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考古材料判断族属,多是用墓葬葬制、随葬器物的类型学比较法来推测。说山东黄岛土山屯汉墓和越文化相关,是因为墓葬的形状“土墩”和出土的一些瓷器来看,和长江中下游的越文化相近,而显著区别于受中原文化影响的鲁北、鲁中地区。
2.土墩墓指墓葬均埋葬在人工堆筑的土墩之内,土墩有些是沿用商周时期的土墩墓,有些是汉代人工堆筑而成的。之后在土墩上开挖墓穴,墓葬形制包括土坑竖穴墓、砖椁墓和砖室墓等,不见商周时期平地堆土掩埋的埋葬形式,以一墩多墓为主,随着时代的推移,土墩堆积越厚,墓葬数量越多,土墩的体量也越大。——王婷·《汉代土墩墓的南北差异与族属的推测》
从土山屯汉墓上的航拍照片上可以清晰的看到土墩。
这种土墩墓流行于环太湖流域,那里是越文化的核心区域。在鲁南也出现的这类土墩墓,两个区域有海路相通,可以推测出这一习俗是从环太湖流域传来的。
3.墓葬出土了墓主的印信“堂邑令印”,说明他曾在堂邑县做县令。汉代堂邑在今南京市六合区,证明墓主在越文化区生活过,很可能是那段生活经历使他受到了越文化的影响,最后按照越文化的习俗营建墓葬。
4.从出土的随葬品看,土山屯汉墓虽然墓葬封土采用了越文化的形式,但是随葬品还带有楚文化的遗风,譬如出土的这组漆器:
从红黑色彩和照片漆器上不甚清晰的纹饰可以辨识,这组漆器是楚文化风格的产物,说明墓主在江南任职不但接受了越文化,还受到了楚文化的影响,也表明在汉代楚、越文化在江南呈现出了交融的面貌。
5.土山屯汉墓还出土了一些原始瓷器。
西汉山东地区还没有掌握原始瓷的烧制技术,山东地区也没有发现西汉时期烧制原始瓷的窑址,所以墓葬所出的原始瓷随葬品很可能也是从环太湖流域这一原始瓷的传统烧造地区贸易而来。
6.综上,我们可以判断,土山屯汉墓表现出来的文化是多种区域文化的融合,在墓葬形制上表现出越文化特色,在随葬品中表现出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特色。但是这种文化交融是否能够说明墓主人自身的文化族属?我觉得存疑,所以只能把话说到土山屯汉墓和越文化相关,而不能说土山屯汉墓完全是越文化的产物。
转载请注明出处。