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诸葛亮死后,凭一己之力杀死魏延的马岱,后来去了哪?结局如何?

诸葛亮死后,凭一己之力杀死魏延的马岱,后来去了哪?结局如何?

2020-07-19 14:45阅读(63)

诸葛亮死后,凭一己之力杀死魏延的马岱,后来去了哪?结局如何?:马岱作为马超的从弟,属于刘备集团中凉州系的二号人物。当初,马超归降刘备时,本是希望和刘备

1

马岱作为马超的从弟,属于刘备集团中凉州系的二号人物。当初,马超归降刘备时,本是希望和刘备合作,他帮助刘备平定西川,刘备帮助他反攻凉州,两人只算同盟关系。但后来在刘备、关羽和诸葛亮的压制下,马超逐渐沦落成为刘备的小弟,彻底向刘备臣服。

不过,刘备给马超所敕封的官职是骠骑将军加凉州牧,从官职来看,刘备也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凭借马超在西凉地区根深蒂固的影响力,将凉州也纳入到蜀汉的版图内。只可惜,蜀汉在最鼎盛时突然急转直下,随后马超、刘备先后病逝,夺取凉州的计划就此搁浅。

等到诸葛亮北伐时,魏延被拜为凉州刺史,从官职来看,诸葛亮所要传达的意图是,蜀汉北伐的目标,是借机夺取凉州,所以你魏延不要总想着打长安。当然,因为魏延是荆州人,在西凉地区并没有什么影响力,所以诸葛亮就将马岱派到魏延身边做助手,此后马岱就一直跟随在魏延身边作战,也全程参与了诸葛亮的五次北伐。

后来,等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魏延因不满诸葛亮见军权交给杨仪,遂带兵私自撤离,还防火烧毁通往汉中的栈道。在魏延看来,诸葛亮见军权交付给杨仪,就是默认杨仪将成为诸葛亮的接班人,凭借杨仪和魏延的恶劣关系,等到杨仪彻底掌权,魏延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所以他才冒险烧毁栈道,打算借司马懿的手除掉杨仪。



按照魏延所计划,他的先行撤退必然会走漏消息,到时司马懿肯定会率大军对杨仪进行追击,因为撤退的栈道已经被烧毁,杨仪很有可能会被司马懿追上,到时杨仪自然凶多吉少。当然,作为久经沙场的名将,魏延很清楚所有的歼灭战都会有生还者,搞不好杨仪也会逃出来。

所以,为以防万一,魏延亲率大军堵在褒斜道南谷口,这里是栈道被烧之后,回汉中的必经之地,在魏军追击之下生还回来的蜀军必然要经过这里,没有比这里更合适的展开阻击了,魏延命人在这里安营扎寨,只等杨仪的到来。

当时,魏延的先行撤退确实让杨仪差点遭到司马懿的围歼,好在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而栈道虽然被烧,但好在杨仪知道另一条通往汉中的小道,所以最终有惊无险。而当杨仪的大军出现在魏延面前时,魏延当场惊得目瞪口呆。他万万没有想到,在他一手制造的险境中,杨仪的大军竟然没有遭受到任何损失。

此时,魏延以区区两万人对抗杨仪的八万大军,实际已经处于明显的下风,只不过大家碍于魏延的威名,不敢冒然出击。于是,杨仪就派王平出战,结果两军还未打,王平便先声夺人:“丞相刚刚去世,尸骨还未寒,你们这群混蛋就想造反么?”

王平一语正中魏延部下要害,这些将士此前一直被蒙在鼓里,直到杨仪大军出现才知道事情的原委,大多数人心里本就已经不愿卖命,现在王平又以大义相激,再思及家中父老妻儿,丞相恩德,一时间全部一哄而散。



在这种背景下,孤家寡人的魏延也只能带着他的儿子和少数亲信拨马落荒而逃,杨仪不打算就此放过魏延,他命令马岱带人前去追击,总而言之,对敌需狠,斩草除根,男女老幼,不留一人。

很快,马岱在汉中成功追上魏延,并将魏延斩首示众。而杨仪则用脚践踏着魏延的头颅狂笑道:“庸奴,复能作恶不?”接着,杨仪下令诛灭魏延三族。这战过后,马岱因诛杀魏延的首功,被刘禅进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成为蜀汉为数不多封侯拜将的人物。

在诸葛亮死后的第二年,蒋琬已经全面替代诸葛亮掌握蜀汉大权,但与诸葛亮不同的是,蒋琬并不热衷于北伐,这也让马岱很是忧虑,因为马岱和马超一样,都是希望有一天能够反攻回自己的家乡西凉,加上当时马岱年事已高,随时可能会被上天给唤走。

在这种背景下,马岱就连着给朝廷上了好几道奏表,要求允许他出兵伐魏,一方面蜀汉朝廷也想夺取凉州,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马岱确实年事已高,如果等他也去世,蜀汉内部就再也找不出一个在凉州有根深蒂固影响力的人物,所以还不如趁马岱健在,让他试一试。

于是,蒋琬就同意了马岱的出兵请求,当然,蒋琬肯定是不会向诸葛亮那样举全国之兵来伐魏,所以他只是让马岱带领驻扎在汉中前线的一万多士兵伐魏。蒋琬的意思很简单,先小打小闹一阵,打赢了就追加兵力,打输了就赶紧跑回来,对蜀汉也没什么损失。

随后在公元235年,马岱正式率领一万大军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但可惜的是,马岱这支军队,很快遭到魏将金牛的阻挡。这金牛曾经是曹仁的部将,后跟随司马懿一同从荆襄来到关中,在得知马岱出兵后,司马懿就立即派遣牛金前去迎战,而金牛也不负众望,一战将马岱打得大败而归,斩首一千多人。马岱兵败回到汉中后,想到自己壮志难酬,很快就郁郁而终。

2

马岱可不是凭一己之力杀死魏延的。那个魏延哈哈大笑“谁敢杀我”然后被马岱杀死只是小说情节。




按照三国志的记载,实际上是魏延发动兵变要杀与他有宿怨的杨仪,结果在将军王平的怒斥下,魏延的部下觉得自己老大这么做实在是没道理,又担心被连累,于是全都投降了。“延士众知曲在延,莫为用命,军皆散。延独与其子数人逃亡,奔汉中”,魏延木办法,只能带着几个儿子逃往汉中(不知是想召集部队还是叛逃魏国),“仪遣马岱追斩之,致首於仪。”杨仪派马岱去追杀魏延,这时候马岱应该是带着不少人马,威风凛凛,魏延父子就几个人,自然毫无反抗之力,所以丢掉了脑袋。



因为杀了魏延的功劳,马岱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奇怪的是,第二年(235年)发生了一起三国志没有记载的战斗,《晋书》称,“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这里的帝指的是司马懿,牛金是名将曹仁的部曲。

那么,为什么诸葛亮刚刚去世,蜀汉就再进攻魏国呢?

其实这次战斗后面还有一句记载:“武都氐王苻双、强端帅其属六千余人来降。”苻双名不见经传,这个强端却很有名气。

218年曹刘汉中争霸时,刘备遣使者企图通好阴平氐人,时阴平氐人雷定响应马超,而阴平氐王强端却亲曹魏,刘备部将吴兰在沮水被曹洪打败,逃至阴平时被强端所斩杀,并将其首级送交曹军。

强端的游戏形象

229年,诸葛亮派将军陈式占领了武都、阴平二郡,可想而知,亲魏的强端日子不会好过,所以诸葛亮一死,强端就和同样亲魏的苻双一起带着部众越境投奔魏国。而蜀汉自然不肯轻易放过,马岱就带着自己的部队(应该不会太多,也就数千人)追杀。只是没想到强端已经和司马懿事先搭上了线,后者派牛金前来接应,击退了马岱。对蜀汉来说这只是一次不成功的平叛行动,因此没有多少记载。

诸葛亮出祁山就是走的武都郡,因此双方在边境两边都有驻军,反应都很快,同时也都努力拉拢武都当地的少数民族——氐人

而且武都氐的这一次叛变后来又发生了变化。不知道什么原因,武都氐王苻健请求归降蜀汉,蜀汉派将军张尉前往接应苻健(和牛金一样),过了约定日子还没有消息,大将军蒋琬为此十分焦虑,将军张嶷说:“苻健请求归降很真诚,一定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平时听说苻健的弟弟(可能就是指苻双)很狡诈,而且胡人不可能一起来归附,恐怕有叛变的情况,所以滞留在半路上。”几天后,消息传来,苻健弟弟果然带四百户人众投奔魏国,只有苻健前来归顺。因为担心苻健再次反复,干脆“徙武都氐王苻健及氐民四百余户於广都”,迁徙到四川腹地,想跑也没得跑了。

此后马岱就再也没有记载,蜀汉也一连十余年没有北伐,因此马岱应该是在这期间就病逝了。

3

关于马岱,史料记载的并不多,就是生卒年也不详。

除了斩杀魏延这个桥段,马岱露脸的机会并不多。

但由于魏延是诸葛亮死后,蜀汉超级大佬级别人物,马岱干了这么一件大事,他的结局自然受到很大的关注。

探讨一下他的结局,也的确是一件很有必要的事情。

这对了解三国历史,正确评价那个时期的历史人物很有意义。

一个人的历史命运,必须适应历史的潮流。

否则,不仅不会有大的建树,而且可能是个悲剧。

马岱的人生经历,比较简单,仅从他的本身经历,看不出很大的历史价值。

但如果把他与马超父子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看待,那就很有意义。

我一向认为,作为历史爱好者,我们不是考古学家、历史学家。

如果我们仅仅把眼光局限在一些历史细节上,恐怕感悟不多,意义不大。

把眼光放得更宽一些,感觉会很不一样。

这是我看历史的习惯,希望友友们认可和喜欢。

马岱(生卒年不详),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
三国时期蜀汉将领,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代;
祖父马平,曾任天水郡兰干县尉;
伯父马腾,蜀汉骠骑将军马超的从弟。

凉州的马氏家族,是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在西凉很有势力。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也非常看重以马腾为代表的马氏宗族力量,极力拉拢。

马腾的儿子马超,少年成名,曹操多次征召入朝为官,都被马超拒绝。

后来,马腾与韩遂等人一起对抗曹操,结为异性兄弟。

以利益结成的联盟,终因利益而解体。

由于部曲之间的矛盾,马腾与韩遂最终失和,相互攻杀,韩遂杀掉了马腾的妻子,从此成为了仇敌,连年交战。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派遣钟繇、韦端前去劝和,并以马腾为前将军,封槐里侯。

之后,马腾听从张既的建议,也迫于压力,决定入朝为官。

曹操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代替马腾统领军队,屯于原地;封其子马休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同其余家属迁徙邺城。

如果马腾像汉中太守张鲁一样,依附朝廷,追随曹操,也会是不错的结局。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在赤壁之战后,开始对关中用兵。

关中马超与韩遂、杨秋等十部心生疑惧,一时俱反。

这与曹操的宣传工作没有做好有很大关系,但与马超等人缺乏政治智慧,认不清大势所趋,更有绝对关系。

张鲁就有句名言:“宁愿曹公为奴,不做刘备上宾”。

这是很明智的选择。

但此时,马超却选择了在潼关抗拒曹操,而马岱选择追随从兄马超一起抗曹。

七月,曹操率大军亲征,大败关中联军。

马超、韩遂等欲割地求和,曹操不许。

后来,马超、韩遂又以儿子为质求和。

曹操采纳贾诩建议,用离间计大败马超,韩遂投降曹操。

平定凉州地区后,曹操撤军,斩杀了马腾及其儿子,夷灭其三族。

马超不自量力,这事就玩大啦。

213年,马岱跟随马超逃亡汉中,依附张鲁。

马超还是不安分,引起张鲁疑惧,就想杀了他。

无奈之下,马超只得再次逃亡益州,依附刘备。

刘备可不是吃干饭的,深知马超的套路。

马超遇到刘备,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马超念念不忘想打回西凉去,做个西凉王。

刘备宁可不要西凉,也不会让你马超去做西凉王。

可想而知,马超是多么的郁闷,马岱也就无所作为。

222年,马超病重,上书刘备:

\"臣宗族门下二百口人,被曹操诛杀殆尽,只剩下从弟马岱,当以我卑微的宗族让他继承,深深地托付给陛下您,其他的也没什么话了。\"

同年十二月,马超就挂掉了。

就此看来,马超的智商也不会比吕布高多少,何苦来着?

此后的马岱也就死心塌地成了刘备的小跟班,与曹魏成为了死敌。

魏延一向不听诸葛亮的招呼,马岱也就成了诸葛亮最后处决魏延的棋子。

之所以啰里啰嗦说这么多,我的意思是,马岱的命运完全不必交给蜀汉的刘备。

马岱及马超等整个马氏家族完全有更好的选择和出路。

这就是历史,没有假设,但却能给后世以足够的启迪和感悟。

马岱与整个马氏家族的命运在一起,也没有选择的机会和权利,等待他的也不会有好的结局。

马超死后,马岱一直追随诸葛亮,多次参加北伐。

但随着诸葛亮屡屡北伐失败,马岱也没有机会,能够打回老家去。

234年,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病逝五丈原。

按照诸葛亮的最后安排,马岱斩杀了魏延。

马岱因为这个功劳也被封为平北将军、陈仓侯。

据《晋书》记载,235年马岱率领蜀汉军队,继续北伐。

司马懿也没很当回事,仅仅派遣部将牛金就击败了马岱,斩杀蜀军千余首级。

之后再也见不到马岱的踪迹了,连啥时候死去的也没有任何记载。

西凉派系本来在蜀汉就没有多大的实力,马超死后,更没有了发言权。

就个人能力而言,能够斩杀魏延,可见马岱也不是等闲之辈,但落得如此下场,也是可悲可叹。

一个人的命运,如果不能融入历史的潮流中,只有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

具体说就是,如果马岱跟随马超一起,投奔曹操,其结局就大不一样了。

马岱的一生,尽管留给后世的史料不多,但足以给后世许多可以汲取的东西,

这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所有结果都是自己的选择。

每个人都值得尊敬,但不妨从另一个角度来品味历史,感悟人生。

马岱墓遗址位于四川省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之处。其墓虽不甚宏大,周围却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围绕,无侵葬野坟。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约二米,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约3米。1950年代曾于封土下发现花边砖,砖上隶书\"马岱之墓\"字样。广汉市向阳镇(与青白江接壤)在修大件路时也发现马岱碑,现存于政府院内。


4

诸葛亮星殒五丈原后,大将魏延不想撤军,和长史杨议互相扯皮,互上表称对方是卖国贼。但最后,还是杨仪搞掉了魏延,动手的是马岱。虽然在演义里,马岱杀魏延,写的神乎其神,但正史确实有此记载。

马岱是蜀汉五将上将马超的堂弟。马超战曹操,攻陇上,围成都,汉中之战,马岱都跟着堂兄。诸葛亮平南中时,马岱也领过盒饭。马超死前,曾对刘备说,自己一家人被曹操杀光了,惟有从弟马岱还活着,请大王为马家留一后裔。马岱出身不凡,仕途自然相对稳一些。马岱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马岱最后的出场是出师伐魏,被魏国大将牛金击,此后再无消息。有人说马岱根本没输给牛金,这事是晋朝司马氏胡吹出来的。

马岱去了哪里?

还要从马岱为什么可以杀魏延说起。要杀魏延,需要几个条件,魏延很熟,跟杨仪不能太近,能力要强,在蜀汉官场属二三线。这些条件,马岱完全符合。蜀汉有三大势力:荆州派、益州派、东来派。而马超都不属于在这三派,在蜀汉官场根基非常浅。川中名士彭恙降职时,对刘备心怀怨望,曾去看望马超,胡乱说话。马超赶快举报,可见马超在刘备这里混的不怎么样。马超和马岱武功高强,但刘备似乎不太信任他们,很少给出场露面的机会。只是在刘备准备进攻东吴时,让马超和马岱协助魏延守汉中,给魏延打杂。这说明马岱和魏延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至少比杨仪要近。

因为,马岱杀魏延后,等于向朝廷表明自己的忠诚,可以不再当受气的小媳妇了。但马岱获得的,也仅限于此。毕竟,他本身混的就不怎么样的堂兄马超,去年多年了,在朝中并没有马岱可以依靠的大树。既然无法建功立业,那还不如归隐林下。蜀汉灭亡后,蜀汉重臣能出场的都出场,却没有马岱。说明马岱要么死在亡国之前,要么藏在乡下不想出山。

《三国志》没有马岱人生结局的记载,但在成都市新都区,有马岱的墓。

5


马嘶龙啸战鼓擂,岱山呐喊鸿雁飞。公元234年,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的诸葛亮耗尽了最后的心血,病逝于五丈原。诸葛孔明病逝后,素有矛盾的长史杨仪和将军魏延无人可以压制,矛盾全面爆发。两人都宣称对方蓄意谋反,公报私仇,最后兵戎相见。

演义中,诸葛亮授予杨仪锦囊,故意让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魏延身后的马岱趁机将其斩杀。《三国志》中,杨仪派王平率领大军对战魏延,分化瓦解了魏延的军队,魏延与几个儿子等数人逃亡,后又派马岱追杀魏延,并将其斩杀。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中记载,魏延都是马岱所杀。

那么,马岱在斩杀魏延后,后来去哪了?他的结局如何?《三国演义》、《晋书》和《三国志》中都没有介绍马岱的结局,最终去向。下面根据《三国演义》、《晋书》和《三国志》中相关记载,结合自己的见解,提出两个可能的结局(仅代表个人观点)。


结局一:马岱北伐为叔父马腾报仇无望,郁郁而终。

演义中,马岱,马超的从弟,马岱曾随马腾入许昌,后马腾及两个儿子马休、马铁在许昌被曹操所杀。马岱乔装打扮独自逃出许昌,回到西凉,投奔大哥马超。马超和马岱与曹操有血海深仇,与曹贼势不两立,立志为马腾报仇雪恨。此后,马超与马岱联合韩遂起兵反曹,在潼关大战曹营诸多一流武将,杀得曹操两次差点丧命,即曹操“割须弃袍”和夺船避箭。《三国演义》中后人有诗曰:

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怆惶脱锦袍。剑割髭髯 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后来,马超归顺刘备夺取益州后,未受到刘备及诸葛亮重用,未能实现北伐中原,除掉曹贼为父报仇的心愿。公元222年,马超郁郁而终,年仅47岁。马超病逝后,马岱继承了他的志向,以讨伐曹贼为志向,积极跟随诸葛亮北伐。诸葛亮死后,主政的蒋琬和费祎实行休养生息之策,尽可能减少军事行动。

公元235年,即诸葛亮病逝一年后,马岱仍然顶着蜀汉满朝文武反对征战的压力,发动了北伐曹魏的战争,被司马懿派遣曾经曹仁的部将牛金抵挡。这一战,马岱由于没有得到蜀汉上层的支持,被牛金打败,大败而归。虽然这一次北伐,马岱以失败告终,代表了他北伐中原,为叔父马腾报仇的决心。他的愿望与蜀汉上层的意志相悖,一直无法北伐,郁郁而终。《晋书》中记载:

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结局二:马岱受到“杨仪事件”的牵连,回家养老。

马超病死后,马岱身份低微,没有靠山。他不得不依靠诸葛亮,为其鞍前马后,七擒孟获,六出祁山,都有他的影子。诸葛亮死后,长史杨仪和魏延矛盾全面爆发,马岱在这两人之中必须选择一个作为靠山。他选择了杨仪,协助杨仪除掉死对头魏延。这时,在旁人的眼中,马岱贴上了杨仪嫡系的标签。

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后,蒋琬继承丞相诸葛亮的大权,拜尚书令,又加行都护、假节。杨仪护送诸葛亮遗柩千里迢迢回到成都,仅仅被后主刘禅封为中军师。他不甘屈居蒋琬之下,经常对费祎抱怨发牢骚,还说出“当初宁愿投魏”的不当言论。费祎向后主刘禅如实上奏陈杨仪之言,刘禅于是将杨仪贬为庶民。杨仪醒悟,自觉羞愧,对不起刘备和诸葛亮的培育之恩,最终自刎而死。


马岱新投靠的杨仪死后,他在朝中不但没有强有力的依靠,还受到了“杨仪事件”的影响,渐渐被排挤出权力中心。此时,蜀汉因诸葛亮主政时战事太多劳民伤财,需要休养生息为由,十多年没有大的军事行动,文官得势。同时,魏国和东吴也没有战事,魏蜀吴三国之间少有的和平。作为武将的马岱受到进一步的排挤,只能回家养老。《三国演义》中记载:

蜀汉建兴十三年,魏主曹睿青龙三夫,吴主孙权嘉 禾四年,三国各不兴兵。


蜀汉并不注重修史,没有记载马岱的生卒年,好多比马岱身份高的人物也没有详细的生卒年记载。因此,只能根据《三国演义》、《晋书》和《三国志》中相关记载,通过个人分析,推断出马岱在斩杀魏延后的结局。马岱可能在蜀汉没有战事的十多年里,郁郁而终。

你们是怎么看待马岱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6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先看看马岱是怎么杀的魏延?

诸葛亮临死前,感觉时日无多,便开始交待后事,诸葛亮依次叫了三个人,先是姜维,将自已所记兵书、阵法、兵器都传给姜维;接着找来马岱,授以密计,并嘱付死后按计行事;最后找来杨仪,并授予锦囊一个,告知死后魏延必谋反,等魏延反时,可拆开锦囊依计行事。



当晚,诸葛亮去世。蜀军按丞相遗命准备全军后撤,杨仪派费祎到魏延营中告诉魏延诸葛亮去世,告知让魏延断后,杨仪暂代兵权,并探探魏延口气,结果魏延不肯断后,还看不起杨仪,于是费祎就找了个借口离开魏延营地,回到杨仪处。

结果杨仪就不再理会魏延,率领大军后撤,由姜维断后,结果魏延听说后,派出马岱去打探消息,马岱回来告诉魏延,杨仪已率军后撤,魏延问马岱是否愿意相助,马岱欣然同意,于是魏延率领本部兵马也开始南撤。



结果魏延抄小道跑到杨仪前面并烧绝栈道,拦住杨仪军的去路,接着杨仪与魏仪互相向后主刘禅上表告对方谋反,随后杨仪、姜维等人抄小路避开烧毁的栈道,往汉中进发,杨仪派王平为先锋,领兵三千先行。

王平率领的三千先锋碰上魏延的军队,王平劝魏延手下的士兵不要与魏延一起谋反,大家都是益州,你们可以先行回家。当时魏延手下的士兵就散了一半,王平与魏延战了几个百合便退走,魏延手下有一半的士兵逃跑,魏延杀了几人都拦不信,只有马岱率领三百人纹丝不动。



之后,魏延与马岱一起率军进攻杨仪与姜维占据的南郑城,杨仪看到魏延前来,便拆开了诸葛亮给他的锦囊,随后杨仪便率军出城,对魏延说:你敢在马上大叫三声谁敢杀我,就是大丈夫,我就把汉中城池献给你。

魏延说:杨仪你听着,如果孔明在世,吾尚惧他三分,他今已亡,天下谁敢敌我?别说连叫三声,便是叫三万声,这有何难!于是魏延大叫:谁敢杀我?谁敢......魏延话音未落,直见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我敢杀你!”接着手起刀落,魏延的人头被斩于马下,杀魏延的人便是马岱。



原来诸葛亮早就安排好了让马岱杀魏延,并且还授予了杨仪配件的锦囊,于是魏延不出诸葛孔明所料被马岱斩杀。

由此可以看出,魏延并不是马岱一已之力杀的,而是诸葛亮早就计划好的事,如果真要算,只能算是诸葛亮设法杀了魏延,马岱只不过是最后那个执行者而已



蜀军回到成都后,马岱因为斩杀魏延有功,便将魏延原来的爵位都赐给了马岱。

马岱应该是病死或者老死的,也就是说正常死亡。因为马岱是马超的堂弟,而马超去世比刘备还早一年,到诸葛亮去世时,马超已经去世了12年,马超死的时候是47岁,到诸葛亮去世这年,马岱也相近60岁了,这个年龄已经不小了



在诸葛亮去世后,蜀汉的政策主要是处理内政,很少对外用兵了,没有对外用兵,武将也基本上是生老病死,不会死在战场上,因此马岱也是如此,和他差不多的王平、吴懿等将领也是病死的,所以马岱也是,马岱最终的结局就是病死在益州

7

此人是蜀国的悍将,在诸葛亮死后,他一举斩杀大将魏延,他更是独自北伐,但是在他北伐之后,他却神秘失踪。在上世纪50年代,人们在四川发现了他的坟墓。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蜀国这员悍将的那些秘密。

这位蜀国的悍将就是蜀国的武将马岱,五虎上将马超的从弟,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马岱作为马超的从弟,一直跟着马超南征北战,却一直活在马超的光环下,鲜有出彩的地方。直到诸葛亮死后,他才崭露头角。诸葛亮死后,杨仪和魏延就北伐的问题产生分歧,他们相互指责对方谋反,最后刘禅还是选择相信了杨仪。

于是,杨仪派马岱带兵追击魏延父子,马岱一举将魏延斩杀,并且带着魏延的首级给杨仪复命。马岱斩杀魏延后,一战成名。很多人万万没有想到,曾经马超的小弟竟然也是如此厉害。从此,马岱不仅在史书上留下了响亮的名字,而且他也迎接来了自己的人生巅峰。他不再是小弟,而是蜀汉的中流砥柱。

在马岱斩杀魏延后,据《晋书》记载:“(魏青龙)三年,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首级。”这时候,马岱独自挑起大梁,率领蜀军北伐,但是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并且从此之后马岱从史书上消失了。关于他消失的原因多半是因为在诸葛亮死后,大臣们纷纷主张停止北伐,休养生息,而坚持北伐的马岱希望通过一次胜利来让刘禅支持继续北伐,但事与愿违,他最终以失败告终。战场上的失利,导致马岱失势,从此被雪藏,最后马岱在遗憾中死去。

马岱墓遗址位于四川省新都县军屯镇与弥牟镇交合之处,其墓虽不甚宏大,周围却是苍松翠柏,茂林修竹围绕。墓前有石桌祭台有石碑,碑高约二米,碑上刻有:“汉平北将军马公讳岱之墓。”墓室依山坡而建,封土高约3米。1950年,曾于封土下发现花边砖,砖上隶书“马岱之墓”字样。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8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斩杀魏延」是马岱人生的高光时刻,是其数十年征战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其后马岱去向成疑,结局未知,令人费解,值得探究。

人生轨迹:西凉—关中—汉中—成都—汉中—成都

马岱是蜀国五虎上将马超的从弟,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西凉名门望族马氏之人。

后与马超一起在关中潼关一带与曹操作战,各有胜负,后投奔汉中张鲁。

与其不睦再投刘备,共同攻打成都。刘备夺取汉中后,长期驻守汉中,跟随诸葛亮北伐,死后葬于成都。

重大转折:马超之死和斩杀魏延

马岱一直跟随马超东奔西走,到处作战,可以说存在感不强。毕竟马超光芒太盛。

公元222年,马超病逝。马岱就成为蜀汉政权内部西凉的唯一代表,也是唯一一个对西凉情况了解且具有影响力的人物,由此逐渐被重视。

诸葛亮死后,魏延发生兵变,马岱出兵斩杀魏延,确立了自己的军事地位。因此功拜将封侯。

马超之死,马岱的政治重要性凸显,魏延之死,马岱的军事重要性凸显。这是马岱人生的两次重要转折,却也是蜀汉两位将星的陨落。

魏延之死:历史和小说哪个更靠谱?

「三国演义」中,魏延大叫「谁敢杀我」,马岱从背后刀斩魏延。

据史书记载,诸葛亮病逝于北伐途中的五丈原,其时正与司马懿对峙。军权由丞相长史杨仪掌握,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互争权夺利。

魏延带领自己部队悄悄撤出战场,并焚毁栈桥,堵塞杨仪回军道路,想借司马懿之手除掉杨仪。

没想到杨仪从另一条道路撤回汉中,派遣王平出战魏延,王平说明真想,魏延军逃走无数。后又派马岱追击魏延,最终魏延兵败被杀。

政治主张:坚定的北伐派

蜀汉内部一直有主战派和主和派,诸葛亮为首的北伐派占据主导地位。马超马岱兄弟也是坚定的北伐派。

马超马岱是西凉人,他们一直梦想打回老家去,收复凉州。这和刘备诸葛亮的北伐大业不谋而合。这也是马刘最终联手走到一起的政治基础。

诸葛亮死后,马岱多次上书请求北伐,蜀汉朝廷同意。马岱率一万人北伐,可惜战败,壮志未酬。

最终归宿:壮志未酬,葬在成都

马岱史书记载不多,北伐后具体不详。但其墓址在成都新都区,其大概率死在蜀国。苍松翠柏,陪伴着这位蜀汉名将。

9


公元234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他死后,长史杨仪和大将魏延的矛盾全面升级,达到了不可调和,你死我活的地步。这时,有一个关键人物出场了,演义中他接受诸葛亮的秘密任务,偷袭斩杀素有“反骨”的魏延。这个人就是马岱,他是五虎上将中马超的堂弟,他凭一己之力斩杀魏延后,销声匿迹,他去哪了?依据演义及相关史料,分析得出三个结局,分析如下。


其一,马岱可能看透了世态炎凉,隐居西凉,度过余生。

马岱,演义中,他初次登场是随叔父马腾入京,后来因衣带诏事件,曹操将马腾及其两个儿子斩杀,只有马岱乔装趁乱逃出。马岱千里奔袭,向远在西凉的马超汇报惨剧,并跟随马超起兵,讨伐曹操。他曾在潼关前打败钟繇,后马岱跟随马超投奔刘备。马超病逝后,马岱继承了他的爵位,并受到刘禅和诸葛亮的重用。如蜀汉丞相诸葛亮七擒孟获和六出祁山伐魏等军事行动,都有马岱的身影。


马岱久经沙场,为蜀汉的稳定和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作战冷静踏实,深得诸葛亮信任。诸葛亮临终交代给马岱秘密任务,即斩杀被诸葛亮认为他死后必反的魏延。马岱不负众望,在杨仪引诱魏延大喊三声谁敢杀我时,手起刀落,一刀斩魏延于马下。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遂提马按辔,于马上大叫曰:“谁敢杀我?”一声未毕,脑后一人厉声而应曰:“吾敢杀汝!”手起刀落,斩魏延于马下。众皆骇然。斩魏延者,乃马岱也。


马岱斩杀魏延,是投靠长史杨仪的投名状,是杨仪的嫡系亲信了。如果杨仪在蜀汉朝堂掌握大权,马岱自然会受到重用。杨仪自己想的也是,他安全护送丞相诸葛亮灵柩回到成都,并顺利带回伐魏大军,还除掉可能谋反的魏延,立有大功,仅仅被后主刘禅封为中护军。

蒋琬成了诸葛亮的接班人,掌握了蜀汉的大权。杨仪被闲置了,他非常不满,还发了几句牢骚,如他曾和谓费袆诉苦:“昔日丞相初亡,吾若将全师投魏,宁当寂寞如此耶!”


没想到费祎将此话上奏刘禅,刘禅将杨仪变为庶民,杨仪羞惭,自杀而亡。马岱本以为杨仪是诸葛亮的接班人,是自己再次追随之人,没想到杨仪是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还口出不逊,人品恶劣。马岱心灰意冷,对蜀汉朝堂失去了信心,他可能退隐江湖,回到老家西凉隐居,不问世事。

其二,马岱在杨仪倒台后,受到牵连,郁郁而终。


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马岱失去了靠山,他重新选择了靠山。表面上,他选择的是大将魏延,实质上是长史杨仪。在关键时刻,马岱给了魏延致命一击,从魏延背后下手。马岱的这致命一击,使魏延被灭三族,杨仪夺取蜀汉军队大权。然而,好景不长,杨仪与蒋琬、费祎的争权重,失利,被边缘化,发了几句牢骚,被刘禅废为庶人,随后羞惭自杀。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蒋琬奏曰:“仪虽有罪,但日前随丞相多立功劳,未可斩也,当废为庶人。”后主从之,遂贬杨仪赴汉中嘉郡为民。仪羞惭自刎而死。


杨仪自杀后,马岱在朝中失去了靠山,他也可能被清算。“一朝天子一朝臣”,杨仪死后,马岱被边缘化。如果马岱人缘好,他只是被闲置,回家养老,不管事情了。如果马岱人缘不是太好,可能面临牢狱之灾。

其三,马岱可能看到伐魏报仇无望,忧愤而亡。


马岱的叔父马腾,及马氏宗族二百余口被曹操灭族。西凉马氏和曹魏有着血海深仇,不共戴天。蜀汉集团里,估计就数马超和马岱最想伐魏,克复中原了。他们想的是为冤死的家人们报仇雪恨。公元235年,即诸葛亮病逝的第二年,马岱率领蜀汉大军,伐魏,被魏将牛金击败,损失惨重。《晋书》中记载如下:

蜀将马岱入寇,帝遣将军牛金击走之,斩千余级。

估计这是一次很小的战役,这代表了马岱誓死伐魏的决心。这次战役之后,各大史书失去了马岱的记载,估计马岱伐魏无果,受到蜀汉朝臣排挤,郁郁而终。


总结,马岱在堂兄马超、丞相诸葛亮死后,失去了靠山,他重新寻找的靠山杨仪,不靠谱,失去了在蜀汉朝堂立足的基础,受到排挤。马岱在在斩杀魏延后,他可能退出隐居,也可能郁郁而终,还有可能伐魏无望忧愤而亡这三个结局。

关注三国、分析三国、研讨三国,为您揭开三国未解之谜。

10

当时诸葛亮死于北伐途中,大军密谋撤退,但魏延不赞同撤退,并与早与不和的杨仪交恶,于是两人都向后主举报对方要造反。

正当后主不能下定论之时,朝中大臣董允、蒋琬都表示更相信杨仪一些,认为魏延造反可能性大,毕竟杨仪是文官。

在朝中认为魏延可能造反后,魏延其实就处于劣势了。而王平进攻魏延时又搬出了诸葛亮,说丞相才刚刚去世,你们怎么能这样呢?魏延的大军觉得王平说的很对,于是都散去了。

魏延于是与儿子还有几个亲信逃往汉中,而杨仪又命马岱追上逃亡的魏延,将其斩杀。

马岱是不是将魏延单杀的呢?这个不得而知。但马岱既然是被派去的追兵,就一定会有带军队,不可能单枪匹马追杀。而带了军队去追杀一直疲于逃亡的魏延与他的几个儿子、亲信,可以说一点难度都没有。不过马岱单杀也有可能,毕竟当时的魏延可能已经疲劳的没战斗力了,加上自己人多可以车轮战,单杀还是群殴马岱说了算。

那杀了魏延的马岱到底去了哪呢?因为马岱没有列传也就没有说明,这里只能从一些事迹里看出他的后来的一些蛛丝马迹。

说这个之前,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下马岱。马岱早年跟随从兄马超,即便是马超陷入低谷,依附于张鲁,他依旧不离不弃。马超投刘后,马岱也跟着到了刘备这头。不过这时候马岱并没有得到重用。

马超临死前,上书刘备要他重用跟随自己多年的这个家人,而刘备在夷陵战后也是损兵折将,缺人手,于是马岱才正式被重用。诸葛亮北伐时期,他一直跟随,立下了不少战功,官至平北将军,陈仓侯。

在公元234年,他斩杀魏延后,应该是回到了蜀中。而这个时候蜀汉因为大将少,马岱又资历老,权力必定已经不小了。在次年,即公元235年,他还率伐过魏,不过被司马懿部将牛金给击退了。

他在被牛金打败之后就彻底没有了记载,很有可能没多久就去世了。不过也有可能是被雪藏了,毕竟当时诸葛亮死后掌权的蒋琬等人主张休养生息,本来就对马岱攻魏不太赞同,而马岱又新败,于是乘机解除他的兵权,不再重用他也是有可能的。

马岱死后葬于四川省新都县,这是在成都里头,也说明马岱很可能并没有被派去地方镇守,所以他有可能被收了权,在成都做了一个闲差,最终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