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邀!
崂山古道历史上确有记载。明嘉靖十二年(153年),做山东参政的陈沂在《鳌山记》里记叙的五日游程,第一次勾勒出崂山的旅游路线。崂山开始人工筑路之前,仅有羊肠小径,在方士巫师、道人羽士的脚下,梯子石五百处,至今留有李白“飞步登云车”的攀岩激情。有关这个逶迤千年的小径年代,找不到明确的文字印记,只有到崂山题材的古诗词里去寻章摘句了。到了明代,文人造访的脚步越来越密,从他们脚下最初越出了两条崂山路。关于这两条路的探访,多少让人感到意外,它以即墨城为圆心,在崂山里绕了个圈,南北纵横,斗折蛇行,而后重返即墨城。当年陈沂在崂山的投石问路,确也经历过一番披荆斩棘,随行兵吏侍从且不说,一路上,“山樵海渔之人,争效與力,石工数辈,分处供事”,既有山轿代步,又有石工凿级排险,五日行300余里,而后下华楼山,再乘车四十里至县所(即墨城),这才有了第一条崂山路的问世。
崂山的地质独特,属于花岗岩山地,别说凿山开路难,就是泉眼都少。诺大的崂山,著名的山泉也就有二十多处,泉水露出地表的方式有三种:一是由石壁中落出,滴入人工成的方池中,如太清宫的神水泉,明霞洞的的玉液泉,巨峰的源泉、华楼山的金液泉、黄石洞的醴泉、太平宫的龙涎泉、塘子观的甘露泉等;二是一些具有泉的特征的并,如华严寺井、明道观井、蔚竹观井等;三是石崮顶部的古冰川石臼及岩体内的天然水洞,系地质作用和降水长期侵蚀而成,终年积水,如巨峰的小天池。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