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他的下场如何?: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话用在李景隆身上正合适。李景隆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绣花枕头,里面
诗人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这话用在李景隆身上正合适。
李景隆是一个镶了金边的绣花枕头,里面装的全是稻草。这只金光灿灿的草包,居然晃晕了太祖朱元璋和惠帝朱允炆,他们拿他当镇国之宝,到了才发现,他家伙居然是给主家挖坟的铁锹。
李景隆是个富二代,其父李文忠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因为战功,被封曹国公,他死后,长子李景隆袭爵。
李景隆自幼受老爸熏陶,特别喜欢读兵书。朱元璋、李文忠这些人都是枪林弹雨里杀出来的“糙哥”,作战经验丰富,要是谈兵法,那可就是一脑子浆糊了。李景隆不一样,人家无需亲临战场,就能把战事分析得头头是道,俨然诸葛在世,摇摇扇子敌人就飞了。
再看李景隆的长相:“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朱元璋每次看见外孙,摸摸自己的鞋拔子脸,顿生自卑。
要才有才,要气度有气度,要相貌有相貌,简直就是“神仙哥哥”。由此朱元璋对他喜欢得不得了,年经轻轻就派他到各地练军,后来一直提拔到左军都督,加太子太傅的高位。
很显然,老朱干掉了从龙功臣,希望外孙李景隆,能够成为孙子朱允炆的护国大将军,定海神针。乖宝宝朱允炆按照爷爷的遗愿,视李景隆为股肱之臣。靖难之役爆发后,在黄子澄的推荐下,朱允炆授李景隆大将军,将全国精锐五十万人马一股脑交给他,还亲自为他推车壮行。
远在北京的朱棣,听说李景隆挂帅,帽子差点笑飞了:这个“豢养之子”,现实版的赵括一枚,大侄子太可爱了,分明请李景隆给自己挖坑嘛!
果然,上了战场的李景隆才发现,怎么跟书上的说的不一样呢?李景隆只挥动了三锹,就替朱允炆安好了“新家”。
李景隆兵围北平时,朱棣正在永宁、大宁一带扫荡外围,把守城工作交给了朱高炽,完全没拿李景隆当盘菜。
北平城虽然坚固,兵力悬殊之下,李景隆不是没有机会,都督瞿能就曾经攻破了张掖门。张掖门被攻破后,瞿能当时只有千余人,不敢孤军深入,他守着城门请求支援。
让人意外的是,李景隆居然下令:撤军,明天再打!
原来李景隆打了个小算盘:千把人就能破城,看起来北平挺不住了,这份功劳不能白给牛皮哄哄的瞿能,明天我亲自去攻城。
第二天,李景隆傻了:张掖门不但被修固,城墙从上到下冻了厚厚一层冰,打出溜正好,想往上爬脚上得长钩。将士们冰天雪地熬了几个月的战果,被李景隆一点私心摧毁了。
不久,朱棣“巡猎”归来,燕军有了反击能力。李景隆这个小鸡崽,在朱棣这只老家雀面前一触即溃,全军被迫向郑村坝方向败退。
郑村坝战役,李景隆被朱棣狠狠叨了一口。朱棣兵分五路,在朱家父子,和张玉、朱能的奋力血战下,李景隆被连破七营。这一战,李景隆丧师十几万,这种刺激感,比玩股票高级多了。
朱允炆查点自己的账户,得出一个结论:不是李景隆炒股水平有问题,而是威信不够,继续给他增兵,授黄钺专伐之权。
李景隆信心大增,把所有股本压在了北沟河之战。这一次果然见效,朱棣被杀得狼狈不堪,若不是天助,以及朱高煦和朱能,差点就挂了。
也就差那么一点点,李景隆中了朱棣的疑兵之计,一缓神,老家雀翻盘了。瞿能战死,李景隆丢下大军逃窜,朱棣一边收拾辎重,一边收降士卒,增兵十几万。朱棣又乘胜追击,李景隆又从德州逃向济南,又给朱棣留下十几万大军。
看看人家富二代,出手就是阔绰,转眼间朱老板的六十万军,被李景隆玩了个精光!
有意思的是,面对众人的弹劾,朱允炆表现出了比海还要宽的胸襟,他不光没有处罚李景隆,还将最重要的战略要地,金川门交给他防守。
用人不疑是个好品格,可是这话只对眼光敏锐的人适用,睁眼瞎只能自讨苦吃。李景隆很快给了睁眼瞎朱允炆一个惊喜——他再次挥动铁锹,直接埋葬了建文朝!
建文四年九月,朱棣渡江成功,兵围金陵。就在朱允炆上下忙着跟朱棣谈判的时候,李景隆不耐烦了,他打开金川门,引燕军入城。
朱棣既激动又失望,刀都磨亮了,一滴血都没流,天下就是自己的了。说起来李景隆这个表侄,还是蛮可爱的,要不是他一再送大礼,自己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
朱棣金口玉言,授李景隆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延续曹国公爵位。
炒股票把老板炒破产,新老板来了照样受宠,破兵书有啥用,擦屁股都嫌硬,李景隆将兵书一把扔进火堆,趾高气扬地上朝。
靖难之役后,朱棣一共封了五位公爵,燕王府旧邸四人,两位是追封的烈士,活着的只有朱能和邱福,李景隆是唯一建文旧臣。让人来气的是,朱棣居然让李景隆位列班首,连一身伤痕的朱能都要当小弟。
李景隆那个爽啊,走路都打飘!
在建文帝时期,接连遭遇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及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百弹不倒”的李景隆,在永乐朝,再次展现了他的“抗弹能力”。先后有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郑赐、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弹劾李景隆,连图谋不轨,阴谋叛乱都用上了,人家屹立不倒。
后来礼部尚书李至刚,再次弹劾李景隆在家中接受仆人君臣拜礼,勾结他弟弟李增枝蓄养数百奴仆,图谋不轨。这一次李景隆终于被弹倒了:
“夺景隆爵,并增枝及妻子数十人锢私第,没其财产。”
李景隆一脸委屈:陛下,我是良民呐,是您的忠臣呐!不信我可以证明给你看,我自杀以明志。用刀疼,喝药哭,上吊太痛苦,我绝食,把自己睡死!
于是,李景隆一把推开酒肉,郑重宣布,从今天开始绝食了!
那几天,李景隆度过了一生最艰难的岁月,咬牙跟饥饿作抵抗。他一边忍受着前心贴后背的感觉,一边把自己感动得泪汪汪:皇帝该知道我的诚心了吧,是不是马上就亲自过来抚慰我了吧?你们这些混蛋,赶紧到门口瞅着点,皇帝来了没有?
皇上啊皇上,你就不亲自来,好歹派人下个圣旨么!
终于,李景隆在饥饿下想明白了,或许朱棣就等他饿死的好消息呢!他一骨碌爬起来:给老子上饭,想饿死老子啊?
从此,李景隆僵尸一般活在世上,足足活到永乐年末。
李景隆真的图谋不轨了吗?当然是胡扯淡,四个字“欲加其罪”。那么,为何有这么多人孜孜不倦地弹劾他?
弹劾他都是轻的,估计再弹劾不动他,就有人直接捅他了!李景隆脑子里长蛆了,他明知自己在建文一朝已经臭飘神州大地了,居然在永乐朝继续抖威风。他一边跟李增枝勾结,大肆兼并土地,到处建庄园,养奴仆,一边在朝中树敌。
比如朱棣登基后,李景隆居然腆着脸,弹劾刑部尚书郑赐,说他是仅次于郑泰和黄子澄的三号罪魁祸首。
再比如周王朱橚,建文朝李景隆曾经抓捕过他,已经结下梁子,俩人都因为金川门事变立功,平稳过渡,可是李景隆不思改善关系,还以首功自居欺凌朱橚。
至于朱能、张信等燕王旧邸功臣,对李景隆一万个不服。这家伙是难得的缺才、缺能、缺德、缺智的孤品,适合制成标本供后人警示用,活着反而没意义。
朱棣怎么想的?他难道不知道李景隆是冤枉的?
史书没交代,但是朱棣一定心知肚明,甚至弹劾李景隆,不是他指使就是他暗示,这就是朱棣的狡猾之处。
其实李景隆开城门放他京城,朱棣像吃了苍蝇:怎么是这混账东西?杀还没法杀了,怎么办?那就把他捧高了,再使劲往下摔!
所以,他很无厘头地把李景隆排在班首。这个举动满朝除了李景隆,恐怕谁都能看明白怎么回事。被人架上刀山火海的李景隆,居然真把自己当成了“头鱼”,摇头摆尾往鱼锅里扎。
最奇葩的是,李景隆一辈子都不懂得尊严二字的含义,在满世界鄙视的眼光中,他心甘情愿当活着的标本,迎着别人的口水,毅然挺立。
1402年6月,以靖难为名率燕军大举南下的朱棣兵临南京城下,曾先后率百万南军北伐燕王的南军统帅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此后,“宫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终”,史称金川门之变。
朱棣登基,改元永乐。李景隆以“默相事机之功”大受封赏,朝廷每议大事,他都位于班列之首,使“诸功臣咸不平。”两年后,他多次遭弹劾“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明成祖遂削其勋号,不许面君,以国公爵位赋闲府第。
不久,他又被人弹劾在家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礼,大不道”,并勾结“多立庄田,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的弟弟图谋不轨。明成祖遂褫夺其国公爵,将他与弟弟全家数十人软禁私第,“没其财产”。李景隆恼羞成怒,以绝食表示抗议,但“绝食旬日不死,至永乐末乃卒。”
李景隆以败军之将反戈一击而位列朝班之首,使跟随朱棣出生入死的诸臣极为不满而屡遭弹劾。明成祖先出于安抚建文帝朝臣之意而重赏他。形势稳定后,为安抚靖难诸臣,必然要收拾李景隆。这是起码的帝王权术。好在明成祖尚未腹黑到将他赐死地步,不过,被软禁与坐牢已同一性质!
靖难之役,朱棣取胜,建文帝朱允炆兵败身亡,一说为不知所终,不管怎么说,都不是好结果,而朱允炆丢失皇位和江山,跟两个人有很大的关系,他们分别是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朱棣率燕军渡江,直逼南京城下,危急时刻,朱允炆阵营不仅没有阻止叛军,还出了两个大叛徒,谷王朱橞与曹国公李景隆打开金川门,迎接叛军入城,于是,南京城破。
朱棣的燕军进入京师之后,南京城内的皇宫随即起了大火,当大火被扑灭之后,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的尸体,已经面目全非,无法辨认,有的太监说,被烧死的人就是皇帝和皇后,还有太子。
就这样,朱棣即位,当了皇帝,也就是后来的明成祖,关于朱允炆,还有另一种说法,说他从皇宫中的地道逃走了,隐居当了和尚,当然,这种说法不太可信,京师陷落,整个城池都被燕军占领,就算皇宫里有地道,地道能通多远?能通到城外吗?就算能通到城外,城外也有朱棣的燕军把守,插翅难飞。
所以,很有可能朱棣的燕军故意趁乱放了一把火,把朱允炆和太子等人烧死,给朱棣登基铺路,否则,朱棣怎么登基?说不定就是朱棣派人故意放的火。
那么,值得注意的是,打开金川门,迎接叛军入城的李景隆下场如何呢?
李景隆是曹国公李文忠的儿子,李文忠是明朝开国功臣,李文忠死后,李景隆袭爵。史书记载,李景隆喜欢读兵书,举止雍容,也算是一表人才。李景隆被授左军都督同知、太子太傅。
建文帝即位后,李景隆参与削藩行动。靖难之役时,李景隆被任命为大将军,率军征讨燕王朱棣,先后在郑村坝、白沟河兵败,损失数十万大军,元气大伤,被召回朝中,李景隆打仗不行,整个一大草包。
建文四年(1402年),燕军打过长江,直逼京师,建文帝忧心忡忡。方孝孺要求诛杀李景隆,建文帝没有同意,反而命李景隆与兵部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到燕军那里请和,愿意划江而治,朱棣拒绝了。不久,燕军到了金川门。李景隆与谷王朱橞打开城门投降,迎接燕军入城,南京陷落。就在此时,皇宫中突然燃起熊熊大火,建文帝不知所终。
《明史 李景隆传》记载:燕师渡江,帝旁皇甚,方孝孺复请诛景隆。帝皆不问。使景隆及尚书茹瑺、都督王佐如燕军,割地请和。燕兵屯金川门,景隆与谷王橞开门迎降。
《明史 恭闵帝纪》记载:乙丑,燕兵犯金川门。谷王橞及李景隆叛,纳燕兵,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
也就是说,导致南京失守,李景隆和朱橞是罪魁祸首,不战而降。
那么,李景隆后来下场如何呢?
朱棣即位后,自然要赏赐功臣,李景隆因为献城有功,被授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增加岁禄,位列群臣之首。
《明史 李景隆传记载》:燕王即帝位,授景隆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
当然,李景隆位列群臣之首,朱棣手下的其他的大臣都是不服的。
李景隆好日子没过多久,后来也栽了,永乐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揭发李景隆在建文年间受赂。刑部尚书郑赐也弹劾李景隆谋为不轨。
一开始,朱棣没有追究李景隆,后来,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人再次弹劾李景隆,称他与其弟李增枝阴谋叛逆,这一次,朱棣坐不住了,俗话说,三人成虎,朱棣遂下令削去李景隆的功臣勋号,不许他上朝,让他赋闲在家,也就是说退休了。
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上疏弹劾李景隆和李增枝多立庄田,蓄养数百奴仆,意怀叵测。朱棣剥夺了李景隆的爵位,将他与其弟以及妻、子数十人软禁起来,并抄没家产,后李景隆郁郁而终。
自古以来,叛徒都是没有好下场的。
李景隆的下场要算是好的,非常好。
李景隆做到了这一点。
他的儿子历史没有记载,可是他的曾孙李璇“世袭”南京锦衣卫指挥使。
建文帝的旧臣齐泰全家除了一个六岁儿童外,全部被虐杀。
黄子澄全部族人不分老少一律斩首,姻亲全部充军。
方孝孺被杀十族,方孝孺在狱中的时候,每逮到他的一个亲戚,都要把亲戚带到他面前告诉他,你害死了你这个亲戚。后全部被虐杀。
铁璇被割掉耳鼻,割了身上的肉,烤熟了,塞入铁璇口中,问:“好吃不?”
户部侍郎卓敬,礼部尚书陈迪,刑部尚书暴昭,左佥都御史景清,右副都御史练子宁,茅大方,监察御史高翔,编撰《永乐大典》的解缙等等很多人全部虐杀!
就连朱棣的姐夫殷梅,因为是亲戚,朱棣竟然派人制造事故,把他挤落水中淹死了。
有人计算过,朱棣进入南京之后,大概虐杀了三千多名建文帝的旧臣。
以上的人都对不起子孙。
虽然他们被史书褒扬,后人敬仰!
一定无人愿意做他们的儿孙亲朋。
就因为他打开了南京城门投降了。
但是,建文帝的内阁首辅解缙也是投降了的啊!被冻死!
各种迹象看起来,李景隆应该是建文帝的间谍。
不是间谍,起码也是被收买了的建文帝一方叛徒。
按说,朱棣和李景隆的第一仗,怎么看也应该是李景隆胜的,朱棣往南打,李景隆驱兵直进,几十万大军围住北平城。
北平城是朱棣的老巢。
围魏救赵,攻敌必救,围点打援,李景隆的战术是正确的。
一度,李景隆的手下大将都督瞿能甚至打下了北平一座城门,把住了城门等着后兵一拥而入。
“当年明月”说,这是因为李景隆妒贤嫉能,不想让瞿能立功,他要亲自攻城!
不对。
李景隆并没有攻城,他又给了北平城一个夜晚修好了城门,泼上了冰水。
李景隆一开始准备的应该就是围而不打,把南方的主力部队领到北方游玩,以让南方之地任朱棣作为。
李景隆叛变了。
朱棣知恩图报,对李景隆很好,能给的都给了。
朱棣登基之后,李景隆功赏第一,群臣之首。
群臣不答应,一个无能降将,凭什么做第一?
维护至极。
群臣开始疯狂的攻击,到最后,连李景隆兄弟二人造反的证据都被制造出来,呈到了朱棣面前。
“陛下,李景隆兄弟要造反。”
以朱棣的狠毒,连自己姐夫都杀,应该杀人了吧?
朱棣把李景隆叫到跟前说:“你别和他们斗了,他们人多,太闹腾了,你安享晚年去吧!”
以国公之爵赋闲在家。
后来,李家兄弟大概有点持宠生骄,因为政治上不能作为了,开始“广治田产”,“养奴蓄婢”,其实就是抢人家土地,霸占人家男女人口。
又被告到了朱棣面前。
依然是污蔑李景隆造反,称李景隆养奴蓄婢是蓄兵,一如皇上您当年在燕王府大肆买奴仆,广治田产是继续经济力量。
残暴狠毒杀人无数的朱棣依然没有大开杀戒。
一如蒋介石养张学良,养孙立人。
大明“战神”李景隆,按照史书所载,“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一个字“帅”。且自幼“读书通典故”,有文化。最主要的是,李景隆出身好呀。他的父亲是朱元璋的外甥曹国公李文忠。李景隆在他父亲去世后,袭爵,很快又进掌左军都督府事,加太子太傅。
明朝的五军都督府,是将枢密院拆分之后,组建了中、左、右、前、后军都督府,每军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皆为正一品。
这么一看,李景隆绝对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幸运宝宝呀,而且备受明朝皇帝恩宠,年纪轻轻就位居正一品。如果他没有遇到朱棣靖难,相信一定可以富贵安稳一生;亦或者他出生在现代,也完全可以是一个可以靠颜值吃饭的高富帅。只可惜,他生不逢时,留下了一世笑谈。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说这个李景隆精彩的一生,以及让人意外的结局。
靖难之役,耿炳文率领十余万明军初战不利,转入防守。李景隆被翰林学士黄子澄推荐,接任大将军之职,率领五十万南军,浩浩荡荡的杀向北平。
当时,燕王朱棣命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自己则前往宁王驻地借兵。原本,李景隆凭借优势兵力,完全可以在朱棣赶回之前拿下北平城。可惜,李景隆“间歇性弱智症”恰好发作。他手下的猛将瞿能,攻打张掖门,“垂克”,就要攻下之时,“景隆忌能功,令止之。”
守城的朱高炽惊出了一身冷汗,眉毛、胡子上都结了一层冰霜。不过,这也恰好提醒了朱高炽,泼水为冰。转瞬间,北平的城墙之上,挂了一层厚厚的冰层,在阳光照耀之下,发出耀眼的光芒。
冰墙,爬不上去呀,李景隆只得暂停攻击。
燕王朱棣则在收服宁王之后,带着原本属于宁王的朵颜三卫,救援北平,与李景隆大战于郑村坝。
李景隆大军在以朵颜三卫为首的燕军冲击之下,被连破七营。李景隆中军也被燕兵围殴,“师溃,宵遁”。李景隆留下还在攻城的军队,以及一堆的辎重马匹,自顾自一路跑回了德州。
李景隆在郑村坝之战,损失兵力十余万,辎重无数,“一战成名”。
这位李景隆将军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走背运。
建文帝怕他在军中权威不够,赐予玺书、黄钺、弓矢,助其立威。
可是,李景隆带兵渡河时,“风雨舟坏,赐物尽失”。没办法,建文帝只能再赐一套。
真的是天时不助李景隆呀,后面还有更惨的。
李景隆攻北平失利,第二年,他纠集了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以朱棣旧将平安为先锋,瞿能等将辅佐,自德州出发大举北伐。
李景隆共有南军六十万,与燕王朱棣大战于白沟河。
李景隆部将平安率先锋军,以及瞿能等将,发疯般冲入燕军,左冲右突,大肆砍杀。燕军猝不及防,开始溃退。郭英又在途中埋伏,使用火器再次重创燕军。
首战取胜,李景隆兴奋了。而朱棣却愤怒了,准备天亮后决一死战。
第二天,两军再战。结果,平安、瞿能绕后,再次杀了燕军一个措手不及。朱棣的作战计划再次被打乱,朱棣自己也被南军重重包围。李景隆见状,下令全军总攻。
可惜的是,正当瞿能等南军将领,奋勇杀敌,直取朱棣之时,李景隆的坏运气再次到来。一股旋风刮起,李景隆的帅旗应风折断。古人非常迷信,南军见帅旗折断,瞬时懵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朱棣见了,大喜过望,不免慨叹,天不绝我呀。很明显,朱棣要比李景隆高级很多倍,立刻抓住战机,派人绕到李景隆大军后方放火。只见,风助火势,火借风威,瞬间,南军大营变成了一片火海。
南军士兵见状,开始四散奔逃,而已经冲入了燕军的瞿能,带着儿子,力战不退,战死于阵中。善于逃跑的李景隆,则再次不管不顾的跑了,黄钺、玺书也再次丢失,一大堆的辎重又资助了燕军。而平安、郭英也抵挡不住,率军撤退。
之后,李景隆未做抵抗又丢了德州,退守济南。建文帝以盛庸代李景隆,将李景隆召回了南京。当初推荐了李景隆的黄子澄,面子上实在挂不住,“执景隆于朝班,请诛之以谢天下。”
好在,建文帝比较仁慈,放了李景隆一马。但是,也自此埋下了一个祸患。
燕王朱棣在白沟河之战后,经过苦战,击败了吴杰、平安、盛庸的军队,直逼南京。
原本,方孝孺请求诛杀李景隆,以壮军威。可惜,建文帝再次不许。当燕军兵临南京城下之时,李景隆伙同谷王朱橞,打开了金川门,迎接燕军入城。数十位大臣投降,朱允炆失踪,朱棣称帝,史称“金川门之变”。
朱棣称帝之后,以李景隆为靖难首功。
的确,如果不是李景隆轻轻松松葬送了数十万明军,还给朱棣送去了无数的辎重马匹,恐怕朱棣的靖难之役早失败了。
李景隆以曹国公的爵位,加封“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凡是朝廷议事,李景隆“犹以班首主议”。
还是朱棣厉害呀,这是把李景隆放到火上烤。按照保命的一贯做法,李景隆应该谢罪请辞,然后在家中闭门思过,也许还可以无疾而终,并且将曹国公的爵位传承下去。可惜,李景隆却毫不觉察,直惹得“诸功臣咸不平”。
剩下的事情,就是老套路了。
朱棣登基的第二年,其弟弟周王朱橚开始揭发李景隆,曾在建文年间大肆收受贿赂;刑部尚书郑赐也告发李景隆“包藏祸心,蓄养亡命,谋为不轨”。
朱棣也会演戏,这只是前奏,不要着急,压下不问。
接着,以成国公朱能为首,群臣开始集体弹劾李景隆和其弟李增枝试图谋逆,并且罪证确凿……然后,就是群起而攻之,不断的弹劾。
李景隆先被削夺勋号,去职,停止朝见,以公爵待在家中。之后,又被褫夺爵位,抄家,与其弟李增枝,及妻儿数十人,被软禁在家中。
李景隆为了表示抗议,曾经绝食十日,不过,并没有死。按照现代的医学知识,李景隆也就是做个样子给朱棣看。
李景隆被软禁之后,估计开始还在愤愤不平,爷就是草包将军、逃跑将军,如果不是这样,你朱棣能得了天下。最后还是爷给你打开了城门,你个忘恩负义的朱棣。好在,李大将军很快调整了心态。
绝食之后,他见朱棣没反应,也就好好活着了。直到永乐末年,李景隆才去世,又多活了近二十年,也算是得了一个善终。
李景隆用自己的一生,证明了一件事,无能不怕,失败也不怕,被关起来了还不怕,只要心态好,照样能长寿。这也算是他为后人,所做的最大贡献了吧。
读建文帝历史,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明知道李景隆是卧底的情况下,还坚持用他,不治他罪,是匪夷所思的。所以,笔者推测,这是被朱棣改过的明史,或者是建文帝自身的思想有问题。
若说最成功的卧底,必定是李景隆莫属。他最大的功劳就是为朱棣挣下了大明江山,因此,朱棣毫不犹豫的封他为头号功臣。
(李景隆剧照)
那么,朱棣是如何发展这条内线的呢?
朱元璋的爹朱五四生了一堆孩子,第二个女儿朱佛女,嫁给了李贞。并且,李贞这个二姐夫经常接济朱元璋一家。
二姐朱佛女生了一个孩子叫李文忠,然后在这个孩子十二岁时,去世了。
那时候天下大乱,到处在打仗,李贞带着李文忠到滁阳投奔小舅子朱元璋,老朱看到亲戚,自然欣喜不已,遂把李文忠留在身边调教,后来李文忠成长为一代名将。
而李景隆正是李文忠的儿子,燕王朱棣是他的表叔,建文帝朱允炆是他的表弟。
(李景隆和朱家的关系)
1392年,太子朱标病死,空出来的太子之位,便有了四个嫡子眼红,分别是: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他们的母亲都是马皇后)
1395年,朱樉得瘴疠病死;1398年3月,朱棡病死;剩下燕王朱棣、周王朱橚这两个同胞兄弟作为皇位嫡子继承人选。
本来,朱棣作为在世最年长的朱元璋嫡子,论资格,最有资格登临大宝的。但,偏偏朱元璋在世时,朱标病死后就马上立了朱允炆为皇太孙。
加之朱棣时时被姚广孝撩拨造反,内心早已如野火一样,万丈燎原了。
“燕王与(姚广孝)语甚合,请以从。至北平,住持庆寿寺。出入府中,迹甚密,时时屏人语。”——《明史·姚广孝传》
姚广孝是在1382年,就到北平做朱棣谋士;1392年,朱标病死,立皇太孙;1398年,朱元璋去世,这期间,朱棣和姚广孝已经密谋了十几年了。
这十多年,他们暗中拉拢了多少人,早已不可考察了,可以确定的是李景隆一定是被拉拢了。
(朱棣和姚广孝剧照)
虽然史料被朱棣改过,但是还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比如朱棣靖难成功后,他把最大的功劳分给了李景隆,史料如下:
《明太宗实录·卷十二》:“以曹国公李景隆、尚书茹瑺、都督同知王佐、都督佥事陈瑄有默相事机之功,加封景隆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师、曹国公,增禄一千石,通前四千石,子孙世世承袭,赏银四百两、彩币四十表里、钞四千贯。”
这个“默相事机”直接说明了李景隆是朱棣的人,说白了就是卧底的见机行事。
因此,朱棣一听到是外甥李景隆接替耿炳文的军权时,他直接高兴得大笑,说:“这是个富二代,不足为虑。”其实心底估计都笑傻了,朱允炆竟然用着了他安排的卧底。
燕王闻之喜,语诸将曰:“李九江,纨绮少年耳。”——《明史·李景隆传》
然后,放心的让他大儿子朱高炽守北平城,当时北平城才1万守军,将要面对李景隆的50万大军,就算是一头猪来领军打仗,大头兵的尸体也能填满护城河,填到城墙高度了。
(朱高炽剧照)
但是,朱棣却丝毫都不担心,亲自带主力大军救援永平,直趋大宁,抓住宁王,得到宁王掌握的朵颜三卫,实力猛增。
试想,若李景隆不是他朱棣的卧底,怎么放心把老巢交给只有朱高炽和1万兵力留守?
只要先确定了李景隆的卧底身份,后面对他的屡战屡败,也就能理解了,甚至后面直接打开了南京城门,朱棣也投桃报李的给予他最大的功劳封赏——位列群臣之首。
“燕王即帝位,特进景隆光禄大夫、左柱国,增岁禄千石。朝廷有大事,景隆犹以班首主议,诸功臣咸不平。”——《明史·李景隆传》
之前,御史大夫练子宁。在李景隆多次败仗时,就推断他是内奸,叫建文帝杀了他,但是建文帝不听,所以,被朱棣得了天下。
(建文帝剧照)
朱棣登基后第二年,就想把李景隆打发掉,不让这个无能的二世祖占据百官之首的高位,因此他指使郑赐诬蔑李景隆有谋反之心。
其实,李景隆一没兵权,二没人望,三无能力野心,四又不是朱家嫡系血脉;怎么可能图谋不轨?就算有人拿刀架他脖子上也不敢谋反啊。
后来,朱棣又指使群臣对李景隆发起攻击,成国公硃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全部污蔑李景隆包藏祸心。
礼部尚书李至刚等复言:“景隆坐受阍人伏谒如君臣礼,增枝蓄僮仆无虑千百,意叵测。”——《明史·李景隆传》
朱棣遂把李景隆的爵位家产都撸干净了,并把他软禁在家。
李景隆尝试过绝食十日自杀,却死不去,一直活到22年后,永乐末年才死。
问题来了,建文帝为何不杀屡战屡败的李景隆,还依然信任他,给他大权,这是基于什么原因?
文:梁生
导入语:古代军事战争中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的首先就是攻城战,攻城军队在面对巍峨的城墙和居高临下的守城军队之时经常需要拿成千上万的士兵生命去填补这种条件上的差值。故而在攻城作战时,倘若有人能够打开城门,让攻城军队可以直接通过地面进入城内,无疑会减少很多士兵的伤亡。
朱棣以一藩王之力,用四年的时间打的建文朝廷时损兵折将,待他挺进到南京城下时,李景隆打开了南京城的金川门,让朱棣大军得以顺利进城。
他的父亲是明朝开国元勋曹国公李文忠。老李同志是明太祖的亲外甥,从小就备受明太祖喜欢,还收他为养子,教他学问和本领,给他锻炼和发展的机会,老李也不负所望,为太祖鞍前马后,南征北战,建勋卓著,死后被封为岐阳王,位列明朝开国功臣第三。
小李在老李去世后继承了曹国公的爵位,也因为其父的原因,导致他也颇受太祖重用,让他担任五军都督府的高级将领,并还让他任职太子太傅,授意他以后好好辅佐朱允炆。
建文帝削藩过于心急且没有章法,导致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小李因为早些年声名挺大的就被任命为大将军,带着大军去和燕王互K,结果兵败被削职。
因为小李的家世、包括他的开门之功,估摸着还有一些情报上面的输出之功等。朱棣登基之后加封他为太子太师,并让他成为了众臣之中的第一人。一个没有什么成绩,就靠开门投降成为首席大臣的人哪里能服众?尤其是那些跟着朱棣一刀一枪拼出来的老兄弟们。
大家伙不服他,但是他却不自知,在他看来,他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用智慧换来的,这种心态导致他和群臣越来越对立,同时也让自己的行为越来越不正常化。
先是朱棣兄弟周王、还有一些高官们告发他行为不轨,后面靖难大功臣,朱棣嫡系中的嫡系朱能和一些大臣告发他有谋反的举动,朱棣一怒之下,废了小李的爵位、官职,并把他和家人软禁起来。
结语:有一句叫是骡子是马得拿出来遛一遛才知道,李景隆在建文帝手上遛了一次,再永乐帝手上再次遛了一次,结果发现这个人才能上类似赵括,品性上类似年羹尧。非马乃骡子!
参考文献:《明史》
朱元璋阅人无数,很少有看走眼的时候,但却被李景隆迷惑,以致于孙子朱允炆依然将他像神仙一样高高供起。结果证明,李景隆徒有其表,华而不实,亲手将朱元璋期待的江山由皇长子朱标一脉传承顺序化为泡影。
(朱元璋剧照)
李景隆何许人也?他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受封曹国公,位列明智开国功臣之列。李文忠去世后,李景隆继承父亲的爵位。朱元璋之所以器重李景隆,不外乎三点原因:一、朱元璋“拔刺儿”拔的无以倚重,曾经叱咤风云和武将荡然无存,只能关注后起之秀。二、李景隆没有功绩可自傲,祖孙三代均可轻松驾驭。三、李景隆有才,且姿仪俊伟,可堪大任。
1398年,朱元璋去世,朱允炆即位。不久老师黄子澄便提出削藩建议,理由是避免汉朝时的“七国之乱”。朱允炆缺乏从政经验,对老师言听计从,于是开始对在各地为藩王的孙叔叔们动手。结果,燕王朱棣如惊弓之鸟般起兵反抗,并于真定(今河北正定)大败耿炳文率领的“讨逆军”。
(朱棣剧照)
朱允炆惊慌失措,而老师黄子澄又不慌不忙地献上第二策:由李景隆代替耿炳文北伐。由此,李景隆终于等到大显身手的机会。1399年八月,李景隆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建文帝亲自为其饯行。
如果说朱棣是块试金石,那么李景隆就是一块石头。李景隆八月出征、九月围攻北平,两月未下,十一月同朱棣于郑村坝(今北京大兴东)决战战,结果,50万大军折损近半。
1400年四月,李景隆与武定侯郭英、安陆侯吴杰合军六十万,进驻白沟河(今河北雄县境内),准备重创燕军。结果再次损兵折将,大败而归。经此大败,朝廷军队实力由盛转衰。
随后,御史大夫练子宁、宗人府经历宋征、御史叶希贤、黄子澄等人的轮番上书弹劾李景隆,要求建文帝治其死罪。建文帝不仅没有采纳,而且还将李景隆委以重任,镇守金川门。而当朱棣大军兵临城下时,李景隆大开城门,迎接燕军入城。
(李景隆剧照)
1402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大力奖赏李景隆,封其为奉天辅运推诚宣力武臣,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加封太子太师,并增岁禄一千石,俨然靖难第一功臣。但是,仅两年后,李景隆就遭到周王朱橚、刑部尚书郑赐,成国公朱能、吏部尚书蹇义、六科给事中张信等大臣的争相弹劾。为平息众怒,朱棣只好将李景隆一撸到底,不准再到朝堂招摇。
不久,礼部尚书李至刚又以“臆想皇位,居心叵测”之罪弹劾李景隆。朱棣下令抄没李景隆家产,软禁其妻儿老小。李景隆以绝食抗议。不过十天后 ,李景隆豁然开朗,好死不如赖活着,于是一直耗到同朱棣前后脚寿终正寝。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的事情,又有很多的人,都给后人留下了很多扑朔迷离的印象,后人最这些人、这些事,基于掌握的不同线索,和不同的理解,有着各种各样的解读。
比如说这个李景隆,就活跃在朱允炆和朱棣两朝,这人的经历也是史上少有。
先来说说李景隆这个人吧,这人的来头可不简单。
李景隆的父亲是朱元璋的亲外甥,所以李景隆就是朱元璋的外孙了,和朱允炆算是一辈。
这个李景隆长相端正,仪表堂堂,属于那种让长辈见了非常喜欢的类型。
朱元璋就很喜欢李景隆,也很疼这个外孙。
大家都知道,明朝开国之后,朱元璋几次兴大狱,将那一大班开国功臣,给打包起来,打扫的干干净净。
朱元璋的算盘打的非常好,开国功臣们的关系盘根错节,太子朱标又死的早,朱元璋很早就决定让孙子朱允炆来继承皇位,但是老谋深算的朱元璋,担心朱允炆没法驾驭那些牛逼哄哄的元老。
所以,爷爷朱元璋出面,把这些牛逼哄哄的人全给从地球上抹掉了。
但是,朱允炆坐江山也需要人来辅佐啊,朱元璋是个看人很有眼光的人,但是到了晚年,朱元璋应该是眼花了,因为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朱允炆身边的人的成色并不高。
而这个李景隆呢,则被朱元璋安排进了军方,作为支持朱允炆的军队势力,为朱允炆保驾护航。
后来燕王朱棣一拍桌子,打算和侄子朱允炆说道说道这祖宗产业的归属问题,于是,老朱家内部斗争的战火熊熊燃烧起来。
战争一开端,李景隆就被朱允炆寄予厚望。
朱允炆给了李景隆整整五十万大军,李景隆带着这五十万大军,去攻打空虚的北京城,结果在北京城破的那一刻,李景隆居然喊:STOP!
对,李景隆叫停了攻城,全军撤了。
等下次再来,呵呵,北京城比上一次更坚固了。
李景隆这次攻到一半,朱棣带着人马杀回来了,于是,李景隆又撤,一连几场败仗下来,五十万大军让李景隆给赔光了。
李景隆就这样凄惨的回到了朱允炆面前,结果朱允炆不但不怪罪,还说:兄弟,来,咱们继续!
朱允炆又给了李景隆十几万大军。
呵呵,李景隆这一次出兵,还是跟上次一样,大队人马出发,一个人回来,又把十几万大军给赔光了。
后来朱棣打到了北京城下,朱允炆还在那里打算负隅顽抗,结果李景隆在那已经打开了城门,把朱棣给接进城来了。
所以说,这李景隆就是朱棣的小隆隆,跟朱棣早就有一腿了。
至于说李景隆的下场,其实还算好了。
李景隆李大草包,能力差就算了,但是出身豪华,所以特别爱摆排场,搞炫耀,招摇过市。
这样的人,肯定招人恨,从朱允炆一朝到朱棣一朝,弹劾李景隆的奏章跟雪花一样,但是李景隆凭借着个人与领导的良好关系,在一轮轮弹劾风暴中,屹立不倒。
一直到了后来,朱棣看李景隆也有点烦了,加上当时局势已经稳定,在又一次的弹劾之中,李景隆终于被弹倒了,资产也被抄没了。
李景隆倒台之后,想了一个办法,他决定绝食,他以为搞绝食撒个娇,朱棣就会原谅他小隆隆。
结果,等到李景隆实在饿的受不了了,朱棣都没来看小隆隆,这下李景隆才死心,一翻身起来大吃大喝。
李景隆从此就沦落民间,但是小隆隆就是小隆隆,一点都没有郁闷死,反而活到了永乐末年。
这就是明朝传奇大草包李景隆的故事了。
無月文化,品读经典,品味文化
李景隆是朱元璋外甥李文忠的长子,袭爵曹国公。在朱元璋时期,他就掌左军都督府,加官太子太傅。建文帝朱允炆登基时,对他也是百般宠信。靖难之役后,他代替耿炳文统兵北伐燕王,没想到他把60万精锐之师尽数葬送,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从而使朝廷后来与燕王的军事斗争中一蹶不振。最后李景隆投降朱棣,打开南京城门迎接燕军入城。
李景隆自靖难之战后,其战无不败、临危逃难、开城迎敌、投降做官的一系列举动使其被讽刺为“大明战神”。有人说李景隆其实是朱棣安排的卧底,并列举以下几条理由:
1399年9月,燕王起兵造反,兵少将缺,物资匮乏,主力远攻大宁等地,留守北平的守军多为老弱病残,人数也仅有三四万。李景隆亲率50万南军精锐主力,直扑北平城下。在这种前无劲敌守城,后无敌军骚扰的情况下,李景隆带着几十万能打的蒙古人退出中原的开国老兵竟然一直未能攻克北平城。期间,都督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却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是得燕军得到了喘息之机。
十一月,朱棣回师北平,击败都督陈晖所部,而后与李景隆在郑村坝会战。他率精骑为先锋,左右冲击,连破南军七座营寨。燕将张玉列阵进击,直抵北平城下。城中守军也鼓噪杀出。李景隆大败,抛弃物资,连夜撤退。
1400年四月,李景隆带领着60万大军卷土重来,朱棣也带领全部兵马南下应敌。朱棣大军自北向南沿苏家桥一线向白河沟进发,明军大将平安已经悄然将上万大军埋伏在了河道附近。当朱棣的大军进抵白河沟之时,伏兵四起,双方陷入开始混战,绞杀在一起。关键时刻,朱棣采用诱敌之计,以百骑前,佯装逃跑,不知是计的平安立即进行追击,结果遭到燕军的反击不得不败退。
第二日,明军仰仗着优势兵力向燕军发起攻击。明军连续击败了燕军两员大将蒋房宽和陈亨,朱棣不得不“亲冒石矢力战”,但是依然无法阻止明军的攻击。眼看朱棣危在旦夕,谁知突然刮来一阵大风,李景隆的帅旗竟然被大风刮断了。朱棣见此让手下大喊敌将以擒首,投降不杀之类的话语。那个曾在北平城下抛弃大军独自逃生的李景隆,再次跑路。主帅逃跑,60万明军立即作鸟兽散,燕军乘胜追击,明军被斩首数万溺死者十余万人。
李景隆一路不做停留,直接逃回南京。李景隆被撤职,朝廷官员纷纷上书,认为“景隆失律丧师,怀贰心,宜诛”,宠信李景隆的建文帝没有答应。朱棣大军快打到南京城下时,方孝孺等人怒不可遏,十几位官员在大殿上围殴李景隆,差点没把他打死。即使这样,建文帝还是信任李景隆,居然让他驻守金川门。而就在朱棣兵临城下之时,李景隆竟然
打开金川门投降了,南京20万的守备部队也放下武器解散。
李景隆的无能让大家怀疑他一定是朱棣的卧底,要不然就算是个傻子也不可能败的这么彻底。可事实证明,李景隆和朱棣自小并不熟悉,李景隆是朱标、朱允炆一系的实权重臣。后来朱棣就藩北京为燕王,更是不可能与李景隆有什么交集了。李景隆之所以失败那是因为他是真的很无能,很草包。
不过这个军事草包却是个明时务知进退的节奏大师。永乐元年的时候,以李景隆为百官之首,朱棣是想让不服从自己的官员们以他为榜样,识时务者为俊杰。这时候两人的关系虽说还是君臣,但朱棣是打心里觉得这个表侄很会做人,很会讨自己欢心。
好景不长,永乐二年,李景隆就被人上书弹劾,抄没家产,仅仅以国公的待遇软禁,李景隆气愤绝食十多日,竟没有饿死,最后凄惨终老,黯然去世。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