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汉初三杰的张良有何计策保住了张氏家族?

汉初三杰的张良有何计策保住了张氏家族?

2020-07-19 12:20阅读(61)

汉初三杰的张良有何计策保住了张氏家族?:张氏家族的安危与否,其实全系张良于一身,张良安好,则张氏家族亦安全,就看张良如何施为了,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危

1

张氏家族的安危与否,其实全系张良于一身,张良安好,则张氏家族亦安全,就看张良如何施为了,自古以来,功高震主者危,名满天下者不赏,凡事讲究平衡,否则过犹不及,故为臣之道,不以功高而自傲,不以受宠而作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方为明哲保身之上策,而观历史之长河,张良是为数不多深谙此道之人。

张良出身韩国官宦之家,其祖父和父亲在韩国,都位极人臣,传到张良这一代时,韩国逐渐式微,后终被秦国所灭,张良身负家仇国恨,曾于博浪沙伏击秦始皇,险些要了秦始皇的性命,后张良遭秦朝四处通缉。

(张良)

此后张良游走于天下之间,机缘巧合之下,有幸与隐世高人黄石公相识,被黄石公看重,授以《太公兵法》一书,张良得此书后,如获至宝,废寝忘食,潜心研究之下,终得其中精髓,成就非凡智慧。

之后张良得到刘邦赏识,追随刘邦鞍前马后,征战天下,屡出大谋,扶汉室于危难,挽狂澜于既倒,居功至伟。

(黄石公和张良)

刘邦进军咸阳时,张良以金钱贿赂峣关守将,助刘邦轻松拿下峣关,是刘邦成为第一个进入咸阳之人,并且他还告诫刘邦,与秦民约法三章,使刘邦因此而获得了民心。

鸿门宴时,张良出奇谋智斗范增,助刘邦逃出生天,龙归大海。

刘邦称帝后,有易太子之念,众人都束手无策,张良略施小计,请来商山四皓,刘邦见之,顿失易换之心。

后张良论功被封万户侯,可为功高位重,荣耀无限,但他却不贪恋权位,不迷恋富贵,急流勇退,得保全身,而以善终,足见其才。

(刘邦和张良)

结语:

话复前言,张良既能全身而退,张氏家族也必能得保周全,他们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没有谁能独善其身。

2

“汉初三杰”之中,韩信以谋反罪名被杀,还诛灭其三族;萧何也被治罪下狱,惟有留侯张良,自始至终,都深得刘邦的信任,同时也赢得了吕后的尊敬。俗话说“伴君如伴虎”,且刘邦多疑,还是在大肆屠杀功臣的汉高祖刘邦手下当差,后来又经历残暴的吕后把持朝政。张良能够在这对夫妻手下,一直安然无恙,保全自己,能够的到善终的秘诀就是:不贪恋富贵;知进退。



刘邦建立汉朝之初,大肆封赏功臣,对张良的封赏是“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谢绝,只要了“留”这个地方,被称为留侯,张良明白兔死狗烹,此时他已经不问朝政,过起了半隐退的生活。而经历韩信,彭越之死,张良更是成了刘邦身边可有可无的人。只有小小封地的留侯张良,徒有虚名,没有实权,不足以对刘邦构成威胁,所以刘邦不会疑心懂进退的张良。而在刘邦想要废太子刘盈,另立刘如意为太子之时,眼看太子位要被剥夺,吕后求救于“智囊”张良。



张良考虑到太子一位,事关重要,不可轻易更立,便给吕后出主意,请“商山四皓”(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出马或扭转局面。而事实证明,刘邦一看自己多次邀请都没有出山的四人站在刘盈的身后,知道太子刘盈羽翼已丰,从此再不提废太子之事,吕后因此对张良更是尊敬和感激。所以,在张良担心兔死狗烹的命运落到自己身上,自请隐退,专心修道养病,吕后感念张良之前对太子的相助,主动劝解张良,张良自此断了隐退的念头,直到汉高后二年病逝,谥号文成侯。



所以,面对不贪恋权势富贵,又知进退的张良,刘邦和吕后都没有对张良痛下杀手,反而还都很信任他。而对张良来说,保全自己就是保全张氏一族,张良能得善终,张氏一族自然能保全

3

张良,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可谓是当时顶级的谋士,为刘邦开创西汉王朝可谓是功不可没。

那么为什么张良能够保住张氏家族呢?

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分析。

第一韩国灭亡以后的张氏家族。

根据《史记》记载:韩破,良家僮三百人。

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韩国灭亡了但是张良家还有实力养三百家僮。

这一段描述是张良早期韩国灭亡之后,张氏家族没有破灭的记载。

既然韩国都已经灭亡了那么为什么张良家还这么有钱,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方面张良家祖上祖父张开地父亲张平先后侍奉了韩国五代君王,直到韩国灭亡其父亲眼见韩国灭亡以后自杀,而此时的张良还很年幼,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国家灭亡了但是张家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保证家族衣食无忧。

另一方面,此时秦始皇正在逐渐的统一六国,每消灭一个国家必然会进行一番安抚工作,假如把韩国的官员全部灭族,肯定会激起更大的反抗,所以张氏家族才能够在韩国灭亡以后家族能够继续存活。

以上两个方面是张氏家族在韩国灭亡以后能够继续存活的原因。

下面我们分析第二个方面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张良家族能够继续的原因。

开篇提到张良为西汉王朝的建立功不可没,我们都知道刘邦这个人有个特点喜欢骂人,但是唯独对张良称他的字“子房”。为什么呢?因为刘邦对张良尊敬、佩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是刘邦对张良的评价。

或许有人会说刘邦对韩信和萧何的评价也很高呀?但是韩信被杀,萧何被刘邦下过大狱,唯独张良一生平安无事呢?

根据《史记》记载张良在西汉建立以后就去修道去了,这就能够看出张良的韬略,懂得急流勇退。张良深知刘邦的为人,如果说韩信纯属找死,那么宰相萧何可谓是兢兢业业,但是也免不了刘邦的怀疑。

那么为什么刘邦总是怀疑别人会背叛自己呢?

这就要从刘邦刚刚起兵之时他的老乡雍齿在刘邦最困难的时候背叛了他。

或许通过这件事刘邦留下了心理阴影吧。

那么刘邦有没有试探过张良呢?

答案是有的。

根据著名历史学家王立群老师的观点,刘邦赏赐张良食邑三万户,其实这就是一种试探,因为在分封的时候都是按军功来赏赐的,但是张良却三万户,不可谓不大。

但是张良却是这么回答的

《史记》记载: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原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

什么意思呢?

汉六年(前201)正月,封赏功臣。张良不曾有战功,高帝说:“出谋划策于营帐之中,决定胜负在千里之外,这就是子房的功劳。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事,与主上会合在留县,这是上天把我交给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我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同萧何等人一起受封。

张良的回答十分高明。

第一 陛下能够采用我的计谋,万幸还能生效,就是我最大的幸运。

第二 我与陛下在“留县”这个地方相遇就把“留县”这个地方赏赐给我吧,这句话分明打的就是感情牌,刘邦心里能不高兴吗?

所以在刘邦建立西汉王朝以后张良能够免于兔死狗烹的下场。

以上内容是我对此问题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读一段历史,懂一点智慧,悟一下人性。

我是爱好历史的上班族,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还有梦想。

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我的回答点赞关注,谢谢支持鼓励。

4

汉初三杰,张良排第一。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为刘邦统一中国立下了殊勋。与刘邦是亦师亦友的关系。张良之所以善终,的自保之策

功成身退 不慕虚荣

张良星光灿烂的功绩,集中于反秦灭项的战争期间,在刘邦夺取天下后,一切嘎然而止。是他谋竭智穷了吗?非也。

皇帝轮流坐,明年到我家。你能当,凭啥我不能?古来杀君夺帝者,层出不穷。故君王眼中,永有谬种,尤其那些功高盖主的近臣老臣,对皇帝的威胁最大。

张良这样有大智慧的人,能看不到吗?当年勾践灭吴,范蠡急流勇退,得以保全;文种贪名图利,惹祸灭身。这些历史教训,张良不会看不到。所以在承平之后,他就选择了功成身退。他对和刘邦谈心时,就明确表明不恋权位、归隐山林的想法。他说:“我家世代为韩相,韩国灭亡,臣不惜万金家财,向强秦报仇,天下为此震动,如今仅凭三寸之舌为帝王统师,封邑万户,位居列侯,这对臣这样一介平民是至高无上的,臣已经非常满足了。臣愿抛却人间事,随赤松子去遨游。”

于是以体弱多病为由,修习黄老之术,不食五谷。

于是闭门谢客,不交游,不吃喝,不再对国高了多一言一语。

战后的张良,忽如闲云野鹤,人间蒸发一般。

自保,也是大智慧!

不受分封 拿捏到位

汉六年(前201)正月,刘邦封赏功臣。刘邦以张良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大功,执意让张良自己从齐国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

张良一看受封名单,就知道刘邦所封,多是沛县老人,加上听到刘邦“非刘氏不得封王”的话,立即意识到,如果接受超过沛县老人的封赏,危险就要来了。但好心拒绝封赏,同样会受到皇帝的猜疑。刘邦嘴里不说,但心里会说,怎么,你还嫌少?

接受封赏,也要拿捏好分寸。

于是,张良推辞说:“当年臣于下邳起事,与陛下在留县相遇,这是天意将臣托付给陛下。陛下采用臣的计谋,幸而经常生效,臣只愿受封留县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

不接受三万户膏腴之地的封赏,却要贫瘠的留县,沛县老人便不会嫉妒。而留县,那是刘邦与张良相遇之地,是刘邦与张良心中的一颗常青树。张良要留县,表达了自己念旧,对与刘邦经过战火洗礼的情感念念不忘,沉淀于心。这当然感动了刘邦,于是封张良为留侯。

张良受封,没有一点风波,反而得到了刘邦与众人的钦佩。这一点,就像当年的孙叔敖一样。自保之计,不也很高明吗?

张良的自保之计还有很多,不贪钱财,不出恶言,不评判是非,对刘邦始终忠心耿耿……刘邦怎么会杀他?

张良是个大智慧人,他活的明白!

5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首,是创建大汉王朝的大功臣。汉朝建立之后的刘邦为了巩固刘氏政权杀了不少功臣,而张良及张氏家族没有被伤害还得以保全,这全靠张良超人的智慧及他为人处事的高明。

汉朝建立后。从两件发生在张良身上发生的事件,得知张良是个智者。也是他得以保全的原因。

一个是不邀功。汉初,刘邦在为大家论功行赏。说张良是谋圣;运等策帷幄中,决胜千里之外。也就是“在大营之中谋划,可以决定千里之外的胜负”。这就是张良的功劳。并赏他“自择齐地三万户”,这时张良不敢贪心。就对刘邦说“当我在下邳起兵而在 留 这地方和你相遇,老天把我交给你,我提的建议你都听了,而且很幸运都实现。这是天意。我哪儿都不要,更不要三万户。只要 留 这地方,你把留封给我就行了。留对于我是一种感激!是一种纪念!”。刘邦于是就留封给张良。所以历史上也把张良称为留侯。这就是高明人的知足,也是自保的万全之策。

二是不居功自傲。汉朝建立后,张良不以有功之臣占据一个官位。而是称自己有病,要练功保生。逐步淡出朝政,不参与政事。这种就是激流勇退,明哲保身的最好方法。

张良的这种做事策略不仅能保住张氏家族,还能得到刘邦们的厚待。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