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过万骑兵为何不能打败外国几千人?《亮剑》中说,骑兵就是对步兵的屠杀。那清朝几万骑兵为什么面对几千外国人却打败了?:表面上英军武器先进,实际上英军
表面上英军武器先进,实际上英军武器确实先进,但根本就是清军军事思想保守的原因。
举个例吧,同时代南方客家人和土粤人械斗的很厉害。土粤人战斗力不行,但有钱,被打急了竟花钱雇佣英军和客家人械斗,想不到的是,几十个手持先进武器的英军士兵不到一个小时就被一群客家农民歼灭了。
当时清军也有鸟枪,抬抢,火炮,当然远不及英军先进,但总比客家农民厉害吧。用枪炮对射的时候,清军根本够不着英军,派骑兵以密集队形冲锋简直就是送死。难道清军统帅(曾格林沁)不知道吗?
显然不是不知道,因为之前已经吃了不少亏的,俗话说“牛教三道都知道拐弯”,之前吃的亏都白吃了?
其实这和清朝保守思想有关。首先传统的家天下,天下是皇帝的,只要花钱能摆平为什么要拼命呢?清军本质上根本不是军队,充其量不过是对内镇压的武装警察而已,你加他对外作战?
其次,各级官员,将领只看见自己那点眼前利益,自以为是的认为“天朝上国”,狂妄自大,根本没有把英军放在眼里。他们不肯学习先进的东西,如果按全新的方式训练,指挥,他们根本搞不来,弄的不好还会“下岗”。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亮剑》这种缺乏基本军事常识的小说,当然是不能信的。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八里桥战役之前,僧格林沁就曾经在张家湾和英法联军交过手。
当时僧格林沁统率清军共计达30000人,其中蒙古马队共近10000人。但遭遇英法联军迎头猛击是,僧格林沁选择撤退。
其实早在之前大沽口战役中,僧格林沁就认为,当时已经非常强大的炮台和火枪兵,尚且不能对付英法联军,依靠冷兵器的骑兵也是无法对抗的。
这是僧格林沁的聪明之处。
其实张家湾战役刚开始,英法联军甚至刚刚开炮和发射火箭,就导致骑兵的马匹受惊,四处乱跑,骑兵陷入混乱,甚至冲散了后方的步兵。
僧格林沁如果此时不撤退,而是坚持死战,肯定一败涂地,甚至刚开始打就溃散了。
随后,僧格林沁在得到胜宝大部队的增援后,才决定在八里桥同8000英法联军决战。
这倒不是说僧格林沁愿意打了,主要是他无法再退。因为八里桥已经在通州,再退就得进入北京城了。
此战清军2.5万至3万人,其中约一半是骑兵。
然而,此次骑兵根本不能对英法联军造成威胁。
其一是,当时已经是1860年,英法联军都是经历过的强悍部队,有着极为丰富的作战经验。
他们装备了先进的线膛炮,大型火箭弹,精度更高的火枪,更重要的是士兵训练有素,组织严密,兵力也高达8000人,并不是800。
相反,清军则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1万多骑兵基本都是蒙古牧民,平时人和马都没有受过严格训练。而马匹是很胆小的动物,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打仗。
实战中,蒙古马听到大炮的轰鸣以及火箭的撕裂声,吓得到处乱窜,导致骑兵队列混乱。
而精确炮弹和火箭弹,远距离杀伤了大量骑兵。
少数能够冲到英法联军阵地前,又遭遇准确的排枪射击,死伤狼藉。
很多人吹嘘八里桥蒙古骑兵打的惨烈,其实法军死亡3人,受伤17人,英军死亡2人,受伤29人。
可见,英法联军伤亡微不足道。
而清军伤亡也只有1000多到3000人,大约是部队十分之一,这就全面溃散了。
可见,八里桥根本没有什么激战。
法军20人伤亡,具体为:清军的火炮导致法军2人轻伤,骑枪导致法军1人负伤,其余17名伤亡人员均由清军火绳步枪或抬枪造成。
也就是说,法军17人是被英军步兵打伤打死,2人被清军火炮打伤,仅有1人是被蒙古骑兵的骑枪打伤,而蒙古骑兵的马刀和弓箭没有杀死杀伤1个法国人。
这打的什么垃圾仗!上万满清骑兵只打伤1个法国人,还有脸吹吗?
人类能驯服了马开始,就有了骑兵和车兵,骑兵最开始只是跑的快,但是难以驾驭,经常摔下马背,真正对战的时候速度快不起来,冲击力量也有限,做不到人马合一,所以对步兵克制有限,要不秦始皇就不可能用战车和步兵方阵统一六国了,要知道那时候赵国可是学过胡服骑射的,那么什么时候就有绝对优势呢?
公元3世纪的时候发明了马镫,马镫又被西方马文化研究界称为“中国靴子”,马镫包括两大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是由骑者踏脚的部分,即镫环;二是将马镫悬挂在马鞍两侧的镫柄或镫穿。这样人马合一,冲击力量也增加了7-8倍。这样也可以解释,后来游牧民族为啥被彻底打跑了,是因为汉朝养了60万匹战马,如此之大的冲击力量之下,还不乖乖跑路?虽然马镫技术不复杂,那么就比拼的是生产力和经济总量了,游牧和农耕就不在一个量级。
随着阿提拉 (Attila,406年—453年)带着残部利用带了马镫的骑兵蹂躏西方,马背得天下来的快,被推翻也快,不过百年时间,但是因此西方也产生了贵族骑士,在黑暗的中世纪(Middle Ages),从公元5世纪后期到公元15世纪中期,一直保护国王和贵族的特权,甚至后来得文艺复习时候得人说,贵族骑兵阻碍了西方重利文明的发展,因为普通人根本不可能反抗过骑士,而骑士又需要昂贵的维护费用,普通人根本无法承担。
后来铁木真带着蒙古双弯刀铁骑通过血腥得屠杀建立了大蒙古国(1206年-1271年),常常组成数万或者数十万轻重骑兵混合部队,其中重骑兵的马穿扎甲,人穿锁子甲和皮革护甲,手持两把弯月新刀,利用重骑兵得冲击力,所过之处无所不破,无坚不摧,可以说是闪电战之鼻祖了。让西方文明深深体会了铁甲骑兵之恐惧,也让他们不断改进自己的骑兵部队与战胜骑兵的战法,并与一些被蒙古铁骑打跑的游牧民族融合。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在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随着唐朝657年由苏定方平定第三次西突厥乱,突厥人就迁徙生活到中亚地区作为别国得属臣,其中奥斯曼酋长这一支为花剌子模的属臣。13世纪时,由于花剌子模杀死蒙古商队和使节,蒙古人开始向西扩张,迫使他们迁移。奥斯曼带着突厥人的弯刀的骑兵就跑到了今天土耳其国家得地方,不断与希腊在战争中融合,随着蒙古铁骑回师中原抢夺大汗位置,奥斯曼帝国后续继承人最后打败了匈牙利、法国、德国等国的联军,横扫欧亚非建立了奥斯曼帝国(英文:Ottoman Empire;1299年 —1923年 ),成功建立了600年帝国基业,可是到19世纪初,帝国趋于没落,也正是西方经历文艺复兴(14-16世纪)后得崛起时代,终于找到了克制冷兵器之王-骑兵的秘诀---火器,奥斯曼帝国后期甚至被称为“西亚病夫”,最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中败于协约国之手,奥斯曼帝国因而分裂。1922年,凯末尔击退欧洲势力。1923年,土耳其共和国成立,奥斯曼帝国灭亡。
大清帝国(1636年-1912年),虽然偶然在马背上得天下,投机取巧取代了大明帝国,可是后期采取了固步自封的闭关锁国,虽然在有内忧外患的时候能重用汉臣和名将,可是治国还是用愚昧的贵族,这样科技和文化发展上就不能和明朝相提并论了。甚至在鸦片战争之后让西方称为“”东亚病夫“。说到底还是游牧文明与重商文明的冲突,在重商文明一次次被骑兵蹂躏的过程中,已经不断在学习中进步,最后通过奇技淫巧偷师中华,而造就了火器,其中有一点,我甚至猜想,在元朝灭掉宋朝和清朝灭掉明朝后,是否是西方通过海洋贸易或者丝绸之路把大量科技和人才传入了西方?才突然之间,长达1000年的黑暗之后,西方迎来了科技文化光明--文艺复兴。就像美国和苏联,趁火打劫德国,瓜分科学家和设备一样,才导致后来两个超级大国的出现,这是军事技术上已经被克制了,剩下就是统帅和将才上面。
统帅就是皇帝,实际后期就是慈禧当政,名将方面有清朝名将僧格林沁带领数万余骑兵,继承了蒙古族先辈们的勇猛,但是,左右横突,多年征战,虽扫平了太平军,甚至在第二次大沽口守卫战中打败了英法联军,可是不断的战争消耗,真正的骑兵也在不断的减少,等到1865年僧格林沁去世后,就再也没有名将来带领勇猛的骑兵了。湘军裁撤(1864年),曾国藩1872年去世,淮军甲午海战(1895年)已经损失殆尽。到1900年八国联军来打战时候,大部分骑兵都是一些牧民来充当,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战斗经验不足,将领也都非名将级别,所以打不过800也好8000也好,都是由于长期利用愚民政策统治,使国家的栋梁之材没有发挥作用,只是借装神弄鬼的义和团运动打压异己,而不是依靠人民群众智慧坚决斗争到底,一开大事不妙,慈禧开腿跑路。焉能不败?
关于这件事,很多人提到了著名的八里桥战役。在我个人看来,虽然清军在八里桥战役中的表现还算英勇,但是冷兵器与热兵器的碰撞,自然不会有好的结果。
这个人是蒙古族,还是和孝庄太后一个家族的。满蒙一直以来就有着联姻的传统,而蒙古人也为保卫满清做出了突出贡献。僧格林沁就是道光,咸丰年间的蒙古名将,他本身是贵族,而且擅长骑马射箭,在晚清将领中尤为突出,被誉为“国之柱石”。
简单讲完僧格林沁这个人,我们来谈谈八里桥之战。历史上用两个字评价这场战争——惨烈。此时正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天津大沽已经沦陷。当时负责军队的僧格林沁因失去了天津,只得撤防回八里桥一代,准备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可笑的是,这个时候的咸丰帝竟然是派人向英法将领乞求谈判!
作为有巨大影响力的人物,僧格林沁的军队还真的不少。在最后集结后,总兵力高达三万人,相较于历史大战来说,这点人并不多,可是反观英法联军的人数,简直就是碾压之势。而其中来自蒙古的骑兵共有一万人,这也就是所谓的清朝过万骑兵。(事实上,在真正的战争中算上支援来此的总兵力远不止三万人)
英法联军是几千人,但不是大家以为的一两千,而是足足有八千余人,相较于清军可谓装备精良,而且联军还派出了两个炮兵连。
通过简单的对比,我们也可以发现在热兵器时代,人数多是不占优势的。而事实上也确实如此,根据战后统计,清军损失越1000人左右,而英法联军加起来只死亡5人,受伤不过50人。虽然咸丰帝给了僧格林沁夸奖,但这真的没什么可炫耀的,甚至有些丢人。
必须得承认,当时满清的发展实在是与外国有着不小的差距,归根还是闭关锁国的弊端。无论再怎么英勇,血肉之躯也难以抵挡大炮,由此也可看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提出的前瞻性。
但是在我看来,僧格林沁实在不应进行这场战争,可以说作为指挥官,他的主观思想导致了这场惨剧(其实是没有这个意识)。但是话又说回来,如果不是有这些人的英勇抗争,满清早就溃败了。相较于咸丰帝对英法的笑脸乞求,这些将军才是真的英雄。
为什么你考不上清华?为什么你们学校上千人都考不过一个清华生?
这就是降维打击。清朝骑兵的武器是冷兵器,英法联军是热兵器。
当时的背景是这样的,英法联军希望逼迫清政府改变条约的内容,然后清政府就和英法两国进行谈判,英法派出代表团来谈判,后来在礼节问题上争执不下,最后清政府就扣留了人质,最后就引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而题目所称的过万骑兵战败给外国几千人的军队,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发生在张家湾的一场战斗。
当时的清军统帅是僧格林沁,所部约3万人,其中骑兵就有一万人。而英法联军当时不过是几千人的步兵,但是在战役一开始的时候,清军基本上就完全是被碾压了,清军所谓的骑兵部队完全就是不堪一击。甚至清军自己的阵型就是被自己的骑兵给冲散了。
因为骑兵虽然在冷兵器时期很厉害,但是在热兵器的时候真的是鸡肋。
因为马匹基本上听到战场上各种枪炮的轰鸣声,就吓得到处乱窜,导致骑兵部队混乱。
所以实际上,在张家湾战役中,清政府的骑兵不仅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实力,反而还成为了战场上的乱子。
还有在后来的八里桥战役中,清军在这场战役死伤近3000人,而英法联军死亡不过5人,受伤者也不过几十个人。
总之,清政府近代以来的战争,着实不堪一看。
即便是清朝晚期,其实仍然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虽然日渐衰落但是各项数值还是可观的,尤其是兵力,常备骑兵就不下十万之多,但是为何遭遇欧洲几千人的军队屡次出现“一边倒”的败局呢?这里涉及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封建制军队和近代军队的差别。
这问题不仅仅在清朝的战场上存在,在其他地区也出现过,比如拿破仑和埃及的战争。
近代化的法国骑兵遭遇了封建制骑兵的顶峰——马穆鲁克,如果论单打独斗,马穆鲁克甚至可以1打2完胜法国骑兵;如果是10V10,马穆鲁克也轻松取胜;100V100两军可以平手;如果是200V200马穆鲁克会惨败,甚至400马穆鲁克也未必能打赢200法国骑兵。这是为什么呢?并非封建制骑兵的训练不熟或者战斗意志薄弱,马穆鲁克骑士的个人能力差不多就是古代“特种兵”了,会使用戟,会用刀,会骑马,会射箭,还会徒步作战;近代军队的士兵每个人都很差,除了队列和开枪就不剩啥了。可是正因为会的少,所以更加依靠集体,因此每个士兵的作用都是在和战友配合,纪律性极高,因为抛开了集体,自己一分钟都活不下去;而封建制军队就不一样了,每个人都希望个人立功,团队意识很差,所以在军团作战时很容易被近代化军队大败。
马穆鲁克骑兵单兵能力强,但是团队配合意识差,对战争的理解依然是依靠个人勇武,因此被近代骑兵吊打
欧洲近代化军队的纪律性更强,战术有针对性。
古代战场骑兵对步兵具有极大的天然优势,但是在燧发枪普及后,这种优势逐渐减弱了。而到了“空心方阵”诞生后,骑兵几乎没有办法与阵型稳固的步兵正面抗衡。首先说,近代军队的纪律性更强,这是由于训练方式和指挥方式决定的。由于弱化了单兵战斗技能,简化了单兵武器的使用难度,士兵的训练主要就是阵型和配合;近代军官体系的出现,使指挥更加立体化,快捷化,使统帅在战场上对军队的操控更加容易。因此即便是遭遇了骑兵突击,也可以迅速集结成有利阵型进行抵抗,而不会像中世纪军队那样被“一击而溃”。
由于燧发枪和刺刀的普及,近代军队的火枪手兼具长矛手的功能。因此,当遭遇骑兵时,火枪兵集合成空心方阵,第一排士兵跪姿并且刺刀向外,阻止骑兵冲锋;后排火枪向敌人射击,杀伤敌人;由于四面无死角,骑兵无法迂回。方阵中央通常还会有后备人员对伤亡士兵进行补充。这种方阵就像“棱堡”一样,骑兵很难突破。
军队受投送能力制约,人数虽众却无法及时赶到。
清朝的军队虽然兵力众多,但是分布在各处,集中调动起来很费劲。封建王朝的交通方式相对原始,军队从屯军处抵达战场除了“两条腿”就是“四个蹄”;而欧洲列强利用近代化交通工具,乘坐战船四处游走。清军骑兵虽众,总是不能形成一个“拳头”打击敌人,而欧洲军队虽然只有几千人,却总是集中力量打击目标,形成局部“以强打弱”,而等到清军援兵赶来时,欧洲军队早已远去。尤其是英国军队,利用战船在清朝海岸线寻找防守薄弱点突然袭击。
鸦片战争时期英军运兵船。有三层甲板,火炮百门,可以运送士兵千人
清军统帅内部不团结,互相掣肘。
看过《投名状》的朋友应该还记得,里面的清朝官员是如何“拥兵自重”的。自己的军队不愿意上去打硬仗,因为一旦军队打光了,自己也就没有价值了,都希望别人的军队先上,自己坐收渔翁之利。因此当面对西方列强的军队时,很多清军统帅的想法不是如何积极抗敌,而是如何自保,保住自己的人马。即便是有爱国将领奋勇抗敌,后面其他官员会立即给朝廷上书诬陷,生怕他抢了功劳没自己的份。在这种情况下,纵然是十万骑兵,也发挥不了作用。
关于历史上真正的骑兵与步兵之间的对抗,用亮剑作为依据显然是很不合适的!
历史上骑兵和步兵之间的对抗可没有这么简单,不是某一个兵种对另外一个兵种的绝对克制,其中包含了很多复杂的因素,不能简简单单的说拥有骑兵就可以对步兵实现屠杀。
唐朝的时候李世民曾经这样说过:今中华强夷狄弱,以我徒兵一千,可敌蛮骑数万!
李世民的意思是,现在大唐王朝强大无比,军队的战斗力更是一等一,唐朝军队哪怕是步兵1000人就有能力击退蛮族骑兵几万人。
李世民虽然是个皇帝,但他行伍出身,指挥才能绝对能排到大唐王朝的前三名,他说这句话虽然也许有一定的夸张,但也是非常有底气的。
所以,骑兵不见得会永远克制步兵,一支强大的步兵军队,也有能力击败数量是己方几十倍的骑兵。
但是,在宋朝却发生过2000多宋朝士兵,被17名金国骑兵吊打的战例。
这2000人是一个多兵种的混合体,有拿长枪的,有拿弯刀盾牌的,有拿弓弩的,远程近程攻击都没问题。
而这17名金国骑兵在战斗的时候因为策马跑到了宋军的两翼,实际上在宋军士兵的视野中最多也就出现了八九名骑兵,而且这些骑兵可不是身披重甲,他们的目的是来宋朝送信穿的都是轻甲,在防御性上也是远远不够!
那么,宋朝的弓弩射到身上或者射到马上,都会造成很大的创伤,让人或马失去战斗力!
可实际情况不是这样,17名骑兵在两翼包抄2000宋军后,就像17匹狼围猎2000只羊一样!
2000人在金国骑兵的攻击下轰然而散。
从那之后,金国人就更看不起宋国人了。
再往前追溯,汉朝的时候李陵的5000步兵曾经和匈奴人8万骑兵大战。
打到最后,匈奴单于都快怀疑人生了!
要不是叛徒告密,匈奴单于已经决定撤兵。
但即使如此,还有数百步兵逃回了汉朝!
在草原上,步兵速度远不如骑马的匈奴人,能逃过数万骑兵的追杀,可见当时虽然匈奴骑兵有绝对优势但面对汉军步兵的时候战斗力那是远远的不如!
可是,匈奴步兵也有击败占绝对优势汉军骑兵的战力!
有一次,一支上百人的汉军骑兵在草原上遭遇了三名匈奴射雕人。
双方爆发激战,汉军骑兵有上百,匈奴射雕人只有三个并且没有马。
可是,交战之后汉军骑兵几乎损失殆尽。
后来,还是李广亲自出马消灭了这三名射雕人。
所以,步兵和骑兵之间的对抗没有那么简单,不存在一个兵种就能完全克制住另外一个兵种的情况!
当然是武器、训练最为关键了!
唐朝1000步兵可以打败蛮族几万骑兵,是因为当时唐朝执行的是府兵制。
这些士兵从小就接受严格的训练,而且装备极为优良,大唐的明光甲几乎可以刀枪不入,他们射出的箭又往箭无虚发。
格斗就更不用说了,这些从小就接受严格军事训练的大唐士兵,可以轻松击杀蛮族骑兵!
宋朝2000人被金国骑兵17人打败,那是因为这2000人训练不足、士气低落,虽然装备也不错,可是无法发挥装备的优势,在金国骑兵的攻击下,看着对方骑着高头大马冲过来就已经吓坏了,而对方骑兵箭术高超,箭无虚发,哪还有胆量反抗,就一哄而散了。
李陵所率领的汉军步兵,面对八万匈奴骑兵的围攻,到最后箭也射没了,刀也折断了,很多士兵不得不拆掉车轮拿着辐条跟匈奴人拼命,就这样匈奴人都没有冲破汉军步兵的阵营。
因为,这群士兵是李陵亲自选拔和训练,号称“力扼虎,射命中”,5000人虽然不多,但是人均武松的级别,打普通人当然可以做到一个打10个了。
匈奴射雕人是匈奴中箭术最高超、臂力最大的人,他们之所以没有骑马,是因为在马上不能挽强弓。所以,当时一百汉军骑兵虽然具有机动性的优势,但他们手中弓的强度不如匈奴射雕人,箭术就更差了。除了打不过能快速跑掉之外,正面对抗处于绝对的劣势。
当然,汉军骑兵的勇气可嘉,直到己方几乎损失殆尽才跑回来叫李广帮忙,要是宋朝时候的2000宋军面对17名金国骑兵有这战斗精神,这17人也猖狂不起来!
既然训练和装备起到了决定性的优势,清朝的上万骑兵打不过英法几千人也不奇怪了!
当时,清军骑兵主力来自于蒙古草原,可那些人长期的和平环境下战斗力已经大幅度下降。据八里桥之战中英法联军的记载,蒙古骑兵虽然骑术很高超,可是手中的弓全都是软弓,射程近而且命中率很低。同时,英法联军当时装备了火炮、火枪,可以在远距离轰击冲锋而来的骑兵部队。
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个战斗瞬间,蒙古疾骑兵想要对英法联军的阵地实施大迂回,攻击英法联军的侧翼,被英法联军发现之后远程火炮一顿轰击,这帮人就做鸟兽散了!
从中可见,英法联军军队的素质之强,清军骑兵训练之差!
所以,战争结束之后很多蒙古骑兵连招呼都没打直接就回老家了。
于是,数千英法联军可以长驱直入占领京城!
八里桥之战前,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在张家湾之战已输给英法联军。
那一战,清政府在通州部署3万余人,其中僧格林沁蒙古骑兵就有10000多人。僧格林沁骑兵遭到联军火箭袭击,军心浮动,僧格林沁选择往八里桥撤退。
大沽口战役中,僧格林沁认为清军无法同英法联军对抗,僧格林沁已清楚认为冷兵器难于对抗拥有武器优势英法联军。
僧格林沁十分聪明。
张家湾之战开始前,清军全力部署打算同英法联军全力一战,战争开始不久,英法联军火箭炮要清军骑兵受惊,以至于骑兵混乱,冲散自己的步兵。
僧格林沁此时不退,坚持同英法联军交战,必败。
僧格林沁率兵后撤八里桥一代,在得到兵力补充后,决定同英法联军在八里桥一代决战。
僧格林沁之所以原因打,主要就是他退无可退,再退就是北京了。
八里桥部署3万清军,其中大部分为骑兵,僧格林沁认为可以依靠骑兵速度可和英法联军一战。
英法联军拥有极强作战经验,士兵训练有素,武器先进,这要英法联军拥有绝对优势。
战斗开始后,英法联军采用炮火压制,这要清军队形瞬间混乱,杀伤不少骑兵,就算能冲到英法联军占地前,也基本遭受排枪设射击,死伤惨重。
八里桥一战十分激烈,可清军损伤超1200人,英法联军军死亡5人,受伤47人,可以看出,清军全面惨败。
八里桥就是一场残杀,根本就是不残杀。
冷兵器时代骑兵对步兵基本是压倒性屠杀,可那毕竟是过去,时代进步热武器登上历史,英法联军能击溃冷兵器为主清军算正常。
在1860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帝都京城之外,发生了一场举世闻名的战役,这场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中国的历史,同样也改变了一处皇家园林的命运,这便是有名的八里桥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清军有万人以上的部队,而敌军只有近千人的部队。但是就是这只上万人的部队,却被打得建制残存,几乎存活不下几个人。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支部队的差别在部队的装备方面,西方部队装备了当时的后膛火枪,圆锥形子弹。而当时的清朝军队还装配着原始的大刀长矛,手中能够发射弹丸的武器也仅仅是明末明军中缴获的火绳枪和在17世纪买到的红衣大炮。
当时西方的军队火炮的炮弹在落地之后可以进行爆炸,依靠冲击力和破片杀伤敌方人员。而清军的大炮是金属制的弹丸,依靠都动能撞击打伤别人。但是这种打击是十分有限的。而且清朝军队的炮上面并没有瞄准设备,只能依靠炮手的经验来对敌方进行攻击。与此同时清军已经过了近百年的安稳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虽然有着几场较大的战役,但仍然是骑兵与骑兵的对抗,火药武器使用非常少。1842年之后,未能认识到自己装备的落后性,虽然进购了一批装备,但是并未使用。
在部队作战战术的方面,西方军队作战经验丰富。他们首先派出了侦查人员侦查清军守卫的情况,并对清朝部队的装备进行了摸底。虽然清朝军队人数众多,但是他们构筑工事,依靠枪械和能够爆炸的炮弹来攻击骑兵。因此清朝军队的三次冲锋军都被西方军队打败。清朝守军的英勇作战也赢得了西方军队的尊重,在这场战役中清朝军队全部战死无一人投降。与此同时,英法联军由于无法攻破北京的城墙,便开始向北进军。希望寻找到皇室成员,并以劫持。而此时也发生了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一对迷路的西方军队,看到了一处豪华的皇家园林,他们走了进去放了一把火,抢了一些东西,由此改变了它的命运。
当我们重新来看这段历史时,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的清朝政府并没有,进行军事装备的改革。们认为1840年的战争只是一场局部的事件,作为满清统治者,他们的首要任务是防止汉人的造反。对于他们来说中原地区是富饶的,而他们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守住这一片地区。
满清的思想里,并没有汉人中常说的家国情怀,他们想到的仅仅是如何保住自己手中的权利,无论国家尊严受到怎样的践踏,他们的心中也不会有过一丝的颤抖。说到底,清王朝的腐朽没落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满清政府失败的根本原因。
到了后期的清政府已经腐朽到了骨子里。慈禧宁愿把钱拿来修园子办寿宴,也不把钱拨给部队做军费,士兵们连军饷都拿不到,连肚子都填不饱,怎么能够奢望他们能为大清卖命呢?
上层统治者奢侈浪费,下层贫苦大众在吃土,试问这样的政权如何能打赢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不只是上层统治者的腐朽,就连下层普通百姓也都愚昧无知,英国的大烟麻痹了大多数国人的精神和肉体,满清八旗兵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都是大烟鬼,试问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上阵杀敌呢?
所以综合来看,满清王朝之所以打不过八国联军主要还是因为自身的腐朽没落,即便大清拥有再多的士兵,这场战争还是注定要失败的。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之后十二年不到,大清灭亡。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