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 > 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2020-07-19 12:13阅读(74)

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生下来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后有哪些区别?观察某一种行为对孩子发育长期的影响

1

生下来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后有哪些区别?

观察某一种行为对孩子发育长期的影响是项科学且严谨的工作,所以不敢盲目的说那种行为更好,但是从短期对于孩子的发育来说,经常被抱起的孩子和经常不被抱的孩子区别还是挺大的。

抱与不抱我们只讨论小月龄宝宝,也就是半岁前的宝宝,因为有早就证明,孩子半岁后的会用哭声“威胁”父母,而且半岁后孩子活动的范围增加,更喜欢独立活动。

经常被抱和不抱的孩子有哪些区别

在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和同事做了一个有关恒河猴的实验。他们把刚出生的猴宝宝和母亲分离,并且人为的给猴宝宝制造了两个妈妈,一个奶瓶妈妈,一个绒布妈妈。其实两个妈妈都是铁丝制成,一个身上挂着买瓶,一个身上挂着绒布,过了一段时间,心理学家发现,小猴只有在喝奶的时候会去找奶瓶妈妈,其它时间都会呆在绒布妈妈身上。尤其是在受到惊吓的时候会第一时间找到绒布妈妈而不是奶瓶妈妈。

通过这个实验,心理学家得出结论,灵长类动物的成长需要亲密的抚触和接触,这一结论推翻了美国社会当时主流的育儿观念:孩子哭闹不要回应,要让孩子学会独立。

那么妈妈的怀抱能给宝宝带来什么呢?

经常被抱的孩子安全感更好

《善解童贞》这本书中,作者胡萍提到:父母对孩子生理需求的及时满足,有利于培养宝宝的安全感。这属于孩子的第一层安全感。

第一层安全感怎么来得?

当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他好比一个火星文,心理更充满了恐怖和害怕,这个时候孩子会通过哭声来传递自己的需求,比如饿了,尿了,困了,当父母第一时间可以满足孩子的这些基本生理需求,孩子开始明白,我的需求可以被满足,我是安全的,这个世界是可靠的。

当这种物质需求被满足之后,孩子精神世界的第一级安全感才能够逐渐建立,孩子从母亲及时的回应中获得了接纳和被爱,这种交流主要是眼神和肢体的交流。

所以对于刚出生的宝宝妈妈的怀抱有着意义非凡的作用,孩子的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都需要怀抱。

经常被抱的孩子大脑发育的速度更快

有的人说婴儿怎样才能变得更聪明,更确切的说孩子生下来的大脑细胞容量是几乎相同的,后天的发育其实是快慢的问题,想要孩子更聪明,其实是让宝宝的大脑生长速度越快。

婴儿大脑发育有两个阶段,婴儿出生时大脑细胞约有100-180亿个,出生之后,宝宝的大脑发展进入了长质量的阶段,神经细胞连接的突触开始形成,这些突触在宝宝三个月大的时候到达顶峰。

这些突触在婴儿期有着快速的发展,在3个月的时候突触是3岁孩子的十倍。想要孩子大脑快速发展就要不停地激活这些突触。如何来激活,通过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不断的刺激。尤其是小月龄宝宝,躺在床上只能看到天花板,被抱起来可以接收到更多的风景,接受到更多信息,这种外部不断刺激,可以让宝宝大脑发育更快。

被抱起满足新生儿宝宝发育需求

在《北鼻的异想世界》中,研究者做了一个实验,让出生只有一周的新生儿宝宝看了两种图案,而监测的仪器随时可以观测宝宝大脑的动态变化。

当看到机械玩具时,婴儿的大脑没有任何变化,看人脸图案的时候,很明显孩子大脑的氧气含量快速增加,证明大脑中涌入了大量血液,宝宝很活跃。

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虽然宝宝出生只有一周,但是孩子明显更喜欢看人脸,这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建立起的第一个关系,喜欢随时受到成人的关注。因为人类是具有社会性的,这种关系的建立是被写在基因里的,那就是孩子出生就喜欢受到关注,喜欢和成人互动,这有利于孩子大脑的发育。

所以对于小月龄宝宝,当然需要更多的关注,多抱抱孩子,让宝宝多看成人立体的面孔。

关于抱孩子应该遵循的原则

  1. 抱孩子的频率和孩子的大运动成反比。也就是孩子大运动发育的越好,抱孩子的数量就要慢慢减少。大运动的发育代表着孩子的独立性,当孩子可以爬行的时候,应该给孩子更多自主探索。
  2. 抱孩子的前提是满足孩子的需求。有的宝宝天生是天使宝宝,不哭不闹,可以和孩子糊互动,可以适当抱起孩子,但是不要盲目有事没事就抱起孩子。
  3. 0-3个月的宝宝尽量多去抱孩子,不管是为了孩子安全普感还是宝宝大脑发育,3个月前的宝宝应该多去抱抱,参考第二天,不要过渡抱,就不存在抱着影响骨骼发育。
  4. 多抱孩子不等于抱睡。多抱孩子指的是用怀抱随时回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抱睡,孩子睡眠问题有很多原因,但是小月龄宝宝只要没有养成抱睡的习惯不会因为多抱了几次就睡觉放不下。
孩子究竟能不能抱,别盲目拒绝,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再考虑怎么做才是明智父母。

2

你好,我是空妈,很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宝宝生下来后,经常抱与不怎么抱的,在长大了之后有没有明显的差别呢?这应该是很多重视育儿教育的家长,会比较关注的一个问题。

差别肯定是会有的

空妈觉得其实这两种孩子的差别,更明显地是表现在心理跟性格上的差别。

出生后经常被哄抱的孩子,一般来说性格都更加愿意与人亲近,而且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他们的安全感,也非常容易得到满足,性格基本会比较稳定。

而小时候不怎么被抱的孩子,成长后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比较难以跟人亲近。

因为在婴幼儿时期,就缺乏与人接触的肌体感,会让他们在张大之后也很难恰如其分地与他人相处,甚至是表达情感。所以这类孩子,往往都会存在内向孤僻,有时候严重的还会出现残暴的极端特性。

因为从小就缺乏安全感,以及感受不到家人的关爱,会让他们的性格变得特别容易暴躁,喜欢大吼大叫。

而且这种情况,一旦形成了,就很难去改变。

所以空妈在这里建议各位家长,一定要在孩子早年间的抚养过程中,给予及时的关爱与安抚,不要一直放任孩子哭闹,而采取置之不理的态度。

我是空妈——育儿是个繁琐长远的事情,愿我们共同努力让孩子和父母一起变得越来越好

3

有差别的,经常抱的宝宝,他形成了一种依赖性!我做月子期间,是我亲身经历的!那是宝宝宝宝刚出生的时候,因为是新手妈妈,所以有些事情不太懂,宝宝一闹人,我就有点不知所措立马就把他抱起来,但是这个举动也让我以后的日子都过得很累!那时,婆婆不跟我们住一起,,老公上班,所以晚上,就我一个照顾宝宝!小家伙被抱的愣是睡觉放不到床上了,一放床上就哭闹不止。就这样,我几乎抱着他睡了整整一个多月!慢慢的大了,我也就没怎么惯着他了,有时候不管他,有时候就带他在户外活动的时间比较长,这样他就会累一些,入睡也快点,也渐渐的可以自己睡觉了。

因为妈妈的怀抱是温暖的,也是最有安全感,所以宝宝当然喜欢!对于,经常抱的宝宝与不经常抱的宝宝在长大以后没有太大的差别!主要还是看大人的教育方法。当然,当宝宝可以稍微放手的时候,家长,还是不可以肆意妄为的惯着他,这样以后大了,那坏习惯可是难改了!与那些不经常被\"抱着\"的孩子你会发现有很大的区别!虽然我的宝宝在月子期间,我抱了整整一个月,但是他现在快两周岁了,一点也没有,娇气的毛病,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他都可以做!

总之抱于不抱的差别在于,什么时候不抱,什么时候抱!

4

我记得儿子刚出生的时候,很多妈妈都和我传授经验说孩子不能经常抱,不然抱着抱着他们习惯了就会老要你抱,特别宝宝哭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抱。

我信以为真,真的就不太抱儿子,哪怕宝宝哭得厉害,我都让他哭着睡着了,可我才这么做了一天,就觉得这个方法不妥,为什么孩子哭着想要你抱,你却不抱呢,觉得挺残忍的,所以我开始选择经常抱着宝宝。

后来无意中看到了华生的“哭声免疫法”,我才知道朋友所谓的宝宝哭的时候,你千万不要抱就是“哭声免疫法”,哭声免疫法的宗旨就是孩子哭得时候不要抱,等孩子不哭了妈妈才抱,让孩子知道只有不哭的时候,才能得到妈妈的怀抱。


而这个“哭声免疫法”竟然曾经风靡全美国,华生那个年代,许多美国父母用过这个方法治好真的变得不粘人,不总要大人抱着,但是长大之后弊端却显示出来了,很多孩子睡眠和心理上都有些问题,而提倡哭声免疫法的华生,他自己的孩子人格上都有问题。

我这才意识到,当时我选择放弃“哭声免疫法”是多么明智的选择,我觉得生下来就经常抱的宝宝和不怎么抱的宝宝有以下这些区别。


经常被抱的宝宝亲子感情发育更好,更聪明

拥抱宝宝与父母建立感情的重要方式,如果父母经常拥抱宝宝,和宝宝互动,可以促进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亲子关系。

并且当宝宝在父母怀中的时候,他们会感觉很放松,这是宝宝最佳的学习时间。

经常被抱的宝宝更有安全感

宝宝经常被抱着,他们是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爱,每当他们哭泣的时候,都能从父母那里得到及时的回馈,所以他们内心安全感十足,不用担心父母不拥抱和爱惜自己。


经常被抱的宝宝的不多

一般来说宝宝被父母抱着就很少哭泣了,宝宝不经常哭泣对身体其实有些好处的,比如说很多宝宝哭多了会容易有脐疝之类的,不哭的宝宝不容易有脐疝。

5

如果说宝宝长大成人以后有什么明显的差别,我觉得除非有科学研究和长期的调研跟踪,否则很难说有多大的区别。

但是,在小时候,还是有所差别的。

宝宝刚生下来,需要充足的睡眠,还是尽量不要抱,让宝宝躺在床上自由睡眠。一是因为宝宝经常抱在怀里,身体受到束缚,尤其是颈椎,脊椎等,得不到舒展,不利于宝宝的发育。二是宝宝被经常抱,会形成依赖感,长期的话,就会经常要抱,不抱就会引起哭闹等。

以前的观念也会认为经常抱孩子会让孩子产生依赖,不利于独立,孩子会比较脆弱。所以,孩子哭闹的时候就不用管,等到他自己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但是现在新的理念认为,孩子如果哭了、饿了、闹了,需要大人抱的时候,大人就适时给予拥抱,尤其是妈妈,让孩子感觉到信任、踏实,最终停止哭泣。我比较赞成后面这种理念,一是自己做了妈妈之后,看见孩子大哭的时候有点心疼,二是认为孩子现在哭闹如果得不到满足,会影响他以后情绪的表达和情感的诉求,孩子也会缺乏安全感。三是觉得孩子想要抱的时间也就那么几年,何不满足他?况且满足他的同时自己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

所以,我觉得孩子小时候尽量少抱,以免影响孩子发育,但当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也不要吝啬拥抱,同时各个阶段注意抱的方式,几个月的时候,要托着头,孩子还不能竖起头来,等到长大一些,就可以适当的竖抱以满足孩子对外界好奇、感觉新鲜的需求。

一己之见,需要对你有启发吧!

6

前三个月孩子哭闹的时候可以多抱抱,给足宝宝安全感,以后才容易独立。有人说不抱的孩子乖乖的很好带,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小月龄宝宝向外界传达信息的方式就是哭,饿了会哭,拉了会哭,不舒服了会哭,如果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宝宝整天不哭不闹,不是这个宝宝有多乖多好带,而是她之前的的表达没被回应,所以她就不再表达,这样长大后很容易自卑自闭,见了生人就躲自家大人身后不善于表达。当然孩子不哭不闹的情况下不建议抱着,让她自己玩自己睡都没关系,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自己爱怎么折腾就怎么折腾。也可以经常和宝宝做些互动小游戏。

7

那差别太大了!经常抱着的轻者每天都得要抱着 ,不管做什么都要抱着做,好一点的只要抱着不管谁都可以。严重的就只要那么一个人抱 ,姿势都还得有讲究。我有个堂姐的女儿就是每天睡觉得在推车里,轻轻的推动是没用的,必须用摔得咚咚咚大力才行 ,这哪是睡觉啊分明是被摔晕的。

我家小孩从在月子里,家里人就不让抱,喂奶都是自己睡床上吃的 。吃饱了又接着睡就是了 。抱着睡的小孩就是睡着之后你都得抱着 。挨着床就醒。抱着睡对小孩的脊椎也不好。所以有些时候有些习惯都是大人给惯的。你不能按着孩子的习性来 ,大人得有自己的原则。

特别是新手爸妈含在嘴里怕化,捧在手心怕掉。这样往往就会失去原则,给孩子也养成坏习惯

8

新生儿来到陌生的世界,安全感会不足。所以通常医生会建议产后30分钟内,就要保持母子接触。如果是早产儿,则推荐袋鼠式护理。

即:让宝宝以直立式贴在母亲或父亲的胸口,这样给宝宝提供温暖和安全感。

宝宝3个月内,孩子竖头不稳,脊柱发育不够好,腰骶部力量比较弱。所以抱孩子时通常采用臂弯式或“摇篮抱”,宝宝的头部和脖子在妈妈的手臂和肘部弯曲处,这样有利于宝宝与妈妈之间的视觉交流。

宝宝4~6个月时可以采用偎抱式。即:妈妈一手托着宝宝的背部和头部,另一只手托住宝宝的臀部,让宝宝的头部依靠着妈妈的肩膀。这样做的好处是宝宝的视觉能看得更远,同时有利于预防宝宝溢奶。

宝宝6个月之后,此时孩子的颈曲和胸曲逐渐形成,宝宝的脊柱发育也更加硬朗,宝宝竖头、抬头、坐起这些动作都有了,所以父母抱孩子的方式就多了,比如说跨坐式、摇篮式、飞机抱等等。

从小经常抱孩子和不怎么抱孩子相比较,哪一种对宝宝成长有利呢?

父母搂抱孩子的过程中发生大面积肢体接触,能降低宝宝哭的时间,维系母子情感交流,提高宝宝的安全感,对塑造宝宝长大后的健康人格,提高孩子情商等方面,都是有比较明显的帮助。

“孩子哭了就抱,不哭就不抱”,这种“宝宝哭声免疫法”曾经一段时间流传广泛,但后来很快就遭到了心理学家的反对。心理学家认为“婴幼儿时期的父母关系,决定了孩子一生的性格和命运”,失败的母婴关系会导致孩子长大后人格破碎,而且很难修复。

父母经常抱抱孩子,能为孩子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安全感。孩子从“自我依恋”到“母子依恋”,然后再到孩子经历“母子分离”的心理过程,这些都是以孩子获得充足安全感为前提。

孩子长大后精神独立,心态阳光正能量,都是孩子在童年时期得到父母的爱与安全感充足。反之,一个从小很少被父母搂抱的孩子长大后,则往往有焦虑、紧张、好动、易怒、叛逆、逃避、胆小懦弱、性格孤僻、冷漠等等这些表现。

所以,爱孩子,就多抱抱孩子。谢谢!

9

我怀孕的时候,进了一妈妈群,里面的妈妈每天分享带娃经验,他们说:孩子哭了一定不要抱,让孩子哭一会儿,孩子一哭就抱,孩子会很黏人的,大人会非常辛苦。这个经验我还专门记在一个笔记本上面。



我坐月子的时候,有一次孩子哭了,我妈刚好在做饭,为了训练孩子我就不去抱孩子,孩子哭的撕心裂肺。

我妈听到了,慌里慌张的以为出什么事情了,过来看是孩子哭了,赶紧从厨房跑过来,一边骂一边准备抱孩子,我叫我妈:停,不能抱,会惯坏孩子的。我妈根本不听我的话,双手抱着孩子一边安抚孩子,一边骂我道:你是孩子的亲娘吗?谁告诉你孩子哭了不抱的呀!早知道你这么没有良心,你小的时候哭,我就让你哭死算了。我一脸尴尬的表情,哑口无言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



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感觉自己不配做一个母亲,对自己的孩子如此狠心,孩子才十来天,他什么都不懂,他不哭不闹,他还能以什么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呢?

生下来就经常抱和不怎么抱的宝宝长大了有什么明显的差别吗?

第一、宝宝哭了抱是正常的。

我经过那次教训后,我妈告诉我:别人说的经常抱孩子和不怎么抱孩子是孩子不哭的时候,我们要减少抱孩子,让孩子自己玩耍,然而孩子哭的时候,不管什么原因,你都应该抱抱他。

这让我想起明星孙俪说过的一句话,孩子哭了,我们不需要说任何言语,给他一个拥抱,并且告诉孩子,我理解你的心情,这样做就够了。

另外孩子一睁眼就长大了,孩子是抱一次少一次,就像《囧妈》里面说的一样,你有多久没有抱过你妈妈了,我相信孩子到了青春期,你再想抱抱孩子,已经基本不可能了。现在孩子小,需要大人抱抱,我们就多抱抱孩子吧!

第二、抱与不抱的区别?



阿德勒曾说: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如果我们错误的理解了抱的含义,那么这样长大的孩子一定是没有安全感,他的一生都是不幸的,他需要用一生来治愈童年。

所以我要正确的理解抱的含义,孩子哭了就给他抱抱,孩子不哭闹的时候,就要减少抱,让孩子自由快乐的成长。这样长大的孩子更加自信,有安全感,他的童年是快乐的,他在快乐的襁褓中长大,他的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他是幸运的人。



所以请各位家长正确的理解并对待抱与不抱的含义。

10

不用等长大,很快就能出区别。

我们家双胎宝宝早产2个月,在新生儿科的时候,几个同情况的家庭成了朋友拉了一个微信群,群里的宝宝都是双胎早产,出生时间前后相差都在半个月内。

我们家带宝宝的人手有限,不可能做到有哭必抱。别人家带的人手足,抱的时间多很多,开始我们还觉得很愧疚,感觉挺对不住宝宝的。

现在宝宝满周岁了,区别就出来了,只有我们家的宝宝大动作发育最好,除了还不能走(只能扶东西走),成天爬上爬下,比较高的地方都能一层层想办法爬上去再爬下来(爬下来比爬上难)。

群里别的宝宝发育都要差一些,抱得最多的情况最不好,平爬都很勉强。宝宝个体差异肯定是有的,但抱得太多,别的不说,肯定会影响大动作发育。


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多抱不是不抱。

分享一个心得,如何判断是不是必须抱。

前提条件是要读懂宝宝的哭声。

要读懂宝宝的哭声有两个关键:

1、让宝宝日常生活规律,在初期就能很好的辅助我们判断;

2、认真倾听和记忆宝宝哭声,不同需求差别还是比较大,饿了的时候、任性的时候的时候、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哭声肯定不一样。

只要判断宝宝不是饿了或身体不舒服就可以不抱。

再就是不抱不等于不管,不抱也不等于孩子就不会有安全感,有很多方式可以哄孩子、陪伴孩子,孩子在获得安全感的同时,也不会养成要长时间抱的习惯。


再分享一个心得,宝宝抱多少最合适呢?

这不太可能有统一标准,个人觉得,有条件抱着宝宝的不放的家庭,可以有意识的少抱一点,而没条件长时间抱宝宝的家庭,可以有意识多抱一点。

无论理论上说多好,如果自己的家庭没有可行性,理论就只能是理论。

我们家就是后者,所以我们家担心的不是抱多了,而是抱少了,经常有意识多安排时间和人手多抱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