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铤算是即墨知县中有名的一个。
明代万历六年(1578年),许铤始任即墨知县。许铤(生卒年月不详),号静峰,河北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县)人,进士出身。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知县后,励精图治,清理吏蠹,定户则,开垦荒田,招徕移民,修筑堤岸,通商艘,戢营军,禁衙役,修志劝学,文教斐然,把即墨治理的卓有成绩,成为即墨历届知县中的政绩卓著者。
万历七年(1579年)许铤主持编修成历史上第一部《即墨志》,书中除详记即墨的历史与社会外,还对崂山的山川、景观、古迹、释道和诗文等,皆分门别类予子以记述。许铤在任5年后升兵部主事,任内撰写《地方事宜议》,计五题,一海防:二弭盗;三御患:四垦荒:五通商。“通商”一论,以古谕今,认为即墨一带土地贫瘠,“考之青齐,古逐末之国,本非专仰给于农,而管子富齐,全在榷利”。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阐明:富民之策,在于开放海禁,“为登莱赤子开一线生路。”许铤上奏后,明廷批准即墨县开辟青岛口、金家口、女姑口为通商口岸。由此,青岛由一海滨渔村成为口岸,文献始称“青岛口”
根据许铤《地方事宜议》记载:本县淮子口、董家湾诸海口,系淮舟必由之路;而阴岛、会海等社,则海口切近之乡……隆庆壬甲议引海运,胶之民因而造舟达淮安,淮商之舟亦因而入胶……淮舟既无害于防倭防辽,则大破常格,宽其厉禁,凡民船、商船之往来淮海者,给之印照,树之标记,或令输桩木于官,如胶州故事。庶几淮海之滨,舟楫绎络,百物鳞集,墨之粟可入淮,淮之货可入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