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思考一件事情,那就是所谓“中美贸易战”核心问题是什么?巨额的贸易逆差真的妨碍美国利益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全球贸易格局的视角切入。
全球经贸格局重组与中美经济新结构
按国际贸易理论来说一个国家长期处于贸易逆差是不可持续的,将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影响到国内的经济,最后经济崩溃。但是美国却没有,为什么?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与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形成了更便捷的能源输送途径、更高效的物资交换网络和更多元的信息传播方式,而这三者构成人类社会规模空前的全球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创造出巨大的资金流、物流网络和信息流,改变了国际贸易的基本形态,使世界各国经济形成一个紧密的“共同体”。
最突出的改变,就是美国对外贸易的格局。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美国已经无法对外贸易顺差,贸易逆差逐年递增。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的贸易逆差增长了近80%,2016年美国的逆差占总逆差的比重是46.85%,是世界上最大的贸易逆差国。
这一进程没有削弱美国的力量,反而使得美国的资本以空前的速度向全球扩张。前期依靠技术优势保持自己在价值链、产业链上游的核心位置,而后站在世界经济的顶端,通过输出不具实际价值的有价债券(美钞)换回大量的资源以及服务,实际是借助强势的金融垄断来实现资源掠夺。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开始从发达经济体转移至欠发达国家,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崛起提供了窗口机遇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中国。中国依靠得天独厚的人力资源与基础条件,在世界经济版图中迅速崛起,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同时也是世界最大的贸易顺差国。2016年,中国的货物贸易顺差是五千七百多亿美元,在30个顺差国(经济体)中,中国顺差占比36.89%。
这一现象的背后,其实是中国已经形成了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游地带的核心地位,并且已经居于全球供应链的中心。世界经济的循环已经超越传统的“中心—外围”式的单一循环,越来越转变为以中国为中介、连接发达国家贸易投资与发展中国家产业发展的“双环流”体系。一个环流位于在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以产业承接与分工、贸易、投资、资本间接流动为载体;另一个环流位于中国与亚非拉等发展中经济体间,以贸易、直接投资为载体。
其中,中美两大经济体间的“内循环”业已形成世界经济中最关键的一个“循环”,中美之间的贸易对于美国的经济与金融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
根据商务部数据,2016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5196.1亿美元,双向投资累计超过1700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为3470亿美元。美国对华贸易逆差看似使中国从与美国的产业与贸易结构差异中获益,然而美国对中国商品的进口使美国得以维持国内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并获利于美元输出到再次回流的过程。
美国财政部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持有美国国债总额达到1.1465万亿美元,再度成为美国第一大债权国。中国使用中美贸易中获得的资金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许多中国著名企业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美国资本参与、在美国上市,盘根错节的投融关系使得美国跨国公司和投资者可以通过投资中国企业产生大量利润,从而反哺本国金融市场。
可见,中美贸易在保持美国金融市场的稳定、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美国得以从中美经济的现有“循环”模式中获利。如果美国采取双边贸易投资领域的强硬政策或通过贸易战打破环流,无视相互依存状态而追求零和博弈结果,相当于抽掉现有经济基石,无疑会对其自身经济产生“反噬”效果。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