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

2020-07-19 22:33阅读(70)

嘉庆不服从乾隆临终嘱咐,抄家和珅,为何15年后追悔莫及?: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便开始着手计划对和珅下手,仅仅过了半个月,嘉庆便迫不及待地

1

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一死,嘉庆皇帝便开始着手计划对和珅下手,仅仅过了半个月,嘉庆便迫不及待地赐死了和珅

可见,对于铲除和珅这个毒瘤,嘉庆皇帝确实很急。

可是,嘉庆真的会在15年之后,对处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这件事追悔莫及?显然不会,他只是用了很长一段的时间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嘉庆皇帝为什么会这么急迫地对和珅下手,不仅处死了和珅,还抄了和珅的家呢?

这事说起来还得怪乾隆皇帝,乾隆六十年,他突然宣布立时为嘉亲王的嘉庆为皇太子,随后又迅速禅位给嘉庆。

不过,乾隆是让位不让权,也就是说,皇帝这个位置可以提前让给嘉庆来坐,但是皇权却不能提前交给嘉庆,还得继续掌握在乾隆自己的手里,为此他还专门在乾隆十六年十二月发布了一条命令:“朕在明年虽然会归政于永琰,可是,今后所有的军国政事,你们仍然上奏于朕,你们在奏疏中称朕为太上皇即可!”

这也就造成了嘉庆虽然当了皇帝,但是却没有皇权,仍得事事听从乾隆这个太上皇,这和“傀儡”何异?

更重要的是,乾隆这个太上皇一当就是三年,嘉庆这个“傀儡皇帝”也是一当就是三年,这三年时间里,他还不如一个和珅威风呢!

所以,乾隆一死,嘉庆想要顺利地接手皇权,想要坐稳皇位,他就必须得要立威,告诉所有人,乾隆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是我嘉庆掌权的时代了,从今以后,你们都得乖乖地听我的话。

嘉庆选择谁来作为自己的立威对象呢?毋庸置疑是和珅。

和珅在乾隆时代不仅扮演着一个宠臣的形象,更扮演着一个贪官、佞臣的形象,拿他来立威显然最合适不过。

和珅一死,还有谁敢跳出来找嘉庆的难堪?这让嘉庆一举巩固了皇权。

除了立威之外,嘉庆处死和珅,抄了和珅的家,当然还是因为和珅太有钱了,嘉庆想着抄了和珅的家产,发一笔横财,虽然人们总说“和珅倒,嘉庆饱”,可实际上这笔横财并没有支撑多久,很快就花完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康熙、雍正两代人的积累,几乎已经被当了六十年皇帝的乾隆给挥霍一空了,嘉庆接手清朝的时候,经济已经下滑,又战乱不断,他又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能够赚到更多的钱,所以只能抄了和珅的家应应急了。

据说和珅的家产能抵得上当时清朝的十年财政收入,这个数据不得不说很吓人,这恐怕也是嘉庆惦记和珅家产的原因。

当然,嘉庆的吃相还不算难看,处死了和珅,又抄了和珅的家之后,还有人建议他连和珅隐匿不报的家产给一块抄了,但他念及和珅毕竟侍奉了乾隆几十年,所以没有做得太绝。

那么,嘉庆皇帝后来究竟明白了一个怎样的道理呢?

说实话,嘉庆不可能会后悔处死和珅,对于嘉庆而言,和珅也绝对是一个不得不杀的人,当时直隶布政使熊光对嘉庆说了一句话:“不速治其罪,无识之徒观望夤缘,别滋事端。发之速,是义之尽;收之速,是仁之至。”

熊光的意思就是告诉嘉庆,赶紧对和珅下手,并且越快越好,这样不仅能让和珅来不及反应,也能让观望局势的墙头草看清时势,让他们不敢生事。

和珅既是户部尚书,又是吏部尚书,左手掌控清朝的财权,右手掌控清朝官员的任免权,这样的人如果让他拉拢了几个军中实权将领的话那还了得?

所以,和珅必须得死。

所以,嘉庆是不可能会后悔处死和珅的,那么他所想明白的道理又是什么呢?说白了就是四个字——御下之道!

和珅在乾隆时代能得宠几十年而不衰,凭借的可不是一个“贪”,而是他能办事,会办事,干拌是,能为乾隆皇帝排忧解难。

清官,不一定是能吏。

贪官,也不一定只会贪。

和珅虽然贪,但是能力确实还是有的,更重要的他能够让朝堂上的各方势力维持一个微妙的平衡,皇帝要做的是什么?不是事事躬亲,而是将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岗位,然后还不能让他们所有人抱成一团,至少也得分成两个派系。

和珅正好处于这个平衡的核心之处,也就是说他是一个挑大梁的人物。

可是,嘉庆时期却没有这样一个能够为他挑大梁、为他排忧解难的人,看似有一个刘墉,还有朱珪、王杰,但是刘、朱、王二人不仅是乾隆朝旧臣,还是年迈之人,嘉庆即便再倚重他们也用不了几年。

嘉庆皇帝自己又是一个平庸之人,如果没有一个能够为他挑大梁的人的话,凭他自己是很难做出什么成绩来的。

刘、朱、王俱去之后,嘉庆才发觉自己这么缺人,缺什么人?自然是挑大梁的人,为什么十多年过去了还是没有培养出一个能够挑起大梁的人?说白了,就是嘉庆这个人御下之道不行,不会识人用人。

所以,嘉庆只能当一个守成之君,乾隆给他留下来的一亩三分地,他能够守住一亩就已经心满意足了。

2

说起和珅,大家再熟悉不过了,他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那他到底有多贪呢?有个词形容的非常好,叫做“富可敌国”。据记载,和珅的财产超过了当时清朝十五年财政收入的总和。以至于他被嘉庆皇帝赐死之后,还流传着一句“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俗语。

但是嘉庆皇帝在赐死和珅十五年后,为什么又会后悔莫及呢?让我们一步步来了解……

和珅和嘉庆皇帝的恩怨纠葛

我们都知道和珅是乾隆皇帝身边的大红人,经常待在乾隆的身边,也就能经常在皇帝面前说上话。

乾隆皇帝也不知道怎么的有个魔咒一样,只要被他立为未来储君的阿哥们,都难逃一死。乾隆皇帝只好将太子人选密封,而人选正是永琰(嘉庆皇帝)。

既然选定了人选肯定就要有一个好老师教导一下,乾隆皇帝就想到了朱珪,朱珪精明能干,而且学识渊博。于是朱珪就成了永琰的老师。

有一次,和珅又收到一笔贿赂,保举小吏安明出任司务之职。结果,被人查出来了是通过贿赂换来的官,而且贿赂的人就是和珅。御史知道和珅权倾朝野不好得罪,只能先把消息告诉朱珪,朱珪品行高尚,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就向乾隆皇帝参了和珅一本。于是乾隆将安明处死,和珅被降三级,这个怨也就结下了。

其后和珅经常打压永琰的势力,把这位太子身边的能臣干将算计的明明白白,更大的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而后更是把永琰的老师朱珪给算计了,于是朱珪被贬。

和珅依靠乾隆的喜爱,可谓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将这位未来的皇帝完全得罪了。

后来嘉庆虽然做了皇帝,但是太上皇乾隆是极其看中权力的,所以即便嘉庆已经是皇帝了,但还是乾隆说了算。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终于熬到了太上皇乾隆去世,才真正把控朝政。虽然乾隆临死前特意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但是嘉庆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好几年,好不容易能自己说了算了岂能轻易放过和珅。于是将自己的老师朱珪召回京城,帮助自己想办法把和珅办了。

大臣深知嘉庆已经真正拥有了权力,纷纷见风使舵,弹劾和珅的奏折是一封接着一封。嘉庆一番操作,公布了和珅20条大罪,将和珅抄家灭族了。

和珅虽然贪婪,但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才

让我们先看看和珅担任了什么职位

和珅被封一等忠襄公,官拜文华殿大学士,其职务主要包括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正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看到这些职务,我真的不得不服了!说实话,有这些职务,想不贪都难。但这也表明和珅确实是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正因为和珅身居多个要职,对朝廷的事务管理非常在行,可以帮助皇帝处理很多麻烦事。所以乾隆嘱咐嘉庆不要杀掉和珅考虑的也是这个方面,没了和珅清政府的正常运转会很困难。

但嘉庆只是觉得和珅位高权重,对自己的威胁极大。所以当太上皇乾隆死后,他急切的就把和珅给办了,和珅死后,和珅负责的军事、内政、经济等朝廷事务没有交接好。以至于嘉庆皇帝匆匆忙忙,处理起来非常困难。可以说是天天忙的焦头烂额。而且还有农民起义、白莲教乱等等还得禁止鸦片传播。

嘉庆真正处理过这些事务之后,才明白乾隆去世前的嘱咐,正因为和珅的才干能够把朝廷事务处理的井井有条,乾隆才会那么纵容和珅,如果不是有和珅打理好这些事务,乾隆又怎么能经常到处旅游,活的那么久,累都会累死了。就像嘉庆自己现在这样,忙的焦头烂额。但杀都已经杀了,悔之晚矣。

因此,当史官为了迎合嘉庆皇帝,而刻意将和珅黑化的史书送到嘉庆面前时,嘉庆说出了心里话:和珅并非一无是处!

众所周知,嘉庆在位期间朝廷经济其实并不太好,尽管嘉庆没收了和珅所有家产,还是填不满国库这个无底洞。所谓的“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嘉庆皇帝好像没怎么吃饱,日子过得紧巴巴。

其实嘉庆处理和珅是必然的,只可惜嘉庆没有考虑清楚就把和珅给办了。而当时正是用人之际,没有等到把和珅负责的工作交接好,是嘉庆皇帝后悔原因之一吧!

3

历史悄悄话悄悄给您讲历史!

太上皇乾隆驾崩后嘉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宣布了和珅的20条罪状,直接将和珅满门抄斩;而在十五年后史官为迎合嘉庆,将和珅传记写的一无是处之时,嘉庆却大动肝火的为和珅正名:“和珅并非一无是处”!

那么嘉庆皇帝为什么会从开始的灭和珅满门到后来的追悔莫及呢?

嘉庆、和珅间的恩恩怨怨

在嘉庆还是太子时,和珅的所作所为就开始得罪了太子。

和珅依仗乾隆的喜欢和容忍可以说是要风得风、要水得水。银子存了好几个地窖,珍玩藏了好几屋子。和珅深知自己的所有都来自于乾隆,自然不想乾隆把皇位传给太子,这也是他无意中得罪嘉庆的根源。

有一次乾隆在朝堂之上跟大家说自己年纪大了,想退位不干了,太子嘉庆听了心里好不激动。可是和珅却急眼了,立马就拍上了马屁,皇帝您正值壮年,还能干十几年呢……乾隆高兴极了,可是嘉庆却从心里恨上了这个多嘴的和珅。

嘉庆当了太子,自然开始有自己的小班子,小班子中一个叫洪亮吉的人去做科举考试的考官,而和珅在科考这块收取贿赂多年,自然不想受到他人的影响。所以就明查暗访,找出了几篇洪亮吉的不敬诗歌,于是和珅就把洪亮吉写“反诗”的事告到了乾隆那里……嘉庆觉得这和珅眼里看来是没有自己这个太子了。

嘉庆的恩师叫朱珪,两人之间私交甚秘。嘉庆当了太子自然需要一个出谋划策之人,于是一番运作想将在外任职的老师调回京城。和珅知道后,害怕师徒合力搞自己,于是到乾隆那里告状说嘉庆笼络人心,想搞小圈子……于是朱珪被贬。

此外,和珅担心嘉庆对自己不利,还排了人手监视嘉庆的一举一动,嘉庆心知肚明,但知道搬不倒和珅,只好暗中调查,积蓄力量。

嘉庆登基,出口窝囊气

嘉庆熬来熬去终于熬到了太上皇乾隆去世,当了皇帝。虽然乾隆临死前特意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但是嘉庆为了这一天已经准备了好几年,成了一言九鼎的皇帝后岂能善罢甘休。

群臣见风使舵,弹劾和珅的奏折是一封接着一封。嘉庆一番操作,公布了和珅泄露机密、不敬圣上、延误军机等20条大罪,将和珅全家抄斩了。

朕于乾隆60年九月初三日,蒙皇考册封皇太子,尚未宣布谕旨,而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漏泄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
上年正月,皇考在圆明园召见和珅,伊竟骑马直进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无父无君,莫此为甚,其大罪二。
又因腿疾,乘坐椅轿抬入大内,肩舆出入神武门,众目共睹,毫无忌惮,其大罪三。
并将出宫女子娶为次妻,罔顾廉耻,其大罪四。
自剿办教匪以来,皇考盼望军书,刻萦宵旰,乃和珅于各路军营递到奏报,任意延搁,有心欺瞒,以至军务日久未竣,其大罪五。

从历史政治分析和罪状罗列顺序来看,和珅倒台的根本原因是嘉庆觉得他对自己造成了威胁,而不是他的贪婪腐败。当然他所贪污的财物也无比庞大,竟然超过了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总和。

和珅的工作无人替代

和珅其担任了内阁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还兼任内务府总管、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纂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数十个重要职务。

可以这么说和珅是清政府的总理,基本上可以玩转整个清政府的整个管理系统,比乾隆懂的多多了,乾隆能够乐的清闲离不开和珅在背后的操持。史料表明和珅确实也是一个十分精明能干的人。

乾隆嘱咐嘉庆不要杀掉和珅考虑的也是这个方面,没了和珅清政府的正常运转容易卡壳啊!

嘉庆眼里只看到了权利,看到的只是和珅对自己的威胁。所以他没做多想就把和珅给办了,和珅死后百官无首,什么内政、军事乱七八糟的事一股脑的涌来,嘉庆一时也摸不清其中头绪,忙了个手忙脚乱。

纵观嘉庆在位时可以说是忙的焦头烂额,各种内地农民起义、天理起义、南海蔡牵起义……还得禁止鸦片传播。

嘉庆忙来忙去终于也明白了当时和珅的工作压力有多大,同时也明白了和珅根本没有结党营私,发展自己的势力,更不会对他、对清政府统治造成威胁!

也终于明白了老爹临死时话的意思,留着和珅,自己得省多少事啊,少掉多少头发啊,多生多少孩子啊。但为时已晚,只剩下内心的悔意。

因此,当史官把将和珅完全黑化的史书送到嘉庆面前时,嘉庆说出了心里话:和珅并非一无是处!

4

常言道:无商不奸,无官不贪。虽然这句话描述得有些绝对,但是不可否认在古时候这就是商场和官场的基本形态。就拿历代官场来说,一旦有一个人贪污腐败必然会带动其他人跟着堕落,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贪污的集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时候有位立志做清官的人进入官场,试问他如果不随波逐流又如何在官场上立足?所以在古代封建制度影响之下,官场难以长期保持清明。

纵观历史,每个朝代都有着或多或少的贪官,譬如西汉田蚡、唐朝元载、北宋蔡京、明代严嵩等人都是臭名昭著的大贪官,而要说其中贪污金额最多之人我想莫过于清朝的和珅。

和珅自幼失去双亲,从小孤苦无依,在老家丁刘全的照顾下他才得以存活。艰苦的童年生活经历让和珅养成了坚毅的性格,也让他对于财富与权力有着莫大的渴望。

后来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他考上了咸安宫,并且从23岁开始他的仕途就一直顺风顺水,甚至坐到了内阁大学士、首辅军机大臣这样的高位上。不仅如此,倚仗着自身出众的容貌与靠谱的办事能力,和珅越来越受乾隆皇帝的宠信,一直到他驾崩之前和珅都还是其身边的大红人。

起初和珅还是中规中矩地为乾隆皇帝办事,但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他那深藏于心底的欲望也渐渐凸显出来,利用职权的便利,和珅开始了漫长而又庞大的贪污事业。

或许在早期乾隆皇帝对此并没有察觉,但是到后来和珅已经成为人尽皆知的大贪官,他消息再不灵通也不可能不知情,不过为什么乾隆皇帝后来还是一如既往地重用和珅呢?这是因为他看重了和珅的才干,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和珅都能处理得又快又稳妥,让人无比放心,再加上他拍马屁的功夫出神入化常常弄得乾隆帝龙心大悦。

与此同时,乾隆帝也明白贪污腐败是几乎每个朝代所无法避免的,虽然和珅巨贪无比,但是至少他对整个国家没有危害,所以为了充分利用这样的人才,乾隆帝对于和珅贪污之事往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在临死之前他还嘱咐继承人嘉庆皇帝不要杀死和珅。

不过嘉庆皇帝并没有把乾隆帝的话铭记于心,相反他十分看不惯和珅的做法,所以乾隆帝死后不久他就立刻查办了和珅,将他一切贪污所得全部充公,并找了一堆真假难辨的罪证将其处死。

有句话说得好:和珅跌倒,嘉庆吃饱。将和珅的财产查封后,国库一下子就充盈了起来,要知道先帝乾隆在位早期虽然勤政爱民,国家也算是比较富裕,但是乾隆帝本身就喜欢四处游玩,尤其是到了执政后期,更喜欢置办隆重排场这种铺张浪费的行为,所以在嘉庆皇帝接手皇位之时,国库已经空虚。

而和珅巨额的资产就像一场及时雨缓解了嘉庆皇帝的燃眉之急。据统计,从和珅家中搜查出来的财富总额可达八亿到十一亿两白银,可当时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也仅有5000万两白银,换句话说和珅所拥有的财富至少相当于清政府十五年的财政收入总和这是多么吓人的一个数字!

所以在扳倒和珅以后,嘉庆皇帝手头宽裕了许多,清朝财政政策也趋于宽松,此时整个王朝的局面开始好转。但是时间一长嘉庆皇帝就发现问题了,和珅是倒台了,可朝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难以处理掉的贪官,他们就像蛀虫一样一点点啃食着清王朝的基业。

此外,朝廷上再也没有像和珅一样能干的大臣,每次有事情各大臣都是互相推诿,即使最后接受任务也完成得很不利索,并且还常常会有纰漏,到了这时嘉庆皇帝终于明白先帝为何告诫他不要杀死和珅,原来只有和珅才能扛起处理朝政的大旗,因此后来嘉庆皇帝时常追忆和珅处理政务的日子。

但是要说嘉庆皇帝对于杀死和珅这个决定追悔莫及我认为是没有说服力的,因为除了贪污腐败之外,和珅还有两个必死的理由:

  • 一是为祸百姓。嘉庆皇帝在位初年,川楚一带便爆发了白莲教起义,当时率军前去平叛的是和珅,而和珅那一撮人将败绩说成胜绩,将小胜鼓吹为大胜,这本身就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平叛的进展;后来白莲教在四川的头头王三槐被抓到,嘉庆皇帝询问他为什么造反,王三槐回答道:官逼民反,那些贪官污吏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不得不揭竿起义。而和珅就是贪污的典型代表,试问嘉庆皇帝会放过他吗?
  • 二是危及皇权。乾隆在晚年之际几乎将一切大事都交由和珅去处理,即使是后来他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和珅仍然是朝廷中权势最大之人,甚至很多人都称和珅为“二皇帝”,这让嘉庆皇帝颜面何存?就连他想要托关系让自己的老师入京做官也被和珅阻止了,这样一来他如何不痛恨和珅?所以在乾隆死后他就迫不及待地处理掉和珅,以此来杀鸡儆猴,维护皇室的尊严。


所以总的来看,嘉庆皇帝对于和珅是必杀无疑,至于后来追忆他,只不过是对人才的一种惋惜,用追悔莫及来形容实在有些言过其实。诸位看客,你们说呢?

5

在乾隆皇帝的眼中,和珅虽然贪污受贿,但是留着和珅自有他的用处。可是嘉庆皇帝早已看不惯和珅的德行,一即位便把他惩处了,后来想想,多少有点懊悔。

嘉庆15年后为何后悔抄和珅家?

和珅出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小时候受尽后妈虐待,与弟弟相依为命。天资聪慧的和珅懂得只有读书才会改变自己的命运,所以他勤学刻苦 ,后来逐渐掌握了满、汉、蒙、藏4种语言,熟读四书五经,可是命运捉弄了他一下,使他科举失意。后来在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帮助下,才慢慢走进了官场生涯。

刚入仕途时,和珅并不是贪官。因为他非常能干,而且勤劳,办事效率高,渐渐的走进了乾隆皇帝的视野并取得赏识。1780年 ,年仅30岁的和珅,已是户部右侍郎和军机大臣。他奉命前往查办云贵总督李侍尧贪污案。和珅觉得天高皇帝远,于是私吞了李侍尧的大部分财产,从此染上了贪污之瘾。

同年,和珅的长子迎娶了乾隆的10公主。和珅成了乾隆的亲家,众官纷纷巴结讨好。和珅开始肆无忌惮的贪污受贿,而且还他还私下参与了当时广东十三行进行经商,因此他的钱财比国库还多。1784年,乾隆第6次下江南,和珅包揽了各项开支,未花国库一分钱,乾隆玩得十分开心痛快。从此清廷上下没有和珅管不着的事,他掌控科举,贩卖功名,既挣了钱又结交了大批党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贪污集团。他还发明了“议罪银”之制,官员犯罪可通过罚款免罪。从此大清朝成了贪官王朝,而国库倒是充盈。

有道是“伴君如伴虎”,但是和珅陪伴了乾隆几十年,不仅成为巨富,而且还成为了的乾隆身边的大红人。不管皇上交代任何事情,和珅凭着自身的能力和人脉都能把事情办得妥妥当当。事实上,乾隆不是个糊涂的皇帝,和珅贪赃枉法,乾隆心里非常明白。但是乾隆认为,稳固江山只靠一个明君是万万不够的,还要靠左膀右臂。但是乾隆私下里也掌握着和珅的把柄,以防万一。所以乾隆把一个效力于自己又有能力的和珅,牢牢把控住,只要他不越界,贪图钱财也无妨,直到乾隆去世时,和珅的地位依然很高。临终前,乾隆还一再叮嘱嘉庆不要动和珅。

85岁时,老态龙钟的乾隆禅位给了嘉庆,但是还有点不甘心放权,上朝时,嘉庆如同傀儡,年迈的乾隆有气无力说出的话,只有在旁的和珅能听懂他的意思,转而发号施令,被称为“二皇帝”,而坐在旁边的嘉庆则面色阴冷。1799年2月7日,乾隆去世,次日,刘墉带头弹劾和珅,嘉庆把和珅软禁在宫中,随即革职下狱,15天后赐死和珅。和珅全部家产抄出,约合8亿多两白银。

嘉庆即位后,民间起义频频发生 ,为镇压起义,清政府付出了巨额的军费支出。嘉庆与他的祖辈比起来,显得缺乏政治胆略和革新精神。从和珅家里抄出8亿多两白银的家产时,嘉庆非常兴奋,认为可以充足国库,可是15年后追悔莫及,因为自从抄了和珅之家后,朝廷再也没有像和珅这样的可用之才,而国家上下仍然存在贪污之风。

总之,嘉庆能力有限,虽然杀了和珅马上充足了国库,但总感觉缺乏了一个为自己办事的能手,和珅虽然很贪,但是也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6

嘉庆没有听乾隆的临终嘱咐,杀了和珅,15年后追悔莫及?这件事情,史书上并没有记载。从嘉庆后续的作为推测,他杀和珅应该没有后悔。只是嘉庆能力实在有限,意志又有点脆弱,导致嘉庆一生没有什么大的作为。

那和珅到底应不应该杀?答案很明确,该杀!

和珅在乾隆朝能够做到位极人臣,说明他的能力的确不一般。但是,能力强,就姑息、纵容,然后,和珅就一定会回报嘉庆,替嘉庆治理好国家?恐怕不会。乾隆一朝,之所以带着大清朝一路滑向了衰败,跟乾隆任用和珅,有着极大的关系。

和珅的确有能力

和珅有能力,但他在乾隆一朝的所做所为,所带来的危害却远远大于所带来的收益。

和珅长期把持朝政,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的“二皇帝”。但是,和珅并没有建议并协助乾隆,去延续雍正朝的改革,继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消除积弊。这就大大限制了和珅对大清朝所能做出的贡献。

和珅虽然出身有世袭爵位的满八旗都统之家,可是因为母亲、父亲相继去世,少年时过的并不好。所以,和珅当时很努力,精通了满汉蒙藏四种语言,还通读了四书五经等汉学经典,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

和珅拉帮结派,结党营私

和珅因为能力出众,很快得到了乾隆的赏识,一路扶摇直上。最初的和珅,还是比较廉洁的,但是,和珅并不正直。

和珅情商很高,没人会质疑,和珅因此很善于结党营私。和珅因为拉帮结派,徇私舞弊,屡遭弹劾。但是,乾隆却偏袒和珅,说和珅是被人蒙蔽,不予处理。

和珅创建了清朝廷上下沆瀣一气,贪污腐败的格局

乾隆的纵容,助长了和珅的气焰。在处理李侍尧一案时,和珅侵吞了大量查抄来的罪臣家产,开始了大肆贪腐敛财之路。

和珅自己贪污,自然也会包庇一同贪污的同党。正是在和珅的主持下,终乾隆一朝,彻底形成了上下沆瀣一气,共同贪污的格局。这也让之后继位的嘉庆,面对如此积重难返的困局,一筹莫展,逐渐丧失了改革的雄心壮志。

就这一点,和珅足以被千刀万剐了。

和珅大肆排除异己

和珅利用修撰四库全书的机会,大兴文字狱,将所有反对他的文人诬陷为“私藏逆书”。和珅不但打击不支持他的文人,还大肆排挤阿桂、阿桂的儿子阿迪斯等掌握兵权的将领,大部分武将都被和珅诬陷,丢失了兵权。

和珅趁机抓取了清朝的大部分控制权。可是,和珅除了以此谋取私利之外,并没有做什么对大清十分有益的事情。

和珅撺掇乾隆吃喝玩乐,好大喜功

和珅抓取了朝廷大权,如果让乾隆发现了,肯定会处置他。他就开始蒙蔽乾隆,粉饰太平,让乾隆可以很安心的吃喝玩乐。

乾隆到处游山玩水,好大喜功,除了乾隆自己的原因之外,跟和珅的一味怂恿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和珅是一位真正为大清朝着想的人,他应该会劝谏乾隆节俭,节俭呀。可是不,他为了满足乾隆的虚荣心,还建议乾隆再办个千叟宴。

乾隆被和珅伺候的如此舒坦,自然不舍得处置和珅了,但是,对大清不利呀。

和珅污染了选拔人才的公平性

和珅还控制了科举,肆意收受贿赂,垄断了朝廷对人才的选拔,破坏了科举取士的公平性,将正直、有才干的人才拒之门外。朝堂缺乏正直直谏之士,全是和珅的党羽,清朝的弊政如何暴露出来,还怎么去除积弊。同时,这也进一步蒙蔽了乾隆的视听。

可见,乾隆除了好大喜功,贪图享乐之外,不见得有多圣明。他也就是凭借雍正留下的家底,造了个所谓的“十全武功”。

和珅破坏清朝法制

和珅为了帮乾隆创收,创制了议罪银制度,其实也是包庇,拉拢党羽,鼓励贪污腐败。

在这一制度的庇护下,清朝的不法官员们很开心,犯罪了交钱就可以免罪了,不用死了,自然也会对和珅感恩戴德。那议罪银的钱从哪里来呢?难道这些犯法的官吏会自己下地耕种,自己去挣?自然不会,而是会更加变本加厉的死命盘剥百姓。

这和珅简直就是清朝不法大臣的大救星,和珅混的如鱼得水,自然正常不过。但是,在这些贪官、赃官治理之下的大清百姓,会过上什么样的日子呢?不言而喻。

和珅组织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犯罪集团

看完了和珅的所作所为,有何感想?和珅的确厉害呀,他凭借自己卓越的才华与能力,在大清朝建立了一个以他为首,遍布全国的犯罪网络。暨此,和珅还通过广东十三行,控制了海外贸易的收益,控制了全国的商业。

和珅家产被查抄时,竟然有8亿两以上的家财,是清朝十年以上的财政总收入。不过,这一点都不值得奇怪,整个大清都被和珅控制了,自然是富可敌国了。正所谓是“和珅跌到,嘉庆吃饱”,一点没错。

如果,嘉庆不处置掉和珅,只会让清朝的境况,更加迅速的恶化。

嘉庆赐死和珅

乾隆末年,整个大清朝,敢于反抗和珅的朝廷高官仅剩刘墉、董诰二人。此时的乾隆,已经老态龙钟,说话都已经不怎么清晰了。虽然嘉庆已经登基,但乾隆还是牢牢把握了大权,而和珅就是站在乾隆身边的传话筒。

嘉庆为了防止引起乾隆的猜忌,只能谨小慎微,唯唯诺诺,全部政事等同都交给了和珅处理,甚至免除了和珅在非公开场合三叩九拜的大礼。嘉庆亲政后,不快速杀了和珅,已经不可能了。和珅权高欺主,嘉庆根本用不动和珅。

所以,乾隆一死,嘉庆就联合刘墉、董诰二人,列举了和珅二十大罪状,一条白绫赐死了和珅。

嘉庆后悔杀和珅传言的由来

嘉庆亲政后,一度壮志凌云,锐意进取,试图改革乾隆时留下的弊政。可是,嘉庆的能力和意志力的确有限。由于乾隆对权力的控制欲,深深限制了嘉庆的锐气,很快,嘉庆就因为挫折放弃了。

嘉庆一亲政,就开始改革,掀起了反腐风暴,他先处理了和珅,又将全国的十一位总督,换掉了六位。可是,治理贪腐,通常是拔出萝卜,带出坑,一牵连就是一大堆。那些原本因为举报贪腐,受到嘉庆提拔的官员,在由和珅缔造,乾隆朝留下的大环境下,也很快加入了贪腐的大潮。嘉庆开始怀疑人生了,这到底是怎么了?

同时,嘉庆接了乾隆的锅,为了镇压白莲教等起义,又花费了大量的白银,国库很快见底了。

嘉庆自己,还曾被人刺杀;天理教起义时,后宫都差点被起义军攻陷。

原本仁慈,对世界充满了美好期待的嘉庆,这下彻底颠覆了,难道改革做错了?通过改革,不但吏治没有好转,国力还日渐衰弱,真的错了?

嘉庆自省的结果就是,既然改革行不通,那就按照老祖宗的那套来吧。所以,终嘉庆一朝,再无作为。

正因为嘉庆的郁闷,让一些人想起了和珅,才设想如果和珅不死,那大清必然会继续康乾盛世。这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异想天开。嘉庆所面临的困局,不就是和珅造成的。嘉庆不杀和珅,大清只会亡的更快,嘉庆没什么可后悔的。

7

乾隆皇帝在临终的时候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但具体原因他没说。而嘉庆的理解,就是因为和珅是乾隆的红人。其实乾隆更深层的用意是和珅是能人,办事利索,能摆平很多事情,甚至是能摆平皇上都摆平不了的事情。也就是说虽然和珅贪,但是能力很强,且对朝廷忠心耿耿。

那么乾隆为什么要嘱咐嘉庆不要杀和珅呢?肯定是乾隆能够看到嘉庆和和珅之间的矛盾,或者能看到嘉庆眼里对和珅的恨意与杀意。

可是嘉庆却没有看到乾隆皇帝的用意的深远,他看到的只是和珅对自己皇位的威胁。

直到15年后,嘉庆15年,史官在记录和珅过往,把和珅黑的一无是处的时候,嘉庆才想起当年乾隆的嘱时,大喝一声:和珅并不是一无是处。

一,和珅为什么能得到乾隆的赏识并且重用?

和珅这个人从小受尽了人间的冷遇,通过自己的努力,一步步从侍卫到国家一品大员。凭借的是自己长相不错,机灵的脑瓜,卓越的能力,再加上他的情商特别高,嘴特别甜,拍马溜须的功夫也非常到位。

乾隆无论把什么棘手的事情交给和珅去做,和珅都能给处理得非常的漂亮,从来不会惹什么麻烦。

特别是在朝廷上,和珅能够倚着乾隆这棵大树,以一己之力,让朝廷运转的还不错。而乾隆可以放心地四处游玩,放手让和珅给安排,且不用担心和珅对自己不忠心。

二,和珅与嘉庆皇帝的梁子是如何结下的?

和珅与乾隆皇帝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铁,但是与嘉庆的关系就要差很多了。

在乾隆的眼里,和珅从来不会觊觎皇位,但是在嘉庆的眼里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嘉庆觉得和珅总是给他使绊子。嘉庆想把自己的老师提拔到身边就职,但是和珅告状,导致他的老师不升反降。嘉庆想安排自己的人去某个部门当职,但是和珅知道他和嘉庆的关系不同一般以后,又告状,把这事给搅黄了。

这样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谁心里不拔火呢?

特别是乾隆皇帝把皇位传给嘉庆帝以后,乾隆皇帝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把持着朝政大权,这其中和珅起了很大的作用。

和珅就怕乾隆这棵大树倒了对自己不利,于是就说乾隆还可以干好多年,同时,即使乾隆年龄大了,和珅也做乾隆的左膀右臂,有什么军政大事都是乾隆让和珅先过目,两人商量好办法之后,再象征性的让嘉庆过一下目。

甚至到最后出现了在朝廷上,乾隆、和珅和嘉庆三人同台出现的场面,明摆着和珅传递乾隆的旨意,嘉庆似乎就成了摆设。

而且和珅还安排了自己的人到嘉庆身边,美其名曰协助其工作,其实是监视嘉庆的一行一动,让嘉庆非常的反感。

三,嘉庆帝为什么必须要置和珅于死地?

嘉庆置和珅于死地,首先在于出口气。乾隆死后,嘉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立即查办了和珅,给他罗列了20条罪状,然后赐他自绫让他在狱中自尽。乾隆活着的时候,嘉庆处处吃和珅的气,现在自己说了算,终于要报仇了。

其次,在于嘉庆怕和珅觊觎他的皇位。和珅的权力是非常大的了,这是毋庸置疑的。和珅的这个权力是乾隆给的,和珅是对乾隆中心耿耿的,但是由于之前嘉庆的感觉,他不一定忠心于自己,所以怕和珅对自己的皇位不利,才尽早的查办了和珅。

最后,嘉庆知道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家里有很多钱,而当时国库又比较匮乏,所以为国家考虑,查办和珅充实一下国库,让自己手里能够运转的银子多一些。确实和珅的家产在被充公之后,合计有10亿两白银左右,相当于当时清政府十几年的财政收入。

但是嘉庆在给和珅罗列20条罪状是什么呢?其中的几条如下:

大罪一:在乾隆尚未对外宣布嘉庆为皇太子时,和珅提前呈送如意给嘉庆,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大罪二:曾在圆明园内违规骑马,违反君臣之礼,实乃大不敬。 大罪三:曾乘坐轿撵出入神武门,直入宫中,亦是僭越。 大罪四:偷运宫女出宫,偷纳为妾。

从上面可以看出,和珅的罪状是泄密、不敬、纳宫女,办事不利,目无法纪,一手遮天,排除异己,任人唯亲,而最后才是家里财宝多。也就是把和珅最大的罪状贪污之事并没有列在首位,这应该是嘉庆在给自己的父皇乾隆留面子。

因为和珅是乾隆一手提拔上来的,如果把和珅的贪污列在前面的话,那就说明乾隆是用人不当了,而且容易激起民愤。因为大家对贪还是比较不能容忍的,老百姓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和珅竟然贪了如此之多。

四,和珅死了,嘉庆帝为什么有些后悔呢?

和珅死了15年后,嘉庆随着年龄的渐长,再加上朝廷的一些棘手的事情。才渐渐的明白为什么当时父皇乾隆能够活得比他潇洒,轻松一些,就是因为得益于有一个好的助手和珅。

而现在嘉庆再看看朝廷,满朝的文武大臣,处理事情的能力上比和珅要差一大截子,面对用人荒时,嘉庆才有些后悔。

校书郎工作室出品,柒月夏

8

谈及和珅大家第一印象就是大贪官,影视剧《特齿铜牙纪晓岚》将和珅贪污的形象塑造得淋漓尽致,在影视剧里和珅除了贪,没有别的能耐。但是正史上的和珅很有才学,甚至有的人说不是和珅帮助乾隆理财,可能没有康乾盛世,和珅也是非常出色的商人。和珅去世15年后,嘉庆帝后悔了,他终于明白乾隆的良苦用心,但是已经晚了。

乾隆为何那么宠信和珅,宁愿被和珅牵着鼻子走呢?

影视剧里诠释的和珅还是比较夸张的,长得胖乎乎,挺愚昧的,经常被纪晓岚耍着玩。正史上的和珅才貌兼备,是个大帅哥,而且很有才学。

和珅家境不错,是满清贵族后代,但是运气不好早年父母双亡,受到族人的排斥,所以和珅奋发图强,立志要出人头地。和珅在贵族学校读书的时候,跟别的贵族孩子不一样,他勤奋好学,在学业上也有所成就,熟练掌握汉、满、蒙、回、藏等五种语言。他知道乾隆喜欢诗词歌赋,就在诗词歌赋上下功夫,希望有朝一日能够接近乾隆。

和珅19岁的时候参加科举考试,不幸落榜,依靠世袭家族爵位,步入仕途。后来朝廷选侍卫,和珅是满清贵族后代,又号称满清第一美男,就这样被选到乾隆的仪仗队里当差,开始接触乾隆,和珅从小就研究乾隆的喜好,与乾隆兴趣相投而且人长得很帅,很快就受到乾隆的赏识,26岁就升任军机大臣,掌管国家大政。

乾隆过70岁大寿时,西藏快马加鞭送来一封书信,是藏文,文武百官没人能看得懂,但是和珅能看懂。原来是西藏的领袖要来为乾隆祝寿,乾隆很高兴,命和珅用三种文字拟旨。从此以后和珅更加受到乾隆的赏识,之后平步青云,一个人拥有十几个官衔,权力大得惊人。和珅虽然善于阿谀奉承,但是他确是有些真才实学。

嘉庆帝为什么要抄和珅家?

其一,权力太大。乾隆晚年让位于嘉庆帝,自己当上了太上皇,但是嘉庆没有实权,权力都在和珅和乾隆手中。不仅如此,嘉庆还要看和珅的脸色行事,自己的自由也受到限制,和珅权力太大直接威胁到皇权。

其二,和珅得罪了嘉庆。一次乾隆正好和嘉庆的老师朱珪同一年过大寿,嘉庆写了一首诗祝贺老师,把乾隆和朱珪的名字写在了一起。被和珅抓到把柄后,跑了乾隆那里打小报告,乾隆知道后罢免朱珪的官职,嘉庆也险些受到牵连。嘉庆即位后,和珅还嘲笑嘉庆太嫩不能跟他比智谋。

其三、国库空虚。乾隆晚年挥霍无度,国库被他折腾得差不多了,嘉庆即位初期国库空虚,只能抄和珅的家来充盈国库,帮助国家渡过难关,和珅的家当让大清在短期内衣食无忧。

和珅为什么被称为“贪污之王”?

嘉庆四年(1799年),嘉庆帝宣布和珅15条罪状,下旨抄家,抄得白银八亿两,加上其他奇珍古玩,一共十亿多。那个时候,大清每年的财政收入不过才七千万两白银,和珅的家产差不多是大清15年的财政收入,后来美国人还把和珅称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这么一位大贪官,嘉庆为何在和珅去世15年后,后悔了呢?

其一,乾隆临死前,特地叮嘱嘉庆不要杀和珅,嘉庆不听,亲政后立刻抄和珅的家,可是15年以后,抄来的银子都花光了,嘉庆便开始后悔,国家没有钱了,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帮助嘉庆渡过难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国家一步步衰落。

其二,和珅并非像电视剧里诠释的那样除了贪一无是处,和珅除了贪是个好官。和珅很会理财。总所周知,乾隆很奢侈,甚至有的人说不是和珅帮助乾隆理财,可能没有康乾盛世。而且和珅收藏的大多是古董真迹,乾隆也是知道的,还经常跑去参观。乾隆没有钱花的时候,就找和珅想办法。和珅也是个非常出色的商人,他自己也靠经商赚钱。嘉庆帝最终后悔了,当国家遇到财政危机时,却没有人能帮助国家渡过危机。

9

大家站在嘉庆的立场想一想,他怎么可能后悔?看着贪污懒政的一众官员,嘉庆恨不得把和珅挖出来再弄死一次!

(影视剧里的和珅)

对于嘉庆来说:太爷爷稳定天下,打出了一个好开局;爷爷殚精竭虑,以拼命四郎的精神稳定政局,存了孙子都够花的钱;到了亲爹这里,忽然间吃喝玩乐,作死富二代上身,把家底子都花完了……嘉庆怎么想?再不下死手,大清就要亡了。

很多人把目光都盯在和珅贪了多少钱,总觉得嘉庆杀和珅是为了充实小金库,那就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

嘉庆杀和珅,首先是为了夺回权力。乾隆这个人,也完全没想到自己能活这么久。按照他的如意算盘,干六十年大老板,自己就85岁了,在那个时代绝对高寿啊!所以,当他真的85岁,不得不退位的时候,心里就害怕了。为啥呢?没有权力的太上皇,有几个活的自在的?

所以,乾隆还是死死的抓取大权。在传位诏书中,乾隆明确表示:“凡军国重务,用人行政大端,朕未至倦勤,不敢自逸。”这啥意思呢,不就是说自己还没老,该管的还是要管——你说此时已经过了35岁的嘉庆怎么想?


嘉庆也不傻,自己亲爹什么德行,把大清搞成啥样了,他比谁都清楚。

(乾隆)

这下可好,退位了还要继续折腾。但是,八十多岁的乾隆已经折腾不动了,所以和珅就成了代理人。身上背着领班军机大臣、内阁首席大学士、吏部户部刑部尚书、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这就相当于,整个大清的所有重要部门重要事务,包括京城皇族的安全问题,都掌握在和珅一个人手里。

这种情况,大家觉得嘉庆能睡好觉吗?

所以,必须先弄死和珅,不然他会乖乖交出权力?他要是闹起来的话,嘉庆有几成胜算?


第二个关键问题,是乾隆带着和珅使劲捞钱,已经把整个官场带的乌烟瘴气,再这么下去非垮掉不可。

(影视剧里的和珅)

为啥呢?因为各地的大小官员都是变着法儿的往和珅手里送钱,成为和珅的党羽。这种近乎明目张胆的贪污行为,不下死手根本治不了。

治贪污,和珅是第一个杀的,后来嘉庆把全国的封疆大吏几乎换了个遍,杀的杀抓的抓,努力扭转局面——但是,官场的贪腐习惯一旦形成,哪有那么容易改过来?所以,地方官员还是贪,把老百姓逼急了,就开始造反了。

嘉庆要是不杀了和珅,这帮子贪腐的官员一定更夸张,造反起义会来的更早更猛烈——嘉庆自己吊死在歪脖子树上,也是“指日可待”的。

清朝走下坡路,就是从乾隆开始的,而且是踩着油门往悬崖下冲,拦都拦不住!嘉庆当了司机之后,一边拼命踩刹车,一边把副驾驶瞎导航的和珅砍了,这才避免车毁人亡。但是,下坡路还要走,掉不了头了……

所以,嘉庆不可能后悔杀和珅。

10

很多人应该都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里面让人印象最深的应该就是贪官和珅了吧?或许很多人都会被剧里面的和珅所圈粉,因为他性格很可爱,但实际上,历史上的和珅是一个大贪官,奸诈狡猾,贪得无厌,但是为什么乾隆皇帝一直容忍,纵容着他,还嘱咐嘉庆皇帝要善待和珅,但是嘉庆皇帝并没有听从乾隆的嘱托,而是义无反顾的抄了和珅的家,但是在15年后又追悔莫及呢?

首先来看为什么嘉庆要抄家和珅?

首先,嘉庆皇帝处理贪官的决心。

是在乾隆六十年的时候,乾隆宣布要让位于嘉庆皇帝,自己要当太上皇,但是实际上嘉庆皇帝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军国大事还是乾隆全部说了算,而和珅作为乾隆的宠臣来说,在太上皇面前也是一个红人,其实就是他的锋芒太露,超过了虚位皇帝嘉庆。

所以处理了和珅是立威的需要,也代表了嘉庆皇帝处理贪官的决心。

其次,抄了和珅的家产充实国库。

和珅家里的金银财宝甚至要比国库的还要丰腴,所以杀掉和珅的一个重要的原因还是要抄了和珅的家产,因为当时说是康乾盛世,但是康熙和雍正处理下的基业,早就被乾隆霍霍光了,嘉庆上位的时候,大清的经济状况早就不比以前,他接下的也是老爹给他留下的烂摊子,经过乾隆的挥霍,大清要想再回到以前的盛世也就难上加难了,所以,当时需要巨大的财政收支,抄家和珅也是一件必然要做的事情,而据说和珅的家产多达8亿多两白银。

所以也有这种说法“和珅倒,嘉庆饱”。

最后,和珅威胁皇位。

杀死和珅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他是户部尚书,礼部尚书,手握国家财政大权,在官场上还有着很强的人脉关系,要是不处理和珅,他还会贪污不说,还有可能拉帮结派,威胁皇位。

所以和珅的死对于皇帝来说是必须的一件事情。

那嘉庆可能会后悔处死和珅,是为什么呢?

因为和珅是一个有原则且忠心耿耿的人。

和珅知道什么钱可以贪,什么钱不能贪,所以在处理大是大非面前从来没有掉过链子,你就从他对灾区百姓做好事方面就可以知道一二。此外,和珅对于朝廷是非常忠心的,关键时刻他愿意拿出自己的钱财来帮助国家渡过危难。对于乾隆皇帝来说和珅的家产就是大清的又一座国库,把钱放在他那里比放在自己这里稳妥多了,自己什么时候都可以动用。

乾隆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嘉庆不明白,他只知道那几年和珅假借太上皇发号施令,从来不把自己这个皇帝放在眼里,所以等到乾隆死后嘉庆马上查抄了和珅的家产并且杀死了和珅。

和珅死了以后王朝的贪污不但没有消止,反而在整个大地上逐渐蔓延开来,而嘉庆帝手下却再也没有一个像和珅那样能办事的大臣来调控这个局面,当然包括他自己的无能,所以说嘉庆帝的新政也就无疾而终了。十五年后当嘉庆帝回想起杀和珅这件事的时候他总是懊悔不已,因为在他看来如果和珅不死,自己的改革也许会在他的帮助下进行下去,大清也不会让如此多的贪官污吏在中原大地横行霸道了。或者说即使有贪污现象发生,但至少不会如此之猖獗。

总结:乾隆和和珅共同组成了一个牢不可破的利益共同体,维持着大清江山的稳固。但是这个道理乾隆知道,嘉庆不知道,直到十五年以后,国内矛盾频出的时候,嘉庆才想起父亲的金玉良言,多少有些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