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源寺,位于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南300米处,早在东汉时期,就已在左山前建寺,隋朝时,命名为法源寺。寺内曾建造宝乘塔,塔下藏定光佛牙舍利六颗,被誉为“六大名寺之一”。
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法源寺的开发与建设非常重视,对寺院进行了保护和重建,大雄宝殿、天王殿、观音殿、地藏殿、伽蓝殿、罗汉殿、西方三圣殿、东西厢房等已竣工开放。千年古寺法源寺环境优美、梵音静心、游客不断,带动着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地址:山东省定陶县马集镇郭庄村
二十世纪末叶,国家行改革开放之举,党的宗教政策得到落实。在广大群众迫切要求下,1994年春,闫什口众位乡贤耆德秉承众意,倡议重修沙土庙,此善举得到各界人士拥护,为募修古庙,纷纷慨解仁囊,共襄义举,历经十五个春秋,沙土庙重建初具规模,现已建成各式殿阁70余间,建庙面积达2400平方米,-雕塑千余尊,其建筑风格各异,-雕塑神态逼真。
每年古历正月十六日、三月三日、十月初六为沙土庙传统庙会。庙会会期长达六天,届时将有戏剧、杂技、民乐等民间传统文艺活动为庙会助兴。2008年,新的管委会成立,在庙院内新开辟老年活动中心,老年书画室,组建秧歌队,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把沙土庙办成了一个宗教祭祀、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的场所。为发展旅游产业,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今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景区严格按照国家《旅游景区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景区标示牌、指示牌、警示牌及公路交通标识系统等配套设施,强化优质服务、规范管理,景区综合接待功能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12月8日,东山禅寺景区顺利通过了省旅游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验收组的现场检查验收。日前,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公告,东山禅寺景区成功荣升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壮大了我县A级旅游景区规模。
唐塔西10公里为古廪丘城故址,是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的出生地。传说孙膑因眷恋故土,死后化为云燕,飞回故里,萦绕在古塔周围。故荒塔燕子“严冬不南迁,有足不成行”,俄有坠地,则匍伏而死,便是孙膑生前曾受刑的缘故。春夏之交,无数昆虫飞集塔顶,远看如缕缕青烟,袅袅上升,成为云燕啄的对象,传说若此时登塔西眺,便可以看到廪丘古城和孙膑大战的幻景,这便是古代郓城的又一景观——廪丘雾市。《郓城县志》,对这“千年犹多瑞霭凝”廪丘雾市有确切记载。清代郓城知县陈良谟也留下“无蜃如何有海市,遥瞻疑是彩云蒸”的观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荒塔和郓城人民同甘共苦、共患难,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岁月的冲刷,洪水的袭击。一千多年来,人们繁衍更替不止一次在兵荒洪涝的威慑下背乡离乡,唯有荒塔,始终不渝地屹立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成为郓城古老文明的象征。1992年起,郓城各界人士自愿捐款,对唐塔进行了全面维修。县旅游部门又陆续修建了纪念碑、仿古大门、汉白玉石桥和栏杆,完善旅游设施。观唐塔、读碑文、游广场,已经成为来郓游客游客的必然选择。
地址:菏泽市巨野县城东南隅
这里的遗迹和遗物极为丰富,遗迹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陶井,在约1万平方米的鱼塘内,陶井竟达20余座。陶井是用陶圈一节节叠砌而成,有的井口砌有青砖,井圈制作也比较规整。遗址内遗物多为陶器残片,以泥质为主,夹砂次之;灰陶、灰褐陶,浅灰陶最多,红陶少见,偶见黑陶。纹饰以粗绳纹、中绳纹、浅细绳纹为多,凸凹弦纹、瓦纹、素面亦占一定比例;乳钉纹、菱形方格纹、回纹仅见建筑材料。最常见的陶器有斗、盂、圜底罐、陶壶、盆、洗、釜、翁、爵、鬲等。建筑材料有筒瓦、板瓦、瓦当、陶水管弯头、造像砖和空心砖,还有“半两”、“五铢”、“开元”、“大观”、“熙宁”、“崇宁”等铜币。2000年,还出土了春秋时期三系青铜壶等一批青铜器和数十枚骨质贝币。分析这些遗物的时代,有商、西周、春秋、战国、汉代五个时期。
通过调查、勘探得知,该遗址只是局部商代遗物较为丰富,而大面积却都经过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延续到汉代。尽管古代在此建城无史可考,遗址内的布局、设施也未挖掘,故不清楚。但是,从其面积之大,遗址之众多,遗物之丰富,建筑材料俯首皆是,足可以证明这是一故城遗址当无疑。故而,我们认为该故城当为西周时期的郜国故城。
成武县郜国故城的发现和确认,不仅增添了城市考古的新资料,填补了菏泽地区东周时期设防城市的空白,而且对研究郜国史提供了实物资料,特别是对研究郜国的经济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遗址1989年被成武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仿山墓群又是两汉墓地,虽不见文献记载,但从东山西南部断壁观察,已暴露多座两汉的竖穴、石匣、砖室墓葬,并出土部分文物。有的墓自墓口至墓底,深足有五六米之多,可见规模较大。经调查,在菏泽地区不论是古代文化遗址还是古墓地,几乎都有两汉墓葬打入,这或许与依山傍水埋葬可造福后代的迷信习俗有关。
时历沧桑,至明清之际,仿山墓群之巅始修庙宇,立碑记事,如玉皇祠、百神阁、山门、关帝庙等。据记载,殿阁“气势宏伟,飞云画栋”,有凌斗之象;“青黄丹朱,几非人世得者”,甚为壮观。当年,苍松翠柏遮天盖地,楼台殿阁隐于其间,默静古朴,游人不绝。道光五年《百神殿、玉皇阁暨诸庙群祠碑记》记载了当时的胜景:“吾陶地势平衍,无崇峦峻岭,似兹高冈,凸凹深秀,阴翳文人学士,登临眺瞩,饮酒赋诗,仿山固一胜境也”。后因兵燹,殿阁失修,或倒塌,或拆毁,现存无几;苍松翠柏,砍伐净尽;历代碑刻,相继破坏。
建国后,人民政府制定有力措施,加强保护管理,并多方筹集资金对仿山墓群的古迹进行修复和重建。1952年,恢复了仿山庙会。1999年,庙会上市人数、上市物品迅速增加,成为辐射河南、安徽等省及临近县市闻名百里的大型庙会。目前,仿山墓群既是菏泽地区著名的物资集散地,也是重要旅游景点之一。
孙膑字伯灵,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史记》载:“膑生阿鄄之间。”据《全国孙氏族谱及孙膑故里论证会》鉴定分析考证,孙膑故里即今鄄城县红船镇孙老家村。
山东菏泽市
尤死后。被分尸葬埋。<<皇览。冢墓记>>称:"尤冢在东平郡寿张县阚乡(今河南省台前县)城中,高七丈。。。。。。。。肩髀冢在山阳郡巨野县,大小与阚冢同。<<巨野县志>>亦载:"蚩尤墓,在巨野县城东北八里。"此墓历经夏商周汉,风月荒远,地貌变迁,墓冢面积不断缩小,元明时期丘上曾建有庙宇,清代以后冢丘屡遭破坏。至1982年全县文物普查时测量,固堆东西38米,南北31米,总面积1200平方米。
蚩尤与黄帝,炎帝同是华夏民族的始祖,在当时,其部族就已率先进入了以家耕为主的定居生活,并且掌握了冶铜技术。<<世本。作篇>>中有:"蚩尤以金作兵器"之说。<<管子>>中亦有"葛卢之山,发而出水,金从之,蚩尤受而制之以剑,销,矛。。。红铜的出现也为后来青铜文化的蓬勃发展奠定基础。早在秦汉之前,蚩尤一直被尊奉为"兵主","战神",受到人们的大礼祭祀。<<史记>>中就有刘邦"祠黄帝,祭蚩尤于沛庭"的记载。由于受"胜者王候败者寇"的观念的影响。蚩蚩尤在一些史书中被描绘成"不用帝命","类鬼似妖"的暴虐之徒。为了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2002年,0巨野县委,县人民政府对蚩尤墓进行了抢救性修筑,墓四周以净边蘑菇石围砌。高1。9米,周长81米,上设护栏,周匝环绕石板路,并在冢上栽植苍松翠柏,以象征中华民族渊源流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