虽然当时不少人都评价蒋百里是国内少有的几个符合军事家的标准的人之一,但其实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他的名气比他的能力要大很多。至于他推断日军将从华北开始侵华战争,以及劝国军统帅部注意对湖南的经营,将来可以在湖南与日军拉锯,其实也并不能算是什么特别重大的军事贡献,至少离军事家的标准还有一些距离。

9

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他的时代过去了,孙传芳、吴佩孚、段祺瑞都没有;第二、蒋百里本身就打仗不行,且长期与蒋作战。

蒋百里是一位军事教育家、军事理论家,他确实有很强的战略眼光,保定军校培养的学生除了政治信念缺乏外,军事技能、战略眼光整体确实高于其他地方。

但不可否认蒋百里长时间与国民党心不在一块;且他的军事指挥能力一般。

1、北洋时代过去

大时代的变动,如果不随时代选择,就会被抛弃。开府洛阳的吴秀才,北洋三杰的段祺瑞,东南五省的孙传芳都曾经叱咤风云,拥兵数十万。在南京国府确立后,都如过眼云烟,身边再无兵马。

(先后做过吴佩孚、孙传芳的参谋)

如果选择到了南京国府阵营就会好一些,魏益三、邹作华、石友三就依然有兵将地盘。

护国战争中做蔡锷的参谋,黎元洪时代任高级顾问,在搞了数年文化学术后,出山担任吴佩孚、孙传芳的参谋长与国民革命军作战。这自然难以引发北伐军的好感。

2、军事能力确实一般

军事理论家的蒋百里在作战中表现并不突出,做吴佩孚的参谋长,并无显著政绩;之后做孙传芳的参谋长,被北伐军连连击败。值得一提的是这期间他救了老乡、学生的陈仪。

在之后担任唐生智的餐谋长,两次起兵,均以失败告终。

(军事能力确实一般)

这两大原因很难让给以兵权。其实文人气太重的人就不适合掌握军权。但研究参谋确实有优势,他去日本、欧洲的调研成果确实是优秀的决策资料。

(好的决策资料)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10



关于蒋百里最传神的是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是说,1905年蒋百里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时,夺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按照当时学校的规定,第一名将取得日本天皇御赐佩剑,这让同期毕业的日本学员非常没有面子。还有更传奇的情节,说第二名是张孝淮,第三名是蔡锷。前三甲中没有一个日本人,大大提振了中国留学生的士气。

第二个故事是说,蒋百里先生为中国抗战编写的《国防论》使中国军队在二战时期的战略指导方针,提出了论持久战的理论框架。因此有人说,蒋百里先生一个人打败了日本人两次。

通过对蒋百里先生生平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他一生没有直接指挥过部队。1901年他在当地官府要员的支持下,前往日本留学。1906年,他又到德国留学学习军事。1912年担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校长。1925年之后相认担任吴佩孚和孙传芳的总参谋长。1927年和1929年又为唐生智出谋划策。1933年奉蒋介石之命前往日本考察,制定对日作战计划。1935年被聘为军事委员会高级顾问。1936年,提出了建设中国空军的主体构架。1938年,担任陆军大学代理校长。一个月后后就去世了。

蒋百里先生虽然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但他为中国培养了非常多的军事将领。蒋介石手下的8大金刚,有6个都出自于他的门下。这些人都在北伐和抗战期间立下赫赫战功,黄埔军校的教官中也有不少是他的弟子。



作为当时中国知名的军事战略专家和军事理论学的顶尖人物,蒋百里一生没有直接指挥过军队作战。也可以说他没有直接掌握兵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蒋百里先生早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创办过一个杂志叫《浙江潮》。杂志的发刊词有蒋百里亲自撰写,情文并茂,慷慨陈词,在当时被广为传颂。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他在骨子里是一个文人。章士钊这样评价他,谈兵稍带酸儒气,入世偏留狷介风。也就是说他适合做战略,当参谋,但不适合制定战术,指挥一线作战。

1921年蒋百里还出版过一本书《欧洲文艺复兴史》,梁启超看后大为惊叹。1923年,他和胡适一起创办了新月社,并和徐志摩成为忘年交。他的文学才华和他的军事战略思想交相辉映,终生都流淌在他的血液里。

从以上我们不难看出,蒋百里身上的文人气质太浓。在当时的中国,指挥军队需要有多方面的素质,要能驾驭住手下的军官,又要有一线训练军队的经验。指挥能力就更不用说了,还要能够根据战场形势迅速作出正确判断,调整战术部署。

蒋百里大概是不屑于做这些事的,这也决定了他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军事将领。当然并不妨碍他成为一个军事战略级的专家,因此曹聚仁先生在为他写评传时,谨慎的称他为军事学家。



蒋百里先生曾经在国外留学学习军事多年,又在保定军校担任校长,保定军校的训练模式和教材都打下了他深深的烙印。如果给他足够长的时间,让他来锻炼军事指挥能力,他应该也是足以能够胜任的。但当时多变的政治军事环境,不允许也没有可能给他打怪升级的机会。

蒋百里在当时军界的名声太大,这一点也为当时的那些军阀非常忌惮。赵尔巽、段祺瑞、袁世凯、黎元洪、吴佩孚、孙传芳、唐生智、蒋介石这些军阀大佬,都愿意聘请他为参谋长或者顾问,让他担任高级幕僚,但都不愿意让他掌握实际兵权。说白了就是担心他利用自己的名望,拥兵自重自成一派。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政治人物和军官非常容易在各派军阀之间来回投靠。为了尽量避免这些风险,他们用人非常强调忠诚性,选择范围一般限制在同乡、同学、朋友、亲戚这样一个狭窄的范围内。能力让位于忠诚,卑躬屈膝这种事是蒋百里做不出来的,这也让任何一个军阀都不敢轻易相信他,更不敢重用他。

黄任之这样评价他:天生兵学家,亦是天生文学家。这句话点出了蒋百里身上的问题,文人气质太浓,为人孤傲任性,缺少杀伐立断的锐气。他作为一个参谋人才绰绰有余,直接指挥作战,恐怕又是一个赵括马谡。


1937年,蒋百里的《国防论》发表。他在扉页里这样写道:万语千言,只是告诉大家一句话,中国是有办法的!他曾经反复对比过,中日之间的军事力量,悬殊太大。但他坚信,中国军队只要利用好纵深,用时间换空间,就必然能把日本拖垮,能坚持到胜利的那一天。

蒋介石多次向他求教,他都这样回应:对日本人不要抱任何幻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投降。这一条贯穿了中国抗日战争的始终,尽管在抗战最危机的关头,蒋介石曾躲在厕所里边痛哭,但也没有动摇过坚持抗战的信心。

1938年,蒋百里又向蒋介石进言,希望他能够把湖南当做中日对决的主战场,派出要员尽早做准备。后来薛岳将军在湖南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从1939年到1944年没让日军前进一步。虽然在1944年的豫湘桂战役中,湖南被日军攻陷,但也消耗了日军的几乎全部资源,让日军没能再前进一步,成功的把抗战拖进了1945年。

蒋百里的女儿蒋英是一位高音歌唱家,蒋英的丈夫就是中国知名的科学大师钱学森。蒋英继承了他父亲的文艺细胞,后来在中央音乐学院工作。她的三个姐妹都在父母的教育下,成为优秀人才。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