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至明朝时期,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余,满清为何能使人口达到四万万?:首先,先纠正题主一个问题。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只有清朝人数过亿,在清朝之前,
首先,先纠正题主一个问题。
在中国历史上,并不是只有清朝人数过亿,在清朝之前,还有一个朝代的人口超过了一个亿,巅峰时的人口数曾达到了1.2亿,它就是宋朝。
而到了清乾隆时期,人口一度呈几何倍数增长,达到了四亿之多,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那么,清朝时期人口增长为何会如此之快呢?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众所周知,明朝之所以灭亡,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百姓赋税过多,负担过重,尤其是进入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财政亏空,国家没钱,只能加大对老百姓的剥削。到了万历年间,所谓的“三饷”对老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朝廷的剥削下,百姓不得不揭竿而起,导致明末农民起义遍地,而明朝最终也亡于流寇之手。
清朝建立后,鉴于明朝灭亡的前车之鉴,所以从康熙五十一年起,就宣布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一利民政策。在这一政策的鼓励与推动之下,老百姓无论生多少个孩子,赋税都是按照原来的收取,并没有再额外收取“人头税”。这样一来,百姓生产生活的积极性大为提高,而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又能养活更多的人口。
因此,随着这一政策的实行,到了康熙五十三的时候,清朝人口数已经达到了1.23亿之多。
所谓“摊丁入亩”,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赋役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是雍正皇帝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的一种赋税制度,标志着中国实行两千多年人头税在雍正皇帝统治时期乃至以后被废除。
摊丁入亩政策的实施,是对康熙皇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进一步发展。这一制度的实行,进一步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负担,不仅促进了人口增长,而且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这一政策的实施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直接导致中国人口的爆炸式增长,中国的人口总数从乾隆六年开始人口突破1亿,到乾隆五十七年又突破3亿,再到道光十四年全国人口直接突破4亿,占世界人口超40%,一举奠定了中国人口大国的基础。
这一政策在乾隆年间表现的最为明显。乾隆即位后,不仅多次减免百姓税赋,而且在“玉米、红薯”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中起了巨大的作用。
他在北方大力推广红薯的种植,并鼓励人们研究红薯的种植方法。最先到山东、河南等地推广甘薯种植技术的福建监生陈世元,就得到了乾隆皇帝极大的恩赏。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地方官陆耀因为编写《甘薯录》而被晋升为湖南巡抚。
在乾隆皇帝的大力推动下,我国的川、陕、皖、桂等省“延山漫谷,皆种玉米”。经乾隆一朝倡导,红薯、玉米已经成为了中国贫苦农民的基本口粮。
所以,当老百姓不为温饱问题而担心时,人口自然会不断增长。
在乾隆60年的统治生涯当中,中国的人口增长了一倍,比世界水平高出了65个百分点。到18世纪初,中国的人口已经占世界人口比重的23.4%。人口增长的如此之快,除了食物革命之外,另一项功劳应归于水利的建设。
在乾隆中前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励精图治,国家政治清明,执政能力强大。对黄、淮、永定河、浙江海塘等容易泛滥的河流进行了空前有效的治理,各省堵塞的河道也都得到了疏浚。这一措施,在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所以,这一措施也是中国人口稳定增长的原因之一。
乾隆曾说道:
“民为邦本,庶富相因,但令小民正供之外,留一分盈余,即多一分蓄积,所谓'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者,此也。”
因此,乾隆登上皇位之后所做的第一个重大决定就是在全国范围内免除拖欠多年的农业税。在即位诏书中,乾隆宣布,凡是拖欠了十年以上的农业税的家庭,全部免交。仅仅过了20天之后,他又宣布,雍正十二年以前所有未交的农业税,全部免除。
在乾隆的这一措施之下,大清帝国的子民们,特别是众多的贫困人口,摆脱了多年以来沉重的赋税。这在以农业税为主要财政收入的传统社会中,乾隆的这一决定显得是极为有魄力的。
当然,乾隆所做的远远不止这些。在此后漫长的统治生涯中,他多次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农民的农业税,自己不仅成了中国历史上减免农业税款最多的皇帝,而且也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为中国的人口增长奠定了基础。
所以,综合以上原因,最终使得中国的人口数量在道光朝达到了四亿之多。
文/秦皇唐宗
本人喜欢近代史,欢迎大家关注,共同探讨。
我们很多人对中国人口有着错误的认知,那就是“中国地大物博,自古人就多”。
其实不然,在清朝以前,中国人口没有突破一亿。即使是汉唐两朝的鼎盛时期,也不过人口最多6000万。
到了明末,根据《明熹宗实录》记载,当时人口大约5100多万。但是仅仅过了一百多年,在清朝的道光年间,人口已经达到四亿。 这么突然的人口激增,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环境稳定、粮食充足
自康熙定三藩,收台湾后的一百多年里,大清帝国除了边疆的小战事外,国内一直处于和平稳定的局面。这为以传统小农经济为主为主的中国,提供了极好的农业发展机遇。
所以这一阶段,大清的子民们拼命发展农业,开坑荒地,种作农物。随着粮食产出的充足,饥饿人口变少,同时新的种植技术和稻种的引进。这都直接导致人口死亡率变低,而人口出生率则大大增加。
大白天说就是,人人都吃的饱,人人就生的好。
二、经济发达、轻徭薄赋
虽然清朝时期相较于西方各个国家的工业化程度,确实落后很多。但是,因为农业的发展以及赋税的改革,清朝的经济仍然发达。
在康熙年间,实行“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也就是新出生人口不再征收赋税。
而到了雍正一朝,更是取消了“人头税”,实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也就是不再按照人口多少收税,而按照土地多少收税。这一下减轻了农民大大的负担,助长了人口的增长。
三、科技进步、医疗发展
清朝人是我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其科技和医疗的发展以总结为主,同时又引进了西方的科技。所以这一时期的医疗经验是历朝最多的。
在明末时期发明的人痘接种法在清朝得到沿用,这大大减少了天花的发病率。同时明末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在继续在清朝得到推广使用。医疗发展相较于前朝来说,算得上是有了很大的进步。
清朝人口的激增也为我们近代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次重大转折。
首先,我来纠正问题里边的一个错误,明朝末年人口不是5千万,而是约有三亿以上。明确了这一点及其原因,我们才能开始谈论明清的人口问题。
检索《明实录》中的明朝人口数,我们会发现,明代人口自朱元璋以来,居然非但没有增加,而且还减少了,以下试举数例:
洪武二十六年:约6052万口
宣德八年:56128436口
正统五年:51811758口
隆庆三年:62537419口
万历三十年:56305050.5口(出现“口半“字样,也就是把人劈成两半,恩……)
天启六年:51655469.5口(出现“口半”字样)
在《明实录》中,明英宗朝几乎每年都有户口统计,而其他时期有关资料却寥寥无几。而在明后期的天启六年,其人口统计数居然是各时期差不多最少的,甚至出现了令人糊涂不已的“口半”字样。我们很容易看出,这种种怪现象都指向一个事实——除了洪武二十八年的数据外,《明实录》对明代人口数的记载纯属扯淡,瞎编。
从以上各图的记载,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知道,明代的官员对于所谓户口统计是个什么样的态度了,明代的官员对于这一事实也非常清楚,比如茅元仪在《石民四十集》中就指出:
户之繁口之盛,王者不料民,故不尽登于版籍,计其三百年之蕃育,损益盛衰之间,亦当数倍于开皇之日。
这段话不仅点出了明代户口统计严重不实的特点——不尽登于版籍,甚至为这种统计不实创造了合法的理由——王者不料民。
至于这种所谓“户口统计”对于明末人口数字的扭曲到了何等地步,请看下图:
如此说来,明末人口总数远远大于5000万,应该是不争的事实。那么,该如何计算明末人口数呢?
实际上,从1911到1935年,人口平均增长率为8.24‰(北宋9.2‰),而这段时间里,抗战、军阀混战等战乱连绵不绝,人民生活甚至比清代中期还要贫困。与之相比,明朝时期影响全国的战乱其实不多,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明朝人口增长率应该不会离8‰太远。
如果按照8‰,明末人口当为60520000*1.008^(276-28)=436627300万,即四亿三千万。
即使按照更低的6‰算,明末人口也有2亿六千多万。总而言之,明末人口超过三亿肯定是毫无问题的。
明确了这一点后,我们再谈一谈清代人口的增长。
那么观察清朝所记载户口统计数,我们也可以发现十分怪异的情况:
清顺治十八年:21069609口
清康熙二十四年:23411448口
清雍正二年:25284818口
乾隆十八年:102750000口
数据来源: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可以发现,清代初年在册人口数其实非常少,直到雍正二年,其口数还仅仅只是天启六年口数的一半。而在雍正二年到乾隆十八年的短短30年间,口数居然翻了4倍还多。而这段时间发生了什么事呢?很清楚,就是雍正年间的“摊丁入亩”,即不用按人口数量交税,只用按田地数目交税。
所以说,清代人口“大爆炸”严格来讲,只能算是一种“政策调整”所造成的“纸面上的大爆炸”——人丁税不用交了,以前隐报瞒报的户口都纷纷浮出了水面。而在雍正年间以前,由于瞒报户口的原因,所有的“在册人口统计”都是没有一点可信度的。至于更加具体的论述,我在这里向大家推荐一本书:杜车别著《明末清初人口减少之谜》,把这个问题论述地十分清楚。
禧文乐见,为你解读不一样的文字。
这个问题很有历史意义。
古代的人口不像现在这样,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在清朝初期,时局动荡,人口迁移频繁,缺衣少食、朝不保夕,百姓怎么可能静下心来生息繁衍呢?
除了康熙皇帝平定三藩、收复台湾、平定西藏、新疆,勘定中俄边境,确定和稳固了清朝的版图外,清朝的人口增长主要原因要归功于“康乾之治”:
在清朝的初期,清政府有一个规定,允许满族的贵族收留没有家庭财产和生活来源的汉族百姓作为奴仆,这就是“投充”,投充后的汉族身份十分低下,可以随意被贵族买卖,子女的婚姻要由贵族说了算,康熙皇帝登基后,最终废止了“投充”。
进入中原的满族贵族为了安置入关的大量旗人和八旗将士,用野蛮“圈地”的形式霸占中原百姓的土地。
康熙把明末、清初所有贵族和藩王的土地无偿的分发给没有土地的农民,农民的手中有了土地,才开始安心的耕种,并对安心开垦荒地的农民给予房屋、口粮和农具的奖励,把这些生产资源永久的送给农民。
大力的取消和减少税收。
在1712年,康熙五十年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此后“勿增勿减,永为定额”,
取消了人头税,农民家庭再添新丁不再收税,税收按照田地征收,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按人头征税,从此,让农民的生育不再有后顾之忧。
中国在历史上就是农耕民族,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康熙深刻认识到这一点,重视水利,培养和委任水利专家,潜心治水,经过苦心经营,治理了多年泛滥的黄河,使黄河、淮河各归其道。
康熙励精图治,这些努力没有白费,为清朝人口的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个农耕民族,生产和生活资料的增长一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人口生育的增加又是以生活资料为基础的,这一问题在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被突破,农业经济作物和粮食产量开始丰富。
明朝万历年间,有福建长乐商人陈振龙到吕宋岛经商,发现了红薯这种农作物。
红薯原产于美洲,它的淀粉含量高,营养丰富,美味可口,生性耐贫瘠,十分容易种植,而且产量高,是当时明朝所没有的经济作物。
但当时西班牙政府禁止红薯出口,陈振龙就把一条红薯藤绞在缆绳里,带回了福建福州,从此红薯在中国扎了根。
由于种植红薯不需要肥沃的土地,随便一块地都可以种植,管理又非常简易,生熟都可以食用,种植成本极低,真是上天赋予百姓的食物,红薯从此开始迅速种植开来。
除了红薯外,还有来自于美洲的土豆、玉米等大量的经济作物,土豆和红薯一样耐贫瘠,非常适合种植。这些农作物的产量得到空前的增长,很快就解决了清朝人口的粮食问题。
以上几个方面,决定了清朝人口数量的飞跃。
有人说,清朝的人口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作物栽培、耕种技术和粮食产量的提升,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有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大的社会环境,从这一点说,康熙、乾隆时期的“康乾之治”同时具备了这一点,所以才使清朝人口得到快速的提高。
我是禧文乐见,喜欢这些文字,请关注我。
自汉朝以后,在清朝以前,中国人口发展总体上是呈波浪形的,因为在两汉的东汉和帝时期全国耕地面积已经达到了732万多顷,人口户籍达到了5325万多人,这一段时间被人们称为“永元之隆”,也是两汉最后的治世。后历经三国战乱、五胡乱华、五代乱世,到两宋中国人口相较于之前,上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在宋金对峙之后,金国金章宗的泰和年间,金国统治的中国北方,人口已经达到 5600万人,再加上南宋和西夏的人口,彼时全国总人口 别说 五千万,实际情况都已经过亿!后来元朝统治时期,人口锐减,到了明朝历经洪武之治、建文新政、永乐盛世、弘治中兴、嘉靖中兴到明朝最后盛世隆万大改革时期,中国户籍在册的人口都已经超过了七千万,最多不过五千万怎么来?何况当时因为国家政策法令,一般是以人口 来计税,以至于瞒报的情况非常严重!更因为战乱,很多百姓流离失所,流民数量也不能 统计。基于这些情况,众多学者认为明末实际人口保守过亿,有更多激进的学者甚至 多认为彼时已经有两亿人口。
而到了清朝发展为四万万同胞,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其一:自万历后期传进来的,比如番薯等农作物 ,得到广大的种植。
其二:国家历经战乱,在康雍等帝的励精图治下,有一个安定的内部环境。
其三:改善了明末的流民状况 和清查了户籍人口。
所以人口增长只要解决了食物,有安定的环境,人们又没有其他的娱乐活动,避孕 方式 又不成熟,爆发只是一个水到渠成的事情!如今的中国,同样差不多的面积,人口已经达到十四亿之多,这主要归公于袁隆平 爷爷。
另类君解题^_^
明清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的影响
明朝时期的人口数量统计,一直是政府头疼的问题。对中央政府来说,各省汇总的人口数据本就芜杂多变,难以蠡清,户部下派到各地审核具体情况的官员,也常常因为宫廷内斗而动辄调换,如此折腾,从中央层面就极不稳定,更遑论下面各级官员的“上下其手”了。
为嘛在人口数据上会“上下其手”嘞?因为明朝时期的赋税是按人头计算,如果某地区隐瞒人口数量的话,就可以截留一部分钱粮,贪污公帑,损公肥私。
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施,对这一现象有所节制,然而随着老张的挂掉,各级官僚继续变本加厉,隐瞒人口不说,还将活着的人搞成“死亡名单”上报,导致朝廷赋税流失严重。
所以,明朝人口不过五千万的说法真的有待商榷。
至清朝时期,人口数量激增,有三个原因。
首先,反腐得力。清政府对隐瞒人口或擅自更改人口属性(例如将活人搞成死人,将长期居住人口搞成流动人口)的种种不法行为予以严惩,对在人口数量统计上赏罚分明,同时对在人口和计划生育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人予以表彰嘉奖,于是从政策执行层面澄清吏治,有了清晰明了的施政前提。
其次,鼓励繁殖。顺治继位后,曾建议提倡汉文帝时期鼓励生儿育女的奖励措施,具体来说就是根据生育人口的数量和性别,分别奖励羊、酒、钱财或减免赋税,但由于受到守旧势力如索尼、鳌拜,孝庄等人的阻挠而被搁置。
康熙继位后雷厉风行,言出即行。他直接颁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法令。从此后平民百姓家庭生再多孩子,也不用按人头缴纳赋税,所以生的越多,赚得越多,而那时候如果生育的是女孩,不具备种地做工的体质要件不说,还要陪送嫁妆给婆家成为“夫君之人”,所以从康熙年间起,“赔钱货”就成了女孩们的标签。
康熙这一措施导致民间出现生育高峰,从康熙颁布法令的康熙五十一年开始,十年时间,新增人口两千多万。康熙唯恐后世皇帝“不肖”,在皇宫内室里镌刻石碑告诫继任者“不得违背祖训”,事实上,这一措施一直保持到太平天国造反,满清大厦将倾的时候才因为军队粮饷短缺而有所更改。
最后,新品种农作物的引进和广泛推广。由于从南美洲引进了红薯玉米和土豆这三种高产的农作物,加上承袭自明朝的棉花大面积种植,农民的温饱问题有了很大改观,民间饿殍遍地的现象得到了有效遏制。
中国自古以来都信奉民以食为天,自康熙以降,战乱渐趋减少,农业生产得到有效恢复,人民安居乐业,粮食已能自给自足,有的吃,自然有的生。
所以清朝中期人口暴涨到四万万这个数字,也就顺理成章了。
然而我们需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那就是乾隆是一个好大喜功的货,在他统治时期,常常直接授意史官和户部更改某些数据,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需要营造一个为人称道的,彪炳千秋的“和谐盛世”。
当然做这种事儿的也不只是乾隆一个人,读者诸君,你懂得!
对于清朝结束统治时我国人口能够翻翻,达到四万万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粮食种类增加
大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吃饱穿暖是很多普通百姓的愿望,而在清朝以前我国的人民主要以五谷杂粮为主,南方擅长种植水稻,北方种小米,由于这些农作物遇到天灾很容易绝收,所以这会在发生洪灾或旱灾时饿死很多人,这也就降低了人口数量。而在外国列强把他们的玉米和红薯引进我国以后大大降低了天灾时穷人饿死的数量,所以久而久之人口也就慢慢增加上去了。
二:战争减少
自春秋战国开始到明朝基本都是战争不断。有的是为了兼并他国发动大的战争,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楚汉之争等,还有的是为了抵御外族入侵而死伤无数,汉朝时期抗击匈奴,唐朝的安史之乱和灭亡后的五代十国,这些都严重影响人口增长,所以在比较兴盛的汉朝和唐朝人口也只有几千万。
随着康熙削蕃成功,平定边境叛乱,收回台湾,这在一段时间内保证了国内的和平,而且清朝国土面积增加很多,为人口增长提供了生活条件。
三:政策改变
由于清朝以前的经济实力和生产能力都比较低,再加上君王的徭役赋税繁重,这从一大方面压制了人口增长,因为很多时期都是靠人头来收税的,所以家里多一个人多一份负担,承受不起的情况下也就无人想着生育了。
清朝由于小农经济小有成就,所以慢慢放宽了政策,新生儿也不用交赋税,而且是按土地多少赋税,减轻普通百姓负担,所以也就有了人口增长的条件。
四:医疗条件
虽然在明清以前有过名医,但是限制于当时的医疗条件和器械,不能更好的解决人们所患的病,有些时候一场瘟疫都能死好多人,不过随着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问世和清朝外国医疗技术的传入大大的提高了各种病的治愈率,减少因病死亡的人口数量。
五:寿命更长
在以前很少有活的长久的人,一般五六十都算高寿,可能是在温饱解决以后人们体质增强,寿命也就增强了,清朝的纪晓岚都活了81岁,足以证明人类活的年龄越来越大。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中国历史人口的增减与政权更迭和战争密不可分,历史上每一次的人口增长背后都是一个盛世在浇灌,同时,每一次的人口消减背后都是战争在涂炭生灵。
发展到封建社会后期,人口增长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尤其到清朝时期,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了一个很高的高度,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难以望其项背。
回顾中国历史人口的发展进程,西汉末是中国人口增长出现的第一个高峰,巅峰人口将近6000万;第二个人口高峰是唐朝天宝年间,巅峰人口突破8000万;第三个人口高峰是在北宋末,巅峰口人突破1亿,第四个人口高峰出现在明朝嘉靖年间,巅峰人口突破1.2亿(数据存疑),第五个人口高峰就出现在清朝,公元1850年,人口规模达到4.3亿,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峰值。
就清朝本身来讲,清朝前期和中期增长速度是最快的,清顺治十八年,即公元1661年,清朝人口为9000万,经过康雍两朝治理,到清高宗乾隆六年,即公元1741年,清朝人口已达1.4亿,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人口2.1亿,乾隆五十五年,人口突破三亿,达3.01亿,清道光十四年,突破四亿,达到4.01亿。
对比我们就会发现,清朝人口的增长无论从规模还是速度上都是其他朝代所不能比的,究竟是什么原因造就清朝人口的高速增长呢?
第一,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清朝自康熙二十年,即公元1681年平定三藩开始一直到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发生大规模的社会动乱,同时在这百年里采取了一些列恢复经济的措施,刺激了人口的增长。
第二,赋税方面的改革。康熙五十一年,朝廷下诏“应以现在丁册为常额,自后所生人丁,不征收钱粮”,雍正时,又实行“摊丁入亩”,取消“人头税”。这几项赋税方面的重大改革,使得当时大量藏匿的人口浮现出来,同时刺激了人口大量生产,“多子多福”成为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生育观念。
第三,疆域的不断扩大。虽然清朝的疆域面积不是历史上最大的,但是清朝对全国地区的有效管辖面积是所有朝代中面积最大的。同时人口统计的范围也是最大的,东北边疆少数民族、西北边疆的维吾尔族,甚至东南的高山族都被统计在内。
此外,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以及外来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引进也是人口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
大家好,我是历史紫陌阁,谢邀解答。首先题主的这个问题的是错误的,需要纠正一下,中国历史上至明朝时期,人口最多不过五千万左右的说法是错误的。清朝之前很朝代的人口是超过5000万的。
西汉时期有大约6300万,东汉时期大约有6500万。(虽然秦末汉初时期,人口仅剩1300万左右),到宣帝末年(前49年)人口已达5000万左右,西汉末人口应有6300万左右。东汉桓帝末年,又出现了一个接近西汉时候的繁荣时期。
隋朝,《隋书-地理志》记载,大业五年,全国户数907万,每户五口计,总人口4500万。不过今人依据各资料推断,总人口5600-5800万左右。
唐朝,贞观以后人口迅速增殖,天宝年间全国户数为890余万户,《唐会要》记载:安史之乱前,在册人口为900余万户,人口数量在天宝年间达到8000万余人,天宝十四年,人口8050万。人口峰值在8000-9000万之间。
宋朝,宋朝是我国历史上人口第一次破亿的朝代。大观四年(1110年)全国有2100万户左右,经学者考证宋代户口只统计承担赋役的成年男丁,故认为实际人口达11275万,并提出北宋人口峰值出现在靖康之乱前夕的宣和六年(1124年),全国有2340万户、12600万人。
明朝,朱元璋末年,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人口统计数据——6054万人。也有说法有两亿的,但是今天的问题只要超过5000万即可。
小结:
相信大家看到以上数据,就明白了题主的问题是个错误的依据。换成中国历史上至明朝时期,人口最多不过一亿有余比较合适。那么为何满清人口能够达到四万万呢?
我国自周朝以来,农耕时代下的环境,是一个承受极限,人口超过这个极限,就容易导致各种危机,只要粮食不够,就会产生战乱。因为粮食的种植在那会看气候的原因很大,只要干旱,粮食势必减产,造成饥荒,没有足够的粮食赈灾,就会发生战乱。
一旦超过此极限,必将天下大乱。然而这个规律却被清朝给打破了,清末的时候,虽然屡经战乱,人口却还有好几亿,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清朝时期引入的地瓜以及玉米等高产粮食作物。
因为一些农作物的引入,使得自古以来的承载的人口极限大增,这也是满清时期,中国的人口高峰值。因为只要有的吃,人就会拼命地生,人口自然也就增长了。
这个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你看我们现在控制的计划生育,要是不控制,估计早就突破20亿人口了,新中国建立时有多少人口,想必大家很清楚,那么才用了短短的几十年,人口就超过了10亿。因为还是有吃的。没有吃的,就会被饿死,也就谈不上人口增长的,其实也有过一次事件,不便多说,了解的朋友应该是知道。
清朝因为,引进了高产量的农作物,人们可以完全的解决温饱问题,就开始了大量的人口激增。
清朝的末期的衰弱,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相信只要以前我国的发达时期,只要有高产量的农作物引入,也是可以达到人口的突破,甚至于突破4亿人口的大关。无论是汉朝,唐朝时期都是可以达到的。
从访华的英国使团的记录中就可以看出,当时的英国人,就是从大清底层百姓的生活现状,推论出大清远比英国落后的事实。所以说,清朝的人口激增,原因就在于两种重要粮食作物的引入,换成其他朝代的皇室,一样可以让人口增长到这样的水平。
以上为笔者个人看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期待和大家共同探讨更多的问题。
这个不重要。
重要的是:适其人口达到顶峰之日,非彼达到最强大之时,恰彼走向崩塌之始。
一天中什么时候运动减肥效果好抓 小孩能不能练哑铃多大的孩子适合 小孩嘴唇起皮怎么办怎样才能预防 孩子的罗圈腿是怎么形成的三大因 孩子早恋怎么办如何有效疏导孩子 医生婆婆称自己专业孩子的事必须 儿子成人礼送什么礼物好呢给你孩 有孩子的夫妻千万不要离婚对于孩 小孩千万别让老人带的说法正确吗 自卑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怎么改善 怎么让孩子开口说话 这几个方法 怎么让孩子吃饭 教你如何让孩子 怎么管教不听话的孩子 家长首先 顽皮的孩子怎么管教的 这些方法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管教 引导孩子 孩子性格软弱怎么办 懦弱的性格 孩子性格偏激怎么办 孩子性格偏 孩子性格固执怎么办 家长们不妨 爱惹事的孩子怎么管教 不妨试试 养育优秀的孩子具备特征,家长要 高考数学难出新天际,可有的孩子 “做胎教”和“不做胎教”的孩子 花费十几万只考了302分 妈妈觉得 甘肃作弊考生留下来的疑团,是怎 一举夺魁!高三学生离校时,校领 高考钉子户:26次参加高考,今年 D2809次列车因泥石流脱线!此类 “女儿16岁,学校宿舍里分娩了” 扭曲邪门的内容,频频出现在教科 川渝地区几所大学实力很牛!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